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
葫芦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因其浑圆的外形和多籽多产的特性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而葫芦的装饰工艺就是在葫芦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民间艺术。当刺绣,陶瓷和剪纸这些主流的传统工艺越来越被大家重视时,还有一些工艺,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却鲜有人知。我想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工艺,被后人誉为“汾河之宝”的山西曲沃葫芦工艺。
在历史上曲沃县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素有“叔虞封唐之地,三晋发祥之端”的美誉。两千多年前,称雄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便是以此为中心,建立起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辉煌霸业。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相当的篇幅,即产生于此。这种深厚而博大的文化底蕴,悠远而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原生态的民族习俗逐渐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民俗民间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对曲沃葫芦工艺的详细考察,对其审美和艺术特征的归纳总结,并对其背后意蕴绵长的民俗文化进行挖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葫芦工艺学术研究的不足,能为这种宝贵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尽绵薄之力。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已有成果的研究和不足
关于曲沃葫芦工艺的资料非常少,只能从一些介绍当地历史和风俗的书籍中,寻到一些可用的信息。不过关于葫芦文化和葫芦把玩方面的资料已经比较完善。由于曲沃葫芦工艺目前受到较少关注,暂无详尽的研究成果展,并且现存的研究资料在葫芦工艺的历史方面和制作工艺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而在造型与艺术特点方面,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则更加欠缺。
2.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正在迅速消失,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走向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要强调文化的多元化。曲沃的葫芦工艺和其他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这块曾是古时晋国都城的风水宝地。现在由于地域特点比较闭塞,旅游业没太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其传统手工艺受到较少的关注。但曲沃葫芦工艺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的产物,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包含着社会民俗和文化价值,所以系统的梳理曲沃葫芦工艺的脉络,研究其发展,深入探究其工艺特点及艺术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3.曲沃葫芦现状和发展趋势
3.1曲沃葫芦的现状研究
曲沃葫芦并不是一开始就被雕刻制作成工艺品,而是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古晋潘岳在《笙赋》一开头就写到:“河汾之宝,有曲沃之悬匏焉;邹鲁之珍,有汶阳之孤筱焉”。由此可以看出曲沃葫芦的重要性。
曲沃葫芦的装饰工艺主要有雕刻,烙画,漆艺,金银嵌等好多方法,当然也会借用其他元素来表达吉祥的寓意。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葫芦也不例外,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葫芦工艺,都是在小小的葫芦上刻绘人间万象,世间百态。在晋国古文化和黄土高坡传统的民间文化的熏陶下,以独特的方式显示着自己的艺术魅力。贴近于百姓的生活,给普通百姓以美的愉悦。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己经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整体来看,曲沃葫芦无论是取材还是画面设计都处处体现着地方民族特色的构成美,形式美,纹样美,线条美及寓意吉祥的精神美,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一刀一画,一笔一刻中体现着人们追求吉祥寓意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基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它在新时期没有没落下去,而是更多的承载起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达到文化和艺术的统一。
3.2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曲沃葫芦工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央视等报纸媒体纷纷来访。还有许多美国,日本等国外的艺术家和手工艺团体前来观摩学习。他们都对缤纷多彩的葫芦作品爱不释手。近 30 年来,郑月巴老先生的葫芦作品先后在法,德,美,日等国展览。2009 年,郑家葫芦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沃葫芦工艺的主要传承人郑月巴老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2010年,曲沃葫芦制作技艺在上海世博园山西展馆进行集中展演和展示。葫芦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郑亚辉,携17类包括拼接葫芦,堆漆葫芦,雕刻葫芦,根艺葫芦等多重形式的葫芦精品,赴上海世博展演葫芦工艺制作全过程。这些都使得曲沃葫芦工艺一时名声大噪,还吸引了好多年轻人前往学习葫芦的制作工艺。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手工艺的学习需要的周期比较长,并且短期内很难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年轻人耐性不够,往往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兴趣缺缺。他们没能力做强做大产业,家庭式作坊遭遇了市场尴尬,面临着产业困局无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种种困局,使得曲沃葫芦工艺现在的处境并不乐观,从工艺到文化内涵,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4.总结
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工艺的冲击不可避免,当然曲沃葫芦工艺也难以幸免。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工艺的衰退,变异也是难以避免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得人们有了更轻松的娱乐休闲活动,大批的人放弃了祖传的技艺去追求所谓的新潮与时尚。同时,对于传统手工艺及各地风俗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还远远不够,相关信息的吸引力不足或未能有效地到达可能对其感兴趣的人群,以致丧失了使更多人喜爱并加入到手工艺继承与创作的行列中的机会。教育,营销,推广等手段都是有效的开发手段,定能缓解葫芦工艺后继无人的窘境,改善曲沃的葫芦工艺人目前面临的产业困境,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接触到并喜爱上这项传统手工艺创作。
参考文献:
[1]薛锁明.曲沃葫芦王的产业困局[N].山西日报,2012 04 11.
[2]王世襄.中国葫芦[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3]山西工藝美术协会.http://www.sxgongmei.cn/
[4] 辛冠洁.百葫芦斋·鸣虫葫芦[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
[5]王平.中国 100 种民间工艺美术[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6]李泓驰,柳香奎.葫芦上的神奇技艺[J].走向世界,2009(29).
作者简介:范亚菲,1993年5月24日出生,女,汉族,运城市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葫芦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因其浑圆的外形和多籽多产的特性被人们视为吉祥的象征,而葫芦的装饰工艺就是在葫芦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民间艺术。当刺绣,陶瓷和剪纸这些主流的传统工艺越来越被大家重视时,还有一些工艺,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却鲜有人知。我想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工艺,被后人誉为“汾河之宝”的山西曲沃葫芦工艺。
在历史上曲沃县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素有“叔虞封唐之地,三晋发祥之端”的美誉。两千多年前,称雄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便是以此为中心,建立起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辉煌霸业。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相当的篇幅,即产生于此。这种深厚而博大的文化底蕴,悠远而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原生态的民族习俗逐渐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民俗民间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对曲沃葫芦工艺的详细考察,对其审美和艺术特征的归纳总结,并对其背后意蕴绵长的民俗文化进行挖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葫芦工艺学术研究的不足,能为这种宝贵的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尽绵薄之力。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已有成果的研究和不足
关于曲沃葫芦工艺的资料非常少,只能从一些介绍当地历史和风俗的书籍中,寻到一些可用的信息。不过关于葫芦文化和葫芦把玩方面的资料已经比较完善。由于曲沃葫芦工艺目前受到较少关注,暂无详尽的研究成果展,并且现存的研究资料在葫芦工艺的历史方面和制作工艺方面的研究都不够深入,而在造型与艺术特点方面,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研究则更加欠缺。
2.2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逐步高涨,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正在迅速消失,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走向现代化不能抛弃传统,要强调文化的多元化。曲沃的葫芦工艺和其他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的困境是一样的,这块曾是古时晋国都城的风水宝地。现在由于地域特点比较闭塞,旅游业没太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其传统手工艺受到较少的关注。但曲沃葫芦工艺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的产物,不仅具有艺术审美价值,而且包含着社会民俗和文化价值,所以系统的梳理曲沃葫芦工艺的脉络,研究其发展,深入探究其工艺特点及艺术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3.曲沃葫芦现状和发展趋势
3.1曲沃葫芦的现状研究
曲沃葫芦并不是一开始就被雕刻制作成工艺品,而是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古晋潘岳在《笙赋》一开头就写到:“河汾之宝,有曲沃之悬匏焉;邹鲁之珍,有汶阳之孤筱焉”。由此可以看出曲沃葫芦的重要性。
曲沃葫芦的装饰工艺主要有雕刻,烙画,漆艺,金银嵌等好多方法,当然也会借用其他元素来表达吉祥的寓意。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葫芦也不例外,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葫芦工艺,都是在小小的葫芦上刻绘人间万象,世间百态。在晋国古文化和黄土高坡传统的民间文化的熏陶下,以独特的方式显示着自己的艺术魅力。贴近于百姓的生活,给普通百姓以美的愉悦。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己经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整体来看,曲沃葫芦无论是取材还是画面设计都处处体现着地方民族特色的构成美,形式美,纹样美,线条美及寓意吉祥的精神美,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一刀一画,一笔一刻中体现着人们追求吉祥寓意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基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它在新时期没有没落下去,而是更多的承载起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达到文化和艺术的统一。
3.2发展趋势
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曲沃葫芦工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央视等报纸媒体纷纷来访。还有许多美国,日本等国外的艺术家和手工艺团体前来观摩学习。他们都对缤纷多彩的葫芦作品爱不释手。近 30 年来,郑月巴老先生的葫芦作品先后在法,德,美,日等国展览。2009 年,郑家葫芦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沃葫芦工艺的主要传承人郑月巴老人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民间工艺美术家”的称号。2010年,曲沃葫芦制作技艺在上海世博园山西展馆进行集中展演和展示。葫芦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郑亚辉,携17类包括拼接葫芦,堆漆葫芦,雕刻葫芦,根艺葫芦等多重形式的葫芦精品,赴上海世博展演葫芦工艺制作全过程。这些都使得曲沃葫芦工艺一时名声大噪,还吸引了好多年轻人前往学习葫芦的制作工艺。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手工艺的学习需要的周期比较长,并且短期内很难创造可观的经济价值。年轻人耐性不够,往往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兴趣缺缺。他们没能力做强做大产业,家庭式作坊遭遇了市场尴尬,面临着产业困局无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种种困局,使得曲沃葫芦工艺现在的处境并不乐观,从工艺到文化内涵,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4.总结
现代工业文明对传统工艺的冲击不可避免,当然曲沃葫芦工艺也难以幸免。在这种趋势下,传统工艺的衰退,变异也是难以避免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得人们有了更轻松的娱乐休闲活动,大批的人放弃了祖传的技艺去追求所谓的新潮与时尚。同时,对于传统手工艺及各地风俗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力度还远远不够,相关信息的吸引力不足或未能有效地到达可能对其感兴趣的人群,以致丧失了使更多人喜爱并加入到手工艺继承与创作的行列中的机会。教育,营销,推广等手段都是有效的开发手段,定能缓解葫芦工艺后继无人的窘境,改善曲沃的葫芦工艺人目前面临的产业困境,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接触到并喜爱上这项传统手工艺创作。
参考文献:
[1]薛锁明.曲沃葫芦王的产业困局[N].山西日报,2012 04 11.
[2]王世襄.中国葫芦[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3]山西工藝美术协会.http://www.sxgongmei.cn/
[4] 辛冠洁.百葫芦斋·鸣虫葫芦[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8.
[5]王平.中国 100 种民间工艺美术[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6]李泓驰,柳香奎.葫芦上的神奇技艺[J].走向世界,2009(29).
作者简介:范亚菲,1993年5月24日出生,女,汉族,运城市人,现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