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期多惠曾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精彩的导入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进入美妙的学习境界,从而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实验导入是新课导入的最佳方式之一,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实验导入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进而转化为一种兴趣、乐趣、志趣,变苦学为乐学,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那将是学习化学的最佳状态,而且为今后的创造发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
知觉总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和旧的经验相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选择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给以科学的解释,从而启发他们的兴趣引入新课.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这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
二、故事激趣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更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吸引人的故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给同学们讲“水变油”的闹剧.我首先提问:水能变成油吗?水能燃烧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来了这样一个人,到处表演水变油的把戏,把一种神奇的药液滴到水中后,水变成了油,水就像油一样燃烧起来!这就蒙住了不少人,以为真的出现了伟大的发明家.接着一些报刊对他大肆吹捧,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单位和企业企图得到他的技术,最后这些企业损失巨大.这原来是一个伪科学、假技术的大骗局.所谓的“水变油”只是个小戏法,实际上水是不可能变成油的.进一步问,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水不可能变成油?等我们学了这节课就自然明白了.同学们这时激情高涨,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大大提高.
三、巧设疑问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分子”一节,一上课就提出“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远处桂花的香?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比阴暗或背风处干得快?为什么皮球用手一压就扁?”等问题,然后对学生说:“要解释上述问题请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便可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全神贯注的听讲,为学习理解此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顺理成章就进入了新课教学.
四、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节时,教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边表演一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同学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的关键所在,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联系生活
知觉总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和旧的经验相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选择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要求他们给以科学的解释,从而启发他们的兴趣引入新课.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这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
二、故事激趣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更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吸引人的故事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比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给同学们讲“水变油”的闹剧.我首先提问:水能变成油吗?水能燃烧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出来了这样一个人,到处表演水变油的把戏,把一种神奇的药液滴到水中后,水变成了油,水就像油一样燃烧起来!这就蒙住了不少人,以为真的出现了伟大的发明家.接着一些报刊对他大肆吹捧,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单位和企业企图得到他的技术,最后这些企业损失巨大.这原来是一个伪科学、假技术的大骗局.所谓的“水变油”只是个小戏法,实际上水是不可能变成油的.进一步问,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水不可能变成油?等我们学了这节课就自然明白了.同学们这时激情高涨,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大大提高.
三、巧设疑问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分子”一节,一上课就提出“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远处桂花的香?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比阴暗或背风处干得快?为什么皮球用手一压就扁?”等问题,然后对学生说:“要解释上述问题请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便可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全神贯注的听讲,为学习理解此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顺理成章就进入了新课教学.
四、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燃烧和灭火》一节时,教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边表演一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同学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好的开头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启发思维的关键所在,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