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教育路径初探

来源 :中学生导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边远地区初中学生自有的特点、敌对势力利用大众传媒的歪曲信息传播、宗教、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等影响了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增强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意识,关乎边远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生命力、战斗力,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思想政治课、团队建设、社团活动、主题班会、时事点评等教育路径增强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关键词:边远地区;中学生;中国共产党;认同教育
  自2015 年以来,我党越来越重视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有利于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边远地区中学生是南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后备力量,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实现边远地区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必须增强边远地区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认同意识。
  一、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一)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存在的问题
  通过平时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缺乏深度、心理上不够成熟,甚至极个别学生信仰上存在迷茫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只停留在知悉建党的年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等基础性常识。但并没有掌握中国共产党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容,对党的理解和认知不够深入,缺乏深度和广度。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他们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认识方面也有所欠缺,不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维能力和政治内化能力。
  (二)造成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边远地区中学生的自身的特点分析
  边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且当地中学生多数具有宗教信仰,中学生容易产生宗教情感和自卑心理;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认知能力有待发展和完善。他们辨别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缺乏应有的理智,让边远地区的中学生极易受到非法信息的侵害,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部分边远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的教学语言是本民族语言。因此很多孩子的国语水平低,很难跟上学校的学习节奏,出现厌学、弃学的情况严重。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动力不足,又大大影响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的有效性。
  当代青少年没有亲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奋斗进程, 缺乏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文化底蕴耳濡目染的熏陶,也导致多数中学生不怎么认同需要保持革命本色,从而也降低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2.从家庭以及学校教育方面分析
  边远地区中学生因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多数具有宗教情感。这些朴素的宗教情感使得他们在学习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心理,增加了内化主流价值观的难度。
  多数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的学历不高,也不是规范的教育教学类专业,专职思想政治教师较少,部分德育处教师并非心理学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学校缺少双语教师,多数教师听不懂学生的非国语交流内容,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不利于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培育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环境单一,培育方式局限于国旗下讲话、政治课堂的讲解、书籍等,对个体差异的情况也不够重视,效果有所欠缺。
  3.从外部环境分析
  部分势力,利用各种办法,特别是多元多变的大众传媒,利用“棉花事件”等对普通群众进行民族、宗教、贫困、失业、人权等方面思想文化层面的歪曲渗透和离间,他们妄图使青少年成为他们宣传违法信息的工具,影响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信任度和价值取向,增加了坚定他们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难度,从而进一步摧毁群众基礎。
  二、新时代加强边远地区中学生中国共产党认同教育的意义
  应对多元多变的大众传媒环境, 当今边远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提高初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牢牢把握住他们的意识形态主动权,深入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有利于增强边远地区初中生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统一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内化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政治素养,增强他们抵御“三股势力”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把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弘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加强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有利于推动边远地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当地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实现当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加强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有利于壮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形成强大的中国力量;同时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让中国共产党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战斗力,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有利于团结和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革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利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加强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教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尊重青少年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容,结合青少年思想认识的多样化趋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探索多样化、现代化的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针对边远中学生特点,制定提高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路径, 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尤为重要。
  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夯实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认同教育   思想政治的课堂应结合现实国情、关注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密切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认同教育与青少年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新特点、新规律,对青少年微观具体地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
  强化边远地区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信心的科学认同教育;通过党和政府关于边远地区学生的优惠政策,加强边远地区中学生对党的宗教政策认同;通过诸如情境表演、模拟演讲、辩论、讨论、讲故事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帮助他们适应开放包容的社会,潜移默化地强化对党的认同意识;同时,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创新、艰苦创业精神、民主法治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边远地区中学生“三观”内核中注入道义和动力,发挥“共产主义”旗帜的引领作用,强化对党的思想认同。
  2.优化中学团队工作,提高党组织在边远地区中学生中的存在感、凝聚力和影响力
  共青团和少先队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团结带领青少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光荣任务,肩负着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神圣使命,是党的事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共青团和少先队教育事业在提高中国共产党在中学生中的存在感、凝聚力和影响力非常重要。
  举行隆重的入队、退队、入团仪式,营造庄重的氛围,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神圣感和归属感,加深对组织的热爱和拥护;积极推进共青团的团员大会、团支部委员会,上好团课、队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引导学生认清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使命;加强中学团队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突出“六个一”团建项目,以“入团第一课”为核心,系统构建中学团员意识教育体系;设立“团员成长教育室”、“班级团队角”,全面打造共青团活动氛围;建立健全团队活动阵地,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理性信念教育。
  3. 开设社团活动,丰富对中国共产党认同教育的形式
  学校建立红孩儿讲党史社团,通过培养校级党史解说员,校级解说员培养班级解说员,班级解说员向本班同学介绍党史;红歌我来唱合唱社团,在合唱老师的带领下,用纯真的童声唱革命歌曲,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开展踏寻党的足迹社会实践活动,使师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心;开展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增强对理想信念的現实体验,并将这种现实体验转化为价值判断与实际行动。
  4.创新主题班会形式,培育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利用观看视频、朗诵、知识竞赛、讨论交流、演唱歌曲、表演党的故事、快板演绎等方式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坚定学生“党在我心中、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引导学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中感受党的伟大。
  5.开展时事点评,营造感党恩、跟党走的氛围
  通过课前播放新闻联播、晚修前老师利用广播点评最新的时政新闻。老师注意选择国内外的能展现新中国风貌的、能引导中学生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政新闻。引领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珍惜青春年华,提高素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加强党和广大青年的联系,加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学校进行一系列的针对青少年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教育,更是必要的。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嘉禾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教育工作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构建教师人格魅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应从个人修养、知识储备、情感态度、语言技巧等方面,提高自我的人格魅力,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而强化教学效果和质量。基于此,笔者针对于中职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
期刊
摘 要:在当下新高考的背景下,国家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落实高度关注。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让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够在清晰的认识自身优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人生未来方向,选择适宜自身知识背景和兴趣的课程,从而更加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制度是非常有实行必要的。  关键词:新高考;选课;走班  每一位高中生在新高考背景下,都面临着对未来重要的选择。对于自身未来人生的合理规划甚至决定着未来人生道路的
期刊
摘 要:写字是智障学生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活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巧用体育康复训练游戏,提高学生的写字动作技能;善用小步子、多循环的练习法,渐进式地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愿写、会写、能写。  关键词:智障学生;写字能力;教学措施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智障学生的写字提出要求:能认读和书写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智障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迟缓,他们的视知觉速度慢、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开展相比过去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班主任作为与初中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广的教师,应当切实发挥出岗位作用,不遗余力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创建出积极向上的班风,让每一名同学得以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班风  引言:初中生处于刚步入青春期、人格尚未健全、思想情感复杂多变的年龄阶段。因
期刊
摘 要:在唐诗中,月这一意象是文人墨客寄托思想情感的载体,寄寓了丰富的意蕴。本文通过解读“月”意象内蕴,来解读特定时代诗人隐藏在内心的情感,从而体味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月;意象;意境;情感内涵  所谓意象,就是创作主体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寓在客观物象上。源于创作主体的人生际遇迥异,所含情思心境自然不同,“月”意象内蕴便具有丰富性。“月”意象内蕴不同,其在整首诗中营造的意境就不尽
期刊
摘 要:班主任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有利于师生间关系更加和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要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掌握班级管理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给予学生尊重,建立师生和谐友好关系。  关键词:立德树人;班主任工作;小学德育  引言: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已经深入人心,并且逐渐将立德树人与日常教学
期刊
在与教师的接触与访谈中,笔者发现老师最关心的是这样的问题:怎样的课才是优质课?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能否依据一个较为简洁的评价标准进行备课?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是否起到促进的作用?  针对教师们的问题,笔者在以往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并力求简洁,力求为教师的备课与教师发展提供帮助。  一、语文课堂四转化评价标准概要  “语文课堂四转化自我评价标准”是围绕新课标理念、语文的
期刊
作者简介:  李海玥,现任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城西小学美术、书法教师。顺德区容桂城西小学是水墨画、书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水乡画、书法基地,研究书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传承传统文化。个人曾多次荣获省市区级书法比赛特、一、二等奖,优秀辅导教师。近年来辅导学生参加各级省、市、区、级举办的书法美术比賽屡获佳绩,获奖百多人次。
期刊
摘 要:将6S应用到实训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善课堂管理的秩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职;制冷;6S  引言:当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不仅仅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员工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规范和文化中。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是中职学校需要探讨的课题。将企业广泛实施的6S管理策略应用到专业课堂上,除了可以改善教学管理外,还可以
期刊
其一 竞艳  旭阳送暖三月中,  春光无边醉东风。  木棉不让池塘绿,  攀枝花开染天红。  其二 逐梦  奇山叠翠织锦霞,  绿树扶墙衬红瓦。  正是桃红李白时,  书院无处不飞花。  其三 遂愿  南国春日照碧树,  楼台花开势如瀑,  学子有幸享韶华,  容山代有才人出。  作者简介:  徐宏斌,教师,湖南邵阳人。执教之所,今为容山中学,昔称容山书院,坐落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为广东省四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