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渺然今日望欧梅, 已发黄州首更回; 试问淮南风月主, 新年桃李为谁开。 徐渭这幅大字行书,纵122.2厘米,横35厘米,纸本;字面结构有李北海之沉稳雄健,给人予金刚ā目,力士挥拳之感。取势险而涩,纵横不拘绳墨;以中锋挥毫,拖拽顿挫,屈曲随意,书中有画。每遇有难以布局处,则采用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此高超技艺,胜人一筹,也为其特色所在。难怪谢稚柳夫子观此,也欣然挥笔跋之于侧,云“此青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渺然今日望欧梅,
已发黄州首更回;
试问淮南风月主,
新年桃李为谁开。
徐渭这幅大字行书,纵122.2厘米,横35厘米,纸本;字面结构有李北海之沉稳雄健,给人予金刚ā目,力士挥拳之感。取势险而涩,纵横不拘绳墨;以中锋挥毫,拖拽顿挫,屈曲随意,书中有画。每遇有难以布局处,则采用字字侵让,互用位置之法;此高超技艺,胜人一筹,也为其特色所在。难怪谢稚柳夫子观此,也欣然挥笔跋之于侧,云“此青藤真笔,盖为其后期所书,笔势烂漫,近亦殊不多见矣,玉弟新得此书,欢喜无量,乐为之题,戊辰冬,在广州,稚柳”。谢公说出此话,何以见得呢?
徐渭的书法作品留传在世的不算太多,较好的都在大博物馆可以看到,民间的赝品则比比皆是。然据我眼见所及,多为轻佻浮薄及恶俗之属,难以仿效徐天池书法之骨力风神。
徐渭(公元1521-1593年)可谓坎坷一生;余父有诗云:“坎坷清狂一老夫,澜翻墨瀋意模糊;文章便有千秋业,无奈寒窗竹影孤。”俨然是位才情横溢而生活困顿,饱受打击的人物。诗文及书法早有所成,而较晚才学习绘画;自评其书法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早年小字学倪瓒、兼学钟繇、王羲之,所谓“古而媚,密而散”一类。大字吸收张旭之狂傲;李北海之沉雄;黄山谷之纵横构密;米元章之放逸出尘;同时也很推崇祝枝山(1460—1526)之书风。著有《书评》、《执笔法》等文章,理论上倾慕晋魏及唐宋人之书风。尝云:“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芙蓉低昂;又如美玉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沿浮霞。桓夫人书如快马入阵,屈曲随人。傅玉书如项羽拔戈,荆轲执戟。嵇康书如抱琴半醉,咏物缓行……。王羲之书如壮士拔山,壅水绝流;头上安点,如高峰堕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捺一偃波,若风雷震骇;作一竖画,如万岁枯藤……。”他把走笔运毫取势形象化,去字之形而取其神,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执笔则以中锋悬腕中速度为之,缓缓而行,沉着运转,意欲急而腕若迟。执管则轻重恰度,所谓太牢太用力则质滞钝俗而不灵活;太松太轻则浮滑扁薄。徐渭还有一印,其文日“公孙大娘”。表明其有意仿效张旭对公孙氏敬佩之情,并寓意其书法好比公孙大娘舞剑,有种雄健刚劲的姿势和淋漓顿挫的节奏。
现存徐氏书法,估计以55-65岁的作品居多,65-73岁的作品较少。现藏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美术馆的《蕉石梅竹图》为较晚年之作,笔头老硬,其题字写得很放,烂漫之极,老辣稳重。还有行书小字手卷《煎茶七类》写于“壬辰仲秋”,即万历二十年(1592年)时年72岁,属晚年之作,显得有点干硬。另外一卷《花卉杂画卷》见于日本中央公论社印的《文人画粹编》,未知出处。写于“万历辛卯重九日”,亦即万历十九年(1591年)时年71岁矣。此图之画则稍显老硬,而字却还可以,瘦劲温婉,徐渭的书画作品有一特点,即少有写上年干的,赝品则写年干的居多。故较难考证其作品年代的变化。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花卉杂画卷》即为其较早年之作,上书“万历三年菊月望日”。亦即1575年乙亥,时年55岁,也即出狱后两年。此图题识,字近钟王、倪迂体,即“古而媚”一类。
其他较具代表性的大幅书法有:西泠印社藏之《草书岑参诗轴》,353×104cm,纸本,行草,写得淋漓尽致,气雄力厚,运笔有与此轴相近处。
另外《行书自作夜雨剪春韭七律诗轴》,现存共有3幅。其一,现藏上海博物馆,为行书,纵306.6×横104cm,纸本。其二,为故宫博物院藏,纸本,纵209.8×横64.3cm,是三幅中最放浪开张的一幅。其三,及见于2005年11月7日中国嘉德秋拍,立轴,纸本,纵166×横68cm,最后以一百七十几万成交。此幅作品写得萧疏跳跃,大有米元章之风,劲健奇倔,用笔沉着圆浑。三幅作品虽然同写一首诗。然各具特色,其中有片言只字有出入,那只是写自己诗的缘故,诗人喜欢经常改动一两个字以求完美。
苏州博物馆藏的两幅巨制,其一为《应制咏墨轴》,二为《应制咏剑轴》,行草,纸本,大小均各352×102.6cm,其走笔支离,布局散漫,貌似无力而骨格犹存,直舒其不平之气。真性情之书也。
还有一轴为青岛市博物馆藏《行书群望诗中堂》,纵349.5×横97.5cm,纸本,其中“桃李”、“一”、“光”、“子”等字运笔结体与此轴非常接近,似为同一时期的作品。
徐渭之印颇多,似为自刻;此轴钤有两印,一时很难对验。一为“天池山人”、一为“文长”;“天池山人”印鉴中有三个,均为类似者,“文长”印则更多,而风格相近。另外吴子玉在此轴右侧绫边题云:“右下角有曝书亭白文半印,为朱竹坨所藏,朱氏迟徐渭三十五六年,彝尊乃清词一大宗师,徐氏书画不可多得也,子玉又记,己卯冬”。
徐渭自书诗较多,写别人的诗反而较少。此轴无论纸质,落款应无异议;估计为六十后所作,“青藤”二字,雄豪有力,“风”、“主”、“新”、“桃李为谁开”等字,均力透纸背,雄健沉稳,实非一般人所能;难怪谢公也说:“笔势烂漫近世亦殊不多见矣。”
其他文献
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悠久的渊源 香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缘起,是伴随着香港国际商城的发展而兴起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不管是在闭关锁国的清朝晚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历史岁月,香港都是中国内地通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和港口。文物艺术品作为种特殊商品,与世界交流要通过香港,文人、政要、商旅携带文物艺术品走出国门往来世界要通过香港,香港在这样的交往中成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集散地,营造了文物艺
此次展览,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云集于此也是一大特色。苏富比、英国的宝龙、美国的Chait、德国的纳高以及北京翰海、匡时、上海泓盛等中国内地多家拍卖行都在展会各占一席。其中宝龙在展会期间敲响了该公司在亚洲的首场拍槌,但成交结果不甚理想,特别是其着重打造的现当代艺术板块,很多拍品遭遇流拍,在拍卖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场内参与竞拍的买家只剩四分之一的人数,电话竞投也不热烈,气氛相当冷清。 古董展上的主
平伯老手教甲 人希兄:多日禾通书,维近候胜常。近有浙江乍浦许漠字白风,刻赠一章如下(“春在堂中春不老”章见平伯老原信)。文字出于施蛰存赠我的长歌中。刻的颇好而褒之过当,不敢用,附铃博粲。近上海《书法》第二期刊内子宝驯写的字,乃八年前赠上海陈从周者。厦门市上如有,祈购一二本见赐,至荷。我近体仍疲软,偶作短文小诗而已。匆颂 文安。 平伯 四月十日 手教甲小札 俞平伯老人出生于1
5月25日,中国嘉德2007春拍15个场次总成交额超过人民币6.06亿元。拍卖会全程前后共计六天,开创三个市场第一,刷新多项拍卖纪录。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雁南女士表示: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与市场的需求,我们在此次春拍的整体结构上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例如开设了中国影像艺术专场,邮品钱币另辟地点和时段等。事实证明我们的尝试得到了市场与客户的认同,春拍的总成交额成功超过6亿元人民币
目前许多评论都认为海外拍卖,尤其是美国的拍卖市场最能起到风向标的导向作用。自2006年苏富比在纽约举行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以后,国内的当代艺术品市场价格也节节攀升,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2007年的苏富比纽约春拍中再创新高。但在这股疯抢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热浪中,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清醒。许多现象都值得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家注意,尤其是值得新藏家多加留意。 首先,目前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几乎成了当代外
5月12日,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首日的瓷器玉器工艺品拍卖场上,一件清代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以2643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此瓶创造了一个纪录——清代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估价为60万至80万元,整个竞拍过程却长达近30分钟,国内外数个买家之间反复争夺,价格不断攀升,最终的成交价几乎是预估价的40倍,创下了成交价是估价的最大倍数的纪录。最终此瓶以2643万成交,价格高出了4月
徐渭在中国民间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多才多艺,诗文、戏曲、书法、绘画各个方面均有极高造诣,且都有不朽之作传世。换作别人,其中任何一项的成就都可称为大家,而对徐渭来说,无论称其为戏曲家、书法家或是画家,并且将其置于艺术史上冠之显赫名头,都会失之偏颇。他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涉足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高,任你怎么概括,都无法一言以蔽之。 然而,这样位大艺术家,经历却是离奇的坎坷。出生百日生父去世,14岁
刚刚结束的苏富比春季大拍“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其中共推出拍品236件;总成交额为159,334,800港元,成交率为62%,成绩不是很理想,只能算可以交代。半年前,2005佳士得香港的秋拍成交率不到59%,很多高端瓷器出现流拍。古陶瓷市场的确有点反常,无论是国内的各大拍卖公司还是海外的拍卖行,与过去三年来火暴的场面相比较,瓷拍的情况至少在表面上沉静了许多。自2005年起,瓷器拍卖市场开始由热变冷
董一夔(1838-?),广东番禺人。光绪元年举人。书法李北海,画擅山水、人物。有关董氏资料殊少,谢文勇先生之《广东画人录》等俱作“董一夔,字起庚”,《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亦作“董起庚”。予初亦沿其说。及见其自书对联墨迹,始知应为“起庾”。后复见资料称,董氏病足,不良于行,故名日“夔”,“夔”即传说中像龙样之独脚怪兽,“起”即站立,亦符古人命名之习惯也。 吴公南生年少能文,以作家为理想。母为基督徒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在公元前6世纪初发源于印度,最初流行于印度恒河的中上游一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的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很快得到流行。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拓展,隋唐达于鼎盛,宋元后逐渐世俗化。由于传人的时间、途径、地区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 佛像是佛教的主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