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美国Grice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为理论,以电影《七月与安生》中人物会话为实例,重点分析人物会话对各项合作原则违反所表达的会话含义。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说话者可以通过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成功表达特定的会话含义,由此小说作者通过安排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以及表现主题。
关键词: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主题
《七月与安生》是根据庆山(安妮宝贝)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两个女生七月与安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一对好闺蜜,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家明,最终却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电影中的两位女主角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2016年金马影后。电影问世后,引起了广大影迷的喜爱,电影本身除了演员塑造角色外,人物的台词对情节发展、人物刻画以及主题凸显也极为重要。
电影以对话贯穿全片,对话次数为204次,其中,七月与安生的对话次数为27次,七月与家明对话次数12次,安生与家明对话次数为11次,三人对话次数为3次,旁白次数为26次。笔者用语用学的会话原则和理论分析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人物对话,意在更好地揭示这些原则在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能展示出作者是如何匠心独运地通过安排人物对话来暗示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来为主题服务的。
一、《七月与安生》中台词推动情节发展
(一)设置悬念 电影情节的设计,出人意料,不像传统青春电影那样一气呵成完整地叙述,而是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设置悬念,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并慢慢地引出女主角的故事。
旁白一:
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安生和七月形影不离的三年,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们在书里读到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一辈子不会离开,但是安生说一辈子太长,她只想活到27岁。
这是影片刚开始的旁白,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引出了两位主角七月与安生的关系,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对话一:
职员:“这是一本正在连载的网络小说,但是还没有结尾。我们公司想买下它的版权改编成剧本,可我联系不到作者,想请你帮帮我。”安生:“我从来不看小说,也不看网络小说。”职员:“这是你好朋友七月写的,是你们俩的故事。从十三岁到二十六岁。你就是安生吧?”安生:“我是叫安生,但不是这个安生,我也不认识七月。”职员:“可你的户籍确实是在镇江,我还专门去了一趟你的老家,找到了小说里的那片小树林,我还找到当年一位老师,她说七月小时候写作就很好。”安生:“七月,这个名字还蛮特别的。”
电影伊始,一家出版公司想买下网络连载小说《七月与安生》的版权,其职员找到了安生。二人的对话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记者提及七月和安生正好是两位女主角,但是被安生否定,设置悬念,会让人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对话二:
(地铁上,十年后,安生与家明相遇)家明:“好久不见,坐吧。”安生:“不用,我很快就下了。”家明:“你来上海多久了?在做什么?”安生:“来了有几年了,在一家电商公司上班。”家明:“你不是结婚到国外生活了吗?”安生:“我跟那个人很早就分开了。你怎么知道我的事情?”家明:“七月写了本小说,在网上连载的,里头有提到。”安生:“我还没看过这本书。”家明:“七月她,她还好吗?”安生:“不清楚,我们很早就没联系了。”家明:“我还以为你们好好的。”安生:“没有谁一定离不开谁,再说了,我们三个之中,不是你最先逃跑的吗?”
这两段对话都提及了七月,但七月并没出现。七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和安生、家明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此处的悬念设置吸引着观众继续看下去。随着故事情节的慢慢开展,我们发现安生对记者和家明都没有说真话,连载网络小说《七月与安生》实际上是安生用七月的笔名所写,写的是她和七月的故事,但是她对记者的回答是“我从来不看小说,也不看网络小说”“我是叫安生,但不是这个安生,我也不认识七月”“七月,这个名字还蛮特别的”,她对家明的回答是“我还没看过这本书”,这些回答是不真实的,很明显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的质准则。
(二)两条线索 电影《七月与安生》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现在的时间,是从上文提及的公司职员和安生的对话开始,安生和家明在地铁偶遇,家明向安生提起七月在网上写的一本小说《七月与安生》。第二条是主线索,电影中安生写作的小说内容,是过去的回忆,七月与安生在十三岁时相遇、相识、相知。主线索由电影中的旁白引出,如旁白二:“在十三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见了安生。”电影从此处开始回忆,七月和安生第一次相遇是在初中校园军训之时,一直到初中毕业,二人都是形影不离,上了高中后,因为学校不同,二人渐渐有了距离,在高中期间,七月有了心仪的男生并毫不隐瞒地告诉了安生。安生主动去认识家明,并告诉家明有女生看上了他。因为家明的出现,七月与安生渐渐有了隔阂。安生选择了离开,在火车站台上,安生和七月告别。
对白三:
七月:“你真的要去找那个吉他手啊?”安生点头默认。七月:“为什么?”安生:“这个地方太小了,我早就厌倦了。再说了,他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之外第二个爱我的人。”七月:“你确定吗?”安生:“他给我唱歌,陪我吃饭,和我一起睡觉,唯一不如你的就是没有跟我一起洗澡了。”七月:“你爱他吗?”安生:“他挺合适的。”
在与安生的接触中,家明慢慢喜欢上了安生,安生也被家明吸引。安生不想伤害七月,选择了离开生活已久的城市。面对七月的疑问,安生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爱着吉他手,而是说他很合适,并且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七月第二个爱自己的人,从她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并不是真正爱吉他手,违背了质准则和关系准则。
(三)意外结局 与其他青春电影不同的是《七月与安生》安排了三种结尾,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有美好,还有残忍。第一种结局是电影小说中的结局,安生用七月的笔名写的连载小说《七月与安生》,是安生为七月安排的结局,也是她向家明描述的结局:七月生了家明的孩子后,将孩子留给了安生,让安生把孩子带大,去追寻自由,过上了自己曾经向往的生活。这个结局通过旁白和安生与家明的对话体现。第二种结局是七月让家明离开后,在安生的陪伴下生下了家明的女儿,但却因为产后大出血,离开了人世。安生独自抚养着七月和家明的女儿,虽然七月离开了,安生却过上了七月生前所规划好了的安稳生活,认真学习并找了工作,不再流浪漂泊。第三个结局是七月找到了安生,消除了隔阂,二人和好。安生嫁给了老赵,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是七月却选择追寻自由,四处漂泊。这三种结局通过旁白呈现给观众,无一不牵动着观众的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想象的美好,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残忍。 二、《七月与安生》中台词刻画人物形象
(一)各有特色 七月从小被父母的爱包围着,恬静如水、温婉沉静,与之相反的是由于原生家庭的破碎,安生极度缺乏安全感,酷爱张扬、大胆主动的外表下,却有其自卑的一面,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二人的感情,生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会失去七月。如对白五:
安生:“你不是一直都嫌你的衣柜土吗?过几日啊我给你买个大立柜放在那。你不是一直都喜欢外国电影里边那种欧式大立柜吗?”七月:“那太贵了,你就在这墙上钉几个钉子,挂上就行了。”安生:“我以后会有钱的。”七月:“哦!”安生:“我在我这给你买个大书橱,放各种各样的书,你不是喜欢看书吗?”七月:“你现在打工赚的钱,得租房子,还要吃饭,你攒钱得攒到什么时候啊?”安生:“我以后会有出息的!”
这是七月和安生躺在安生的出租房床上的一段对话,安生为了七月,就算没有足够的钱,也愿意买各种东西给七月,七月心疼安生,不希望安生生活得太辛苦,自卑的安生内心渴望得到七月的肯定,强调自己以后会有出息,所以二人的对话违反了关联准则。
(二)相与为一 如旁白三:“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七月与安生的性格迥异却又相与为一。外表恬静如水、温婉沉静的七月也有不安分、叛逆的一面,酷爱张扬、大胆主动的安生内心深处渴望安稳的生活。七月与安生从关怀到争斗经历了漫长的成长道路,向往自由、放荡不羁的安生从追求自由到安于安稳,放下过往,拥有了自己的小家,过着自己曾经向往已久的安稳生活;而渴望自由的七月活在了安生的小說里,大胆地追求自由,过上了自己曾经向往已久的生活。
三、《七月与安生》中台词表现主题
《七月与安生》是一部和青春有关的爱情电影,大多数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会留遗憾,不管如何选择,在面对友情和爱情的时候,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都是自我,希望自己能被命运之神眷顾,但生活终究是生活,不是童话,就算现实残酷,我们也应该要勇敢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电影结尾处的旁白和开头的旁白相互辉映,揭示了主题。如旁白四:
七月心里很清楚,自己和安生注定要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七月从不去想,他将走到哪里,还会走多久,只想自由自在地一直走下去。七月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写下她想要告诉安生的事,这一次,轮到她把生活过成了小说。她也决定要把十三岁时认识安生后的一切写进这部小说,故事的开始是这样写的: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头的时候,踩着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个已经过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这部电影揭示了女孩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是追求安稳还是渴望自由,选择任何一条人生道路都很辛苦,但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3]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 者: 蒋雯,硕士,衡阳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语文教师。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主题
《七月与安生》是根据庆山(安妮宝贝)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两个女生七月与安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一对好闺蜜,在命运的捉弄下,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家明,最终却因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局。电影中的两位女主角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2016年金马影后。电影问世后,引起了广大影迷的喜爱,电影本身除了演员塑造角色外,人物的台词对情节发展、人物刻画以及主题凸显也极为重要。
电影以对话贯穿全片,对话次数为204次,其中,七月与安生的对话次数为27次,七月与家明对话次数12次,安生与家明对话次数为11次,三人对话次数为3次,旁白次数为26次。笔者用语用学的会话原则和理论分析电影《七月与安生》中的人物对话,意在更好地揭示这些原则在推动情节发展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能展示出作者是如何匠心独运地通过安排人物对话来暗示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和表达情感来为主题服务的。
一、《七月与安生》中台词推动情节发展
(一)设置悬念 电影情节的设计,出人意料,不像传统青春电影那样一气呵成完整地叙述,而是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式,设置悬念,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并慢慢地引出女主角的故事。
旁白一:
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安生和七月形影不离的三年,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她们在书里读到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那个人一辈子不会离开,但是安生说一辈子太长,她只想活到27岁。
这是影片刚开始的旁白,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引出了两位主角七月与安生的关系,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对话一:
职员:“这是一本正在连载的网络小说,但是还没有结尾。我们公司想买下它的版权改编成剧本,可我联系不到作者,想请你帮帮我。”安生:“我从来不看小说,也不看网络小说。”职员:“这是你好朋友七月写的,是你们俩的故事。从十三岁到二十六岁。你就是安生吧?”安生:“我是叫安生,但不是这个安生,我也不认识七月。”职员:“可你的户籍确实是在镇江,我还专门去了一趟你的老家,找到了小说里的那片小树林,我还找到当年一位老师,她说七月小时候写作就很好。”安生:“七月,这个名字还蛮特别的。”
电影伊始,一家出版公司想买下网络连载小说《七月与安生》的版权,其职员找到了安生。二人的对话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记者提及七月和安生正好是两位女主角,但是被安生否定,设置悬念,会让人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对话二:
(地铁上,十年后,安生与家明相遇)家明:“好久不见,坐吧。”安生:“不用,我很快就下了。”家明:“你来上海多久了?在做什么?”安生:“来了有几年了,在一家电商公司上班。”家明:“你不是结婚到国外生活了吗?”安生:“我跟那个人很早就分开了。你怎么知道我的事情?”家明:“七月写了本小说,在网上连载的,里头有提到。”安生:“我还没看过这本书。”家明:“七月她,她还好吗?”安生:“不清楚,我们很早就没联系了。”家明:“我还以为你们好好的。”安生:“没有谁一定离不开谁,再说了,我们三个之中,不是你最先逃跑的吗?”
这两段对话都提及了七月,但七月并没出现。七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她和安生、家明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此处的悬念设置吸引着观众继续看下去。随着故事情节的慢慢开展,我们发现安生对记者和家明都没有说真话,连载网络小说《七月与安生》实际上是安生用七月的笔名所写,写的是她和七月的故事,但是她对记者的回答是“我从来不看小说,也不看网络小说”“我是叫安生,但不是这个安生,我也不认识七月”“七月,这个名字还蛮特别的”,她对家明的回答是“我还没看过这本书”,这些回答是不真实的,很明显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的质准则。
(二)两条线索 电影《七月与安生》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现在的时间,是从上文提及的公司职员和安生的对话开始,安生和家明在地铁偶遇,家明向安生提起七月在网上写的一本小说《七月与安生》。第二条是主线索,电影中安生写作的小说内容,是过去的回忆,七月与安生在十三岁时相遇、相识、相知。主线索由电影中的旁白引出,如旁白二:“在十三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见了安生。”电影从此处开始回忆,七月和安生第一次相遇是在初中校园军训之时,一直到初中毕业,二人都是形影不离,上了高中后,因为学校不同,二人渐渐有了距离,在高中期间,七月有了心仪的男生并毫不隐瞒地告诉了安生。安生主动去认识家明,并告诉家明有女生看上了他。因为家明的出现,七月与安生渐渐有了隔阂。安生选择了离开,在火车站台上,安生和七月告别。
对白三:
七月:“你真的要去找那个吉他手啊?”安生点头默认。七月:“为什么?”安生:“这个地方太小了,我早就厌倦了。再说了,他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之外第二个爱我的人。”七月:“你确定吗?”安生:“他给我唱歌,陪我吃饭,和我一起睡觉,唯一不如你的就是没有跟我一起洗澡了。”七月:“你爱他吗?”安生:“他挺合适的。”
在与安生的接触中,家明慢慢喜欢上了安生,安生也被家明吸引。安生不想伤害七月,选择了离开生活已久的城市。面对七月的疑问,安生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爱着吉他手,而是说他很合适,并且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七月第二个爱自己的人,从她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她并不是真正爱吉他手,违背了质准则和关系准则。
(三)意外结局 与其他青春电影不同的是《七月与安生》安排了三种结尾,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有美好,还有残忍。第一种结局是电影小说中的结局,安生用七月的笔名写的连载小说《七月与安生》,是安生为七月安排的结局,也是她向家明描述的结局:七月生了家明的孩子后,将孩子留给了安生,让安生把孩子带大,去追寻自由,过上了自己曾经向往的生活。这个结局通过旁白和安生与家明的对话体现。第二种结局是七月让家明离开后,在安生的陪伴下生下了家明的女儿,但却因为产后大出血,离开了人世。安生独自抚养着七月和家明的女儿,虽然七月离开了,安生却过上了七月生前所规划好了的安稳生活,认真学习并找了工作,不再流浪漂泊。第三个结局是七月找到了安生,消除了隔阂,二人和好。安生嫁给了老赵,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但是七月却选择追寻自由,四处漂泊。这三种结局通过旁白呈现给观众,无一不牵动着观众的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想象的美好,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残忍。 二、《七月与安生》中台词刻画人物形象
(一)各有特色 七月从小被父母的爱包围着,恬静如水、温婉沉静,与之相反的是由于原生家庭的破碎,安生极度缺乏安全感,酷爱张扬、大胆主动的外表下,却有其自卑的一面,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二人的感情,生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会失去七月。如对白五:
安生:“你不是一直都嫌你的衣柜土吗?过几日啊我给你买个大立柜放在那。你不是一直都喜欢外国电影里边那种欧式大立柜吗?”七月:“那太贵了,你就在这墙上钉几个钉子,挂上就行了。”安生:“我以后会有钱的。”七月:“哦!”安生:“我在我这给你买个大书橱,放各种各样的书,你不是喜欢看书吗?”七月:“你现在打工赚的钱,得租房子,还要吃饭,你攒钱得攒到什么时候啊?”安生:“我以后会有出息的!”
这是七月和安生躺在安生的出租房床上的一段对话,安生为了七月,就算没有足够的钱,也愿意买各种东西给七月,七月心疼安生,不希望安生生活得太辛苦,自卑的安生内心渴望得到七月的肯定,强调自己以后会有出息,所以二人的对话违反了关联准则。
(二)相与为一 如旁白三:“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七月与安生的性格迥异却又相与为一。外表恬静如水、温婉沉静的七月也有不安分、叛逆的一面,酷爱张扬、大胆主动的安生内心深处渴望安稳的生活。七月与安生从关怀到争斗经历了漫长的成长道路,向往自由、放荡不羁的安生从追求自由到安于安稳,放下过往,拥有了自己的小家,过着自己曾经向往已久的安稳生活;而渴望自由的七月活在了安生的小說里,大胆地追求自由,过上了自己曾经向往已久的生活。
三、《七月与安生》中台词表现主题
《七月与安生》是一部和青春有关的爱情电影,大多数人的青春或多或少都会留遗憾,不管如何选择,在面对友情和爱情的时候,大部分人表现出来的都是自我,希望自己能被命运之神眷顾,但生活终究是生活,不是童话,就算现实残酷,我们也应该要勇敢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电影结尾处的旁白和开头的旁白相互辉映,揭示了主题。如旁白四:
七月心里很清楚,自己和安生注定要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七月从不去想,他将走到哪里,还会走多久,只想自由自在地一直走下去。七月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写下她想要告诉安生的事,这一次,轮到她把生活过成了小说。她也决定要把十三岁时认识安生后的一切写进这部小说,故事的开始是这样写的: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头的时候,踩着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个已经过上幸福生活的安生。
这部电影揭示了女孩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管是追求安稳还是渴望自由,选择任何一条人生道路都很辛苦,但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3]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 者: 蒋雯,硕士,衡阳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语文教师。
编 辑:曹晓花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