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逢新学年的开学初,中央电视台会推出一档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开学第一课》。这档节目针对当时最重要的事件选定内容,用欢快活泼又不失严肃庄重的方式呈现,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节目自播出以来,反响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不仅同广大中小学生一样认真收看了节目,而且还从这档节目的热播及其产生的教育效应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我们当前的教学实际有一些思考和想法,与同仁共享。
课前准备
这里所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面对初一新生所展示的第一次课堂教学。对初一新生来说,刚跨入校门,初中生活在面前才开始展开画卷,一切都是新鲜、充满希冀的,能否紧跟他们的步伐、抓住他们的心理动态、为教育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接触一门新课程的时候能否顺利地将他们领进门。那么,在上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时,教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了解初一新生的身心特点 每一届学生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能运用老的眼光来看待每天都在变化发展着的学生。作为新时期最与时俱进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对象也是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要积极探寻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和沒有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新情况。教师对学生了解越是深入,就越容易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与爱戴,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心研读教材,诚恳地对学生进行教材介绍并提出要求与希望 面对刚进入中学的初一新同学,以及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很多教师的第一课还是按部就班,直接开始上课。这样的第一课,总觉得缺少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认识、熟悉的环节,姑且可以称之为“破冰”环节。
笔者认为,开学第一课如果仍旧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那么“第一课”应得到的振聋发聩的效果就不存在了。2016年新修订的苏人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得很生活化,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涓涓细流,润物于无声。而教师的形象也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可能会有一些教师担心,这样的“破冰活动”会耽误教学进度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破冰活动”这个环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距离感会在短时间内缩减不少。师生、生生关系融洽了,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还可包括这些内容:让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内容、要求等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在汇聚了大多数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对本课程的地位、重要性、内容、框架结构等进行图文并茂的简单讲解。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采用一定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
有效实施
学会欣赏并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 当这一群特定的青少年成为了你的学生,他们就与你结成了一种合作与共生的关系。怎样妥善地处理好、经营好这段关系,也是每一位道德与法制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尽量能叫出学生的姓名,在“破冰活动”前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及时点评,尽量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威信,也为教师日后的教育教学威信打下良好的基础。
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兴趣 第一课上要达成的目标也许有很多,但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应该是首当其冲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在第一课前,学生们对教师和科目没有太多的概念,或者说,他们的猜测往往来自于以往的经验,比如小学里曾经接触过《品德与社会》(从今年起一年级新生同七年级新生同步,教材也改成了《道德与法治》,体现了这门课程的一以贯之和一脉相承)这门课,他们或多或少或隐约有些了解,但是更多的是留白,是猜想,是好奇。所以,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学生在此期间迸发出来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对这门功课的强烈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能否将学生的好奇心抓住,教师可以施展“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技巧,留一点悬念给学生,让学生们去想象、去讨论、去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第一课中精心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和方案,逐步加以实施,以期日后进一步研讨。
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和中肯的建议 虽然小学里有一门课是品德与社会课,但“小学讲故事,初中讲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科目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等方面,都与小学的课程存在着明显差别。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新课程,使其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提出了初步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生,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强化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强化公民意识,学会依法维权,具备一个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道德规范。诚然,这些目标的达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把一个比较重要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一步一步去完成。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是以下要求可以在开学第一课上向学生提出:端正学习态度,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明确学习目的;设立合理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及时预习,掌握基本知识并提出质疑,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率;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乃至于指导我们的人生。
带领学生走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倾听学生的诉求 向学生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构成和内容框架,尽量用精炼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进行描述,把立德树人的观点、理念和行为要求揉为一体、自然流畅。让学生大致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对我们有何帮助等等。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生动活泼、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具有实有性的学科,能够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而绝非可学可不学的“假大空”课程。
反思与总结
在第一课结束以后,教师务必应当认真总结、反思:“第一课”自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地使用了,教学效果是否像预期的一样高效……特别要注意反思这堂课上下来,有哪些得与失;进一步完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认真考量学生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反馈。这样的反思和反馈,会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与期待,使第一课成为学生美好的第一印象,继而产生光环效应,成为学生喜爱道德与法治课的动力。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许多省市参加中考的科目之一。这在本学科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可能会产生一些干扰,在一些家长、学生和老师的心目中,也可能会带有一些功利色彩,当大家的注意力放在怎样去在中考中获得高分时,就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初衷就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的修订与改编,更加适应了国家社会对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呼唤评价体系得以修正。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本学科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乃至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特殊重要性,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殚精竭虑,准备好开学第一课,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一生发展,迈开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课前准备
这里所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面对初一新生所展示的第一次课堂教学。对初一新生来说,刚跨入校门,初中生活在面前才开始展开画卷,一切都是新鲜、充满希冀的,能否紧跟他们的步伐、抓住他们的心理动态、为教育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接触一门新课程的时候能否顺利地将他们领进门。那么,在上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时,教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呢?
了解初一新生的身心特点 每一届学生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能运用老的眼光来看待每天都在变化发展着的学生。作为新时期最与时俱进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对象也是与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教师要适应这种变化,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要积极探寻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和沒有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新情况。教师对学生了解越是深入,就越容易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与爱戴,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心研读教材,诚恳地对学生进行教材介绍并提出要求与希望 面对刚进入中学的初一新同学,以及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很多教师的第一课还是按部就班,直接开始上课。这样的第一课,总觉得缺少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相互认识、熟悉的环节,姑且可以称之为“破冰”环节。
笔者认为,开学第一课如果仍旧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那么“第一课”应得到的振聋发聩的效果就不存在了。2016年新修订的苏人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排得很生活化,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如涓涓细流,润物于无声。而教师的形象也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可能会有一些教师担心,这样的“破冰活动”会耽误教学进度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破冰活动”这个环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陌生感、距离感会在短时间内缩减不少。师生、生生关系融洽了,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
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一课还可包括这些内容:让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内容、要求等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在汇聚了大多数学生的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对本课程的地位、重要性、内容、框架结构等进行图文并茂的简单讲解。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采用一定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
有效实施
学会欣赏并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 当这一群特定的青少年成为了你的学生,他们就与你结成了一种合作与共生的关系。怎样妥善地处理好、经营好这段关系,也是每一位道德与法制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尽量能叫出学生的姓名,在“破冰活动”前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在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中及时点评,尽量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威信,也为教师日后的教育教学威信打下良好的基础。
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兴趣 第一课上要达成的目标也许有很多,但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对这门功课的兴趣,应该是首当其冲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在第一课前,学生们对教师和科目没有太多的概念,或者说,他们的猜测往往来自于以往的经验,比如小学里曾经接触过《品德与社会》(从今年起一年级新生同七年级新生同步,教材也改成了《道德与法治》,体现了这门课程的一以贯之和一脉相承)这门课,他们或多或少或隐约有些了解,但是更多的是留白,是猜想,是好奇。所以,教师一定要牢牢抓住学生在此期间迸发出来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对这门功课的强烈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能否将学生的好奇心抓住,教师可以施展“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技巧,留一点悬念给学生,让学生们去想象、去讨论、去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在第一课中精心设计有意义的活动和方案,逐步加以实施,以期日后进一步研讨。
向学生提出学习的要求和中肯的建议 虽然小学里有一门课是品德与社会课,但“小学讲故事,初中讲规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科目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等方面,都与小学的课程存在着明显差别。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新课程,使其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提出了初步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生,必须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强化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强化公民意识,学会依法维权,具备一个社会公民应当具有的道德规范。诚然,这些目标的达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把一个比较重要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一步一步去完成。而且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但是以下要求可以在开学第一课上向学生提出:端正学习态度,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明确学习目的;设立合理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及时预习,掌握基本知识并提出质疑,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效率;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乃至于指导我们的人生。
带领学生走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倾听学生的诉求 向学生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整体构成和内容框架,尽量用精炼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进行描述,把立德树人的观点、理念和行为要求揉为一体、自然流畅。让学生大致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上将要学习什么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对我们有何帮助等等。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生动活泼、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具有实有性的学科,能够为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而绝非可学可不学的“假大空”课程。
反思与总结
在第一课结束以后,教师务必应当认真总结、反思:“第一课”自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地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地使用了,教学效果是否像预期的一样高效……特别要注意反思这堂课上下来,有哪些得与失;进一步完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认真考量学生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并进行必要的反馈。这样的反思和反馈,会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与期待,使第一课成为学生美好的第一印象,继而产生光环效应,成为学生喜爱道德与法治课的动力。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许多省市参加中考的科目之一。这在本学科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可能会产生一些干扰,在一些家长、学生和老师的心目中,也可能会带有一些功利色彩,当大家的注意力放在怎样去在中考中获得高分时,就与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初衷就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的修订与改编,更加适应了国家社会对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呼唤评价体系得以修正。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本学科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乃至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特殊重要性,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殚精竭虑,准备好开学第一课,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一生发展,迈开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