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三部曲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入境”,设身处地,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要通过各种途径把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具体形象中感受到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达到悦耳悦身、爽心爽神,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浓厚兴趣,这种诱导始终贯穿一个情字,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诱在情趣淡薄之处,诱在情感蛰伏之时,诱在思维抑制之际,让学生得到感情的体验和心灵的领悟。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上好接手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
  一.导读,创设情感意境
  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的第一步。教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做不到,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朗读,渲染情感的场景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我首先想到的是“入境激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应做传情人。我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做到以情传情,以情激情;通过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脸上洋溢着欣赏后的满足感,学习气氛异常活跃,但有表情的朗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三.分析、融入生活体验
  分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对课文的分析要根据教师或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以至象喜亦喜、象忧亦忧,达到物我交融、物我一致的境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披文”的基础上“入情”,把学生引入情感世界,任凭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作品展示的驰情空间去领略情感世界的恢宏浩瀚,人生哲理的深邃庄严,人物形象的生动感人,让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启迪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发现生活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新一代,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作者通联:414300湖南省临湘市白云中学)
其他文献
可以说,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这盏灯怎样拨才能照得更亮、照得更远?笔者从教书育人的典型案例中得到点滴体会。  案例:一次,教研室领导到我校进行写字教学调研活动,各班选派写字好、中、差三名学生到会议室当场比赛写字,当我点到写字最差的陈龙名字时(我当时并没在班上讲抽怎样的学生去比),全班同学都大喊起来:“凭什么让陈龙去?”,“我比他的字写的好,我去”。同学们一个个近于义愤填膺,可我能开口说陈
期刊
叶老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可见,阅读与写作是一个整体。“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与法度,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的。”而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在一个误区里:即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撇开作文教学只字不提,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撇开阅读教学只字不提,人为地将知识割裂,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互封闭,导致有些学生有较
期刊
作文训练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要走近学生生活,多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进行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到亲近可信,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学生对作
期刊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认识与把握上。针对这次课程改革,教师们都在思考和争论: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首先,对怎样
期刊
语文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儿童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做法如下:   一.情理交融,诱发儿童自觉学习情感
期刊
在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上,当我刚讲到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时,突然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冒了出来:“我的爸爸就经常打我,我想要的钱妈妈总是比我要的数少给或不给我。”安静的教室立刻躁动起来。此时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到这个插嘴同学的身上,而他却站起来边说边做着家长打他的动作。其他同学也都小声的议论开了:“我每次考试不好,爸爸就打我,妈妈骂我,只知道要钱,只知道吃,就知道比穿,成绩就是比某某某差。”  看到
期刊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断深化生物课程改革。  一.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1.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性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的侧重点。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
期刊
“反证法”在地理教学中经常被采用。这里所说的“反证”是指先提出一种假定,这种假定和已知的地理结论或事实相反,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事实或基本理论相矛盾的结果来,最后否定原来假定,通过事实更加有力证明已知的地理结论或事实。这种方法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当讲授地球上的大气时,我向学生提出假设:“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最后集中起来有这么几点:1
期刊
一.增强学习内容的情景性   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本班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
期刊
语文教师要抓住语文这一科目的特征,在课外通过采取言语激励、检查促进、打造平台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用感情“俘获”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要拥有一颗慈母之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蹲下来育人”,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要发挥语文教师的优势,在作文、日记的评语上多下功夫。评语并非三言两语,有时甚至是长篇“情书”,和学生做心与心的交流,力求让评语打动学生,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