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及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扩大规模与提升质量成为学前教育发展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北京市东城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但随着“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加剧,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实践中也面临新的问题:一是随着园所数量的持续增加,服务范围扩大、任务繁多,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人力相对紧缺;二是区域内一些园所,尤其是非教育部门办园的园所有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特别希望通过争创示范园得到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的具体指导。二者供需之间形成突出矛盾。
在扩大“增量”的同时,如何盘活现有“存量”,进一步增加区域内优质园所的数量,满足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基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我区结合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尝试探索了“组团式推进区域优质园建设”的思路,以有效的管理与指导方式,不断增加优质园所的数量,满足社区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组团式发展,即通过建立项目团队的方式,将有发展需求的幼儿园及专业指导成员结集成一个团队,以项目方案的形式,通过建立横纵贯穿、相互联动的指导机制,在一段时间内(近一年左右)集中对其进行指导,促进幼儿园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实现争创示范园的预期目标。这一探索思路突破以往自上而下的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克服指导人员缺乏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管理效能。
实施思路
由教委学前科牵头,责成专人负责,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建构、组织实施项目方案,启动“优质园建设”行动计划。
1.前期初审,建立项目成员单位。结合区域园所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意愿申报示范园的园所采取自行申报的方式,对照市级示范园标准,对申报的园所进行初审后,将申报的园所列为项目成员单位(以下简称为“申报园”)。
2.研究区域优质专业人员,建立指导团队。分析研究已有的市级示范园中专业较强的干部和教师,确定指导成员,建立结构科学合理的专业指导团队。专业指导团队由教研部门人员、市级示范园园长和特级教师、市级示范园的业务干部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
3.分析申报园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案。学前科与教研部门联手,在研究分析申报园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区域推进优质园建设月指导工作方案》。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园所的改进程度,调整阶段性指导工作重点,使申报园的干部教师及指导团队全体人员能够明确工作内容、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实施策略
1. 前期诊断式引领,发挥学前科、教研室的统领作用
一是共性问题集中指导,重在夯实各类人员日常工作基础。我们采取问卷及座谈的方式,分别对园所管理及保教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找出申报园存在的共性问题,了解他们的实践需求与困惑。指导团队分工合作,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指导。先后进行了“研读示范园标准、解析实施路径”“如何制订幼儿发展规划”“如何有效制订工作计划”及“如何确立教育活动主题”等专题讲座;同时,围绕“争创示范园”专题进行了“假期工作交流”“答疑解惑”等即时性问题交流,从而使园长、干部及教师均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是个性问题实地诊断,重在凸显园所特色及办园优势。学前科及教研部门人员先后走进每个申报园,带领园所全体干部聚焦园所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幼儿园文化建设、特色形成及深化发展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帮助他们总结提升,引领园所走高质量、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包含对园所文化精神、核心价值、园训等进行提炼概括;对办园目标及教育目标进一步解晰;对办园特色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地实施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建议等。同时,针对个别申报园的园本课题研究难点,指导团队邀请专家走进园所活动现场,对园所课题进行具体指导。
2. 全程跟进式帮带,发挥指导团队及示范园的辐射作用
一是指导团队定期全面视导。按照整体计划安排将指导人员分为管理、保教及保健三个组别,采取深入班组、查看资料、分析汇总及交流反馈的方式,进行细化指导,并以书面形式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调整建议。在各组实施全过程中,强化每个指导团队成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即每名成员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提供改进的有效方法及策略,打破视导过程中“只夸优点、回避问题”的现象,营造直面问题、共谋共研、同步提高的氛围。
二是牵手园所不定期“贴身”跟进。采取1加1跟进模式,即以就近为原则,建立申报园与市级示范园结对关系,对指导团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站到底式”的延续性指导,实现科室人员、指导团队视导及园所改进的无缝链接。拉手的示范园可以自行安排时间、人员、内容和方法,统筹到园所日常工作中进行,以定人定向定任务的方式,定期完成指导任务,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申报园认为这种贴身、密切、近距离、无障碍式的交流指导突破了以往的指导形式;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示范园园长和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感染带动了申报园教职工,教师师德及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示范园的干部教师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提高。
3. 交流共享式促进,发挥申报园的资源优势
我们充分利用非教育部门园所主办单位行业专家资源的优势,将网络信息资源和学区园所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在高位平台上带动提高。一是整合专家资源,如利用卫生局培训中心(附设在申报园所内)平台,建立以申报园所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社区学前大讲堂,进行保健工作的高位指导;申报园还利用自身优势外请专家进行了音乐欣赏、中医养生及健康、色彩与环境创设等专题讲座。二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发展共同体”(即申报园微信群),上传前沿理论和实践信息,分享到每所幼儿园。三是整合人力资源——以申报园之间互动观摩、业务干部联手教研、走进示范园观摩骨干教师半日活动等方式,整体提升干部和教师专业水平。
实施成效
组团式推进区域优质园建设有效整合了区域资源,推进了一定数量的园所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稳步发展,实现了争创市级示范园的目标。
1.促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及指导方式的转变。自上而下的管理及指导与扁平化互动共享的方式相结合,在梳理指导策略、实施指导工作中,行政推动指导的效力增强。
2.园所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干部和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不断反思、实践、改进,亲自体验到了园所的变化发展过程,他们深感付出努力、获得成长的过程比得到示范园称号的结果更重要。同时,示范园评审通过后,园所进一步调整目标及定位,探索寻求新的生长点。如有的园所继续与拉手园牵手,建立联盟园协议,实现互惠共赢;有的园所继续深入园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有的园所发挥示范作用,帮助郊区园争创一级一类园等,实现了有效指导策略的延伸,形成了申报园内部发展和外部带动同步共赢的学前优质资源扩大发展趋势。
3.团队成员整体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在整个团队指导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统筹规划、组合资源、确诊问题、顶层设计的能力全面提升;作为园长和业务干部,通过全程一对一跟进指导、阶梯式现场观摩研讨、针对性现场操作示范等,管理思路和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诊断教育活动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增强,深入活动现场的个性化实践指导能力提升,尤其针对园所实际深入思考、规划园所文化建设及课程建设的能力增强;作为教师,通过研讨、面对面交流、观摩研讨等方式,將园所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落实于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的智慧增强。
在扩大“增量”的同时,如何盘活现有“存量”,进一步增加区域内优质园所的数量,满足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园所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基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我区结合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尝试探索了“组团式推进区域优质园建设”的思路,以有效的管理与指导方式,不断增加优质园所的数量,满足社区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组团式发展,即通过建立项目团队的方式,将有发展需求的幼儿园及专业指导成员结集成一个团队,以项目方案的形式,通过建立横纵贯穿、相互联动的指导机制,在一段时间内(近一年左右)集中对其进行指导,促进幼儿园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实现争创示范园的预期目标。这一探索思路突破以往自上而下的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克服指导人员缺乏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管理效能。
实施思路
由教委学前科牵头,责成专人负责,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建构、组织实施项目方案,启动“优质园建设”行动计划。
1.前期初审,建立项目成员单位。结合区域园所的实际情况,通过有意愿申报示范园的园所采取自行申报的方式,对照市级示范园标准,对申报的园所进行初审后,将申报的园所列为项目成员单位(以下简称为“申报园”)。
2.研究区域优质专业人员,建立指导团队。分析研究已有的市级示范园中专业较强的干部和教师,确定指导成员,建立结构科学合理的专业指导团队。专业指导团队由教研部门人员、市级示范园园长和特级教师、市级示范园的业务干部和市区级骨干教师组成。
3.分析申报园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案。学前科与教研部门联手,在研究分析申报园的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区域推进优质园建设月指导工作方案》。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根据园所的改进程度,调整阶段性指导工作重点,使申报园的干部教师及指导团队全体人员能够明确工作内容、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实施策略
1. 前期诊断式引领,发挥学前科、教研室的统领作用
一是共性问题集中指导,重在夯实各类人员日常工作基础。我们采取问卷及座谈的方式,分别对园所管理及保教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找出申报园存在的共性问题,了解他们的实践需求与困惑。指导团队分工合作,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进行指导。先后进行了“研读示范园标准、解析实施路径”“如何制订幼儿发展规划”“如何有效制订工作计划”及“如何确立教育活动主题”等专题讲座;同时,围绕“争创示范园”专题进行了“假期工作交流”“答疑解惑”等即时性问题交流,从而使园长、干部及教师均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是个性问题实地诊断,重在凸显园所特色及办园优势。学前科及教研部门人员先后走进每个申报园,带领园所全体干部聚焦园所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在幼儿园文化建设、特色形成及深化发展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帮助他们总结提升,引领园所走高质量、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包含对园所文化精神、核心价值、园训等进行提炼概括;对办园目标及教育目标进一步解晰;对办园特色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地实施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建议等。同时,针对个别申报园的园本课题研究难点,指导团队邀请专家走进园所活动现场,对园所课题进行具体指导。
2. 全程跟进式帮带,发挥指导团队及示范园的辐射作用
一是指导团队定期全面视导。按照整体计划安排将指导人员分为管理、保教及保健三个组别,采取深入班组、查看资料、分析汇总及交流反馈的方式,进行细化指导,并以书面形式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调整建议。在各组实施全过程中,强化每个指导团队成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即每名成员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提供改进的有效方法及策略,打破视导过程中“只夸优点、回避问题”的现象,营造直面问题、共谋共研、同步提高的氛围。
二是牵手园所不定期“贴身”跟进。采取1加1跟进模式,即以就近为原则,建立申报园与市级示范园结对关系,对指导团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站到底式”的延续性指导,实现科室人员、指导团队视导及园所改进的无缝链接。拉手的示范园可以自行安排时间、人员、内容和方法,统筹到园所日常工作中进行,以定人定向定任务的方式,定期完成指导任务,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申报园认为这种贴身、密切、近距离、无障碍式的交流指导突破了以往的指导形式;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示范园园长和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感染带动了申报园教职工,教师师德及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示范园的干部教师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提高。
3. 交流共享式促进,发挥申报园的资源优势
我们充分利用非教育部门园所主办单位行业专家资源的优势,将网络信息资源和学区园所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在高位平台上带动提高。一是整合专家资源,如利用卫生局培训中心(附设在申报园所内)平台,建立以申报园所为主要成员参与的社区学前大讲堂,进行保健工作的高位指导;申报园还利用自身优势外请专家进行了音乐欣赏、中医养生及健康、色彩与环境创设等专题讲座。二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发展共同体”(即申报园微信群),上传前沿理论和实践信息,分享到每所幼儿园。三是整合人力资源——以申报园之间互动观摩、业务干部联手教研、走进示范园观摩骨干教师半日活动等方式,整体提升干部和教师专业水平。
实施成效
组团式推进区域优质园建设有效整合了区域资源,推进了一定数量的园所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稳步发展,实现了争创市级示范园的目标。
1.促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及指导方式的转变。自上而下的管理及指导与扁平化互动共享的方式相结合,在梳理指导策略、实施指导工作中,行政推动指导的效力增强。
2.园所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干部和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不断反思、实践、改进,亲自体验到了园所的变化发展过程,他们深感付出努力、获得成长的过程比得到示范园称号的结果更重要。同时,示范园评审通过后,园所进一步调整目标及定位,探索寻求新的生长点。如有的园所继续与拉手园牵手,建立联盟园协议,实现互惠共赢;有的园所继续深入园本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有的园所发挥示范作用,帮助郊区园争创一级一类园等,实现了有效指导策略的延伸,形成了申报园内部发展和外部带动同步共赢的学前优质资源扩大发展趋势。
3.团队成员整体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在整个团队指导实施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教研人员,统筹规划、组合资源、确诊问题、顶层设计的能力全面提升;作为园长和业务干部,通过全程一对一跟进指导、阶梯式现场观摩研讨、针对性现场操作示范等,管理思路和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诊断教育活动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增强,深入活动现场的个性化实践指导能力提升,尤其针对园所实际深入思考、规划园所文化建设及课程建设的能力增强;作为教师,通过研讨、面对面交流、观摩研讨等方式,將园所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落实于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的智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