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冀教版》七年级第四章线段、角可谓初中几何的基础,由此叩开初中几何的学习之门。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说理,发展思维能力;在简单说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表述的充分性和条理性,为以后的几何推理证明作铺垫。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线段、角”之前,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模式上,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明显受小学的影响,甚至根深蒂固,那么怎样通过第四章线段、角来逐步培养说理表述的充分性和合理性呢?不少教师在此时感觉束手无策,无计可施,觉得让他们一下子就放下小学的习惯,用一种高难度的、更科学更严密、更有条理性的过程解答现在的几何说理题简直太难了。同时,老师们也普遍认为作为几何入门的这一章很关键,入门了以后的学习,可能一帆风顺,水到渠成;而入不了门的,以后的学习也艰难困苦,事倍功半。由此产生的畏难情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产生感觉: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学会几何了。甚至发展成为数学学困生,这反而增加了老师以后的教学难度。
其实我认为过好几何入门这一关也很容易,让学生学会充分地、有条理的进行说理也很轻松。我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也可说是“化终极目标为阶段性目标,逐步完成。”下面我以具体实例说明一下:
例:如图∠AOB是直角,∠AOC=46°,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1、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结合图形分析题意,并展开联想:由已知条件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把条件和结论对应地写出来。同时提醒学生们要综合利用题中的两个或多个条件。
2、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
a.由∠AOB是直角,∠AOC=46°可求出∠BOC的度数。(∠AOB与∠AOC的和)
b.知道了∠BOC的度数,再由ON平分∠BOC,即可求出∠BON与∠NOC的度数。(都是∠BOC的一半)
c.由∠AOC=46°,OM平分∠AOC,可求出∠AOM与∠MOC的度数。(都是∠AOC的一半)
以上三点学生很易得出,即便想不到,老师做简单说明,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
3、我们最终要求出∠MON的度数,它与上面的哪些角(包括已知角和我们能求出来的哪些角)有直接的关系,把关系写出来,然后与同学交流。最后得出一个较简单的:∠MON =∠NOC -∠MOC 。此时跟学生边讲边演示:
要想求∠MON的度数需先求出∠NOC与∠MOC的度数 ,要想求∠NOC的度数,由OM平分∠AOC,需先求出∠BOC的度数,可得∠MOC=∠AOC,而∠BOC=∠AOB+∠AOC,由此为了完成“求∠MON的度数”这一最终目标,我按顺序划分了四个阶段性目标,来分阶段完成:
①求∠BOC的度数;
②求∠NOC的度数;
③求∠MOC的度数;
④求∠MON的度数。
4、让学生们按顺序逐一完成四个阶段性目标,比起让学生们只看到一个终极目标就容易的多了。
于是,我分别叫了四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每一目标的完成过程,逐一作出评价,不好的加以完善。这样很轻松把这一个问题解决了,合起来就是这个几何题的解答过程:
解:∵∠AOB是直角,∠AOC=46°
∴∠BOC=∠AOB+∠AOC
=90°+46°
=136° ①——第一阶段目标
∵ON平分∠BOC
∴∠NOC =68° ②——第二阶段目标
∵OM平分∠AOC
∴∠MOC =23° ③——第三阶段目标
∴∠MON=∠NOC-∠MOC
=68°-23°
=45° ④——终极目标
引导学生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来完成,把一个较复杂的大问题分成了四个较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做,既把问题分析的透彻,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又使问题的解决富有条理性、严密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诸如此法,一而再,再而三,便可逐步培养学生表述的充分性和条理性,为以后的几何推理证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线段、角”之前,还停留在小学的思维模式上,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解题过程明显受小学的影响,甚至根深蒂固,那么怎样通过第四章线段、角来逐步培养说理表述的充分性和合理性呢?不少教师在此时感觉束手无策,无计可施,觉得让他们一下子就放下小学的习惯,用一种高难度的、更科学更严密、更有条理性的过程解答现在的几何说理题简直太难了。同时,老师们也普遍认为作为几何入门的这一章很关键,入门了以后的学习,可能一帆风顺,水到渠成;而入不了门的,以后的学习也艰难困苦,事倍功半。由此产生的畏难情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产生感觉:我这辈子也不可能学会几何了。甚至发展成为数学学困生,这反而增加了老师以后的教学难度。
其实我认为过好几何入门这一关也很容易,让学生学会充分地、有条理的进行说理也很轻松。我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也可说是“化终极目标为阶段性目标,逐步完成。”下面我以具体实例说明一下:
例:如图∠AOB是直角,∠AOC=46°,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1、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结合图形分析题意,并展开联想:由已知条件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把条件和结论对应地写出来。同时提醒学生们要综合利用题中的两个或多个条件。
2、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
a.由∠AOB是直角,∠AOC=46°可求出∠BOC的度数。(∠AOB与∠AOC的和)
b.知道了∠BOC的度数,再由ON平分∠BOC,即可求出∠BON与∠NOC的度数。(都是∠BOC的一半)
c.由∠AOC=46°,OM平分∠AOC,可求出∠AOM与∠MOC的度数。(都是∠AOC的一半)
以上三点学生很易得出,即便想不到,老师做简单说明,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
3、我们最终要求出∠MON的度数,它与上面的哪些角(包括已知角和我们能求出来的哪些角)有直接的关系,把关系写出来,然后与同学交流。最后得出一个较简单的:∠MON =∠NOC -∠MOC 。此时跟学生边讲边演示:
要想求∠MON的度数需先求出∠NOC与∠MOC的度数 ,要想求∠NOC的度数,由OM平分∠AOC,需先求出∠BOC的度数,可得∠MOC=∠AOC,而∠BOC=∠AOB+∠AOC,由此为了完成“求∠MON的度数”这一最终目标,我按顺序划分了四个阶段性目标,来分阶段完成:
①求∠BOC的度数;
②求∠NOC的度数;
③求∠MOC的度数;
④求∠MON的度数。
4、让学生们按顺序逐一完成四个阶段性目标,比起让学生们只看到一个终极目标就容易的多了。
于是,我分别叫了四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每一目标的完成过程,逐一作出评价,不好的加以完善。这样很轻松把这一个问题解决了,合起来就是这个几何题的解答过程:
解:∵∠AOB是直角,∠AOC=46°
∴∠BOC=∠AOB+∠AOC
=90°+46°
=136° ①——第一阶段目标
∵ON平分∠BOC
∴∠NOC =68° ②——第二阶段目标
∵OM平分∠AOC
∴∠MOC =23° ③——第三阶段目标
∴∠MON=∠NOC-∠MOC
=68°-23°
=45° ④——终极目标
引导学生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来完成,把一个较复杂的大问题分成了四个较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做,既把问题分析的透彻,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又使问题的解决富有条理性、严密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诸如此法,一而再,再而三,便可逐步培养学生表述的充分性和条理性,为以后的几何推理证明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