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市场在中国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入世贸组织和网络市场的冲击,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转型升级与创新。本文以广州大型专业市场为例进行研究,为专业市场持续高效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指引。
[关键词]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广州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8-0044-03
1 引 言
专业市场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重视。Minc,Leah D等从专业市场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认为专业市场类型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销售模式,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专业市场促进了中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为工农业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吸纳了大量城乡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总体而言,专业市场繁荣的区域往往经济活跃、城乡协调,故有“建一个专业市场,活跃一地经济,兴旺一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之说。中国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趋于一致,并且专业市场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幅度。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和网络市场的冲击,专业市场的发展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大型专业市场为例进行研究。
2 专业市场的主要概念
2.1 专业市场的定义、职能
专业市场是指市场所有者提供销售场地和服务并统一管理、有众多彼此独立的经营者集中销售一种或多种关联密切的商品的场所,其基本特征是销售某类及其关联商品、批发为主兼营零售、采用坐商制经营,体现市场化经营的业态特征和商场化管理的管理特征。
专业市场既是巨大的商品流通网络,又是巨大的商品集散中心,通过聚集效应将大量分散的关联商品的价格、品种、数量、质量、技术等信息集中而形成规模经济,并且交易灵活、进退壁垒低,降低了交易者收集信息的成本和经营成本。专业市场是联系各企业上下游产业之间供求关系的纽带,为产业的集群和专业化发展提供综合平台和时空条件。
2.2 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及其经营模式
专业市场的发展呈现三维特征(如图1所示),经历了本地化阶段,出现“地摊式马路市场”,进行简单交易活动;区域化阶段,出现传统“鸟笼式大棚市场”,拥有物流功能;国际化阶段,出现综合性“商城式门店市场”,有商品流通功能及产品研发检测、产品展示与信息传播、业务监督与咨询等功能;虚拟化阶段(近年互联网的普及),出现虚拟市场(电子商务模式),既发挥实体交易场所作用,又发挥中介作用和第三方结算作用。
3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中心地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受到自然、运输、集聚、劳力、市场和科技文化等因子的共同影响,形成正六边形的市场区划。据悉,到2009年年底,广州专业市场已有1000多个,其中年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达157家,较2008年增加5家,实现成交额 1800多亿元,约占全部集市成交额的3/4,10亿元以上的近30个,100亿元以上的4个。在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包括社会推动力、资源惯性力、政府决策力、企业竞争力和消费拉动力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组成合力增长(如图2),其赋存条件和可获得性程度的差异直接构成了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3.1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广州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商都)、毗邻港澳和侨乡、交通便利。由于历史原因,广州深受近代西洋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传统商业文化,形成很强的市场意识、培养了许多能工巧匠和企业家;便利的交通不仅保证各要素的正常运转,而且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例如:站西路鞋业专业市场群毗邻广州火车站、广东省汽车站,商业氛围浓厚、交通便利,发展迅速。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政府为专业市场提供税收与征地优惠、安全保障和其他服务的“体制灰区”,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广州—德路在改革开放后,享受优惠政策,商业快速复兴、市场越来越发达,形成全国最大的海味干果及玩具精品专业市场群。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民营经济为专业市场提供内在动力、市场主体和市场信息,中小企业需要良好的固定的销售渠道。广州花都区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产品份额占广东市场的60%,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年交易额超100亿元,为狮岭的2700多家相关企业、18万从业人员提供了综合平台。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专业市场的发展与乡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居民的消费需求紧密相连,同时该地数百万外来务工者,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流动消费群。
3.2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劣势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专业市场集中的越秀、荔湾等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压力大,用地紧张,地租、房租高,不仅发展空间小,对城市管理也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广州市流花服装市场群毗邻广州火车站、广东省汽车站,虽然人流量大,但是道路狭窄,大量临建、违建商铺挤占道路空间,交通堵塞情况严重。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服务,各自为政盲目建设,造成专业市场之间恶性竞争;重建轻管导致管理上的机会主义和监管滞后。例如:2003年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举办牛仔服装节,政府在服装城尚未装修完工时就强制所有增城服装企业进驻商场,展览时只用简易木板隔开铺面,严重影响了服装城的形象。有的没有相关基础和条件配套,形成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例如: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钟村镇雄峰国际商贸城曾主营家具建材,虽然临近广州南站,交通位置优越,但因为没有相关基础和条件配套等多种原因闲置多年,直到2009年12月该商贸城才与另一大型专业市场的多位股东签订租赁合同,改营服装及主辅料。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企业经营理念陈旧,轻视技术与创新,使产业技术落后、创新匮乏;市场功能单一,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商品盛行、市场信息失真。天河电脑城所在的石牌西路较窄、车辆乱停乱放、缺乏大型集中化仓库,进出不便、安全无保障;经营的商品雷同导致低价竞争,甚至互相争抢客户,严重影响了专业市场的持续发展。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数量型消费是专业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偏好发生变化促进专业市场结构调整,要求新型商业业态及高水平的消费市场。例如:广州曾经辉煌一时的海印电器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为消费的供求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假冒伪劣产品等影响,市场日益萎缩。
3.3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专业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融合;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专业市场的交易方式创新和市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市场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可解决传统市场带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成为专业市场增长的新动力和创新转型的现实路径。2009年年底广州移动电话用户2099.44万户,增长6.5%;国际互联网用户280.19万户,增长19.0%。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政治体制改革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将为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利于启动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也是专业市场发展的机遇。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民营企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产业集群提供的范围经济有助于降低规模经济的经营风险,使经营者的行为有利于市场集群摆脱恶性循环,并向良性循环转变。专业化产业集群体系使产供销售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必然促进市场的产生,并向专业市场发展。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需求结构的变动客观上要求发展新型、高级的专业市场。具有集购物、展览、培训、论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一站式”服务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海珠区广州国际轻纺城,集国际商贸、会展、信息资讯、“一站式”全球采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亚洲档次最高的大型现代化专业市场。
3.4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中国加入 WTO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市场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低价竞争优势体制落差逐步消失,进一步降低专业市场对供应者的吸引力;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搬迁污染企业,会使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产业支撑。例如:为改善城市环境,会对造纸、皮革、水泥等产业进行一定的限制,按照《广州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2009年关停全部小水泥厂。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体制改革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难以一蹴而就;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专业市场间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网络商店等现代零售业都是专业市场有力的竞争者。过去是利用实体经济的有形市场“圈地”,而现在要利用虚拟经济的无形市场“圈地”。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强调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品牌化要求市场细分化与之相适应。
4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 社会层面
需要积极推进市场网络的国际化、信息化;营造既重视生产又重视流通消费的社会氛围,倡导信用消费意识,培育信用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诚信度;搭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研发设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创新支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发挥行业组织营造利于专业市场发展的软硬环境。2008年,白马服装市场在国内率先建立服装专业市场资讯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流花服装专业市场园区近四十个服装专业市场中脱颖而出。2010年4月1日,广州专业市场商会与中国民生银行签署100亿授信额度战略联盟框架书,实现商家、银行、行业和政府的共赢。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使广州专业市场加速向现代展贸和电子商务方向优化发展。
4.2 政府层面
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积极建设水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分割市场,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统一;采取正确的产业政策,建立一个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包括城乡流通、物流配送、会展贸易、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市场体系;科学规划和升级改造专业市场,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推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规划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多方案比较、择优确定,应布局在主要交通沿线的工业园附近,既利于市场人流或货流的集散,又利于未来发展。广州从2009年年初开始分批改造、升级老城内的专业市场,逐步实现园区化管理。流花服装、海珠中大布匹、天河濂泉服装、番禺沙溪工业品、广州长江轻纺城等都是升级改造后的大型专业市场群,升级后普遍增加了展览展示、写字楼、电子商务等功能,向以商品展示、贸易洽谈、电子商务等为特征的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广州市将出台《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指导意见》,推动专业市场向网上交易等现代经营模式转变。
4.3 企业层面
需要坚持立足本地→全国经营→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坚持主导产业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技术含量、改善经营环境;树立品牌意识和诚信经营观念,运用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分析新的竞争对手、替代品、客户砍价、供应商砍价和现有竞争对手;在专业方面做精、特色方面做强,提高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规划、招商、管理、促销、服务和配送的统一,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的品牌形象。2007年营业的广州壹马服装广场利用多元业态、多方合作—整合商圈优势、打造精品高端的国际化交易平台、提供差异化服务及软文化环境的建设,获得了很大成功。
5 结 论
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和改善社会生产力和资源惯性力为基础、以增强政府决策力为前提、以优势主导产业支撑为依托、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消费推动力为焦点向国际化发展。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市场多样化、科技化、国际化、绿化和高级化发展;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结合是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Minc,Leah D.Monitoring regional market systems in prehistory:Medels,methods,and metrics[J].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ehaeology.2006(4).Vol.25 Issuel:82-116.
[2]余国扬.专业镇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刘天祥.专业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实证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80-86.
[4]池仁勇.从专业市场的生存基础变化看其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9):167-169.
[5]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2):55-59.
[作者简介]刘欣文(1973—),男,湖南溆浦人,广州大学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广州
[中图分类号]F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28-0044-03
1 引 言
专业市场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主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重视。Minc,Leah D等从专业市场组织结构的角度研究,认为专业市场类型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销售模式,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专业市场促进了中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为工农业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吸纳了大量城乡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总体而言,专业市场繁荣的区域往往经济活跃、城乡协调,故有“建一个专业市场,活跃一地经济,兴旺一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之说。中国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趋于一致,并且专业市场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幅度。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贸组织和网络市场的冲击,专业市场的发展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大型专业市场为例进行研究。
2 专业市场的主要概念
2.1 专业市场的定义、职能
专业市场是指市场所有者提供销售场地和服务并统一管理、有众多彼此独立的经营者集中销售一种或多种关联密切的商品的场所,其基本特征是销售某类及其关联商品、批发为主兼营零售、采用坐商制经营,体现市场化经营的业态特征和商场化管理的管理特征。
专业市场既是巨大的商品流通网络,又是巨大的商品集散中心,通过聚集效应将大量分散的关联商品的价格、品种、数量、质量、技术等信息集中而形成规模经济,并且交易灵活、进退壁垒低,降低了交易者收集信息的成本和经营成本。专业市场是联系各企业上下游产业之间供求关系的纽带,为产业的集群和专业化发展提供综合平台和时空条件。
2.2 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及其经营模式
专业市场的发展呈现三维特征(如图1所示),经历了本地化阶段,出现“地摊式马路市场”,进行简单交易活动;区域化阶段,出现传统“鸟笼式大棚市场”,拥有物流功能;国际化阶段,出现综合性“商城式门店市场”,有商品流通功能及产品研发检测、产品展示与信息传播、业务监督与咨询等功能;虚拟化阶段(近年互联网的普及),出现虚拟市场(电子商务模式),既发挥实体交易场所作用,又发挥中介作用和第三方结算作用。
3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中心地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受到自然、运输、集聚、劳力、市场和科技文化等因子的共同影响,形成正六边形的市场区划。据悉,到2009年年底,广州专业市场已有1000多个,其中年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达157家,较2008年增加5家,实现成交额 1800多亿元,约占全部集市成交额的3/4,10亿元以上的近30个,100亿元以上的4个。在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包括社会推动力、资源惯性力、政府决策力、企业竞争力和消费拉动力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组成合力增长(如图2),其赋存条件和可获得性程度的差异直接构成了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3.1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广州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商都)、毗邻港澳和侨乡、交通便利。由于历史原因,广州深受近代西洋文化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传统商业文化,形成很强的市场意识、培养了许多能工巧匠和企业家;便利的交通不仅保证各要素的正常运转,而且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例如:站西路鞋业专业市场群毗邻广州火车站、广东省汽车站,商业氛围浓厚、交通便利,发展迅速。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政府为专业市场提供税收与征地优惠、安全保障和其他服务的“体制灰区”,大大降低交易费用。广州—德路在改革开放后,享受优惠政策,商业快速复兴、市场越来越发达,形成全国最大的海味干果及玩具精品专业市场群。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民营经济为专业市场提供内在动力、市场主体和市场信息,中小企业需要良好的固定的销售渠道。广州花都区狮岭国际皮革皮具城产品份额占广东市场的60%,占全国市场的30%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年交易额超100亿元,为狮岭的2700多家相关企业、18万从业人员提供了综合平台。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专业市场的发展与乡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居民的消费需求紧密相连,同时该地数百万外来务工者,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流动消费群。
3.2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劣势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专业市场集中的越秀、荔湾等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压力大,用地紧张,地租、房租高,不仅发展空间小,对城市管理也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广州市流花服装市场群毗邻广州火车站、广东省汽车站,虽然人流量大,但是道路狭窄,大量临建、违建商铺挤占道路空间,交通堵塞情况严重。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服务,各自为政盲目建设,造成专业市场之间恶性竞争;重建轻管导致管理上的机会主义和监管滞后。例如:2003年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纺织城举办牛仔服装节,政府在服装城尚未装修完工时就强制所有增城服装企业进驻商场,展览时只用简易木板隔开铺面,严重影响了服装城的形象。有的没有相关基础和条件配套,形成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例如: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钟村镇雄峰国际商贸城曾主营家具建材,虽然临近广州南站,交通位置优越,但因为没有相关基础和条件配套等多种原因闲置多年,直到2009年12月该商贸城才与另一大型专业市场的多位股东签订租赁合同,改营服装及主辅料。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企业经营理念陈旧,轻视技术与创新,使产业技术落后、创新匮乏;市场功能单一,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商品盛行、市场信息失真。天河电脑城所在的石牌西路较窄、车辆乱停乱放、缺乏大型集中化仓库,进出不便、安全无保障;经营的商品雷同导致低价竞争,甚至互相争抢客户,严重影响了专业市场的持续发展。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数量型消费是专业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偏好发生变化促进专业市场结构调整,要求新型商业业态及高水平的消费市场。例如:广州曾经辉煌一时的海印电器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为消费的供求关系发生显著变化,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假冒伪劣产品等影响,市场日益萎缩。
3.3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专业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融合;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专业市场的交易方式创新和市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市场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可解决传统市场带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系列问题,成为专业市场增长的新动力和创新转型的现实路径。2009年年底广州移动电话用户2099.44万户,增长6.5%;国际互联网用户280.19万户,增长19.0%。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政治体制改革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将为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利于启动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也是专业市场发展的机遇。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民营企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产业集群提供的范围经济有助于降低规模经济的经营风险,使经营者的行为有利于市场集群摆脱恶性循环,并向良性循环转变。专业化产业集群体系使产供销售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必然促进市场的产生,并向专业市场发展。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需求结构的变动客观上要求发展新型、高级的专业市场。具有集购物、展览、培训、论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一站式”服务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海珠区广州国际轻纺城,集国际商贸、会展、信息资讯、“一站式”全球采购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亚洲档次最高的大型现代化专业市场。
3.4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中国加入 WTO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市场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低价竞争优势体制落差逐步消失,进一步降低专业市场对供应者的吸引力;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搬迁污染企业,会使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产业支撑。例如:为改善城市环境,会对造纸、皮革、水泥等产业进行一定的限制,按照《广州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2009年关停全部小水泥厂。
从政府决策力来看,体制改革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难以一蹴而就;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从企业竞争力来看,专业市场间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网络商店等现代零售业都是专业市场有力的竞争者。过去是利用实体经济的有形市场“圈地”,而现在要利用虚拟经济的无形市场“圈地”。
从消费拉动力来看,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日益强调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品牌化要求市场细分化与之相适应。
4 广州专业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 社会层面
需要积极推进市场网络的国际化、信息化;营造既重视生产又重视流通消费的社会氛围,倡导信用消费意识,培育信用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诚信度;搭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研发设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创新支持,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发挥行业组织营造利于专业市场发展的软硬环境。2008年,白马服装市场在国内率先建立服装专业市场资讯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从流花服装专业市场园区近四十个服装专业市场中脱颖而出。2010年4月1日,广州专业市场商会与中国民生银行签署100亿授信额度战略联盟框架书,实现商家、银行、行业和政府的共赢。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使广州专业市场加速向现代展贸和电子商务方向优化发展。
4.2 政府层面
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积极建设水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分割市场,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统一;采取正确的产业政策,建立一个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包括城乡流通、物流配送、会展贸易、电子商务等在内的市场体系;科学规划和升级改造专业市场,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推进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规划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多方案比较、择优确定,应布局在主要交通沿线的工业园附近,既利于市场人流或货流的集散,又利于未来发展。广州从2009年年初开始分批改造、升级老城内的专业市场,逐步实现园区化管理。流花服装、海珠中大布匹、天河濂泉服装、番禺沙溪工业品、广州长江轻纺城等都是升级改造后的大型专业市场群,升级后普遍增加了展览展示、写字楼、电子商务等功能,向以商品展示、贸易洽谈、电子商务等为特征的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广州市将出台《广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的指导意见》,推动专业市场向网上交易等现代经营模式转变。
4.3 企业层面
需要坚持立足本地→全国经营→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坚持主导产业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发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技术含量、改善经营环境;树立品牌意识和诚信经营观念,运用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分析新的竞争对手、替代品、客户砍价、供应商砍价和现有竞争对手;在专业方面做精、特色方面做强,提高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规划、招商、管理、促销、服务和配送的统一,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市场的品牌形象。2007年营业的广州壹马服装广场利用多元业态、多方合作—整合商圈优势、打造精品高端的国际化交易平台、提供差异化服务及软文化环境的建设,获得了很大成功。
5 结 论
专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和改善社会生产力和资源惯性力为基础、以增强政府决策力为前提、以优势主导产业支撑为依托、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消费推动力为焦点向国际化发展。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与现代流通方式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市场多样化、科技化、国际化、绿化和高级化发展;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结合是专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Minc,Leah D.Monitoring regional market systems in prehistory:Medels,methods,and metrics[J].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ehaeology.2006(4).Vol.25 Issuel:82-116.
[2]余国扬.专业镇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刘天祥.专业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实证探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4):80-86.
[4]池仁勇.从专业市场的生存基础变化看其发展趋势[J].商业研究,2003(9):167-169.
[5]白小虎.专业市场集群的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2):55-59.
[作者简介]刘欣文(1973—),男,湖南溆浦人,广州大学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