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分层测试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72-02
2010年10月,我校参加了北师大“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实验。《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实验的载体,在本次实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使用至今还让许多的实验教师困惑不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层测试卡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次实验的成败。
实验之初,我和其他实验教师一样,对“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这句话产生过疑惑,对于如何有效使用分层测试卡感到一头雾水。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及实践,我们逐渐从疑惑、苦恼走向了明朗和清晰,进而喜悦。我认为,要提高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效率,就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下面,我结合实验的具体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尽其才
这个观点乍一看觉得很大,离具体的工作十分遥远,对于如何操作也十分模糊。但这个观点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跟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就会变得具有针对性,且容易把握。
(一)树立“分层”的教学理念
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彼此之间又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有效性等各个方面。”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很早就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至而从事焉”等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即使自身,在不同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要从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就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体现在人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上,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世上任何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所以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
因此,教师应树立“分层”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贯彻“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理念。这一理念来自《数学分层测试卡》,它符合“新课标”理念和儿童生理、发展的要求。有了“分层”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教师在工作中就能自觉做到因材施教,自觉地以“分层测试卡”为依托,实施分层教学、测试和评价。
(二)发挥教师自身特长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教师。每位教师的个性、特长都不一样,他们都应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个性化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有的教师善于用体态语传情达意,有的教师习惯用口头语表扬学生,有的老师善于用书画类评语激励学生,有的老师则善于以生动的音乐画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教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在《数学分层测试卡》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师生就一定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物尽其用
《数学分层测试卡》仅仅只是一本普通的练习册吗?这是我们开展实验工作以来反思最频繁的一句话,但每一次反思过后,我们对实验理念的理解就更深入一层。
(一)课堂前测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课堂时头脑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知识基础。如何检测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呢?分层测试卡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测试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非常适合作为教授新课前的前测题目。只要我们备课时考虑周全、引导得当、使用合理,测试卡的功效一定能够充分发挥。
(二)随堂检测
过去,我们在授课结束之后,只是根据学生课本上的几道习题来判定学生的掌握情况。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那些习题区分度不大,灵活性较差。自从使用分层测试卡后,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习题,老师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去评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三)课后作业
过去不管是课本上的还是其他教辅材料上的课后作业,内容统一,难度都大致相当。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必须完成同样的内容。这样就容易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
分层测试卡根据难度不同,把习题分成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Y-4~第72页)内容,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有机会看到老师殷红的100分和鼓舞人心的评语,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单元测试
过去的单元测试,一张卷子评定终身。优等生完成得好,得了100分,固然可以体验到成功。中等生每次都只能拿到几十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麻木的情绪体验。对学困生而言,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测验了,每次都看到自己不及格的分数,心里很痛苦。
在使用测试卡的过程中,我们把里面的内容作为单元测试。学生完成得好,我就打个大大的勾;学生完成得不好,我并不急于打叉,而是给他标上波浪线、画小圆圈等提醒他注意。到讲评的时候,他认真听讲了,改正过来了,我照样把分数给他加上,让他们体会到迟到的满足感。
《数学分层测试卡》只是一个载体,对“载体”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它是落实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理念的一个物体。我不敢断言我的理解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测试卡对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影响。《数学分层测试卡》指导着我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通过实验,学生进步了,我也进步了。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会在项目所提倡的师生共同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责编罗永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72-02
2010年10月,我校参加了北师大“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实验。《数学分层测试卡》作为实验的载体,在本次实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使用至今还让许多的实验教师困惑不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分层测试卡使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次实验的成败。
实验之初,我和其他实验教师一样,对“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这句话产生过疑惑,对于如何有效使用分层测试卡感到一头雾水。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及实践,我们逐渐从疑惑、苦恼走向了明朗和清晰,进而喜悦。我认为,要提高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效率,就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下面,我结合实验的具体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尽其才
这个观点乍一看觉得很大,离具体的工作十分遥远,对于如何操作也十分模糊。但这个观点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跟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就会变得具有针对性,且容易把握。
(一)树立“分层”的教学理念
有一位哲人说得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彼此之间又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有效性等各个方面。”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很早就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至而从事焉”等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人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即使自身,在不同阶段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要从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就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体现在人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上,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世上任何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所以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
因此,教师应树立“分层”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贯彻“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的理念。这一理念来自《数学分层测试卡》,它符合“新课标”理念和儿童生理、发展的要求。有了“分层”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教师在工作中就能自觉做到因材施教,自觉地以“分层测试卡”为依托,实施分层教学、测试和评价。
(二)发挥教师自身特长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教师。每位教师的个性、特长都不一样,他们都应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用个性化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有的教师善于用体态语传情达意,有的教师习惯用口头语表扬学生,有的老师善于用书画类评语激励学生,有的老师则善于以生动的音乐画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教师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在《数学分层测试卡》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师生就一定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物尽其用
《数学分层测试卡》仅仅只是一本普通的练习册吗?这是我们开展实验工作以来反思最频繁的一句话,但每一次反思过后,我们对实验理念的理解就更深入一层。
(一)课堂前测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进入课堂时头脑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知识基础。如何检测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呢?分层测试卡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测试的内容就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非常适合作为教授新课前的前测题目。只要我们备课时考虑周全、引导得当、使用合理,测试卡的功效一定能够充分发挥。
(二)随堂检测
过去,我们在授课结束之后,只是根据学生课本上的几道习题来判定学生的掌握情况。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那些习题区分度不大,灵活性较差。自从使用分层测试卡后,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习题,老师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去评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三)课后作业
过去不管是课本上的还是其他教辅材料上的课后作业,内容统一,难度都大致相当。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必须完成同样的内容。这样就容易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
分层测试卡根据难度不同,把习题分成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三个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Y-4~第72页)内容,避免了“一刀切”的现象。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都有机会看到老师殷红的100分和鼓舞人心的评语,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单元测试
过去的单元测试,一张卷子评定终身。优等生完成得好,得了100分,固然可以体验到成功。中等生每次都只能拿到几十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麻木的情绪体验。对学困生而言,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测验了,每次都看到自己不及格的分数,心里很痛苦。
在使用测试卡的过程中,我们把里面的内容作为单元测试。学生完成得好,我就打个大大的勾;学生完成得不好,我并不急于打叉,而是给他标上波浪线、画小圆圈等提醒他注意。到讲评的时候,他认真听讲了,改正过来了,我照样把分数给他加上,让他们体会到迟到的满足感。
《数学分层测试卡》只是一个载体,对“载体”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它是落实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理念的一个物体。我不敢断言我的理解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测试卡对我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影响。《数学分层测试卡》指导着我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通过实验,学生进步了,我也进步了。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会在项目所提倡的师生共同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责编罗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