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讲述了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实践过程即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抓好实验过程的不同环节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以及在具体知识点的教学实践和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们掌握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从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即将到来的大学教育甚至以后的人生发展打好科学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科学素质 实践
在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对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起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将主要依赖于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生活,生产实践,缺乏创造性,造成同学们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所以然。因此,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每个人的期望。同时根据《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为此新课程改革出现了,它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与发展的差异性。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一、教学者需转变化学教学理念
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转变。而要想转变教学方法。首先,教师的观念应从化学教学向化学教育转化。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为此必须加大对化学实验的投入,开放更多的开放实验,丰富实验的形式。与此同时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如新教材增加的拓展视野栏目的目的也是丰富学生的化学应用面并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其次,在日常化学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和对国民生产的贡献。如新教材选修中有关合成材料专题的设计就完全是以化学的应用为知识的载体。最后,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化学教学为载体,不仅使同学们成为成绩优秀而且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者需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化学教学中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课堂形式多样化即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有效发挥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实验可以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共同提高,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化学科学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分了、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通过模拟试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老办法,不但不能适应补了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考上重点大学更重要,但科学的思维和思想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我们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于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张霞.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J],考试周刊 2009.4
[2]王东艳.化学教学方法创新尝试[J]. 新课程(中学版), 2008, (02) .
[3]王赛中.高中化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质[J],理化生教学研究,2010,4,103
[4]方志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化教学方法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3, (11)
(作者单位:陕西省横山县横山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科学素质 实践
在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创新对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起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将主要依赖于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以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主要教育目的,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生活,生产实践,缺乏创造性,造成同学们往往只是知其然,而不知道或者不想知道所以然。因此,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每个人的期望。同时根据《科学素质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为此新课程改革出现了,它更加注重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与发展的差异性。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教学方法。
一、教学者需转变化学教学理念
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转变。而要想转变教学方法。首先,教师的观念应从化学教学向化学教育转化。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为此必须加大对化学实验的投入,开放更多的开放实验,丰富实验的形式。与此同时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如新教材增加的拓展视野栏目的目的也是丰富学生的化学应用面并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其次,在日常化学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和对国民生产的贡献。如新教材选修中有关合成材料专题的设计就完全是以化学的应用为知识的载体。最后,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化学教学为载体,不仅使同学们成为成绩优秀而且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者需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化学教学中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课堂形式多样化即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有效发挥化学实验功能的多样性。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能力对于一个人终身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实验,演示试验,在教学可多发挥实验的功能,不仅做好大纲要求的实验,还可以包括活动与探究中的探究实验和需要探究的实验。实验可以激起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教师要在此基础上,搜集地方资料或新科技、新发现的相关内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内容、分小组的研究相关领域,在共同交流中共同提高,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获得化学科学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模拟微观世界中分了、原子、电子的运动已成为可能,通过模拟试验过程使学生获得仿真操作的技能和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老办法,不但不能适应补了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实验证明,学生没有阅读能力,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会使用教科书,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不能从阅读教科书中去深入理解和巩固,很快又会模糊和忘记。所以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乐趣。
如物理性质让学生阅读自学,物质的用途可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性质,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总结得出。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讨论,共同设计,得出方法、步骤、装置等。在进行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可采取上述方法,因学生已学过氯化氢、氯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已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然能够得出制取以上三种气体的方法、步骤、装置、收集等知识,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
知识固然重要,考上重点大学更重要,但科学的思维和思想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的规律,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教材,让学生从教师的引导、启迪中悟出道理,揭示其内在实质。如设置悬念、反复比较、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给学生拟定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总之,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我们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于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张霞.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理性思考[J],考试周刊 2009.4
[2]王东艳.化学教学方法创新尝试[J]. 新课程(中学版), 2008, (02) .
[3]王赛中.高中化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质[J],理化生教学研究,2010,4,103
[4]方志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化教学方法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3, (11)
(作者单位:陕西省横山县横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