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改革成效尚未完全显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给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受各种因素影响,国有企业发展出现了总体利润下滑、创新环境不完善、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 在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促进国有企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一、当前国企改革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与企业权力之争。政府不放权,国企难以走向市场。国企改革改革半天,却发现原来搞的是监管改革。改革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只是改革执行者,并不是改革主体。因此,企业没有改革自主权。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活力上不来。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责,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是国资委成立时给自己的定位。实际上这些年国资委对市场和企业的控制和干预,是非常全面、系统的,大大超出了出资人职责。
(二)国资部门权力之争。国企改革单兵突进,各个部委文件不出来,改革走不动。在很多地方,不是没有投资和赢利的机会,而是受到了政府各个方面的阻碍,包括准入的阻碍、审批的阻碍、各种税赋、企业成本的下降等,从而使经济无法发展起来。金融改革的滞后,妨碍将大量储蓄转化为实体经济投资。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缓慢将会使长期的投资增长和需求的扩大,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国企与民企之争。国企与民企权力之争,应该在经营权。可是现实中弄反了,变成持久不息的所有权之争。国企与民企可能存在所有权即股权之争,但是主要的是在经营权之争。部分国企非垄断范围的不退步,使得社会资本难以进入。
(四)国企高管“一把手”的权力控制。国有制的代理成本方面和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存在“一股独大、一权独大、一人独大”现象。2014年被称为“国企反腐年”,揭露出来的事实,确实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普遍存在董事长一人说了算,现在把经营权交出去,董事长仍不习惯,从内心也舍不得。下一步出资人与职业经理人权力之争,是一场势所必然的博弈。
二、国有企业改革展望
(一)坚持把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主攻方向,这个主线不能变。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按市场配置资源的一场改革,其红利期正在形成,国有企业的优势正在酝酿和积聚过程中。这场改革,至少还要持续三年。国企的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及重组兼并实施,高负债率的杠杆消除,将持续数年。目前仅仅是去产能基本完成任务,去杠杆正在作为重点推进,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这是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现实抉择。
(二)坚持把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作为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为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画上句号。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意义是将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不再是政府的从属组织或部门,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问题是,从企业制向公司制过渡并不容易,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将会继续。需要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在资本结构多元化、资本形成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制度上进行重构,在这个基础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抓好董事会治理这个核心。
(三)坚持把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作为改革的核心。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今后五年应當基本形成。职业经理人将在今后五年大量涌现,这是这一轮改革留下的重要遗产,将会出现中国第一批职业经理人阶层。而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会需要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四)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突破的形势。数十万亿元的社会资本怎么撬动,国有企业的优势应该发挥,须以更大魄力,更高明的智慧来实施。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会长期保持一种混合所有制状态,尽管混合所有制可能是一种中间状态而非终极状态,但在混合所有制状态下,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仍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挑战
(五)坚持把党组织与公司治理融合,对公司一把手的权力限制,保证国有企业所有权牢牢掌握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中。同时,应该认识到,国企市场化过程中腐败的根源是党内腐败、高管腐败我们在大力推进从严治党的同时进行产权改革,用法律上的所有权的权力,强化经济上所有权的权力,规范代理和委托的责、权、利,形成职责闭环体系。
三、结语
历经近40年探索,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处在对计划经济体制突围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适应,但是计划经济的围墙仍然坚固,很多硬骨头仍然没有啃下。走向新时代的国企改革,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势所趋,是历史选择。(作者单位为林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
一、当前国企改革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与企业权力之争。政府不放权,国企难以走向市场。国企改革改革半天,却发现原来搞的是监管改革。改革的主体是政府,企业只是改革执行者,并不是改革主体。因此,企业没有改革自主权。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活力上不来。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责,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是国资委成立时给自己的定位。实际上这些年国资委对市场和企业的控制和干预,是非常全面、系统的,大大超出了出资人职责。
(二)国资部门权力之争。国企改革单兵突进,各个部委文件不出来,改革走不动。在很多地方,不是没有投资和赢利的机会,而是受到了政府各个方面的阻碍,包括准入的阻碍、审批的阻碍、各种税赋、企业成本的下降等,从而使经济无法发展起来。金融改革的滞后,妨碍将大量储蓄转化为实体经济投资。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缓慢将会使长期的投资增长和需求的扩大,受到严重的阻碍。
(三)国企与民企之争。国企与民企权力之争,应该在经营权。可是现实中弄反了,变成持久不息的所有权之争。国企与民企可能存在所有权即股权之争,但是主要的是在经营权之争。部分国企非垄断范围的不退步,使得社会资本难以进入。
(四)国企高管“一把手”的权力控制。国有制的代理成本方面和道德风险方面存在不可克服的缺陷。存在“一股独大、一权独大、一人独大”现象。2014年被称为“国企反腐年”,揭露出来的事实,确实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普遍存在董事长一人说了算,现在把经营权交出去,董事长仍不习惯,从内心也舍不得。下一步出资人与职业经理人权力之争,是一场势所必然的博弈。
二、国有企业改革展望
(一)坚持把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主攻方向,这个主线不能变。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按市场配置资源的一场改革,其红利期正在形成,国有企业的优势正在酝酿和积聚过程中。这场改革,至少还要持续三年。国企的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及重组兼并实施,高负债率的杠杆消除,将持续数年。目前仅仅是去产能基本完成任务,去杠杆正在作为重点推进,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还有很多事没有做。这是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现实抉择。
(二)坚持把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作为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为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画上句号。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意义是将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不再是政府的从属组织或部门,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问题是,从企业制向公司制过渡并不容易,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将会继续。需要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在资本结构多元化、资本形成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制度上进行重构,在这个基础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抓好董事会治理这个核心。
(三)坚持把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作为改革的核心。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今后五年应當基本形成。职业经理人将在今后五年大量涌现,这是这一轮改革留下的重要遗产,将会出现中国第一批职业经理人阶层。而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会需要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四)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突破的形势。数十万亿元的社会资本怎么撬动,国有企业的优势应该发挥,须以更大魄力,更高明的智慧来实施。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会长期保持一种混合所有制状态,尽管混合所有制可能是一种中间状态而非终极状态,但在混合所有制状态下,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仍然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挑战
(五)坚持把党组织与公司治理融合,对公司一把手的权力限制,保证国有企业所有权牢牢掌握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手中。同时,应该认识到,国企市场化过程中腐败的根源是党内腐败、高管腐败我们在大力推进从严治党的同时进行产权改革,用法律上的所有权的权力,强化经济上所有权的权力,规范代理和委托的责、权、利,形成职责闭环体系。
三、结语
历经近40年探索,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处在对计划经济体制突围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适应,但是计划经济的围墙仍然坚固,很多硬骨头仍然没有啃下。走向新时代的国企改革,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势所趋,是历史选择。(作者单位为林州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