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我就住在以“绍兴花木第一村”头衔闻名天下的棠棣村。它是柯桥区最早、最大的花木专业村,是游客眼中浙里最美乡村之一。
漫步村头,立马被村道两旁整齐摆放的鲜花所吸引。它们形态各异、色彩缤纷,有单独有组合的花箱里,种着红的海棠、金黄的黄金花、各色的兰花……整个村庄因此而多姿多彩,如同一个花的王国。
听我太爷爷说,这是一个有年头有故事的村庄,两千五百多年前,越王勾践就在兰渚山下种植兰花。这里的人是“无地不种花,无人不卖花”。兰花更是这里的主打品种。这里的花农老早就“一根扁担闯天下”,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我的姑婆已是72岁的老人,但她仍然精神饱满,扛着一把锄头、戴着一顶草帽,独自经营着5亩左右的花木。这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老人眼中算不上什么。20世纪70年代初,她就和村里七八个人一起走南闯北,挑着五六十斤的东西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卖,换取粮票维持家人生计,什么苦都吃过。
“以前日子苦,现在甜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大儿子花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小儿子在村里盖起了四层小洋房,姑婆家在村里也是很体面了。生活富起来了,勤劳打拼的传统依然没有忘,老人仍然自己下农田,种花木。她说:“就是闲不下来,村里八十岁的老人还在种地嘞!”
先富起来的棠棣人以兰为缘,始终不忘家乡建设。村里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乡贤们纷纷捐款设立了棠棣村文化礼堂公益基金,为村里的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演绎成了“花好人和”的乡贤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棠棣村“和老师调解团”,这个民间调解组织由村里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组成,在化解民间纠纷、促进和谐方面,探索了 “以民治民,柔性治理”的棠棣模式。
“漓水清,渚山奇,兰香满棠棣。美舍依花田,绿荫入春池,悠悠乡音飘来欢声笑語……”这就是村民们生活的最好写照。这样的一个村子,美丽又富饶,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成为浙江最美丽乡村,实至名归。
漫步村头,立马被村道两旁整齐摆放的鲜花所吸引。它们形态各异、色彩缤纷,有单独有组合的花箱里,种着红的海棠、金黄的黄金花、各色的兰花……整个村庄因此而多姿多彩,如同一个花的王国。
听我太爷爷说,这是一个有年头有故事的村庄,两千五百多年前,越王勾践就在兰渚山下种植兰花。这里的人是“无地不种花,无人不卖花”。兰花更是这里的主打品种。这里的花农老早就“一根扁担闯天下”,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我的姑婆已是72岁的老人,但她仍然精神饱满,扛着一把锄头、戴着一顶草帽,独自经营着5亩左右的花木。这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老人眼中算不上什么。20世纪70年代初,她就和村里七八个人一起走南闯北,挑着五六十斤的东西去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卖,换取粮票维持家人生计,什么苦都吃过。
“以前日子苦,现在甜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大儿子花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小儿子在村里盖起了四层小洋房,姑婆家在村里也是很体面了。生活富起来了,勤劳打拼的传统依然没有忘,老人仍然自己下农田,种花木。她说:“就是闲不下来,村里八十岁的老人还在种地嘞!”
先富起来的棠棣人以兰为缘,始终不忘家乡建设。村里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乡贤们纷纷捐款设立了棠棣村文化礼堂公益基金,为村里的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演绎成了“花好人和”的乡贤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棠棣村“和老师调解团”,这个民间调解组织由村里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等“五老”人员组成,在化解民间纠纷、促进和谐方面,探索了 “以民治民,柔性治理”的棠棣模式。
“漓水清,渚山奇,兰香满棠棣。美舍依花田,绿荫入春池,悠悠乡音飘来欢声笑語……”这就是村民们生活的最好写照。这样的一个村子,美丽又富饶,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成为浙江最美丽乡村,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