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过多年的发展,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从单纯的保护实体向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方向发展,保护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同时还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效益和社会进步等相结合,保护区建设从数量发展阶段向社会发展迈进。本文通过分析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剖析其发展和深化方向。
关键词: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发展和深化
前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人类奋斗目标在于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区建设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是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与信息技术、电子通讯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保护区把自然和社会分开,这两者之间难以共存,保护区内没有居民,不能利用自然资源,但是全球各地保护区有人类居住,即便是无人区,保护区也是附近居民生存的场所,保护区和社区居民关系不和谐,保护区难以生存与发展。学者们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和探索,对保护区的理论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实践上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线,把保护和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共同发展。
一、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的发展
保护区是指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等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和海域,是世界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因此,体现了官方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有保护区102000以上,占全球陆地面积12.6%,这些保护区由世界各国建立,并设立专门法律法规保护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学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护途径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当前,在国际保护会议上,强调对保护区的保护途径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保护区才不是孤立的保护实体,除了确保生物多样性外,还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的紧密结合。此外,也要关注文化多样性,鼓励本地社区居民参与保护社区,尤其是部分保护措施对社区的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概念及九十年代保护区生物区域划分管理是最典型的事件,整体上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对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
(一)生物圈保护区与社会大环境的结合
根据生物圈保护区的目标,需促进周边社区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具体如下:一是,把生物圈保护区看成是区域生态发展的一部分,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相结合;二是,保护区是区域和国家有效保护战略的核心;三是保护区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分别,完善保护区网络建设,确保生态系统的和谐。
(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观念
根据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开展管护工作,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一是生态系统受到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
二是干扰生态系统并不全是破坏,是生态系统保护的组成部分,比如捕捞、割草等。人类干扰生态系统,也可能是保护动态格局,需要分析区域事物确定行为;
三是生态系统管理途径是一个适应性过程,分析人类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对其功能和生产能力的影响,避免掠夺式经营方式,确保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根据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结合长短期发生规划,制定管理规划。
二、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的深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护区从孤立的保护实体向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迈进,主要是以保护维护组,并把保护与科研监测、教育培训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这是保护区的特点,保护区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但是不同的保护区情况不同,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保护类型
保护类型根据主要的保护对象划分:
一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对自然发生、自然生存和自然发展事物的保护,主要包括各个生物群落及其系统的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保护重要物种的生物物种保护区以及保护具有科研、教育和旅游价值的自然遗产自然遗迹保护区。
二是文化保护区。文化保护区是对人类文化的保护,主要包括:保护人类发展留下的各种文化遗产所形成的文化景观保护区和保护具有科研、教育和旅游价值的历史遗产的历史遗迹保护区。
(二)归属类型
归属类型根据主观部门划分,主要有:林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环境保护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建设部门管理的保护区、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农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保护区、非政府组织管理的保护区、民营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等。
(三)级别类型
根据批准部门级别来划分为:国际级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省、市、自治区级保护区、地市级保护区、县市级保护区、乡镇级保护区等。
(四)管理类型
根据管理类型特点及保护区性质,可划分为:
一是严格的保护区。根据综合管理要求,在科研监测、生态资源持续利用等作出示范;二是国家公园。为顺利开展保护工作,做好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工作;三是景观保护区。加强对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方面的管理;四是物种管理区。为保护栖息地,满足不同生物的要求,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积极干预;五是资源管理保护区。在不影响保护生物圈的前提下。加强对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管理。
(五)监控类型
根据监控部门划分为:
一是政府部门管理的保护区。该保护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二是共管保护区。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组织利益者组成共管机制管理;三是民营保护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委托或者承包给个人、集体或者非政府组织主管;四是社区保护区。由社区根据村规民约划定或管理,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的保护区即属此类。
根据上述不同保护区特点及划分原则可以看出,生物圈保护区客观存在,不同类型的保护区性质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保护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实际上是对保护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因此,对这些保护区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要有所认识,对建立适当的管理体制和国家统一的分类系统,制定明确的目标,确定相应的决策、规划和实施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结语
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含义已从孤立的保护实体向可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其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通过生物圈保护区实现对国家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繁荣维护,这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生物圈保护区和社区是有机整体,在顾及社区利益基础上,利用所积累的经验,保护好生物圈保护区,可以走共管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献溥、郭柯.中国保护区建设的成就、问题和主要任务,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王德辉、方晨主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8(02).
[2]王献溥.生物圈保护区对全球保护和发展事业的贡献[J].天目山.2019(03):89-90.
关键词: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发展和深化
前言
经济全球化发展,人类奋斗目标在于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区建设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是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与信息技术、电子通讯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保护区把自然和社会分开,这两者之间难以共存,保护区内没有居民,不能利用自然资源,但是全球各地保护区有人类居住,即便是无人区,保护区也是附近居民生存的场所,保护区和社区居民关系不和谐,保护区难以生存与发展。学者们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和探索,对保护区的理论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实践上摸索出一条可行的路线,把保护和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共同发展。
一、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的发展
保护区是指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等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和海域,是世界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因此,体现了官方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共有保护区102000以上,占全球陆地面积12.6%,这些保护区由世界各国建立,并设立专门法律法规保护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学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护途径也发生很大的改变。当前,在国际保护会议上,强调对保护区的保护途径要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保护区才不是孤立的保护实体,除了确保生物多样性外,还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的紧密结合。此外,也要关注文化多样性,鼓励本地社区居民参与保护社区,尤其是部分保护措施对社区的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概念及九十年代保护区生物区域划分管理是最典型的事件,整体上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对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
(一)生物圈保护区与社会大环境的结合
根据生物圈保护区的目标,需促进周边社区的繁荣与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具体如下:一是,把生物圈保护区看成是区域生态发展的一部分,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相结合;二是,保护区是区域和国家有效保护战略的核心;三是保护区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分别,完善保护区网络建设,确保生态系统的和谐。
(二)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观念
根据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开展管护工作,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一是生态系统受到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
二是干扰生态系统并不全是破坏,是生态系统保护的组成部分,比如捕捞、割草等。人类干扰生态系统,也可能是保护动态格局,需要分析区域事物确定行为;
三是生态系统管理途径是一个适应性过程,分析人类保护和利用生态系统对其功能和生产能力的影响,避免掠夺式经营方式,确保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根据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结合长短期发生规划,制定管理规划。
二、生物圈保护区基本含义的深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护区从孤立的保护实体向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迈进,主要是以保护维护组,并把保护与科研监测、教育培训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相结合,这是保护区的特点,保护区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但是不同的保护区情况不同,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保护类型
保护类型根据主要的保护对象划分:
一是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对自然发生、自然生存和自然发展事物的保护,主要包括各个生物群落及其系统的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保护重要物种的生物物种保护区以及保护具有科研、教育和旅游价值的自然遗产自然遗迹保护区。
二是文化保护区。文化保护区是对人类文化的保护,主要包括:保护人类发展留下的各种文化遗产所形成的文化景观保护区和保护具有科研、教育和旅游价值的历史遗产的历史遗迹保护区。
(二)归属类型
归属类型根据主观部门划分,主要有:林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环境保护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建设部门管理的保护区、海洋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农业部门管理的保护区、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保护区、非政府组织管理的保护区、民营部门管理的保护区等。
(三)级别类型
根据批准部门级别来划分为:国际级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省、市、自治区级保护区、地市级保护区、县市级保护区、乡镇级保护区等。
(四)管理类型
根据管理类型特点及保护区性质,可划分为:
一是严格的保护区。根据综合管理要求,在科研监测、生态资源持续利用等作出示范;二是国家公园。为顺利开展保护工作,做好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工作;三是景观保护区。加强对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方面的管理;四是物种管理区。为保护栖息地,满足不同生物的要求,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积极干预;五是资源管理保护区。在不影响保护生物圈的前提下。加强对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的管理。
(五)监控类型
根据监控部门划分为:
一是政府部门管理的保护区。该保护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管理;二是共管保护区。保护区与地方政府组织利益者组成共管机制管理;三是民营保护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委托或者承包给个人、集体或者非政府组织主管;四是社区保护区。由社区根据村规民约划定或管理,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的保护区即属此类。
根据上述不同保护区特点及划分原则可以看出,生物圈保护区客观存在,不同类型的保护区性质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保护区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实际上是对保护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因此,对这些保护区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要有所认识,对建立适当的管理体制和国家统一的分类系统,制定明确的目标,确定相应的决策、规划和实施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结语
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含义已从孤立的保护实体向可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其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通过生物圈保护区实现对国家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繁荣维护,这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生物圈保护区和社区是有机整体,在顾及社区利益基础上,利用所积累的经验,保护好生物圈保护区,可以走共管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献溥、郭柯.中国保护区建设的成就、问题和主要任务,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王德辉、方晨主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8(02).
[2]王献溥.生物圈保护区对全球保护和发展事业的贡献[J].天目山.2019(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