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改的实施,学案已成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桥梁,高中地理教学,如何编制一套与新高考、新课改的理念相契合、与新教材相配套的学案,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你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案;有效性
一、准确的学案目标定位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目标是一份好的学案的统领,可以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两个方面,即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与学案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其中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为第一层次。
1.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一份学案将让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练习的数与质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入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
2.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案导学”是教学时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等等。
二、活泼的学案过程编制是实现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节奏鲜明的学习流程安排。好的学案,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节奏明快轻松。紧张时高潮迭起,低回处凝聚心神。地理课程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樣,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让学生不断变换信息获取方式。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活动有机穿插,交错纷呈。通过学案提供思考、创新、表现自我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比如“洋流”一节学案的学习流程安排如下:(1)激趣资料:“泰坦尼克”号惨剧、二战中德军自如地进出地中海。(2)自主学习:洋流概念与分类。(3)分组讨论: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4)动手绘制:太平洋主要洋流运动线路。(5)个性张扬:你还发现了什么?(6)事实探究:同纬度的英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气为什么不一样?(7)深度思考: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8)比较分析:哥伦布第一次与第二次航线的时间差异。(9)现实扫描: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的影响。(10)归纳小结:学生上台总结发言。(11)当堂测试:小练习。本节学案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相互协作,有机安排,节奏明快,学习效果显著。
2.丰富生动的导入资料引用。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莎士比亚说过:“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之好之,方能主动学之,潜心攻之。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往往只注重一节课开始时的导入,却不知,学生的兴趣一般是不会持久的。如何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对每一个新问题都乐于主动探究?这是我在每一节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一节课要解决多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均设计一种激趣的引入方法,让学生乐于探究。
地理学案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但都要讲求科学性、针对性、适当性原则。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凤凰”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讲述水污染时,可结合太湖绿藻事件、吉林石化厂爆炸事件;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学习月相变化时,引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推测出大概是农历何时;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等等。在分析环境、资源问题时,还可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引子,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三、多元的学案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
1.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案在学习完每一个新知识,解决了每一个新问题之后,都附有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表。评价主要从态度、方法、小组合作的参与及贡献、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
2.教师终端评价。每次学习结束后,学案上交教师,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终端评价。一方面,依据学生在学案上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的或鼓励的话语。二是教师对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进行定量的评价。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编制学案,充分利用课标导航、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案评价等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过多的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校 )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案;有效性
一、准确的学案目标定位是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目标是一份好的学案的统领,可以分为隐性目标和显性目标两个方面,即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与学案中学生学习的目标,其中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为第一层次。
1.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一份学案将让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达成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练习的数与质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比如,在学习“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入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
2.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案导学”是教学时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给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经过实践思考,笔者认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应该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等等。
二、活泼的学案过程编制是实现地理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1.节奏鲜明的学习流程安排。好的学案,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节奏明快轻松。紧张时高潮迭起,低回处凝聚心神。地理课程中信息呈现方式多樣,文字资料、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景观照片等,让学生不断变换信息获取方式。阅读、思考、讨论、绘制图表、练习等,活动有机穿插,交错纷呈。通过学案提供思考、创新、表现自我品尝成功的机会,促进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比如“洋流”一节学案的学习流程安排如下:(1)激趣资料:“泰坦尼克”号惨剧、二战中德军自如地进出地中海。(2)自主学习:洋流概念与分类。(3)分组讨论: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4)动手绘制:太平洋主要洋流运动线路。(5)个性张扬:你还发现了什么?(6)事实探究:同纬度的英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天气为什么不一样?(7)深度思考:世界渔场的形成原因。(8)比较分析:哥伦布第一次与第二次航线的时间差异。(9)现实扫描:希腊“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西北海域触礁,发生原油泄漏的影响。(10)归纳小结:学生上台总结发言。(11)当堂测试:小练习。本节学案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相互协作,有机安排,节奏明快,学习效果显著。
2.丰富生动的导入资料引用。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莎士比亚说过:“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之好之,方能主动学之,潜心攻之。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往往只注重一节课开始时的导入,却不知,学生的兴趣一般是不会持久的。如何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热情,对每一个新问题都乐于主动探究?这是我在每一节学案的编制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一节课要解决多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均设计一种激趣的引入方法,让学生乐于探究。
地理学案中引入激趣的方法很多,利用时事新闻引入,利用生活实例、身边的现象引入,利用名人诗词、民间谚语、漫画引入等,但都要讲求科学性、针对性、适当性原则。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凤凰”台风对我国的影响;讲述水污染时,可结合太湖绿藻事件、吉林石化厂爆炸事件;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学习月相变化时,引用“杨柳岸晓风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推测出大概是农历何时;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等等。在分析环境、资源问题时,还可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作为解决相关问题的引子,学生往往热情高涨。
三、多元的学案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
1.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案在学习完每一个新知识,解决了每一个新问题之后,都附有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表。评价主要从态度、方法、小组合作的参与及贡献、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
2.教师终端评价。每次学习结束后,学案上交教师,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终端评价。一方面,依据学生在学案上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的或鼓励的话语。二是教师对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进行定量的评价。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编制学案,充分利用课标导航、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案评价等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过多的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西沱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