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腾”了十年之后,孙蔼彬脸上的笑容格外轻松。
在过去的十年中,他掌控的台湾最大ERP企业鼎捷电脑,为了与神州数码实现合作、拓展大陆市场,放弃了一次香港上市计划、经历了两次更名,进行了三次股权变更,还不得不在2008年1月,以一家运营良好的健康企业的身份,从台湾证券市场退市。
但这一切终于修成了“正果”。2010年10月19日,孙蔼彬与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的手又一次握到了一起。这一天,神州数码和鼎捷集团共同宣布,前者将成为后者最大独立法人股东,持股30%,业界盛传神州数码为此将支付超过一亿美元的转让金。新成立的鼎捷集团,将立足大陆市场,开始全新的ERP战略布局。十年“地道战”
郭孙二人轻松的笑容背后,却是两家企业为谋求合作所坚持了十年的资本“地道战”。
上一次两人一起公开露面,还要追溯到2001年年底。2000年神州数码刚从联想分拆出来,第二年就与鼎新电脑(鼎捷前身)成立了合资公司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力进攻国内ERP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1年起,二者在业务以及资本上有过多次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子公司,后神州数码撤资,合资子公司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更名为鼎捷软件。随后,神州数码由与鼎捷软件的资本合作转为与其母公司鼎捷集团进行合作,并在两年间将其持有的股份增至30%,已成为后者最大的单一股东。
“我们以在神卅I数码ERP的40%股权,置换成鼎捷集团6%的股权。更名并非是神州数码剥离ERRP务,相反神州数码对鼎捷集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郭为对《中外管理》如是说。
但是合作的过程却并不顺利,有时候甚至无法将问题摆上谈判桌。
在最初股权构架下,合资公司既是神州数码的子公司,也是鼎捷的子公司,而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鼎捷却是台湾的上市公司,两岸法规政策不尽相同,甚至无法进行基本的资金往来。
对此,孙蔼彬回忆道:“在台湾,上市公司有很多规定,下市的过程不比上市容易,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波折,但一路合作下来,我和郭为都非常信任对方。”基于这种信任,郭为和孙蔼彬商定:合资公司第一大股东鼎新电脑先在台湾下市,下市后与大陆合资公司合并成立鼎捷集团。先前,神州数码回购合资公司40%股权,等鼎捷集团合并完成后,神州数码再增持鼎捷集团,然后再运作鼎捷集团独立上市。
回顾走过的十年合作之路,满头白发的孙蔼彬对《中外管理》直言:“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神州数码成为我们的股东。”
遭遇了许多的政策瓶颈,但这并不妨碍神州数码最后成功入股鼎捷,充分反映出了郭为对于资本运作手法的熟稔。
野心初露
虽然鼎捷于台湾退市,但郭为显然不是个肯吃亏的人。神州数码随即便跟进台湾市场,显示出其勃勃雄一心。
2010年10月4日,神州数码宣布正式提出发行台湾存托凭证申请,这是大陆企业登陆台湾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仅仅50天之后,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台湾存托凭证(TDR)正式在台湾证交所上市挂牌,并且顺利募集资金近80亿元新台币,是台湾股市2010年度以来最大规模的TDR。
究竟是为合作伙伴“复仇”,还是有更深远的目的,只有郭为自己心知肚明,但是其随后的高调言论,却让人窥视到神州数码的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郭为的资本扩张计划显然不仅止步于鼎捷以及神州数码股票在台湾上市,在香港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之后,郭的目光开始瞄向A股。早在2010年7月,郭就对外称,神州数码的IT服务业务A股上市的条件已经具备,不过将综合考虑H股股东利益、A股市场情况再决定分拆上市时机。而此时与鼎捷软件重新构架了在大陆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鼎捷很可能成为郭为试水A股市场的先行者。
“上市是我们非常明确的目标之一,最近对上市做了详细地规划,但现在还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虽然鼎捷集团董事会秘书林连兴仍然保持神秘,但种种端倪已经将郭为的计划显露无疑:拒绝香港市场、总部落户上海、神州数码变身最大股东……这一切似乎都是在为登陆A股做铺垫。
同时登陆两岸三地的证券市场,郭为的胃口着实不小!
效仿英特尔?
但这些仍然不是全部。
从联想分拆后自起炉灶,郭为就希望能够早日摆脱IT分销商的身份,向服务转型。
200l/2002财年,神州数码分销业务的毛利约为7%,而2008/2009财年仅为4%。对神州数码来说,稳定分销业务的同时,“布新”变得越来越紧迫。而“布新”早在从联想分拆出来后就开始启动,2004年,神州数码把IT服务定位成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神州数码旋即遭遇了转型的阵痛。在香港股市的糟糕表现,让整个管理层都陷入了苦恼之中。“我们对形势估计得太乐观,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郭为不止一次对媒体如是说。神州数码内部曾有份报告,承认当时整个转型是“摸着石头过河”。
显然,只有战略,神州数码并无法让自己走出泥潭。郭为说:“我觉得神州数码的发展,实际上有它不足的地方,以今天神州数码的成长速度来看,单纯利用利润评判企业的成长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由此,郭为开始寻求资本方式,拯救神州数码。
在过去10年中,郭为进行了多种资本运作尝试,神州数码通过一系列的合资与合作,已经在电信、金融、政府以及企业等诸多领域落下了棋子,为未来铺好了道路。尽管郭为常说自己还是资本运作的初学者,但其高屋建瓴的眼光与判断,却让今天的神州数码受益匪浅。
用十年的时间入股鼎捷,仅仅是神州数码布局的一个缩影而已。而--郭为心中,真正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囊括IT服务各个领域的企业航母。
“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神州数码必要时也会用这种手段。”对未来的战略,郭为这样表示。
郭为要走资本运作路线已经很明显,但郭为的投资还是主要围绕IT服务业务开展,一方面促进主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通过合作,进一步挖掘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或收购。这样的安排对于郭为来讲是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找到的合作伙伴很有价值就直接收购,将来再独立上市或被其他公司并购取得高回报;如果通过合作后发现价值不大,合资的方式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见图表)
其实,郭为的这一思路与英特尔投资部的思路很像,始终围绕主业进行投资。一位IT业内人士向《中外管理》分析道:作为一家伟大的IT企业,英特尔投资的方向很有限,全是跟英特尔相关的业务。“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年报显示,2009年,神州数码实现营收501.78亿港元,同比增长18.55%净利润达8.24亿港元,同比增长28.57%。更为难得的是,公司盈利增长已经连续4年超过20%,连续7年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就连一向苛刻的摩根大通,2010年也两次重申神州数码(00861.HK)的价值。该行认为:神州数码于科技解决方案及服务拥有独特位置,加上其盈利见改善,展望未来将会再一次调整评级,给予神州数码“增持”评级。
并购,大企业必经之路
围绕主业的相关多元化资本布局,这正是郭为的成功秘诀。
中国收购与兼并研究中心秘书长高岩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访时指出:对于中国企业,在缺乏足够文化积淀、人才储备的情况下,远离主业的盲目出招只能自乱阵脚。投资,目的是盈利;资本运作,为的是最优配置。任何盲目的行为,都将变成企业的负担。“神州数码显然深诸此道,郭为的并购方式让企业的能量得到了最大释放。”
而外资投行的专家对于郭为的资本运作之道也非常认可。“几乎没有一个大型企业不是通过并购方式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在时下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面前,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资本手段已经成为软件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快速占领市场、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美国万通投资银行董事长徐明对《中外管理》进一步解释道,“一家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其投资能力是考量的重要标准。”
在徐明看来,企业的投资行为有两种:单纯为了盈利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收益以及漂亮的资产报表,是专业的投行、基金干的事情,而围绕自身主业所进行的战略性投资兼并,则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基于企业良好的现金流体系基础之上的资本运作,不仅可以达到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的抗风险目的,同时能够在清晰战略布局下进行相关多元化扩张,更利于企业家打造伟大的企业航母,成就卓越的管理。
在过去的十年中,他掌控的台湾最大ERP企业鼎捷电脑,为了与神州数码实现合作、拓展大陆市场,放弃了一次香港上市计划、经历了两次更名,进行了三次股权变更,还不得不在2008年1月,以一家运营良好的健康企业的身份,从台湾证券市场退市。
但这一切终于修成了“正果”。2010年10月19日,孙蔼彬与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的手又一次握到了一起。这一天,神州数码和鼎捷集团共同宣布,前者将成为后者最大独立法人股东,持股30%,业界盛传神州数码为此将支付超过一亿美元的转让金。新成立的鼎捷集团,将立足大陆市场,开始全新的ERP战略布局。十年“地道战”
郭孙二人轻松的笑容背后,却是两家企业为谋求合作所坚持了十年的资本“地道战”。
上一次两人一起公开露面,还要追溯到2001年年底。2000年神州数码刚从联想分拆出来,第二年就与鼎新电脑(鼎捷前身)成立了合资公司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力进攻国内ERP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01年起,二者在业务以及资本上有过多次合作,双方成立合资子公司,后神州数码撤资,合资子公司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更名为鼎捷软件。随后,神州数码由与鼎捷软件的资本合作转为与其母公司鼎捷集团进行合作,并在两年间将其持有的股份增至30%,已成为后者最大的单一股东。
“我们以在神卅I数码ERP的40%股权,置换成鼎捷集团6%的股权。更名并非是神州数码剥离ERRP务,相反神州数码对鼎捷集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郭为对《中外管理》如是说。
但是合作的过程却并不顺利,有时候甚至无法将问题摆上谈判桌。
在最初股权构架下,合资公司既是神州数码的子公司,也是鼎捷的子公司,而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鼎捷却是台湾的上市公司,两岸法规政策不尽相同,甚至无法进行基本的资金往来。
对此,孙蔼彬回忆道:“在台湾,上市公司有很多规定,下市的过程不比上市容易,中间经历了非常多的波折,但一路合作下来,我和郭为都非常信任对方。”基于这种信任,郭为和孙蔼彬商定:合资公司第一大股东鼎新电脑先在台湾下市,下市后与大陆合资公司合并成立鼎捷集团。先前,神州数码回购合资公司40%股权,等鼎捷集团合并完成后,神州数码再增持鼎捷集团,然后再运作鼎捷集团独立上市。
回顾走过的十年合作之路,满头白发的孙蔼彬对《中外管理》直言:“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神州数码成为我们的股东。”
遭遇了许多的政策瓶颈,但这并不妨碍神州数码最后成功入股鼎捷,充分反映出了郭为对于资本运作手法的熟稔。
野心初露
虽然鼎捷于台湾退市,但郭为显然不是个肯吃亏的人。神州数码随即便跟进台湾市场,显示出其勃勃雄一心。
2010年10月4日,神州数码宣布正式提出发行台湾存托凭证申请,这是大陆企业登陆台湾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仅仅50天之后,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台湾存托凭证(TDR)正式在台湾证交所上市挂牌,并且顺利募集资金近80亿元新台币,是台湾股市2010年度以来最大规模的TDR。
究竟是为合作伙伴“复仇”,还是有更深远的目的,只有郭为自己心知肚明,但是其随后的高调言论,却让人窥视到神州数码的野心。
值得注意的是,郭为的资本扩张计划显然不仅止步于鼎捷以及神州数码股票在台湾上市,在香港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之后,郭的目光开始瞄向A股。早在2010年7月,郭就对外称,神州数码的IT服务业务A股上市的条件已经具备,不过将综合考虑H股股东利益、A股市场情况再决定分拆上市时机。而此时与鼎捷软件重新构架了在大陆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鼎捷很可能成为郭为试水A股市场的先行者。
“上市是我们非常明确的目标之一,最近对上市做了详细地规划,但现在还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虽然鼎捷集团董事会秘书林连兴仍然保持神秘,但种种端倪已经将郭为的计划显露无疑:拒绝香港市场、总部落户上海、神州数码变身最大股东……这一切似乎都是在为登陆A股做铺垫。
同时登陆两岸三地的证券市场,郭为的胃口着实不小!
效仿英特尔?
但这些仍然不是全部。
从联想分拆后自起炉灶,郭为就希望能够早日摆脱IT分销商的身份,向服务转型。
200l/2002财年,神州数码分销业务的毛利约为7%,而2008/2009财年仅为4%。对神州数码来说,稳定分销业务的同时,“布新”变得越来越紧迫。而“布新”早在从联想分拆出来后就开始启动,2004年,神州数码把IT服务定位成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神州数码旋即遭遇了转型的阵痛。在香港股市的糟糕表现,让整个管理层都陷入了苦恼之中。“我们对形势估计得太乐观,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郭为不止一次对媒体如是说。神州数码内部曾有份报告,承认当时整个转型是“摸着石头过河”。
显然,只有战略,神州数码并无法让自己走出泥潭。郭为说:“我觉得神州数码的发展,实际上有它不足的地方,以今天神州数码的成长速度来看,单纯利用利润评判企业的成长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由此,郭为开始寻求资本方式,拯救神州数码。
在过去10年中,郭为进行了多种资本运作尝试,神州数码通过一系列的合资与合作,已经在电信、金融、政府以及企业等诸多领域落下了棋子,为未来铺好了道路。尽管郭为常说自己还是资本运作的初学者,但其高屋建瓴的眼光与判断,却让今天的神州数码受益匪浅。
用十年的时间入股鼎捷,仅仅是神州数码布局的一个缩影而已。而--郭为心中,真正要打造的,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囊括IT服务各个领域的企业航母。
“收购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神州数码必要时也会用这种手段。”对未来的战略,郭为这样表示。
郭为要走资本运作路线已经很明显,但郭为的投资还是主要围绕IT服务业务开展,一方面促进主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通过投资获得更高的回报。通过合作,进一步挖掘有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或收购。这样的安排对于郭为来讲是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找到的合作伙伴很有价值就直接收购,将来再独立上市或被其他公司并购取得高回报;如果通过合作后发现价值不大,合资的方式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见图表)
其实,郭为的这一思路与英特尔投资部的思路很像,始终围绕主业进行投资。一位IT业内人士向《中外管理》分析道:作为一家伟大的IT企业,英特尔投资的方向很有限,全是跟英特尔相关的业务。“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年报显示,2009年,神州数码实现营收501.78亿港元,同比增长18.55%净利润达8.24亿港元,同比增长28.57%。更为难得的是,公司盈利增长已经连续4年超过20%,连续7年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就连一向苛刻的摩根大通,2010年也两次重申神州数码(00861.HK)的价值。该行认为:神州数码于科技解决方案及服务拥有独特位置,加上其盈利见改善,展望未来将会再一次调整评级,给予神州数码“增持”评级。
并购,大企业必经之路
围绕主业的相关多元化资本布局,这正是郭为的成功秘诀。
中国收购与兼并研究中心秘书长高岩在接受《中外管理》采访时指出:对于中国企业,在缺乏足够文化积淀、人才储备的情况下,远离主业的盲目出招只能自乱阵脚。投资,目的是盈利;资本运作,为的是最优配置。任何盲目的行为,都将变成企业的负担。“神州数码显然深诸此道,郭为的并购方式让企业的能量得到了最大释放。”
而外资投行的专家对于郭为的资本运作之道也非常认可。“几乎没有一个大型企业不是通过并购方式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在时下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面前,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资本手段已经成为软件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快速占领市场、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美国万通投资银行董事长徐明对《中外管理》进一步解释道,“一家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其投资能力是考量的重要标准。”
在徐明看来,企业的投资行为有两种:单纯为了盈利的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收益以及漂亮的资产报表,是专业的投行、基金干的事情,而围绕自身主业所进行的战略性投资兼并,则是企业修炼内功、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基于企业良好的现金流体系基础之上的资本运作,不仅可以达到把鸡蛋放进多个篮子的抗风险目的,同时能够在清晰战略布局下进行相关多元化扩张,更利于企业家打造伟大的企业航母,成就卓越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