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完美,正在于它的不完美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oud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站在前台时,我把我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鸟兽虫鱼诸物也都一样。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比方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为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
  再比方生死,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厚。
  因为如此着想,我把自己看作草木虫鱼的侪辈,草木虫鱼在和风甘露中是那样活着,在炎暑寒冬中也还是那样活着。像庄子所说,它们“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_x0007_,而不知其所以得。”它们时而庆天跃渊,欣欣向荣,时而含葩敛翅,晏然蛰处,都顺着自然所赋予的那一副本性。它们决不计较生活应该是如何,决不追究生活是为着什么,也决不埋怨上天待它们特薄,把它们供人类宰割凌虐。在它们说,生活自身就是方法,生活自身也就是目的。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個,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了?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了?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泼,谁是颓废了?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着站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了?
  我拿人比禽兽,有人也许目为异端邪说。其实我如果要援引“经典”,称道孔孟以辩护我的见解,也并不是难事。孔子所谓“知命”,孟子所谓“尽性”,庄子所谓“齐物”,宋儒所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和希腊廊下派哲学,我都可以引申成一篇经义文,做我的护身符。然而我觉得这大可不必。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如果我的理由是理由,就不用仗先圣先贤的声威。
  以上是我站在前台对于人生的态度。但是我平时很欢喜站在后台看人生。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我站在后台时把人和物也一律看待,我看西施、蟆母、秦桧、岳飞也和我看八哥、鹦鹉、甘草、黄连一样,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一样,我看战争也和我看斗鸡一样,我看恋爱也和我看雄蜻蜓追雌蜻蜓一样。因此,是非善恶对我都无意义,我只觉得对着这些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好比看小说,件件都很有趣味。
  这些有趣味的人和物之中自然也有一个分别。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浓厚的喜剧成分;有些有趣味,是因为它们带有很深刻的悲剧成分。
  我有时看到人生的喜剧。前天遇见一个小外交官,他的上下巴都光光如也,和人说话时却常常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腮旁捻一捻,像有胡须似的。他们说这是官气,我看到这种举动比看诙谐画还更有趣味。许多年前一位同事常常很气忿地向人说:“如果我是一个女子,我至少已接得一尺厚的求婚书了!”偏偏他不是女子,这已经是喜剧;何况他又麻又丑,纵然他幸而为女子,也决不会有求婚书的麻烦,而他却以此沾沾自喜,这总算得喜剧之喜剧了。
  这件事和英国文学家哥尔德斯密斯的一段逸事一样有趣。他有一次陪几个女子在荷兰某一个桥上散步,看见桥上行人个个都注意他同行的女子,而没有一个睬他自己,便板起面孔很气忿地说:“哼,在别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咧!”如此等类的事,我天天都见得着。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抽烟饮茶还更有味_x0007_。
  老实说,假如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写的刘姥姥,没有吴敬梓所描写的严贡生,没有莫里哀所描写的达尔杜弗和阿尔巴贡,生命更不值得留恋了。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庐的瀑。
  其次,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在几年前做的《无言之美》里曾说明这个道理,现在引一段来: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来,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了?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这个道理李石岑先生在《一般》三卷三号所发表的《缺陷论》里也说得很透辟。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稀嘘赞叹了?以李太白那样天才,偏要和江淹戏弄笔墨,做了一篇《反恨赋》,和《上韩荆州书》一样庸俗无味。
  毛声山评《琵琶记》,说他有意要做“补天石”传奇十种,把古今几件悲剧都改个快活收场,他没有实行,总算是一件幸事。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能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其他文献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在农村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开发工作。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是贫困人口依旧存在。2019年6月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文章中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愿化春泥沃乡野,扶贫工作是重中之重,更是国家的未来。  
期刊
近代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变革,农业作为立国之本与乡村、农民息息相关,乡村教育与建设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一部分觉醒的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实践,以期通过乡村教育、改造、建设来解决中国的出路和前途问题。  教育农事携手政教富卫合一  1899年,中国第一家农事试验机构——上海育蚕试验场成立。这是中国传统农业迈向现代的第一步。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则可追溯到1904年。《
期刊
俗骨  我曾经不喜欢黑,觉得有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沉闷。有时写无聊的个人爱好,填写最讨厌的颜色,我一直锲而不舍地写着:黑。  一间黑屋子,别说待着,一想就要发疯。电影里黑社会一出场,无一例外是黑西服墨镜,气势上先吓住了人,所以,有好多年,我迷醉于白色,对黑,拒绝得完全而彻底。黑有鬼魅之态。我记得去过子牙河的河堤,夜色如墨,我想象着一个鬼魂,如果是年少的女子,穿着黑衣,哪里是在吓我,她
期刊
當下,脱贫攻坚正在进入关键时期。如期在2020年告别贫困,是一个硬目标、硬指标,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同时,越是任务紧,越是要防范出现形形色色的乱象。重“面子工程”、轻惠民实效,挑领导容易看得见的地方扶贫,把资金集中投到少数几个点上。在不少贫困地区,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少,被人戏称为“造盆景”“垒大户”。这种“路边花式扶贫”,中看不中用,掩盖真相,遮挡真贫,产生了扶贫泡沫不说,还苦了百姓、伤了民心、丢
期刊
于谦的诗,最有名的莫过于《石灰吟》了,不说这首诗家喻户晓、孺妇皆知,但要比我手边这几首诗有名得多。但相比之下,我手边这几首诗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这是于谦四十五岁过生日那天写的,它至少向我们透露两个信息,那就是清官一般是不过生日的,更不会借生日大肆收受贿赂,大肆宴请宾客;其次是清官的八小时之外也非常相似,那就是坐卧南窗读书作文
期刊
就简  人至中年,一切喜欢素淡了。菜要清淡,花草要素朴。有一段时间只养菖蒲——汉代的老砖瓦中养着那一片又老又苍绿的菖蒲。  突然想起少年时读过的一句诗,是写菖蒲的,印在明信片上——“从纯白到蓝紫,仿佛诉说着我一生都在向往的故事。”  那张明信片已经快有30年了,上面还有邮戳,我给它镶了个小镜框放在我的茶室中。我的茶室叫“听雪庐”,里面有很多收来的坛坛罐罐,还有菖蒲,还有老唱片、老茶,还有人至中年删
期刊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  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女性性格  《聪明累》是在太虚幻境中演唱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王熙凤的命运之曲。  王熙凤,是一个有着男性气概的女子。她的干练、智谋,许多男人也比不上
期刊
在我国传统中医里,杏的地位那绝非一般果子可比。杏自古就与中医有不解之缘。晋代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三国时期,有位名医叫董奉,隐居江西庐山。他医术高明,为人治病不收钱财,病人就在他住处周围种上几棵杏树。经过数年,所种的杏树竞有十万余株,这一大片杏林郁郁葱葱,被称为“董仙杏林”。杏子成熟后,董奉就用杏子换来稻谷,救济贫苦百姓。后来,对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中医师常用“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词给予赞誉
期刊
“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那是个宁静的夏天,你来到宁夏的那一天。”哼唱着这首《宁夏》,我踏上了宁夏的土地。  这里,一半是寸草不生的沙漠,一半是苍翠欲滴的绿洲;一半是西北的豪放,一半是江南的绵柔。宁夏这幅壮美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黄河  我看过山西陕西的黄河,也看过河南山东的黄河,无一不是浊浪滔天,泥沙俱下。但宁夏的黄河,颠覆了我对黄河的认知。  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期刊
三毛同荷西可以说是品格和心灵门当户对的人,他们许给对方的爱是自由的、天然的,他们爱着彼此的个性和作风。在撒哈拉沙漠安定下来之后,他们过上了一段世俗而幸福的生活。就像“炒河虾粉肠,酿杏花雨酒”那样,生活得恣意寡淡,却温情无比。  因沙漠上物质匮乏,三毛自小沿袭的拾荒习惯,一不经意就在这儿发挥了作用。在别人眼里没有意义的垃圾品,常常被她如获至宝地捡回家中,并且因为它们的实用而欣喜若狂。在烟火生活这一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