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结束了。
过完寒假,我爸带我去学校报名。老师对我爸说:“这个孩子还是退学吧。”
她不需要细说理由,我爸非常清楚我这半年来的所作所为。
家长对我的教育开展得算是早的,三四岁的时候,我爸就自制了很多生字卡片让我认读,再大一点儿,开始给我买小学课本。5岁那年,我已经把三年级的语文书自学完了,可以阅读像《三百六十五夜》这样的读物。我爸信心十足地带着我来到学校,由于年龄太小,我还接受了一个简单的面试,顺利通过后,才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涯。
形势就此急转直下,我非但不像我爸预想的那样出类拔萃,反而成了一个糊里糊涂、晕头转向的小孩:永远不记得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在试卷上画莫名其妙的花脸,不敢去厕所以致常常把裤子尿湿,还没到期中,课本已经被我弄得破烂不堪……我几乎每天回家后眼圈都是红的,说谁又打我了,其实人家不过是多看了我一眼。
我爸百思不得其解,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有一天,我在五斗橱上面发现两本崭新的课本,还有一只粉红色的电风扇造型的铅笔刀,我开心地想这些肯定是给我的。果然,晚上我爸表情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的课本已经不能用了,你知道买两本课本要多少钱吗?要是换成大米,可以买一大堆。我给你买了新书,希望你能有个新的开始,不要这么糊里糊涂地过下去了。”
我既惭愧又兴奋,最后,得到新书本的快乐占了上风。第二天,我带着它们来到学校,同学们的眼睛都直了,女生们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着话,我很少被如此簇拥过,感觉轻飘飘的。快要放学时,悲剧发生了,我的新课本不见了。这是我在上小学一年级时所经历的无数恶作剧中的一个,我已经想不起那天我是怎么回的家。总之,我爸的激励教育失效了。
我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他们有时批评,有时鼓励,但谁也没想过一个原本挺喜欢学习、头脑也还算灵活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小木头”?时过境迁,如今我回想起这一切,倒是能理解那个可怜的孩子,她不过是因为害怕。
我提前一年上学,又是在年底出生,所以在班上是最小的,很容易成为大家欺负的对象。
我至今仍然记得,有个女同学笑眯眯地拿削得很尖的铅笔朝我脸上戳。那时我不知所措,我还不懂得怎么对付这个世界,即使遇到恶,也只是一缩再缩。每日处在惶恐的压迫下,我不变成那样的一个孩子才怪呢!
既然这样,我爸只好非常气恼地把我领回家,接下来的半年,我都在自学中度过。奇怪的是,离开学校,我马上神清气爽,整个儿开了窍,回想起在学校的表现,自个儿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二年秋天,我爸又带着我去报名。在新的班级里,我的成绩一路领先。有一次放学时,老师对一个同学的家长说:“你们家这孩子,心就像被塞实了似的!”又指指我,说:“你看人家,一点就通。”同学的姐姐在一边说话了:“她是我们班的留级生。”这个新情况让我的老师很尴尬地沉默了。从此,我敏感地注意到,她对我的态度明显与以往有所不同。
我没有能够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第一学期结束时,班里选“三好学生”,我看着我的票数排在前面,却没能拿到那张光荣的奖状。倒是到了第二学期,我的票数并不够,却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现在想来,应该是那位老师因为就要和我分别了,对我的喜爱最后超过了对留级生的厌恶,所以她才做出这样的补偿。
我二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对我既爱又恨:一方面我老是不交作业,一问就是“忘了带了”;另一方面,我成绩倒还好,尤其是作文写得不错。
那时的作文还叫小作文,无非是记一个难忘的人或者记一件难忘的事,老师慧眼识珠地从我的作文里发现了几个她认为很漂亮的比喻。有一次,她选拔组长,轮到我所在的那一组时,她沉吟:“你们这组选谁呢?闫红吧,成绩不错,作文写得也挺好,就是不爱交作业!”最后,她还是让我当了组长。说实话,对于我而言,那是莫大的鼓励。
我在一、二年级遇到的这两位老師,虽然都不够完美,也曾给过我小小的伤害,但我能感觉到她们还是爱孩子的,和我遇到的第三位班主任完全不同。
升入三年级,我们又换了一位班主任。在上第一节课时,这位老师就非常讨厌我。因为我老不交作业,上课爱做小动作。她多次提出批评,我屡教不改。反正,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充斥于我生活中的就是“请家长”。一个“请”字给这件事罩上了文雅、温情的面纱,但经历过它的孩子都知道,它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
首先,你难以启齿,不知如何措辞以避重就轻。但不管你怎么说,一顿暴打是免不了的。家长与你一同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时,那阴沉的表情可以称得上“冷暴力”;从老师那儿饱受羞辱地回来,是这场事件的高潮,一次暴风骤雨的大发作。
那位老师对我的一切都看不顺眼,衣着、发型,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她把我的作文本甩到我妈的脚下,说:“看看你的小孩写的作文,三言两语,字不成字,句不成句,话都说不好!”那时的她一定料不到我日后会靠文字吃饭。
我曾被她勒令停课反省,也曾在放学后被她关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有一次,我被她撵出课堂,却不敢走开,只得站在外面听讲。
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多。到了六年级,我突然患上了偏头疼,现在我已经弄不清楚我当时是真的有病,还是为了逃避学校装模作样。头疼肯定是有一点儿的,不过没有严重到非休学不可的地步,但在当时,我却抓住它大做文章,想要休学。
我爸还在犹豫不决,班主任老师快乐地推波助澜了,她说:“这孩子是得休学了。她天天上课眼睛都睁不开,以前她眼睛多么有神啊!”
这是这位老师说到我时,唯一一次露出温情的笑容。尽管这种笑容不无伪装的成分,背后藏着更深的厌恶和她不能说出口的目的,但是,真的,这是她唯一一次像画报上的老师那样对我微笑。
于是,我休了学,在乡下的姥姥家待了半年。这半年对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使我拥有了乡村背景,从而对四季转换、草木枯荣非常敏感,我爱上了天空、河流与田野。
半年后,我回到学校,新老师对我很好,我的成绩也还不错,尤其是写作能力提高得很快,几乎每一篇作文都会被她拿到课堂上念。但是,有一次,我和她发生了一点儿小争论,她不耐烦地说:“你以前的老师就说你特别烦!”我立即闭上嘴,从此跟这位老师疏远了。
然而,她曾对我初中时的班主任说:“这孩子作文写得很好,你可以在这个方面加以培养。”这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告诉我的,我永远感激她。
我又上了几年学,遇到了一些老师,但我始终认为,能够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是他(她)的小学老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6—12岁,心地单纯、情感脆弱,遇到伤害时没有自卫和化解能力,会把所有的压力放在自己的心头,形成自卑、胆怯的心理暗疾。
就拿我自己来说,至今在面对世界时,我仍然信心不够,我常常不能确定我是否被欣赏、被喜爱。我变得躲闪、不大方,时时想抱紧双臂,尽可能地收缩自己,我怕一旦打开,就会迎来像我小学老师所投给我的那种冷眼。
长大后,我看到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个小豆豆比小时候的我还糊涂,时常搅得全班同学没法上课。老师忍无可忍,找来她妈妈,请她把小豆豆带回家。当时,小豆豆的妈妈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带着她来到了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在这里,小豆豆遇见了小林校长。
这是一位以幼儿教育为己任的老师,为了发掘学生的乐感,他研究韵律操;为了提高患有侏儒症的孩子的自信心,特别设计出一次适合他的体育竞赛,让他在每个项目上都得了第一名;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他对拉了小豆豆辫子的男孩说:“你要尊重女孩子,爱护女孩子。”而每次看到小豆豆时,他都说:“小豆豆,你真是个好孩子!”
而在我的童年,从来没有人那样由衷地对我说:“你是一个好孩子!”那么,我把它补给我的孩子吧。
过完寒假,我爸带我去学校报名。老师对我爸说:“这个孩子还是退学吧。”
她不需要细说理由,我爸非常清楚我这半年来的所作所为。
家长对我的教育开展得算是早的,三四岁的时候,我爸就自制了很多生字卡片让我认读,再大一点儿,开始给我买小学课本。5岁那年,我已经把三年级的语文书自学完了,可以阅读像《三百六十五夜》这样的读物。我爸信心十足地带着我来到学校,由于年龄太小,我还接受了一个简单的面试,顺利通过后,才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涯。
形势就此急转直下,我非但不像我爸预想的那样出类拔萃,反而成了一个糊里糊涂、晕头转向的小孩:永远不记得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在试卷上画莫名其妙的花脸,不敢去厕所以致常常把裤子尿湿,还没到期中,课本已经被我弄得破烂不堪……我几乎每天回家后眼圈都是红的,说谁又打我了,其实人家不过是多看了我一眼。
我爸百思不得其解,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有一天,我在五斗橱上面发现两本崭新的课本,还有一只粉红色的电风扇造型的铅笔刀,我开心地想这些肯定是给我的。果然,晚上我爸表情非常严肃地对我说:“你的课本已经不能用了,你知道买两本课本要多少钱吗?要是换成大米,可以买一大堆。我给你买了新书,希望你能有个新的开始,不要这么糊里糊涂地过下去了。”
我既惭愧又兴奋,最后,得到新书本的快乐占了上风。第二天,我带着它们来到学校,同学们的眼睛都直了,女生们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着话,我很少被如此簇拥过,感觉轻飘飘的。快要放学时,悲剧发生了,我的新课本不见了。这是我在上小学一年级时所经历的无数恶作剧中的一个,我已经想不起那天我是怎么回的家。总之,我爸的激励教育失效了。
我变成了一个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他们有时批评,有时鼓励,但谁也没想过一个原本挺喜欢学习、头脑也还算灵活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小木头”?时过境迁,如今我回想起这一切,倒是能理解那个可怜的孩子,她不过是因为害怕。
我提前一年上学,又是在年底出生,所以在班上是最小的,很容易成为大家欺负的对象。
我至今仍然记得,有个女同学笑眯眯地拿削得很尖的铅笔朝我脸上戳。那时我不知所措,我还不懂得怎么对付这个世界,即使遇到恶,也只是一缩再缩。每日处在惶恐的压迫下,我不变成那样的一个孩子才怪呢!
既然这样,我爸只好非常气恼地把我领回家,接下来的半年,我都在自学中度过。奇怪的是,离开学校,我马上神清气爽,整个儿开了窍,回想起在学校的表现,自个儿都觉得不可思议。
第二年秋天,我爸又带着我去报名。在新的班级里,我的成绩一路领先。有一次放学时,老师对一个同学的家长说:“你们家这孩子,心就像被塞实了似的!”又指指我,说:“你看人家,一点就通。”同学的姐姐在一边说话了:“她是我们班的留级生。”这个新情况让我的老师很尴尬地沉默了。从此,我敏感地注意到,她对我的态度明显与以往有所不同。
我没有能够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第一学期结束时,班里选“三好学生”,我看着我的票数排在前面,却没能拿到那张光荣的奖状。倒是到了第二学期,我的票数并不够,却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现在想来,应该是那位老师因为就要和我分别了,对我的喜爱最后超过了对留级生的厌恶,所以她才做出这样的补偿。
我二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她对我既爱又恨:一方面我老是不交作业,一问就是“忘了带了”;另一方面,我成绩倒还好,尤其是作文写得不错。
那时的作文还叫小作文,无非是记一个难忘的人或者记一件难忘的事,老师慧眼识珠地从我的作文里发现了几个她认为很漂亮的比喻。有一次,她选拔组长,轮到我所在的那一组时,她沉吟:“你们这组选谁呢?闫红吧,成绩不错,作文写得也挺好,就是不爱交作业!”最后,她还是让我当了组长。说实话,对于我而言,那是莫大的鼓励。
我在一、二年级遇到的这两位老師,虽然都不够完美,也曾给过我小小的伤害,但我能感觉到她们还是爱孩子的,和我遇到的第三位班主任完全不同。
升入三年级,我们又换了一位班主任。在上第一节课时,这位老师就非常讨厌我。因为我老不交作业,上课爱做小动作。她多次提出批评,我屡教不改。反正,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充斥于我生活中的就是“请家长”。一个“请”字给这件事罩上了文雅、温情的面纱,但经历过它的孩子都知道,它是多么令人不寒而栗。
首先,你难以启齿,不知如何措辞以避重就轻。但不管你怎么说,一顿暴打是免不了的。家长与你一同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时,那阴沉的表情可以称得上“冷暴力”;从老师那儿饱受羞辱地回来,是这场事件的高潮,一次暴风骤雨的大发作。
那位老师对我的一切都看不顺眼,衣着、发型,以及各种各样的小动作。她把我的作文本甩到我妈的脚下,说:“看看你的小孩写的作文,三言两语,字不成字,句不成句,话都说不好!”那时的她一定料不到我日后会靠文字吃饭。
我曾被她勒令停课反省,也曾在放学后被她关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有一次,我被她撵出课堂,却不敢走开,只得站在外面听讲。
这种状况持续了两年多。到了六年级,我突然患上了偏头疼,现在我已经弄不清楚我当时是真的有病,还是为了逃避学校装模作样。头疼肯定是有一点儿的,不过没有严重到非休学不可的地步,但在当时,我却抓住它大做文章,想要休学。
我爸还在犹豫不决,班主任老师快乐地推波助澜了,她说:“这孩子是得休学了。她天天上课眼睛都睁不开,以前她眼睛多么有神啊!”
这是这位老师说到我时,唯一一次露出温情的笑容。尽管这种笑容不无伪装的成分,背后藏着更深的厌恶和她不能说出口的目的,但是,真的,这是她唯一一次像画报上的老师那样对我微笑。
于是,我休了学,在乡下的姥姥家待了半年。这半年对我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使我拥有了乡村背景,从而对四季转换、草木枯荣非常敏感,我爱上了天空、河流与田野。
半年后,我回到学校,新老师对我很好,我的成绩也还不错,尤其是写作能力提高得很快,几乎每一篇作文都会被她拿到课堂上念。但是,有一次,我和她发生了一点儿小争论,她不耐烦地说:“你以前的老师就说你特别烦!”我立即闭上嘴,从此跟这位老师疏远了。
然而,她曾对我初中时的班主任说:“这孩子作文写得很好,你可以在这个方面加以培养。”这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告诉我的,我永远感激她。
我又上了几年学,遇到了一些老师,但我始终认为,能够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是他(她)的小学老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大多在6—12岁,心地单纯、情感脆弱,遇到伤害时没有自卫和化解能力,会把所有的压力放在自己的心头,形成自卑、胆怯的心理暗疾。
就拿我自己来说,至今在面对世界时,我仍然信心不够,我常常不能确定我是否被欣赏、被喜爱。我变得躲闪、不大方,时时想抱紧双臂,尽可能地收缩自己,我怕一旦打开,就会迎来像我小学老师所投给我的那种冷眼。
长大后,我看到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个小豆豆比小时候的我还糊涂,时常搅得全班同学没法上课。老师忍无可忍,找来她妈妈,请她把小豆豆带回家。当时,小豆豆的妈妈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带着她来到了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在这里,小豆豆遇见了小林校长。
这是一位以幼儿教育为己任的老师,为了发掘学生的乐感,他研究韵律操;为了提高患有侏儒症的孩子的自信心,特别设计出一次适合他的体育竞赛,让他在每个项目上都得了第一名;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他对拉了小豆豆辫子的男孩说:“你要尊重女孩子,爱护女孩子。”而每次看到小豆豆时,他都说:“小豆豆,你真是个好孩子!”
而在我的童年,从来没有人那样由衷地对我说:“你是一个好孩子!”那么,我把它补给我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