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在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之间不断转换。只有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教师在教学中才会获得成功。
【案例回放】
“王老师,我要崩溃了!”实习的张老师沮丧地向我诉苦:“我实在不会教了!”
原来,今天张老师要开展折纸活动“牵牛花”,做事踏实的她一早就准备好了材料,活动中她热情而又耐心地教授孩子们,可没有几个孩子学会,看到孩子们手足无措甚至自始至终面带茫然的表情,张老师感到束手无策。
“我把折好的每个步骤都贴到纸板上,一步一步地教他们,可是……”“你看,折到这里,我跟孩子们说拉成‘小水壶’,我的示范够形象了吧!可有的孩子竟然是翻过来折!”张老师对这次活动的实施满怀委屈——明明是清晰明了的步骤,对孩子怎么就“不灵”呢?
【案例反思】
一、作为“观察者”,分析幼儿的学
通过上述案例,我认为: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能只从“教”的角度去落实课程,更应该研究每一个幼儿的“学”。孩子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步调,并不是模仿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作为教师也绝不能“一刀切”式地去教育。况且,模仿不应是此类学习活动的目标,而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而我们的作用是适时适当的引导。
对于这样的折纸活动,我们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真实表现,了解他们“学”的过程。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将步骤图作为学习的“支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集体的讨论与商量,懂得如何来看步骤图,在尝试折牵牛花的过程中一步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在充分倾听了解的基础上,在关键的地方适度地引导,帮助孩子得到提升。
二、作为“支持者”,注重引导细节
另外,在和张老师交流之后,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幼儿是初学折纸,教师可以准备蜡光纸作为材料。(纸张颜色两面不同,对孩子的观察来说,更加直观易懂)教师在引导时,有的小细节也要注意处理,如在引导孩子学习两边向中间对齐折时,这条中间线可以用颜色笔画一下,使孩子一目了然。细节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重点,这些“重点”能够帮助他们拨云见雾,发现真谛。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责任是在幼儿需要时,及时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新的启示、经验与知识。
三、作为“指导者”,课程循序渐进
案例中的孩子已升入中班,从发展角度来讲,大部分幼儿应该能够学会折牵牛花。但是,除去该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方法运用的可商榷性,孩子对折纸活动的茫然也使我用心反思:纵观我们的课程计划,幼儿从小班入学到目前的中班上学期,我们的课程中只安排过“折扇子”“折郁金香”等较简单的折纸活动。那么,对于折纸经验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来说,想要通过一次活动就试图让他们学会看相对复杂的折纸图,学会双正方形的折法难度是不是过高了?在我們的课程设置中,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之前开展一些难度上小步递进的折纸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基本的折纸方法,逐步学看简单的步骤图,以帮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快乐地学习。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一定要有全局观念,了解孩子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都应该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唯有遵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孩子们才能学得自在、学得快乐,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案例回放】
“王老师,我要崩溃了!”实习的张老师沮丧地向我诉苦:“我实在不会教了!”
原来,今天张老师要开展折纸活动“牵牛花”,做事踏实的她一早就准备好了材料,活动中她热情而又耐心地教授孩子们,可没有几个孩子学会,看到孩子们手足无措甚至自始至终面带茫然的表情,张老师感到束手无策。
“我把折好的每个步骤都贴到纸板上,一步一步地教他们,可是……”“你看,折到这里,我跟孩子们说拉成‘小水壶’,我的示范够形象了吧!可有的孩子竟然是翻过来折!”张老师对这次活动的实施满怀委屈——明明是清晰明了的步骤,对孩子怎么就“不灵”呢?
【案例反思】
一、作为“观察者”,分析幼儿的学
通过上述案例,我认为: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不能只从“教”的角度去落实课程,更应该研究每一个幼儿的“学”。孩子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步调,并不是模仿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作为教师也绝不能“一刀切”式地去教育。况且,模仿不应是此类学习活动的目标,而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真正适合幼儿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而我们的作用是适时适当的引导。
对于这样的折纸活动,我们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真实表现,了解他们“学”的过程。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将步骤图作为学习的“支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集体的讨论与商量,懂得如何来看步骤图,在尝试折牵牛花的过程中一步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在充分倾听了解的基础上,在关键的地方适度地引导,帮助孩子得到提升。
二、作为“支持者”,注重引导细节
另外,在和张老师交流之后,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幼儿是初学折纸,教师可以准备蜡光纸作为材料。(纸张颜色两面不同,对孩子的观察来说,更加直观易懂)教师在引导时,有的小细节也要注意处理,如在引导孩子学习两边向中间对齐折时,这条中间线可以用颜色笔画一下,使孩子一目了然。细节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却是重点,这些“重点”能够帮助他们拨云见雾,发现真谛。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责任是在幼儿需要时,及时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合理有效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新的启示、经验与知识。
三、作为“指导者”,课程循序渐进
案例中的孩子已升入中班,从发展角度来讲,大部分幼儿应该能够学会折牵牛花。但是,除去该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方法运用的可商榷性,孩子对折纸活动的茫然也使我用心反思:纵观我们的课程计划,幼儿从小班入学到目前的中班上学期,我们的课程中只安排过“折扇子”“折郁金香”等较简单的折纸活动。那么,对于折纸经验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来说,想要通过一次活动就试图让他们学会看相对复杂的折纸图,学会双正方形的折法难度是不是过高了?在我們的课程设置中,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之前开展一些难度上小步递进的折纸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基本的折纸方法,逐步学看简单的步骤图,以帮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快乐地学习。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一定要有全局观念,了解孩子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任何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都应该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唯有遵从孩子的已有经验,孩子们才能学得自在、学得快乐,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