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思想之一。新课改以来,这一教学理念被纳入各学科标准课程、成为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和塑造小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课程。这是的学生身心都很幼稚,塑造能力较强。生活化教学能对小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本文对生活化教育理论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时,由于小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其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即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就是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趣内容。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文本知识,而是主动探索,并且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在一些偏远地区小学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并不理想,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硬实力,都与城镇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科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起这助推作用:首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教学中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遵循散漫到自律的过程。幼儿阶段的孩子在道德发展上处于“无律”状态,而进入小学的孩子在道德发展上进入“他律到自律”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让学生通过教育实现学生道德从“他律”到“自律”的自然转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德育”是主体,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现实生活,将生活现象融入课堂教学,有效降低了道德與法制教育的教学难度,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把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
其次、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改变应试化、传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实际有很强的相关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教师只是单调地描述课程内容,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教师没有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有以下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道德模范奖励制度,学生只要做好人好事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奖励,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帮助他人,遵守生活秩序。对于评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违反校纪的发生。积极监督远胜于批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衔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对其成长的重要性,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使学生在社会上有自律意识,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与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将道德法律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
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在学校的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因为教学内容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教师布置作业时也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理论知识,但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实践作业,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比如《干点家务活》一节时,教师主要讲解了一些扫地的技巧,选菜的方法,叠衣服的方式等等。课堂上,老师可以亲自给学生演示几次、再让几个学生演示。在保证班里每个人都能学的前提下,这门课的作业是“回家帮家长扫地一次,用手机记录下来,让家长发给老师”。通过观看家长发来的视频,学生对扫地技巧有了很好的掌握。“扫地”是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一门知识性内容,每天在家或者学校扫地都是必须的。通过布置这类作业,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从小爱老师的好习惯。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道德法治内涵
中小学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内涵的理解。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在重阳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打扫卫生。学生可以从这种公益活动中得到一些东西,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有尊老爱幼的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帮助老人,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清洁方法,学会为家人分担家务,让家庭生活更加和谐。我们也要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冲锋在前,让学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生活中形成榜样感,积极乐于帮助他人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道德有直观的感受,并在生活中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快乐。通过定期活动,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丰富的技能,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还可以将法治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让学生既能了解法律常识,又能通过法律约束自己。
四、反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到知情合一的效果 、体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道德法治教师应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融入生活实际,在课后开展生活化作业,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娟 .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 略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2).
[2]刘莹 .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研究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7).
[3] 崔显花 .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 学 [J]. 华夏教师 ,2018(20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时,由于小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其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即生活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就是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趣内容。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文本知识,而是主动探索,并且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在一些偏远地区小学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并不理想,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硬实力,都与城镇地区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科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起这助推作用:首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教学中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遵循散漫到自律的过程。幼儿阶段的孩子在道德发展上处于“无律”状态,而进入小学的孩子在道德发展上进入“他律到自律”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让学生通过教育实现学生道德从“他律”到“自律”的自然转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德育”是主体,教师教学的首要目标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立足学生现实生活,将生活现象融入课堂教学,有效降低了道德與法制教育的教学难度,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把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
其次、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改变应试化、传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实际有很强的相关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比较枯燥。教师只是单调地描述课程内容,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教师没有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有以下建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道德模范奖励制度,学生只要做好人好事就可以得到小红花。经过一段时间的奖励,学生可以更积极地帮助他人,遵守生活秩序。对于评奖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违反校纪的发生。积极监督远胜于批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生活实践的衔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对其成长的重要性,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使学生在社会上有自律意识,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与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将道德法律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
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在学校的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因为教学内容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教师布置作业时也要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理论知识,但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实践作业,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比如《干点家务活》一节时,教师主要讲解了一些扫地的技巧,选菜的方法,叠衣服的方式等等。课堂上,老师可以亲自给学生演示几次、再让几个学生演示。在保证班里每个人都能学的前提下,这门课的作业是“回家帮家长扫地一次,用手机记录下来,让家长发给老师”。通过观看家长发来的视频,学生对扫地技巧有了很好的掌握。“扫地”是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一门知识性内容,每天在家或者学校扫地都是必须的。通过布置这类作业,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从小爱老师的好习惯。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化道德法治内涵
中小学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道德和法治内涵的理解。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在重阳节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打扫卫生。学生可以从这种公益活动中得到一些东西,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还可以引导学生有尊老爱幼的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帮助老人,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清洁方法,学会为家人分担家务,让家庭生活更加和谐。我们也要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冲锋在前,让学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生活中形成榜样感,积极乐于帮助他人
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道德有直观的感受,并在生活中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快乐。通过定期活动,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素质。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丰富的技能,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还可以将法治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让学生既能了解法律常识,又能通过法律约束自己。
四、反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达到知情合一的效果 、体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小学道德法治教师应积极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融入生活实际,在课后开展生活化作业,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娟 .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 略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2).
[2]刘莹 .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 研究 [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7).
[3] 崔显花 .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 学 [J]. 华夏教师 ,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