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的镜子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最后十五年,我有超过十三年的时间为《鸭绿江》服务,若用歌德的“成长小说”套我的经历,那段勤勉而又困惑的光阴,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它可谓我技艺上的“学习时代”与思想上的“漫游时代”。但我从没想过“报答”。我认为,感念的最佳方式是对美好的传承,若以一報还一报或有借有还的反哺方式对待过往,不能说不对,但未免刻意。我愿意顺其自然地听命于因缘。
  现在,久疏编务的我化身浪里白条,重返“鸭绿江”戏水弄波,显然,是因缘与我不期而遇了。
  设置专栏“重现的镜子”,意在追忆,意在感怀,意在重温我这辈人和我们的前辈,恰好跻身其间的文学历史,也为刮垢磨光跌宕的往昔,以帮助今天目力刁钻的后来者检点前浪审视逝波……想必这个栏目的名字,对我的苦心已能传达一二。熟悉法国小说家罗伯·格里耶的读者应该知道,他的自传,那三卷亦真亦幻忽虚忽实的诡异读本,第一部就叫《重现的镜子》:“我历来只谈自己,不及其他……”其个人主义与精英主义的审慎腔调格外迷人;而熟悉我的读者也容易想起,我曾把这个时空纠缠的书名据为己有,不光为它写过中篇小说,还以之命名过我的集子。
  是的,“只谈自己”,“一个人的文学史”才更冷暖自知并棱角鲜明。如此,我这个土生土长于辽宁地面的老读者、老编者、老作者将要“谈”到的“自己”,便只能是辽宁文学四十年里,那些除了久立涛头推涌排澜,更对我个人多有激将的弄潮儿击水者。
  还有一点,依我个性,本来不认为需要解释,但又觉得也许赘语一句更好一些。我主持专栏,不仅往里掺兑了自己,还大摇大摆地率先亮相,这似乎有点太无耻了。不过我不这么认为。优美的蛙泳适合涉水,笨拙的狗刨也泅得过江。当然了,如果不是早在设置此栏的想法萌生之前,郭洪雷牛寒婷两位的大作就已接踵现身,我虽然不自愧有辱“镜子”,可也不敢赤膊效颦毛遂;但他们的稿子对这专栏,秉有神秘的催生之功,我若为“避嫌”而阻挠它们成为镜中之像,即使我真心谦逊也挺没意思。我喜欢有意思。
其他文献
雨天读诗  窗外的雨敲打着玻璃,驱散了暑热。亲爱的大师,我又在读你。读诗的感觉是生命的另一次萌动和苏醒。  史蒂文斯先生,仿佛带着雨水细密的针脚,用他流动的节拍,为人绘制出动感的“色、声、香、味、触、法”。那一册躺在我手里快有三十年的诗集,此刻如同港湾,或者秘密通道的剪影,引人步履安详地徜徉其中。看那山水间的光色,雾霭中的云霓,依旧是岁月深处勾魂摄魄的、品味不尽的风致。  西蒙和水芹,两位译者隔着
期刊
多年以后,竹青又回到了南山镇。  小镇变化不算大,无非当年的砖瓦房变成了一水儿的楼房,从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变得有了一些商业的气息。街还是原来的“之”字形三条街。竹青在“之”字一点的结束处下了车,用几分钟就走过“之”字的半横和一撇,来到镇子西头的中心小学旧址。  穿过小镇的时候,她还有点担心会被熟人认出来,近十年未见的寒暄,想一想都可怕。她可一点也不想享受所谓衣锦还乡的那种感觉,何况也够不上衣锦
期刊
路遥被重新认识以致路遥研究成为当红热门,并不是得益于当代文学批评的良心发现。这正如路遥当年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所言:“对我国当代文学批评,至今我仍然感到失望。”不夸张地说,当事人所谓的“至今”,延续到今天也依然有效——新世纪以来的“路遥”再现,不过是再次变相地宣告了当代文学批评的破产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全部努力,充其量不过是批评废墟上的一着马后炮而已。  从路遥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优胜
期刊
先聆听简约或观摩预演  重读马秋芬,我还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从她作品集《浪漫的旅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10)开始,再《阴阳角》(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02)、《远去的冰排》(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03)、《雪梦》(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09)、《马秋芬小说选》(沈阳出版社,1991.12)地按序而行,包括她在《十月》(2006.03)、《人民文学》(2008.02)上发表,
期刊
1  好吧,我回去。你不用再说了,我都已经说回了,就肯定回。  摁了电话,我的心先是突突突地蹦了那么幾下,紧接着又狠劲儿地疼了那么一把,像是被谁的手猛一下给攥住了不放,并且这手还暗地里用了死劲儿。我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儿,就像我不清楚每天回去时怎么老是不想从驾驶室钻出来,而非要在里面抽上一两根烟。或者烟也不抽,就那么一动不动地坐着,脑子里空空如也,空的连自己都觉得可怕。倘若这时候恰巧有电话冲进来,我
期刊
1  马秋芬是活跃在辽沈地区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我父母一辈的写作者。我读她的作品,带着一个子辈观看父辈文化成果时特有的心理与态度:尊重,但又抱有某种距离感。只有在某个瞬间,发现她笔下与我父母、与我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发生呼应时,被一下子戳到了,才会猛然想起:我父母在她笔下知青返城函授大学的这个年龄,是不是正好忙着上电大呢?而我那时上小学了吗?我爸开始教我打羽毛球了吗?爸爸那蓝黑色钢笔在绿色稿纸上写下
期刊
浩然的短篇小说《新婚》发表在1986年第二期《鴨绿江》,并获得《小说月报》第二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奖。这篇作品距离浩然1959年12期《文艺红旗》(《鸭绿江》曾用名)发表的短篇小说《炊烟》有26年,尔后在《辽宁文艺》前大段时间的“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期间,也没有浩然的只言片语,好像这“一个作家”在辽宁就未曾出现过。  “文革”的辽宁与上海,遭受伤害深。上海《朝霞》丛刊、《朝霞》月刊和《辽宁文艺》无疑
期刊
1  街上的房子密集如葱,一个挨着一个,无厘头地挤在一处。伸个胳膊就能摸到邻居的床,放一个屁,八个门都能听到响动。淑媛有本事在这样的房子里生活得悄无声息,把生活的苦辣酸甜都调成了静音。  刘响动就不喜她屁不放一个的性格,你做什么得有个声啊,也不怕把自己憋死。  刘响动在邮政局工作,钱挣得不多,响动闹得挺大。他今天喝、明天闹的,于是,人们把他大名忘了,称他刘响动。  早上,刘响动出门上班,淑媛也出门
期刊
1  读艾青的《诗论》,是在颠簸的绿皮火车上。有时候火车进入隧道,车厢一下子暗下来,我就闭上眼睛,休息片刻,然后再看。那光芒里喷涌的字句,像是诗人跳动的心,“从生命感受了悲与喜,荣与辱,以至诚的话语报答生命”。  诗歌来到世间,有三个轮子:真、善、美。“我们的缪斯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窗外是雪野、村庄、河流、电线杆,嘶吼的北风卷带着大地乳白的晶体,仿佛在天与地之间演奏着生命
期刊
一  什么花开花红缨缨  什么人领导咱闹革命  金桃秫①开花红缨缨  共产党领导咱闹革命  天上黑云追白云  穷人革命要翻身  前沟里晴来后沟里阴  穷人革命靠红军  对面沟里桃花开  横山的红军开下来  村子小来路又窄  呼啦啦红军开了来  鸡不叫来狗不咬  婆姨娃娃都围严了  村子小来可有名  清涧山里阎家坪  二十二年变了红②  豪绅地主一铲平  腿短的窝在绥德城  腿长的逃进西安省③  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