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地理、学好地理成为地理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精神;优质;兴趣;地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1-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86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改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由此可见,教师创新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成为地理课堂的必然趋势。笔者也结合本校实际,做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探索欲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求知欲和表现欲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生动的语言,美妙动听的音乐,或是通过简洁的地理示意图等,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尤其要记得化难为易,吸引每位学生的注意。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一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冲动。兴趣加自信,是最好的导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表扬他们小小的进步,增强他们的信心,是我们地理课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第一步。
我非常喜欢古典和现代诗词,唯美的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在诗歌丰富的意境中,很多则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现象,可与我们借用于课堂。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相同纬度下,地势越高的情况下气温越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讲的则是地球自转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找出诗中蕴涵的地理知识,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说夏季风特点,“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昼夜温差。地理课上,几句优美的诗词,学生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学到了知识,联系了生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认清地理学科的特点,跳出课本学课本
作为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有四个特性,即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和动态性。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地理学科特点,体现地理教学特色,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维,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七年级开篇第一课,我在教学中一直也没有忽视,使学生了解了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学习地理的重要意义,如何学习地理等,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的基础。
(一)授人以渔,赠之以网
对于中学生,基础不同,起点不一,但学习地理完全可以从一张白纸看起。下面笔者就中国地理部分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去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学习中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会从书上找到教师想要他找到的东西,但未必人人都能。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学生简单地划出地理知识结构图。学生有了这个知识,就知道学习什么了,自学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知道如何学习是教师授人以渔,而知道学什么,则是学生手里的网。有了网,还怕不能捕鱼吗?事实证明,在创新型课堂上,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这个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教师还是要考虑各地到特殊性,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考虑不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悦,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二)开阔学习思路,形成地理思维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響、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的这一特性,用我们充沛的激情,启发学生大胆地联想,形成三维立体的地理空间,用科学的知识解释我们看到的地理现象,用科学的头脑去推断我们未见到的但已经是事实的地理现象,这就是地理思维能力。有了必要的知识,加上合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就有了地理思维。教师要尽可能挖掘一些能引发学生思维的材料,营造一种人人敢发言,人人有话说的宽松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大胆思考。“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而求真,始于思考。
例如,教学《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课,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新疆之最。学生回答得非常踊跃,良好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接下来介绍新疆的自然环境,教师提问:“为什么新疆气候如此干旱?”估计有学生就难以回答了。教师启发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联系所学知识,感受新疆特色。学生很快说出正确答案:“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弱;再加上高大山脉的阻隔,使得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整个课堂,环环相扣,学生的思考一直在继续,发言一直积极踊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身边素材,使学习知识变成乐趣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这一切,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丰富、立体,并不断更新,使学生的学习能站在一个世界性、全球性的大视野上,而非局限于点面之间。在授课时,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未來的教育,绝不是因循守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新一代地理教师更需要把创新为己任,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打造全新课堂。于学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课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创新精神打造优质课堂。创新,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活力四射,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徐东.刍议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J].考试周刊,2011(59):155-156.
[2] 祖洪康.创新课堂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刍议[J].魅力中国,2014(17):399.
关键词:创新精神;优质;兴趣;地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1-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86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必须改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由此可见,教师创新教育模式,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成为地理课堂的必然趋势。笔者也结合本校实际,做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实践。
一、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探索欲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求知欲和表现欲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生动的语言,美妙动听的音乐,或是通过简洁的地理示意图等,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尤其要记得化难为易,吸引每位学生的注意。使得所有学生都有一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冲动。兴趣加自信,是最好的导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表扬他们小小的进步,增强他们的信心,是我们地理课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第一步。
我非常喜欢古典和现代诗词,唯美的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在诗歌丰富的意境中,很多则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现象,可与我们借用于课堂。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明相同纬度下,地势越高的情况下气温越低。“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讲的则是地球自转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找出诗中蕴涵的地理知识,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说夏季风特点,“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昼夜温差。地理课上,几句优美的诗词,学生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学到了知识,联系了生活,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认清地理学科的特点,跳出课本学课本
作为一门科学,地理学科有四个特性,即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和动态性。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地理学科特点,体现地理教学特色,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地理思维,更好地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七年级开篇第一课,我在教学中一直也没有忽视,使学生了解了地理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学习地理的重要意义,如何学习地理等,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的基础。
(一)授人以渔,赠之以网
对于中学生,基础不同,起点不一,但学习地理完全可以从一张白纸看起。下面笔者就中国地理部分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去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我们在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人文方面特点,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学习中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会从书上找到教师想要他找到的东西,但未必人人都能。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为学生简单地划出地理知识结构图。学生有了这个知识,就知道学习什么了,自学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知道如何学习是教师授人以渔,而知道学什么,则是学生手里的网。有了网,还怕不能捕鱼吗?事实证明,在创新型课堂上,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时,这个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教师还是要考虑各地到特殊性,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考虑不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悦,从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二)开阔学习思路,形成地理思维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響、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学科的这一特性,用我们充沛的激情,启发学生大胆地联想,形成三维立体的地理空间,用科学的知识解释我们看到的地理现象,用科学的头脑去推断我们未见到的但已经是事实的地理现象,这就是地理思维能力。有了必要的知识,加上合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就有了地理思维。教师要尽可能挖掘一些能引发学生思维的材料,营造一种人人敢发言,人人有话说的宽松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大胆思考。“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而求真,始于思考。
例如,教学《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课,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我首先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新疆之最。学生回答得非常踊跃,良好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接下来介绍新疆的自然环境,教师提问:“为什么新疆气候如此干旱?”估计有学生就难以回答了。教师启发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联系所学知识,感受新疆特色。学生很快说出正确答案:“位于西北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弱;再加上高大山脉的阻隔,使得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整个课堂,环环相扣,学生的思考一直在继续,发言一直积极踊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身边素材,使学习知识变成乐趣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课堂。这一切,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丰富、立体,并不断更新,使学生的学习能站在一个世界性、全球性的大视野上,而非局限于点面之间。在授课时,我非常重视对学生课外知识的补充,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未來的教育,绝不是因循守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新一代地理教师更需要把创新为己任,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打造全新课堂。于学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于课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创新精神打造优质课堂。创新,使我们的地理教学活力四射,充满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徐东.刍议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J].考试周刊,2011(59):155-156.
[2] 祖洪康.创新课堂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刍议[J].魅力中国,2014(1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