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观念的形成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利用生命观念来认识生命世界和解释生命现象。动物的行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其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有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和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笔者以“动物的行为”一课为例,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第四节内容,前面几节内容都涉及生物的行为。但对于行为没有给出定义,因此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具体行为分析,得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概念,分析两者特点和关系,从而让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深入认识。本节教学的难点是阐述两种行为的特点和关系。
  2 设计思路
  教师首先结合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对具体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初步建立行为概念并归类;然后创设情境,细化问题设置,让学生理解两种行为的特点和关系;最后比较不同神经结构,使学生得出外在行为由内在结构决定的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生命观念。
  3 教学过程
  3.1 通过视频展示,初建行为概念
  教师播放视频,视频内容为一头狮子伏击并咬住角马,角马挣扎并未逃脱。教师提问:狮子为什么伏击角马?狮子外在表现有哪些?角马呢?为什么有这种行为?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动物为了生存等目的,表现出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称为动物的行为。
  设计意图:首先教师通过引语说明科学目的,然后通过视频展示,让学生初步建立行为概念,最后通过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动物表现出的行为都是为了生存,体现进化与适应观,而获取食物则体现物质和能量观。
  3.2 围绕双维分析,细化具体行为
  3.2.1 同种动物表现的行为
  结合视频内容,教师讲授:狮子具有锋利牙齿爪子、强壮肌肉和粗大脚掌,是优秀猎手,但单个狮子捕食成功率较低。
  教师展示狮子集体捕猎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狮子集体捕猎表现出通讯和社会行为,同时提醒学生集体捕猎是个体之间相互合作,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攻击行为。
  教师提问:
  ①攻击行为结果怎么样?
  ②对战败者有何影响?
  ③攻击行为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小结:某些行为会被动有害个体生存,而有利群体生存繁衍。教师依据狮子繁殖和哺乳养育两张图片说明这两种行为有利于壮大狮群。
  3.2.2 不同种动物表现的行为
  教师展示变形虫、蜜蜂、青蛙和熊摄食行为的四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动物等级从低到高,摄食复杂程度从简单到复杂,被捕食者表现出防御行为。
  教师展示大马哈鱼洄游、大雁迁徙和一群狒狒三组图片,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大量大马哈鱼洄游捕食者很难确定捕食目标;大雁迁徙过程中排成“人”字型,减少风阻,而领头雁容易疲惫;放哨的狒狒遇到天敌,发出信号掩护同伴撤退,甚至牺牲自己,换取同伴安全。因此群体表现的行为对所有个体都有利,而某些行为以牺牲个体利益换取群体利益。
  设计意图:教师围绕两个维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表现的行为,得出具体行为。在同一维度内,重点分析行为对于个体和群体的意义,体现辩证关系。在这一片段中,生命观念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
  (1)狮子是个优秀猎手体现结构和功能观。
  (2)在不同种动物的摄食过程中,不同等级动物利用不同摄食结构表现出不同方式,体现结构与功能观以及进化与适应观,而不论何种动物都通过摄食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行为多样性和普遍性,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为了更好适应环境,保证物种繁衍,体现适应与进化观。
  (4)在对同种和不同种动物个体群体关系分析时,得出群体利益大于个体利益总和,当群体利益受损亦可牺牲个体利益,体现稳态和平衡观。
  3.3 图文探究辨析,归类多种行为
  3.3.1 先天性行为的归纳
  教师讲授上面多种具体行为,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板书:“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教师展示婴儿孕吸、幼狮嬉闹和狮子捕食角马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婴儿孕吸和幼狮嬉闹是先天性行为,而狮子捕食角马是一种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
  3.3.2 后天学习行为的归纳
  教师展示幼狮学习捕食技能和幼狮嬉闹两组图片,并让学生比较和思考:两图中幼狮行为,哪种是后天学习行为?有何相同点?
  学生思考,得出:幼狮学习捕食技能是以玩鬧中的扑咬等动作为基础。因此先天性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的基础。教师板书:“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3.3.3 两种行为的特点和关系
  学生自行阅读和思考教材中“老鼠走迷宫”活动,发现当把老鼠刚放入迷宫到处乱窜,过了很久找到出口,经多次训练,再放入,老鼠很快找到出口。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
  ①老鼠到处乱窜属什么行为?多次训练,很快找到出口属什么行为?
  ②刚放入迷宫是新环境,老鼠能否适应新环境?后来呢?
  ③老鼠很长时间之后再放回到迷宫,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完善总结:
  ①动物表现出的某些先天性行为使动物不能马上适应新环境。
  ②动物获得后天学习行为需要时间和尝试。
  ③后天学习行为会被动物遗忘。
  教师展示老虎表演完成动作后驯兽师喂食的图片,并说明后天学习行为需要强化。
  学生讨论: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哪种重要?
  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小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根本性行为,而后天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生存,两种行为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这一片段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教师通过形象素材呈现情境创设,避免概念讲解抽象性。在“老鼠走迷宫”情境分析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设置,通过讲解、辨析和探究等方式逐步化解难点,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和思考两种行为的特点重要性,深化重点内容的学习。生命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先天性行为是遗传而来,是动物适应稳定环境的表现,后天学习行为使动物适应变化的环境,两者都体现适应性,后天学习行为是进化的结果,体现进化与适应观。
  (2)在讲解后天学习行为时,教师采用类比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理解两种行为都很重要,只是侧重面不同,体现了稳态与平衡观。
  3.4 由表及里,揭示行为本质
  教师展示猩猩模仿行为图片,并引导学生完成这一动作,并让学生朗读顺口溜但猩猩不能说话,说明动物的行为由神经结构决定。教师通过人的神经系统的图片说明人具有最发达的神经系统,学习能力最强,在人的行为中后天学习行为占了很高比例。教师分别展示单细胞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神经网、昆虫的神经索和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等多组图片,并总结得出神经系统等结构是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教师布置课后练习:
  ①灭蚊为什么要清除积水?
  ②有什么方法让喜欢跳上沙发的狗不跳上去吗?
  教师结语:科学不但可以解释自然,而且能应用到生活生产中。
  设计意图:动物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其基础是体内神經结构的存在。针对初中科学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水平,教师无需深入,因此重点在于体现结构与功能观,简单动物具有简单结构表现出简单行为,高等动物具有复杂结构表现出复杂行为。所设置的课后练习体现了科学的两面性。科学解释自然到最后应用到生活生产体现科学目的和价值,这是新课程的理念。
  4 教后总结
  生命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在“动物的行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生命科学特征,以生命现象为依托,围绕生命系统,凸显生命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并利用生命观念理解分析生命现象,进而对生命的本质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
  参考文献:
  苏科庚.对“生命观念”的理解[J].中学生物教学,2016,(8):62-63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教材插图为线索,创设一系列问题串式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导学;结合识图、析图、画图三图并用,通过“边学边看边画”达到思维碰撞,掌握核心知识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问题串 识图 析图 画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阶段,学生要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与自主学习意识,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摘要 以“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复习教学为例,采用思维导图与问题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以期复习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问题练习 细胞膜 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思维导图作为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以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核心概念、内容建立记
摘要:随着安顺市新型城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央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关政策指导下,偏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安顺市城镇规划的各个乡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代表安顺市经济发展、城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安顺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为: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城镇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二是安顺市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良好;三是安顺市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推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1 关于实验材料    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最理想的材料之一。一提到黑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进化低等的藻类植物,其实黑藻虽叫“藻”,但并不是真正的藻类植物。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根入泥,茎直立,长50~80cm.叶披针形,4~8片轮生,通常以4~6片为多,长1.5cm左右,宽约0.15~0.2cm。叶缘具小锯齿,无柄。有冬芽,生在小枝顶端,作为营养繁殖用。夏季采集到后,可以一年四季连续培养。春天
摘 要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长的平台,关注课堂生态,让学生的学习在生态课堂中自然发生,从兴趣出发,在探索中提升,这个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也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提供更多空间。  关键词 生态课堂 建构DNA结构 模型修正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态平衡与和谐是当今社会热议主题之一。而教育也应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学生天性而为。生态课堂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倡导让学生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
摘 要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一些彼此间有联系的实验,开展主题式探究活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设计实验,在探究活动中寻求证据以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最后实现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关键词 生物学概念 主题式探究实验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生物学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知识的基本单元、生物学科的基石。生物学概念是对一类“生物学事实”
AQA是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TheAssessment and Quaiifications Alliance)的缩写,目前为英国三大颁证机构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AOA的考试种类有GCE、GCSE、GNVQ、VCE等。  普通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简称GCE),分为普通水平(Ordinary level,O水平)考试和高级水平(Adva
摘 要 介绍了“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教学范式提出的背景及活动模型,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对该范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  关键词 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 教学范式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信息量与思维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自主、互动的建构式学习。笔者等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的定义。但基因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所以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
“学生所需,即教之所在。”学生有疑惑、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倍关注、讲细讲透的地方。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有时课堂上也会出现“疑惑”层出不穷,教师应接不暇的情况。“人的生殖”这一课笔者就遇到了此种情况,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生殖”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太想知道人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这些问题是他们平时想过,但羞于问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教师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