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科学材料,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材料,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优化科学材料,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操作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科学;材料;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9001
  对于小学科学这门功课,学生的实验是离不开可供操作的材料的,“材料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材料也能够引起相应活动”,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条件。充分灵活地运用材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学生只有通过对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思考,才能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下面,我就谈谈如何进行科学材料的选择和组织。
  一、发掘材料的引导性,激发兴趣,促进探究
  对于小学科学,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先对相应的活动材料进行预设,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材料选用的时候,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发掘材料的引导性,通过层层深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材料》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组不同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首先,出示材料:第一组,螺丝、螺母、铁片;第二组,衣服、手套;第三组,桌子、椅子、讲台;第四组,书、本子等。学生发现这些材料都有着不同的结构,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不同的材料都有着哪些自己的特点?”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哪一种材料比较硬。准备材料:钢尺、木条、塑料尺、易拉罐、电路检测器、烧杯、铁锤等。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够在硬度较小的材料上面留下划痕。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思考一下金属有哪些特征。对于不同材料的展示和选用,教师给予学生的探究很大的启发,使学生在发现中探究,兴趣不断增强,科学素养得以慢慢形成。
  二、凸显材料的调控性,把握节奏,引导课堂
  教师选用材料时,要能够把握住材料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很多材料也是具有调控性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帮助教师实现课堂的完美呈现。例如,在教学《土壤中有什么》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份比较干燥的土壤,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感官对土壤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一根细细的牙签,让学生根据土壤中很多颗粒进行分类。教师再给学生提供一杯水,让学生将这个水倒入之前干燥的土壤之中,并且观察土壤的变化过程。在学生运用感官以及相關工具观察土壤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通过这样高效的课堂调控,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的秩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彰显材料的典型性,启发思维,总结规律
  在科学这门课程之中,教师准备的科学实验材料,一方面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原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使学生在学完之后能够举一反三,建立起一套基本的概念,解释相应的科学现象,探索出相应的科学规律。例如,在教授《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这节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溶解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这就使得结果更加地饱满和丰富,学生通过典型的例子,看到更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带领学生找到合适的材料,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特别是五角的和一角的硬币有两种,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材上注意了,尽量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知识点,进而提升教学的目的性。小学科学课程对于材料的选用,要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讓学生专注于研究材料的相应结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探究之中,从而大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材料结构的优化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之上,充分地考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特点,使优化之后的结果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探究和操作,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对于材料,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对其定义,而要能够以一个研究者以及引导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材料的有效选取之中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经历探究的过程,进而获得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单满意. 小学科学探究材料的选择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2016,(27).
  [2]刘格林.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的教育基础学科,蕴含的生命教育因素十分丰富,极富弹性和张力。对生命领域的教学,教师要改变设计单一、实施统一、方法划一、展示同一的状况,注重设计的多维多元、实施方法的多种多样,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植物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精于心,简于形”的教学理念,简约而直达教学本质,不囿于教材和形式。追求教学设计的简洁,教学内容的深刻,教学形式的简单,教学效果的多元,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不知不觉地习得新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亲历学习的整个过程,充分体验到自主探究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LOGO 整合 探究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为了跨越学科界限,以二年级《桂花节》内容为例展开项目化学习,整合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桂花节;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30-02  项目化学习既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又是课程的结构方式,它指向学习的本质,具有
[摘要]脱离生活实际的音乐教学是枯燥、低效的教学。将音乐与生活连接起来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生活经验;音乐教学;欣赏教学;歌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8006701  陶行知先
[摘 要]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呢?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调控,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效,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
新课程实验教材中选编了丰富多彩的情境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现实中因教师理解和把握上的偏差,导致不能有效地实现情境图的功能价值,使得教学低效。因此,我们要认真探究教材中的情境图,透过多彩的场景,挖掘它蕴含的实质,让情境图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把握情境图蕴意,
[摘 要]复习课最忌“炒冷饭”,因为没有任何悬念,尤其是梳理归纳分散呈现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更加厌烦,导致复习课教学效率低下。数学复习课,教师只有多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学生才愿意复习、乐于复习,进而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设置悬念;挑错;更正;复习;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30-02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实践性较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導学生通过多元体验,沟通课堂和生活,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了解相关规则,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真实情境;多元体验;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80-0
[摘 要]信息时代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在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学生的认知和基础大相径庭。如何教学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或者说让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所得并发展他们的兴趣呢?这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每天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学是个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如琢如磨的过程,只有课前对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充分的思考和把握,好课多磨,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异彩纷呈,实现教学最优化,
[摘 要] 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然而当前的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大多只强调了中国民间故事、传统节日、传统服饰和艺术等显性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强调这些显性文化是必要的,但可能是不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还应关注日常文化、具身文化、教学法中的文化因素等其他层次的中国文化,并通过带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教学实践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了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实施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