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一、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与特定的交际对象的语言交流。口语交际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教学口语交际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口语交际。
1.课堂模拟情境。即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借助创设的语言交际场景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如教学口语交际“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教师可以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小明,模拟家庭讨论“小明的生日如何过”的场景: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晚饭,小明想起明天就是自己的十岁生日,于是提出请几位同学来家吃饭的想法,妈妈觉得小孩子请客吃饭不妥当,有点浪费,爸爸却竭力赞同儿子的想法,认为过生日设宴请客既符合社会潮流,又能和同学搞好关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然后模仿中央电视台的著名栏目《面对面》的形式,让全班同学模仿《面对面》的主持人分别与“小明”、“妈妈”、“爸爸”交流,交换看法,陈述观点,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场景。
2.把学生带进现实交际情境。如果能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的交际情境中,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和创新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教学口语交际“介绍健康小常识”,可将学生带到幼儿园,分组到大、中、小班介绍健康小常识,并根据交际对象的特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在整个交际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体意识强烈。他们分工协作,借助图片和影像资料介绍健康常识并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有客观的交际需要,有活生生的交际对象,有真实的交际场景和氛围。
二、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既然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那么交际过程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成为被动的听众,而是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口语交际”与“说话训练”的根本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听、说的有机结构,其核心是交际,而不是简单的听与说的相加。所以,我们应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应在角色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交际的最大特点是角色性。交际双方都扮演一定的角色,这就要求参与交际的每一方所用语言(包括体态语言)要与所扮演的角色相符。如,教学“学会赞美”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情境:A.在大扫除中,王凯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B.作文本发下来,丁静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写字也工整;C.放学回家,劳累一天的妈妈已经做好了几道可口的菜。用这三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学生要思考角色定位:如话题A:学生可以是王凯的同学、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王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王凯的同学,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王凯的老师,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王凯,当同学们赞美你时,你如何应答?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角色变化了,用语也要变化。接着分组练习口语交际,当学生扮演王凯的同学或老师时,训练的重点是交际用语要参与交际者的身份相称,当学生扮演王凯时,训练的重点是学会与人交往时要谦逊大方、有礼貌。而话题B、C则交给学生自己讨论:如果角色变换了应如何运用言语?这种由扶到放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了“自能”交际。
其次,口语交际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动态性。日常的口语交际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彼此相关的话题串联起来的动态话题链。有时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的一系列的对答;有时则是谈论A话题引出B话题,谈论B话题引出C话题。所以,教学口语交际时,要注意把握这一特点,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如教学口语交际《介绍》时,有的介绍自己或同桌同学(介绍个体),有的介绍家庭或班级(介绍群体),有的介绍学校、家乡(介绍一处所)……学生依次朗读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材料。显然,这种做法又回到了“说话”的范畴。怎么办?笔者向电视台的一些谈话节目学习,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上进行模拟训练。每一轮介绍都设置一名中心谈话人,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现场观众,在中心谈话人介绍的进程中主持人相机提问。比如,你想知道你在同学们心目中是怎样的人吗?(让现场观众参与进来)听了同学们对你的评价,你有什么感想?(让中心谈话人进行即席谈话,观众自由提问)这就使一个看似静态的介绍,变成了一个由一系列的动态的话题串起来的话题链。这个过程学生要不断地倾听、表达、交流,要不断地判断,不断地组织语言,表达见解,回答问题,使交际的每一方都有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训练更接近交际的实际情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唐刘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一、精心创设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交际情境中与特定的交际对象的语言交流。口语交际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教学口语交际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怀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口语交际。
1.课堂模拟情境。即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借助创设的语言交际场景提高口语交际的效果。如教学口语交际“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教师可以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小明,模拟家庭讨论“小明的生日如何过”的场景: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晚饭,小明想起明天就是自己的十岁生日,于是提出请几位同学来家吃饭的想法,妈妈觉得小孩子请客吃饭不妥当,有点浪费,爸爸却竭力赞同儿子的想法,认为过生日设宴请客既符合社会潮流,又能和同学搞好关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然后模仿中央电视台的著名栏目《面对面》的形式,让全班同学模仿《面对面》的主持人分别与“小明”、“妈妈”、“爸爸”交流,交换看法,陈述观点,形成双向互动的交际场景。
2.把学生带进现实交际情境。如果能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的交际情境中,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交际热情和创新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教学口语交际“介绍健康小常识”,可将学生带到幼儿园,分组到大、中、小班介绍健康小常识,并根据交际对象的特点,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在整个交际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体意识强烈。他们分工协作,借助图片和影像资料介绍健康常识并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有客观的交际需要,有活生生的交际对象,有真实的交际场景和氛围。
二、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既然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那么交际过程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成为被动的听众,而是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口语交际”与“说话训练”的根本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听、说的有机结构,其核心是交际,而不是简单的听与说的相加。所以,我们应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应在角色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交际的最大特点是角色性。交际双方都扮演一定的角色,这就要求参与交际的每一方所用语言(包括体态语言)要与所扮演的角色相符。如,教学“学会赞美”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情境:A.在大扫除中,王凯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B.作文本发下来,丁静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写字也工整;C.放学回家,劳累一天的妈妈已经做好了几道可口的菜。用这三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学生要思考角色定位:如话题A:学生可以是王凯的同学、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王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王凯的同学,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王凯的老师,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王凯,当同学们赞美你时,你如何应答?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角色变化了,用语也要变化。接着分组练习口语交际,当学生扮演王凯的同学或老师时,训练的重点是交际用语要参与交际者的身份相称,当学生扮演王凯时,训练的重点是学会与人交往时要谦逊大方、有礼貌。而话题B、C则交给学生自己讨论:如果角色变换了应如何运用言语?这种由扶到放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了“自能”交际。
其次,口语交际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动态性。日常的口语交际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彼此相关的话题串联起来的动态话题链。有时是围绕同一个话题展开的一系列的对答;有时则是谈论A话题引出B话题,谈论B话题引出C话题。所以,教学口语交际时,要注意把握这一特点,在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如教学口语交际《介绍》时,有的介绍自己或同桌同学(介绍个体),有的介绍家庭或班级(介绍群体),有的介绍学校、家乡(介绍一处所)……学生依次朗读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材料。显然,这种做法又回到了“说话”的范畴。怎么办?笔者向电视台的一些谈话节目学习,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上进行模拟训练。每一轮介绍都设置一名中心谈话人,老师做节目主持人,其余学生做现场观众,在中心谈话人介绍的进程中主持人相机提问。比如,你想知道你在同学们心目中是怎样的人吗?(让现场观众参与进来)听了同学们对你的评价,你有什么感想?(让中心谈话人进行即席谈话,观众自由提问)这就使一个看似静态的介绍,变成了一个由一系列的动态的话题串起来的话题链。这个过程学生要不断地倾听、表达、交流,要不断地判断,不断地组织语言,表达见解,回答问题,使交际的每一方都有沟通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训练更接近交际的实际情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兴化市唐刘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