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一现象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的是一种焦虑,也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基于对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逃课心理”这一课题的研究文献进行解读,了解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有效地调查研究。最后结合调查结果做出详细的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 心理分析 应对措施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栋梁之才应该是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然而,由于他们正处于成熟和探索人生的阶段,行为上容易放纵自己,心里的脆弱及敏感是这个群体的特征恰恰也是他们的弱点。因此,对大学生逃课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及补救方法,将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逃课严重的问题,使学校教育顺利进行。
一、我国大学生逃课现状分析
(一)大量时间花在休闲娱乐方面,疏于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
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据《21世纪人才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逃课上网玩游戏的占37%,在宿舍呆着的占22%,选择逃课处理各种事情的占16%,做其他事情的占25%。
(二)男生逃课率高于女生逃课率,选修课逃课率高于专业必修课
云南农业大学孔令富教授曾对农大的学生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他在《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及对策分析》一文中提到:“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有逃课经历的占47%。男生占11.6%,女生占4.2%,专业课逃课率在3.3%,选修课逃课率为24.5%。”[]通过比较发现逃课率竟接近学生总数的一半,并且高年级逃课率远远高于低年级逃课率。
二、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学生逃课实证研究
笔者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男女生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开展调查,到宿舍、自习室、图书馆、食堂等地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90份,其中男生225人占总数的45%,女生265人占总数的53%。
(一)商学院学生逃课现状调查结果呈现
1.关于“逃课”的认知情况
调查中发现68.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逃课情有可原,其中选修课及哲学理论课逃课率高达67.3%。另外,有过逃课经历的男生占67.8%女生占32.2%,比例上男生逃课率明显高于女生逃课率。
2.逃课原因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4.9%的同学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20.4%的同学对所学课程本身不感兴趣,而有20.8%的同学在忙着考各种证书。可见,大部分学生往往把自身逃课的原因客观化,而忽视了从自身的主观因素去寻找症结。
3.逃课期间会做的事
逃课上网聊天或打电游的学生占35.5%,上街购物的位居其次占22.7%,也有部分同学选择逃课睡觉或在图书馆自习。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商学院不少在校大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动力。
(二)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1.学生主体因素
(1)侥幸心理
因为受制于学生对老师的评课制度并且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及格率或优秀率而拼命给学生划重点、划范围,在校园复印店内甚至出现出售考试题目的情况和帮助学生制作“小抄”的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侥幸心理。
(2)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以致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自身不喜欢所学专业导致他们产生想换专业的思想;高校扩招以后生源的质量不一,基础稍差的学生会觉得所学专业知识过于枯燥而且难以理解,渐渐地他们从没兴趣听讲上升到放弃听讲。
(3)对未来的筹划心理
提早适应社会的心理,使学生难以留心于课堂。走入大学以后的同学们很快意识到就业压力之大,于是他们中部分学生开始以为应该让自己提早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应该早些练就动手本领以便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4)懒散、盲目心理
由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实际极不相符,部分学生开始沉迷于玩乐甚至走向堕落的深渊,为了追求个性自由而拒绝接受课堂的约束。面对陈旧的教材内容和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心里产生巨大落差,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消沉、彷徨、颓废等逆反心理,在行动上则表现为逃课、厌学、无所事事等。
2.教师因素
(1)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部分任课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没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使得学生产生厌倦课堂的心理。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性,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师生之间沟通不畅
课堂教学满堂灌,颠倒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得师生关系处于僵化的状态。大学里教学制度宽松化,学生几乎只有在上课时才能见到老师,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不了解,从而对老师产生反感的心理。
3.学校教学管理因素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这次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对本学院的专业课安排不满意。随着就业、产业结构的巨变,人才需求表现多样化,而面对这种多样化高校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高校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很难在人才市场上得到认可,现行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
(2)对学生管理不严谨
大学的管理较为松散将给学生逃课提供机会,大学里一些教师认为学习完全是靠自觉,打考勤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办法,他们对大学生出勤率或课堂纪律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迟到、早退、缺勤的情况。 4.社会因素
迫于就业压力或生活的无奈,部分学生不得不为提早适应社会而早作准备。另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充斥着他们,电游、QQ聊天、网上购物等都使得青年人乐此不疲沉溺其中。他们中自律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甚至把上课当成副业,整天窝在网吧彻夜不归。
三、有效防范大学生逃课的对策研究
(一)关注学生自身
1.调整学习心态
进入大学每位学生都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以寻找自我的人生方向、目标,分阶段地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当然,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遇上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但学生应该树立百折不挠的精神捍卫自己求生存的自信。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大学是一种精英教育一种创造人才的教育,大学生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学会接受青年时期暂时的迷惘和短暂的失信,结合自身的实际正确定位人生找回学习动力。此外,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应该权衡好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既注重理论又兼顾实践锻炼。
3.抵制学习上的“投机心理”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仅仅考虑期末分数,那么这样的学习将毫无意义,既不能提高知识素养也无法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学生可以每天自我勉励多看一些励志性的书籍,参加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以丰富自我思想。
(二)深化教师教学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班级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想要在教学水平上有所突破就要细心观察虚心学习,观察和探索学生,通过观课、评课来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洞察力,适时适当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大胆尝试,勇于革新”是寻求有效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
2.改善教师教学风格
课堂上只有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搪塞”心理,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尝试各种教学风格,才能保证教学风格的活力赢得学生喜爱。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三化,即理论“生活化”、“浅显化”、“生动化”。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特征,透彻理解课程内容,结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例子,以实为例来剖析理论,而不是用理论来证明理论。另外,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优化课程改革
1.增加学习性活动
大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过“在做中学”的教育观点,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适用。把单一的室内教授变成实践性的室外探索活动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改变学生厌学、逃课的有效途径。
2.增设“就业教育”
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容易产生错误的倾向,为此,应该把“就业教育”纳入必修课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从长远利益出发不可为眼前利益而放弃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应该把社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3.加强逃课心理教育
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起点,大学生应该意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避免急功近利的错误心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尤其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干预和职场心理辅导。
(四)完善教学管理
1.加强教学改革与监控,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强化对学生的监管,辅导员与班委要共同完成监督任务,把班委实施监督和辅导员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任课教师要提高上课点名的频率,进而让学生渐渐形成不迟到、不缺勤的好习惯。学校应该把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同奖助学金相挂钩。
2.加大逃课成本,有效抑制逃课现象的发生
提高逃课的代价使得学生降低逃课的需求也能有效抑制逃课现象再次发生。学校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不应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性考察,要杜绝老师给学生划考试重点的行为,考核方式中心应转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能力培养。
(五)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源”,如网络游戏、歌舞厅等,都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在心理上对他们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校应该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尽可能杜绝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溜入学生的思想中。学校应制定严厉的校纪校规进行多角度地宣传,坚决抵御不良诱惑。另外,教育要与社会相联系,学校要努力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尽可能提供大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黄志国.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因素浅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8).
[2]孔令富,肖蓉等.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及对策分析——以农科类大学生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3]杜志丽.大学生逃课心理原因及对策[J].新余高专学报,2005,(10).
[4]谢景慧.大学生逃课心理现象的矫治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9).
[5]陈典平,邓彩华.大学生逃课背后的思考[J].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4,(4).
[6]柴洁.大学生体育逃课心理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7]张立鹏,黄福元.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剖析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8]周子波,杨立,周子峰.试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几个误区[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9]周小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周琦.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3).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 心理分析 应对措施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栋梁之才应该是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一个群体。然而,由于他们正处于成熟和探索人生的阶段,行为上容易放纵自己,心里的脆弱及敏感是这个群体的特征恰恰也是他们的弱点。因此,对大学生逃课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及补救方法,将有利于解决大学生逃课严重的问题,使学校教育顺利进行。
一、我国大学生逃课现状分析
(一)大量时间花在休闲娱乐方面,疏于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
高校大学生逃课的现象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据《21世纪人才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逃课上网玩游戏的占37%,在宿舍呆着的占22%,选择逃课处理各种事情的占16%,做其他事情的占25%。
(二)男生逃课率高于女生逃课率,选修课逃课率高于专业必修课
云南农业大学孔令富教授曾对农大的学生做过这方面的调查,他在《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及对策分析》一文中提到:“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大学生有逃课经历的占47%。男生占11.6%,女生占4.2%,专业课逃课率在3.3%,选修课逃课率为24.5%。”[]通过比较发现逃课率竟接近学生总数的一半,并且高年级逃课率远远高于低年级逃课率。
二、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学生逃课实证研究
笔者对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男女生进行了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开展调查,到宿舍、自习室、图书馆、食堂等地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发出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90份,其中男生225人占总数的45%,女生265人占总数的53%。
(一)商学院学生逃课现状调查结果呈现
1.关于“逃课”的认知情况
调查中发现68.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逃课情有可原,其中选修课及哲学理论课逃课率高达67.3%。另外,有过逃课经历的男生占67.8%女生占32.2%,比例上男生逃课率明显高于女生逃课率。
2.逃课原因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4.9%的同学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20.4%的同学对所学课程本身不感兴趣,而有20.8%的同学在忙着考各种证书。可见,大部分学生往往把自身逃课的原因客观化,而忽视了从自身的主观因素去寻找症结。
3.逃课期间会做的事
逃课上网聊天或打电游的学生占35.5%,上街购物的位居其次占22.7%,也有部分同学选择逃课睡觉或在图书馆自习。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商学院不少在校大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学习动力。
(二)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
1.学生主体因素
(1)侥幸心理
因为受制于学生对老师的评课制度并且一些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及格率或优秀率而拼命给学生划重点、划范围,在校园复印店内甚至出现出售考试题目的情况和帮助学生制作“小抄”的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形成侥幸心理。
(2)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产生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以致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自身不喜欢所学专业导致他们产生想换专业的思想;高校扩招以后生源的质量不一,基础稍差的学生会觉得所学专业知识过于枯燥而且难以理解,渐渐地他们从没兴趣听讲上升到放弃听讲。
(3)对未来的筹划心理
提早适应社会的心理,使学生难以留心于课堂。走入大学以后的同学们很快意识到就业压力之大,于是他们中部分学生开始以为应该让自己提早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应该早些练就动手本领以便将来能找个好工作。
(4)懒散、盲目心理
由于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实际极不相符,部分学生开始沉迷于玩乐甚至走向堕落的深渊,为了追求个性自由而拒绝接受课堂的约束。面对陈旧的教材内容和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心里产生巨大落差,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消沉、彷徨、颓废等逆反心理,在行动上则表现为逃课、厌学、无所事事等。
2.教师因素
(1)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部分任课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教学精力投入不够,没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此,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使得学生产生厌倦课堂的心理。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沉闷的课堂气氛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参与性,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师生之间沟通不畅
课堂教学满堂灌,颠倒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得师生关系处于僵化的状态。大学里教学制度宽松化,学生几乎只有在上课时才能见到老师,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促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不了解,从而对老师产生反感的心理。
3.学校教学管理因素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这次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对本学院的专业课安排不满意。随着就业、产业结构的巨变,人才需求表现多样化,而面对这种多样化高校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高校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很难在人才市场上得到认可,现行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
(2)对学生管理不严谨
大学的管理较为松散将给学生逃课提供机会,大学里一些教师认为学习完全是靠自觉,打考勤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办法,他们对大学生出勤率或课堂纪律方面的要求较为宽松,甚至从不关心学生的迟到、早退、缺勤的情况。 4.社会因素
迫于就业压力或生活的无奈,部分学生不得不为提早适应社会而早作准备。另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充斥着他们,电游、QQ聊天、网上购物等都使得青年人乐此不疲沉溺其中。他们中自律能力较差的大学生甚至把上课当成副业,整天窝在网吧彻夜不归。
三、有效防范大学生逃课的对策研究
(一)关注学生自身
1.调整学习心态
进入大学每位学生都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以寻找自我的人生方向、目标,分阶段地制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当然,面对全新的生活环境遇上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但学生应该树立百折不挠的精神捍卫自己求生存的自信。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
大学是一种精英教育一种创造人才的教育,大学生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学会接受青年时期暂时的迷惘和短暂的失信,结合自身的实际正确定位人生找回学习动力。此外,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应该权衡好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既注重理论又兼顾实践锻炼。
3.抵制学习上的“投机心理”
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仅仅考虑期末分数,那么这样的学习将毫无意义,既不能提高知识素养也无法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学生可以每天自我勉励多看一些励志性的书籍,参加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以丰富自我思想。
(二)深化教师教学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班级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想要在教学水平上有所突破就要细心观察虚心学习,观察和探索学生,通过观课、评课来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洞察力,适时适当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大胆尝试,勇于革新”是寻求有效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
2.改善教师教学风格
课堂上只有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改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搪塞”心理,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尝试各种教学风格,才能保证教学风格的活力赢得学生喜爱。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三化,即理论“生活化”、“浅显化”、“生动化”。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特征,透彻理解课程内容,结合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例子,以实为例来剖析理论,而不是用理论来证明理论。另外,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优化课程改革
1.增加学习性活动
大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过“在做中学”的教育观点,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适用。把单一的室内教授变成实践性的室外探索活动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改变学生厌学、逃课的有效途径。
2.增设“就业教育”
大学生在就业观上容易产生错误的倾向,为此,应该把“就业教育”纳入必修课体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学生从基层做起,从长远利益出发不可为眼前利益而放弃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应该把社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3.加强逃课心理教育
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起点,大学生应该意识到逃课对自身的危害,避免急功近利的错误心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尤其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干预和职场心理辅导。
(四)完善教学管理
1.加强教学改革与监控,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强化对学生的监管,辅导员与班委要共同完成监督任务,把班委实施监督和辅导员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任课教师要提高上课点名的频率,进而让学生渐渐形成不迟到、不缺勤的好习惯。学校应该把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同奖助学金相挂钩。
2.加大逃课成本,有效抑制逃课现象的发生
提高逃课的代价使得学生降低逃课的需求也能有效抑制逃课现象再次发生。学校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不应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性考察,要杜绝老师给学生划考试重点的行为,考核方式中心应转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及能力培养。
(五)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精彩源”,如网络游戏、歌舞厅等,都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在心理上对他们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学校应该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尽可能杜绝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溜入学生的思想中。学校应制定严厉的校纪校规进行多角度地宣传,坚决抵御不良诱惑。另外,教育要与社会相联系,学校要努力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尽可能提供大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黄志国.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因素浅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8).
[2]孔令富,肖蓉等.大学生逃课心理研究及对策分析——以农科类大学生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3]杜志丽.大学生逃课心理原因及对策[J].新余高专学报,2005,(10).
[4]谢景慧.大学生逃课心理现象的矫治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9).
[5]陈典平,邓彩华.大学生逃课背后的思考[J].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4,(4).
[6]柴洁.大学生体育逃课心理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7]张立鹏,黄福元.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剖析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8]周子波,杨立,周子峰.试析大学生厌学心理的几个误区[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9]周小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周琦.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