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多视角对合江汉画像棺进行审美论证。如对石棺中的画像“伏羲女娲图”“四神图”等提出新说以及汉画像石棺的审美分析,提出了汉画像棺所蕴含的伦理文化的精神内容。据此推断出汉画像棺所蕴含的具体的伦理文化以及汉画像棺在新时代下有怎样的美学价值,并且能够在精神层面给人以新的启迪。
伦理文化的载体
伦理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春秋时期的孔子创办了儒学,是最先表现于众人面前的伦理文化的起源,后来经历了各朝各代的演变,有对儒学伦理道德的支持,也有对其进行强烈的压迫,从而伦理文化的载体就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以不断清晰的面孔展现给世人。到现代,随着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思维的多样化,使伦理文化也出现多样化。
合江汉代画像石棺顾名思义就是出现于汉代,并且是在汉武帝“分巴割蜀”的时代,整个合江的人民都处于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但由于各地方交往频繁的缘故,当地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合江汉代画像石棺出现。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用汉棺厚葬呢?当时执政的汉武帝对伦理文化有着独特的领会,所以大力推崇伦理文化,使其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在葬礼方面。因此,在那时就流行了一股汉棺厚葬的风气,替代了先人简朴的入葬方式。在合江县城方圆五公里的二级台阶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汉墓群落,每个汉棺根据每个入葬者身份地位和经济能力而有所不同。比较富贵的人家大都采用整块光滑洁白的白石料凿,并且在表面雕刻花纹用于装饰,再加上宽敞的墓室来体现墓主人的地位;普通的入葬者,在墓棺、墓室的设计上就没有那么的华麗。在整个合江墓群中,大大小小的墓棺、墓室就是汉代伦理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当时合江地区在伦理文化、雕刻制作等等方面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富足。合江汉代画像棺还能够象征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伦理文化的源远流长,是我国伦理文化的重要载体。
伦理文化的精神内容
伦理文化最早包括在儒家文化当中,当汉朝建立时,对儒学进行了大力推崇,也就使包含其中的伦理文化得到发展,后来被单独作为一种文化被学者推崇。伦理文化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最多被用来巩固统治地位,在这样的作用下,伦理功能往往体现不出它真正的功能。伦理文化应该是用来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是维系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动力。合江汉代画像棺不仅仅给人展现的是一个庞大的墓群,而且在这画像棺当中也藏着我国几千年伦理文化的丰富精神内容。
以人为本,崇尚和谐。以人为本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不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一直到现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江汉代画像的石棺修建中,就注重这一观念的体现,比如在墓室的布局中,以墓主人的石棺为中心;在石棺的设计和雕刻花纹的设计上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这当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图案,如《伏羲女娲图》注重突出日月的地位,可以充分显现伦理文化当中对日月的敬仰之情。伦理文化最早起源于自然,讲求和谐,在合江汉代画像棺当中有着不同意境的体现。如《求仙药图》当中有着不死树和扁鹊和谐共处,也有长生不老之意。因此,到历朝历代君主在推崇伦理文化时,也经常会提到以人为本和崇尚和谐的观念,流传至今的伦理道德也不失其主要内涵。
缘由自然,尊爱生命。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的源头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是来源于自然,并且认为自然中众生是平等的,是和平共处的。这种观念在合江汉棺的《舞乐象戏舂米图》(图1)中有最好的体现。在这幅六人二兽、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的生活场面中,有舞棍者、挥旗者、抚琴者、吹笛者、倾听者、舂米者,犬和大象也加入了生活的场景,虽然形象较多,但却充满了愉悦和和谐。“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是汉代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呈现男女对座,举杯对饮,举案齐眉的《宴饮图》,也是其家庭生活融洽,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写真。《青龙三足鸟观赏图》和《五女观虎图》,更是反映了人与自然界中动物和睦共处的场景。
厚德载物,止于至善。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伦理文化中的厚德载物,要求一个人要宽广厚实,可以像大地一样能够承载世界万物,能够给予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生长的养料。这个优良的品质一直流传到今天,在新时代仍然适用,仍然需要人们做到厚德载物。在合江汉代石棺当中不管是以文字形式还是以图画的形式,都能够看到厚德载物的影子。再就是“善”,在伦理文化当中,善占有重要的地位,善良也正是人类所拥有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品质。在《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和女娲皆为人首蛇身,手捧太阳和月亮,两尾相交。这寓意着汉代先民对自然图腾的顶礼膜拜和共同生育意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社会交融,自强不息。《董永侍父图》(图2)和《待归图》是汉棺画像中最富诗意的图案。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形势不能够符合时代潮流,那这个国家必定要做出改变,身上的尘土越来越厚,也就会被世间所忘记。因此,时代的进步也就促使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也就必然会出现交融,在社会交融的阶段是最具有包容性的,像大海一样包容所有向它奔涌的河流。这也就深深体现出伦理文化当中的包容与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君子是一直受人们爱戴的,人们爱君子的正直友善、饱读诗书、自强不息。因此,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伦理文化当中也被人所喜爱。合江汉代石棺当中的《舞乐象戏舂米图》表现的就是社会交融。
时代审美价值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但不论在哪个时代,伦理文化都能展现出不一样的审美价值。
伦理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智慧,也为当代文化的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它在教化人的品德,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提供了范例。在《董永侍父图》中,能从董永送水、拦车、让座等尊老敬老的“大美”中,反思和审视当下社会出现虐待老人、不瞻养老人的“大丑”行为,给人以思想启迪。《车马出行图》(图4)中也能体会到伦理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感受到对人的教化和鞭策。
合江汉代石棺上卓越的雕刻技术以及丰富的雕刻内容,小到一丝一缕的线条设计,大到整块石棺的雕刻画面,都能够表现出古代匠人高超的技术,使这些石棺不仅仅是彰显墓主人身份的器物,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博物馆
伦理文化的载体
伦理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春秋时期的孔子创办了儒学,是最先表现于众人面前的伦理文化的起源,后来经历了各朝各代的演变,有对儒学伦理道德的支持,也有对其进行强烈的压迫,从而伦理文化的载体就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以不断清晰的面孔展现给世人。到现代,随着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思维的多样化,使伦理文化也出现多样化。
合江汉代画像石棺顾名思义就是出现于汉代,并且是在汉武帝“分巴割蜀”的时代,整个合江的人民都处于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但由于各地方交往频繁的缘故,当地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合江汉代画像石棺出现。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用汉棺厚葬呢?当时执政的汉武帝对伦理文化有着独特的领会,所以大力推崇伦理文化,使其表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在葬礼方面。因此,在那时就流行了一股汉棺厚葬的风气,替代了先人简朴的入葬方式。在合江县城方圆五公里的二级台阶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汉墓群落,每个汉棺根据每个入葬者身份地位和经济能力而有所不同。比较富贵的人家大都采用整块光滑洁白的白石料凿,并且在表面雕刻花纹用于装饰,再加上宽敞的墓室来体现墓主人的地位;普通的入葬者,在墓棺、墓室的设计上就没有那么的华麗。在整个合江墓群中,大大小小的墓棺、墓室就是汉代伦理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当时合江地区在伦理文化、雕刻制作等等方面的繁荣以及经济的富足。合江汉代画像棺还能够象征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伦理文化的源远流长,是我国伦理文化的重要载体。
伦理文化的精神内容
伦理文化最早包括在儒家文化当中,当汉朝建立时,对儒学进行了大力推崇,也就使包含其中的伦理文化得到发展,后来被单独作为一种文化被学者推崇。伦理文化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最多被用来巩固统治地位,在这样的作用下,伦理功能往往体现不出它真正的功能。伦理文化应该是用来维护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维护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是维系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动力。合江汉代画像棺不仅仅给人展现的是一个庞大的墓群,而且在这画像棺当中也藏着我国几千年伦理文化的丰富精神内容。
以人为本,崇尚和谐。以人为本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不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一直到现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江汉代画像的石棺修建中,就注重这一观念的体现,比如在墓室的布局中,以墓主人的石棺为中心;在石棺的设计和雕刻花纹的设计上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这当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图案,如《伏羲女娲图》注重突出日月的地位,可以充分显现伦理文化当中对日月的敬仰之情。伦理文化最早起源于自然,讲求和谐,在合江汉代画像棺当中有着不同意境的体现。如《求仙药图》当中有着不死树和扁鹊和谐共处,也有长生不老之意。因此,到历朝历代君主在推崇伦理文化时,也经常会提到以人为本和崇尚和谐的观念,流传至今的伦理道德也不失其主要内涵。
缘由自然,尊爱生命。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的源头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是来源于自然,并且认为自然中众生是平等的,是和平共处的。这种观念在合江汉棺的《舞乐象戏舂米图》(图1)中有最好的体现。在这幅六人二兽、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的生活场面中,有舞棍者、挥旗者、抚琴者、吹笛者、倾听者、舂米者,犬和大象也加入了生活的场景,虽然形象较多,但却充满了愉悦和和谐。“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是汉代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呈现男女对座,举杯对饮,举案齐眉的《宴饮图》,也是其家庭生活融洽,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写真。《青龙三足鸟观赏图》和《五女观虎图》,更是反映了人与自然界中动物和睦共处的场景。
厚德载物,止于至善。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伦理文化中的厚德载物,要求一个人要宽广厚实,可以像大地一样能够承载世界万物,能够给予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生长的养料。这个优良的品质一直流传到今天,在新时代仍然适用,仍然需要人们做到厚德载物。在合江汉代石棺当中不管是以文字形式还是以图画的形式,都能够看到厚德载物的影子。再就是“善”,在伦理文化当中,善占有重要的地位,善良也正是人类所拥有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最基础的品质。在《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和女娲皆为人首蛇身,手捧太阳和月亮,两尾相交。这寓意着汉代先民对自然图腾的顶礼膜拜和共同生育意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社会交融,自强不息。《董永侍父图》(图2)和《待归图》是汉棺画像中最富诗意的图案。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形势不能够符合时代潮流,那这个国家必定要做出改变,身上的尘土越来越厚,也就会被世间所忘记。因此,时代的进步也就促使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也就必然会出现交融,在社会交融的阶段是最具有包容性的,像大海一样包容所有向它奔涌的河流。这也就深深体现出伦理文化当中的包容与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君子是一直受人们爱戴的,人们爱君子的正直友善、饱读诗书、自强不息。因此,自强不息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伦理文化当中也被人所喜爱。合江汉代石棺当中的《舞乐象戏舂米图》表现的就是社会交融。
时代审美价值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伦理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代是不断发展的,但不论在哪个时代,伦理文化都能展现出不一样的审美价值。
伦理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智慧,也为当代文化的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它在教化人的品德,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提供了范例。在《董永侍父图》中,能从董永送水、拦车、让座等尊老敬老的“大美”中,反思和审视当下社会出现虐待老人、不瞻养老人的“大丑”行为,给人以思想启迪。《车马出行图》(图4)中也能体会到伦理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感受到对人的教化和鞭策。
合江汉代石棺上卓越的雕刻技术以及丰富的雕刻内容,小到一丝一缕的线条设计,大到整块石棺的雕刻画面,都能够表现出古代匠人高超的技术,使这些石棺不仅仅是彰显墓主人身份的器物,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