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98122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方向、提供了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它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启示,是新时期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高校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 互动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师生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共同创造的物质环境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理想追求。高校党建工作为高校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也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故而,高校党建应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于坚定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党建为校园文化建设确定方向和提供保障
  1.高校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高校党建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学校应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高校党建工作应始终注重思想建设,积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并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学精神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抵制一些不良思潮的冲击,以保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性质。
  高校党员是高校中的先进群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是否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如果党建工作没有做好,那么它就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必将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2.高校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作风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设先进文化,而高校党建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握住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党组织通过发挥政治优势,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正确的轨道。
  在思想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贯穿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广大师生用新思维、新眼光来审视校园文化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在于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才能从总体上作出统筹策划,从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和水准;党的作风是党的内在精神、整体素质、政治倾向和纪律规范的综合体现和反映。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对教风、学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良好的人际氛围和作风保障。
  3.发挥校园文化“三观”育人功能,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三观”教育中的作用,也是高校党建研究的重点课题。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是潜在的、隐性的,所以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采用“氛围”陶冶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广大师生不断修正行为和调节心理,以获得群体的认同与接纳。在社会主义政治信仰的教育中,高校党建工作通过“两课”教育课堂、集中学习等,从理论上培养广大师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任感,从理想和信念教育中树立“校荣感”,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不变的主旋律,它能够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党建工作的作用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它通过两个渠道使党建工作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师生的指导作用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化导向。如通过各种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类纪念活动,组织师生学习时事政治报告会、国旗下的讲话、军训、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积极贯彻党的政策、方针,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融为一体。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校园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与事件会快速传入并冲击校园,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党建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社会时事政治动态和文化热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摒弃纯粹的理论说教,通过互动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只有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情感性和实践性,才能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大学生党建成效的重要标准
  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就是教育和培养人才,校园文化建设成绩的好坏,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如校园制度文化中的各种管理制度、行为规范能充分体现出党制定和执行制度的力度。
  三、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近年来,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日益变得复杂,对我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做好人生、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个人价值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1.树立党建寓于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提高党建的文化内涵
  精心培育大学精神文化,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文化内涵,就必须把高校党建工作与先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党建寓于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提高党建的文化内涵,着力加强师生思想文化建设,引导和帮助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其共产主义信念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为创新党建工作提供载体
  将党建工作寓于学术讲座、报告会、社团活动、品牌文化活动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党建文化氛围,克服传统党建工作的教条主义,做到工作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且易于接受,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促使广大师生重新认识党建工作,提高他们入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党的凝聚力。
  3.培育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大学校园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建筑、雕塑、树林、道路、广场无不发挥着教育、文化的功能。广大师生通过解读、感悟高校教育、文化的价值内向度,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只有把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环境融为一体,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才能达到提升广大师生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4.健全校园制度文化,为党建工作提供各项制度支持
  分析我国高校发展的实际,我们得知,保障高校党建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组织运行机制、考评机制、奖惩和监管机制已经融入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之中,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目前,创新高校党建制度,就需要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以健全校园制度建设为新的突破口,“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关注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高校党建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系统工程,高校中的一切工作都可以成为两者建设的切入点,而实现两者之间的交叉、包含、依存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不断探究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和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高校党建工作阵地,这也是优化高校办学环境,助推教育质量提高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吴小英.高校党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5).
  [2]郑慎,张军.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3]牛宏泰.大学文化论[J].文化学刊,2009,(4).
  [4]倪秀云.学校党组织引领校园文化的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
  [5]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6]侯新兵,曾德伟.大学文化促进高校党建内在机制初探[J].读与写,2008,(10).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信仰教育是高校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着眼于探寻独立学院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从信仰教育的主客体及媒介因素等方面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信仰教育体系、把握信仰教育规律、探索信仰教育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信仰教育 现状 分析 思考  一、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云南省三所独立学院和两所公办院校共978名大学生
一、预习、讨论——营造学生的创新氛围    民主、平等、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无拘无束、思维开阔、求知欲旺盛,对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让学生去预习、讨论本节课所要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时,让学生通过预习,弄清楚了X X/5=18的解题思路,即白
当前,农村语文教学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语文教学观偏狭,死扣文本进行解读。教师分析详细全面,讲解深入透彻,可是却无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起不到指导写作的目的。把语文与历史、哲学、政治等其他文科知识的学习截然分开,导致语文教学呆板、机械,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二是语文教学过分注重过程,忽略了终端目的。语文教学的过程、方式、方法无论怎样变化,归根结底应该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为目的。很多
两年前,我在广州一所中学任教。一天,学校通知我一周后上一堂历史公开课,并要求教学一定要“有趣”,要符合“快乐教学”的宗旨。碰巧,那段时间,我正在实施一个“大项目”,准备工作早已布置给了学生。万事俱备,只欠“上课”了!  公开课当日,天气不错,秋高气爽。教室后面坐满了领导和同事,教室中间是空的,学生分成四组,坐在教室两侧,端端正正,朝气蓬勃。  上课铃响,我走上讲台。“同学们,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
通常幼儿升入大班即可視为进入幼小衔接的关键期,然而,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只关注幼儿会不会读拼音、认识了多少汉字、会做多少算术题等,却对幼儿的心理转换能力、学习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出现适应环境障碍、交往能力障碍、学习理解障碍等问题,甚至还会引发深层次的心理问题。正因为如此,幼小衔接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成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幼儿园
目前,互联网已经普及城乡,网民年龄越来越小,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现象表明,互联网已经对中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下面,笔者从小学思品课教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据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20岁左右的青年上网率最高,其次是10岁~19岁的青少年。虽然互联网有助于开
现在,各式各样的学具进入数学课堂,成为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学工具。本文从“平均分”的概念、两位数的除法、平面图形、1L和1000ml的关系及圆锥体积等知识的教学着手,举例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的方法。  一、“平均分”概念的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符合“感知——表象——概念”的规律。把学具引入数学课堂,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事物,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在脑海里形成科学的概念。  如在教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会生成一些意外情况,而这些“意外”都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意外”,并进行合理地利用,它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无穷的“意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意外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总希望教学能够按照课前预设好的情况来开展教学,然而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教师未预料到的问题,生出许多“意外”。针对这些偏离教学预设的情况,教师可以把这些
从2010年起,北大自主招生将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  “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指: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审核合格的推荐生将直接入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范围,通过面试的学生高考时将享受线下30分录取的政策。推荐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  在“实名推荐”的实施方案中,北大和推荐中学都需对被推荐的学生信息进行公示。具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日益成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师德建设刻不容缓。为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阜阳市教育局也下发了《教师用语十提倡》和《教师忌语40条》等有关条例。笔者通过学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绿色语言”是学生自信地走向美好明天的正面“催化剂”,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药。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