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凡·克里玛的《布拉格精神》我读过两遍。其中,“写作是一个人最后的场所”这句话曾深深烙在我心底,因此去布拉格时,我始终怀着近乡情怯的忐忑。和爱尔兰相似,捷克虽然国土面積、人口数量不比大国,但在思想和文学领域,它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稍读过几本书的人几乎都能说出关于这个地方的典故和人名:哈谢克、卡夫卡、米兰·昆德拉、哈维尔、赫拉巴尔。其中当数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流传最为广泛。1988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在当年的奥斯卡和金球奖上获得多项重要提名,更是将布拉格这座城市推向了浪漫主义的巅峰。不过,我好奇的倒不是作家的个人经验,而是现在的布拉格到底还有哪些遗产。
伏尔塔瓦河的两岸横跨着17座桥,最有名的是1357年建造的查理大桥。我到布拉格的第一天傍晚就沿河到了大桥底下,只见游客如织,很多导游正拿着小红旗介绍大桥历史。桥的两侧有29座雕像,但很多雕像都被卖纪念品的小摊挡住了。在这摩肩接踵、吵吵嚷嚷的地方,看不到游客以外的人,也找不到预想中布拉格应有的气质。我只好匆匆离去。
第二天上午,我在城堡区闲逛。我知道弗兰兹·卡夫卡曾住在附近,现在鼎鼎大名的黄金巷22号。我没有特意去找,但顺着人流,很快就到了一个蓝色小屋前。屋子很小,现在被改成了书店和礼品店,专门售卖卡夫卡的书及周边产品。每一天,蓝房子门口都聚集着很多游客,大家的一致动作是举起手机拍照,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前走。我想起卡夫卡写过的那些小说,无论是著名的《城堡》《变形记》还是没那么著名的《乡村医生》,笔法和眼前场景其实颇为相似:逻辑超越常规、人物怪诞扭曲。我又只好匆匆离去。
我查到布拉格有一家好兵帅克餐厅,这当然也得益于布拉格的文学遗产。1920年代初,作家哈谢克写了长篇政治讽刺小说《好兵帅克》。故事描写了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历,也塑造了这个憨厚老实、幽默质朴的士兵形象。旅游书上说,这家餐厅是哈谢克生前经常光顾的场所,因此经营者使用帅克形象是得到了作家本人的授权。对于这一点我倒并不意外,里斯本有以“佩索阿在此写诗”为噱头的餐厅,哈瓦那有以“海明威在此喝酒”为噱头的酒馆,只是我又感到了那种千篇一律的遗憾。为了避免自己再次匆匆离去,我只好索性不去。
三天以后,我几乎放弃了对布拉格的探索,转而开始建立自己的布拉格经验。我搬到了郊区的一个民宿,白天自己做饭、写文章,晚上就到莱特纳公园的高处喝酒、看落日。我想起了记者菲利普·罗斯和伊凡·克里玛在1990年的一次对谈。谈到米兰·昆德拉为何在国际上声誉鼎盛而在捷克不被认可时,克里玛曾这样解释原因:“它部分是由于昆德拉用来表达他的捷克经验的那种简化和展览式的方式引起的。”在充满游客和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消费产品的布拉格,我突然理解了克里玛对米兰·昆德拉的判断。1975年流亡法国后,米兰·昆德拉写的其实是一座空城。
伏尔塔瓦河的两岸横跨着17座桥,最有名的是1357年建造的查理大桥。我到布拉格的第一天傍晚就沿河到了大桥底下,只见游客如织,很多导游正拿着小红旗介绍大桥历史。桥的两侧有29座雕像,但很多雕像都被卖纪念品的小摊挡住了。在这摩肩接踵、吵吵嚷嚷的地方,看不到游客以外的人,也找不到预想中布拉格应有的气质。我只好匆匆离去。
第二天上午,我在城堡区闲逛。我知道弗兰兹·卡夫卡曾住在附近,现在鼎鼎大名的黄金巷22号。我没有特意去找,但顺着人流,很快就到了一个蓝色小屋前。屋子很小,现在被改成了书店和礼品店,专门售卖卡夫卡的书及周边产品。每一天,蓝房子门口都聚集着很多游客,大家的一致动作是举起手机拍照,然后头也不回地往前走。我想起卡夫卡写过的那些小说,无论是著名的《城堡》《变形记》还是没那么著名的《乡村医生》,笔法和眼前场景其实颇为相似:逻辑超越常规、人物怪诞扭曲。我又只好匆匆离去。
我查到布拉格有一家好兵帅克餐厅,这当然也得益于布拉格的文学遗产。1920年代初,作家哈谢克写了长篇政治讽刺小说《好兵帅克》。故事描写了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经历,也塑造了这个憨厚老实、幽默质朴的士兵形象。旅游书上说,这家餐厅是哈谢克生前经常光顾的场所,因此经营者使用帅克形象是得到了作家本人的授权。对于这一点我倒并不意外,里斯本有以“佩索阿在此写诗”为噱头的餐厅,哈瓦那有以“海明威在此喝酒”为噱头的酒馆,只是我又感到了那种千篇一律的遗憾。为了避免自己再次匆匆离去,我只好索性不去。
三天以后,我几乎放弃了对布拉格的探索,转而开始建立自己的布拉格经验。我搬到了郊区的一个民宿,白天自己做饭、写文章,晚上就到莱特纳公园的高处喝酒、看落日。我想起了记者菲利普·罗斯和伊凡·克里玛在1990年的一次对谈。谈到米兰·昆德拉为何在国际上声誉鼎盛而在捷克不被认可时,克里玛曾这样解释原因:“它部分是由于昆德拉用来表达他的捷克经验的那种简化和展览式的方式引起的。”在充满游客和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消费产品的布拉格,我突然理解了克里玛对米兰·昆德拉的判断。1975年流亡法国后,米兰·昆德拉写的其实是一座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