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班主任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经过实践探索,从有效实施家访工作、积极掌握沟通艺术和扎实开好家长会三个方面提出个人见解,从而达到班主任与家长有效合作的目的。
关键词:家访;沟通艺术;家长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那么,班主任与家长交往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一点体会。
一、有效实施家访工作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有效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地进行家访,有利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形成共识,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因此,为了学生,教师应勤家访,努力练好家访的基本功。那么,班主任应如何有效进行家访呢?
1.家访前,明确目标,做好准备
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要做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订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等。教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避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简单地做出“好”与“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并且,家访时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教师偷偷摸摸地家访,或去告状,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会减弱家访的效果。
2.家访中,讲究方法,访出实效
(1)家访时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上门告状”,滔滔不绝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学生又觉得教师很可恶,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的措施,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教师的意见并积极配合。
(2)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此时班主任就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爱”主要体现在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家访中班主任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家长更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3.家访后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订新的教育方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二、积极掌握沟通艺术
学生家长有各种类型,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与各类家长沟通。因此,教师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表扬为主,投家长所好
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与家长谈话时,特别是有第三者在场时,尽量以表扬为主(当然需指出的缺点应私下双方单独交流),让家长每次与教师沟通时都有一种舒畅感。
2.关心学生,令家长感激
感激是因对方的好意、帮助、信任、认可而对对方产生好感,是建立在感动基础上的情绪体验。当家长对教师有了感动和感激之情时,他们才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所以我平时特别关心学生,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全面了解,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特长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方便我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样当自己需要与家长沟通时,他们就会很乐意地与教师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学生沈某是个很内向的男孩,虽然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出色,但平时他还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有一天早晨我发现他来学校特别晚,而且还满头大汗、神色慌张,看上去有点不对劲,因此我就问他怎么回事。经过询问,他才说出了真相:原来那天他爸爸、妈妈不在家,他骗奶奶说那天学校要提前上课,因此很早就从家里出来了,结果他没有直接来学校,而是先去了游戏机室打了一个小时的游戏,所以上学迟到了。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我马上与他的爸爸联系,告知了这一情况。因为发现得及时,沈某很快就改正了错误。从此以后,沈某的父母很愿意与我交流。
3.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我也是个家长,很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事事都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家长着想,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去赢得家长的满意。
刚走上讲台的几年中,我每天都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并要求家长检查督促,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真正能这样做的家长寥寥无几,导致学生要么没有做,要么没做完,要么是抄袭他人的,而第二天又根本没时间让这些学生补做。我迁怒于家长,频频请家长来,口气更是强硬:“你是如何当父母的?”“你们家长尽了些什么责任?”家长又把火气带回家撒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对我有了怨恨的情结,更不愿做我的作业。家长由于受到我的批评和责难,也就不愿或者逃避与我交往,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就试着不再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家长,而是尊重家长,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我是为他们着想,说话的语气也很委婉,让家长在家管教自己的孩子,我却说成是求家长帮我一个忙。时间一长,家长就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们着想,也就主动加强了与我的沟通和联系。
4.传授方法,给家长支招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培养一个孩子,也毫无经验可谈,因此教师应把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平时积累的各种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掌握教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
一个周日的傍晚,我到一个学生家家访时,正巧这个学生在外玩耍,家中父母在打麻将,可以说一点学习环境都没有。我委婉地提醒他的父母应该给自己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另外我检查发现,这个学生双休日的作业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他的父母说,他们已经询问过孩子的作业情况了,孩子说已经完成。很明显,他们对孩子作业的督促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我给他父母出谋划策:让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业的要求写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每天由班长或老师督促并签名,完成后由家长逐项检查核实完成情况并签名,至于作业的质量则由教师批改后在下次作业签名时反馈在这本家校联系本上。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奏效,这个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有很大的提高。在我的引导下,他父母对他的训斥和打骂也逐渐减少了。当然各个学生适用的教育方法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家长,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扎实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联手教育孩子的必要方式,召开家长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家长会到底该怎么开?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会应有充实的内容
家长会除了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还应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给以必要的指导。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欠妥的,他们中有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子女期待值过高,要求过严,导致学生思想压力沉重;有的家长图眼前之利,在外挣钱养家,子女托付给亲属或朋友管教,退步很快;有的家长捉摸不透自己的子女,常觉得无从下手。家长会上,我告诉他们多与子女交流,多给他们温暖,多关注子女的日常表现,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激励鼓舞,多平等对话,多正面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会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开家长会时,家长不应只是听众,不是旁观者,他们是班主任充分协调和利用的教育力量。因而,开家长会时,家长只处于被动的“听”的位置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家长会上提出来,与家长协商,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肯定大有收获。另外,还可以向家长询问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有助于学校工作的改善。
3.家长会不应是告状会
学生怕召开家长会,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的班主任为了教训一顿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借家长会之机向其父母告状。这样做,可能激化师生矛盾,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工作更难开展。家长有时也怕开家长会,子女成绩不理想,颇难为情,班主任在台上板着脸,宛若对学生做缺席审判,家长倍受煎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班主任对学生指责与训诫的替罪羊。
四、结语
总之,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合作,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
[2]贺远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的原则和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7(3).
[3]闫玉科,邵华.实现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J].经济论坛,2008(5).
[4]徐绮穗.从人际沟通的互动模式探讨亲师沟通的障碍与策略[J].初等教育学报,2006(9).
关键词:家访;沟通艺术;家长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要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那么,班主任与家长交往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作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一点体会。
一、有效实施家访工作
家访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有效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地进行家访,有利于班主任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形成共识,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因此,为了学生,教师应勤家访,努力练好家访的基本功。那么,班主任应如何有效进行家访呢?
1.家访前,明确目标,做好准备
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要做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订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等。教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避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简单地做出“好”与“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并且,家访时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教师偷偷摸摸地家访,或去告状,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会减弱家访的效果。
2.家访中,讲究方法,访出实效
(1)家访时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班主任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通常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再提缺点,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上门告状”,滔滔不绝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学生又觉得教师很可恶,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的措施,让家长觉得教师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教师的意见并积极配合。
(2)家访时宜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在家访中班主任宜与家长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此时班主任就要充分发挥“爱”在教育中的特殊而奇妙的功能。“爱”主要体现在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家访中班主任若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往往会迅速地缩短家长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家长更能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3.家访后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每次家访后,班主任要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成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订新的教育方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二、积极掌握沟通艺术
学生家长有各种类型,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与各类家长沟通。因此,教师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表扬为主,投家长所好
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与家长谈话时,特别是有第三者在场时,尽量以表扬为主(当然需指出的缺点应私下双方单独交流),让家长每次与教师沟通时都有一种舒畅感。
2.关心学生,令家长感激
感激是因对方的好意、帮助、信任、认可而对对方产生好感,是建立在感动基础上的情绪体验。当家长对教师有了感动和感激之情时,他们才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所以我平时特别关心学生,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全面了解,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特长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方便我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样当自己需要与家长沟通时,他们就会很乐意地与教师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学生沈某是个很内向的男孩,虽然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出色,但平时他还是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有一天早晨我发现他来学校特别晚,而且还满头大汗、神色慌张,看上去有点不对劲,因此我就问他怎么回事。经过询问,他才说出了真相:原来那天他爸爸、妈妈不在家,他骗奶奶说那天学校要提前上课,因此很早就从家里出来了,结果他没有直接来学校,而是先去了游戏机室打了一个小时的游戏,所以上学迟到了。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我马上与他的爸爸联系,告知了这一情况。因为发现得及时,沈某很快就改正了错误。从此以后,沈某的父母很愿意与我交流。
3.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我也是个家长,很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事事都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家长着想,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去赢得家长的满意。
刚走上讲台的几年中,我每天都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并要求家长检查督促,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真正能这样做的家长寥寥无几,导致学生要么没有做,要么没做完,要么是抄袭他人的,而第二天又根本没时间让这些学生补做。我迁怒于家长,频频请家长来,口气更是强硬:“你是如何当父母的?”“你们家长尽了些什么责任?”家长又把火气带回家撒到学生身上,这样学生对我有了怨恨的情结,更不愿做我的作业。家长由于受到我的批评和责难,也就不愿或者逃避与我交往,从而无法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后,就试着不再以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去“教育”家长,而是尊重家长,设身处地地站在家长的角度与家长一起研究学生的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我是为他们着想,说话的语气也很委婉,让家长在家管教自己的孩子,我却说成是求家长帮我一个忙。时间一长,家长就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们着想,也就主动加强了与我的沟通和联系。
4.传授方法,给家长支招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再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培养一个孩子,也毫无经验可谈,因此教师应把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平时积累的各种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掌握教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
一个周日的傍晚,我到一个学生家家访时,正巧这个学生在外玩耍,家中父母在打麻将,可以说一点学习环境都没有。我委婉地提醒他的父母应该给自己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另外我检查发现,这个学生双休日的作业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他的父母说,他们已经询问过孩子的作业情况了,孩子说已经完成。很明显,他们对孩子作业的督促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我给他父母出谋划策:让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业的要求写在一个专用的本子上,每天由班长或老师督促并签名,完成后由家长逐项检查核实完成情况并签名,至于作业的质量则由教师批改后在下次作业签名时反馈在这本家校联系本上。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奏效,这个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有很大的提高。在我的引导下,他父母对他的训斥和打骂也逐渐减少了。当然各个学生适用的教育方法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家长,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扎实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联手教育孩子的必要方式,召开家长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家长会到底该怎么开?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会应有充实的内容
家长会除了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还应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给以必要的指导。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欠妥的,他们中有的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子女期待值过高,要求过严,导致学生思想压力沉重;有的家长图眼前之利,在外挣钱养家,子女托付给亲属或朋友管教,退步很快;有的家长捉摸不透自己的子女,常觉得无从下手。家长会上,我告诉他们多与子女交流,多给他们温暖,多关注子女的日常表现,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激励鼓舞,多平等对话,多正面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会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开家长会时,家长不应只是听众,不是旁观者,他们是班主任充分协调和利用的教育力量。因而,开家长会时,家长只处于被动的“听”的位置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家长会上提出来,与家长协商,群策群力,共同探讨,肯定大有收获。另外,还可以向家长询问他们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班主任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记录下来,有助于学校工作的改善。
3.家长会不应是告状会
学生怕召开家长会,特别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的班主任为了教训一顿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借家长会之机向其父母告状。这样做,可能激化师生矛盾,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工作更难开展。家长有时也怕开家长会,子女成绩不理想,颇难为情,班主任在台上板着脸,宛若对学生做缺席审判,家长倍受煎熬,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班主任对学生指责与训诫的替罪羊。
四、结语
总之,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合作,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5.
[2]贺远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的原则和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7(3).
[3]闫玉科,邵华.实现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J].经济论坛,2008(5).
[4]徐绮穗.从人际沟通的互动模式探讨亲师沟通的障碍与策略[J].初等教育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