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之外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90年代中,郑逸梅先生去世后,他收藏过的一批尺牍流出上海到了浙江,我在老家海宁陆陆续续见过一些,少说也有几十通吧,记得有白蕉、王蘧常、苏渊雷、俞平伯、潘景郑、周谷城等人,都还是毛笔,写在有光纸上。白蕉的那一通,只是一个便条,托人取东西:俞平伯那封,谢送书,可能落笔时有误,信纸上写错的地方剪掉了一块,又在挖补过的地方,工工整整又写上一字。信都很短,典型的应酬尺牍。收藏者想出让,每通开价在50至60元之间,不算贵,我嫌尺牍的内容太单调,又写在有光纸上,不好保存,没有要。现在想起来有点后悔,像这样一批典型的应酬书札,好像不能完全抹杀它们的价值,要了解旧时代过来的那辈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状态,这批应酬“尺牍”就是很好的材料。等我明白过来,这批尺牍早已不知流落谁家之手。
  有一年,还是在海宁,我见到一批从诗人朱大可家散出来的尺牍、诗稿,不敢确定它们的写作年代,想起来应该是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的东西。这些文化老人晚年无事可做,日以敲诗为乐,写完了,在熟悉的朋友圈里传观,友朋们以诗代柬,互相唱和,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交流。这种体裁成为当时老年知识分子沟通感情、交流思想、驱赶岑寂的一条纽带,旧诗成了仅次于尺牍可以在小范围里流通的语体。我看到过他们以“电风扇”为题的吟咏,就是这样狭窄的题目,也没有束缚老诗人们的想像力,调动他们的全副知识背景,把一个枯燥乏味的题目做得兴趣盎然。收藏者则利用工具书查找确定尺牍、诗稿作者的来历,好向购藏者要价,这是名人墨迹。我那时只看重与艺术史有关的文字材料,除此之外的东西一瞥而过,看过也就看过了。
  机会接二连三擦肩而过,但我还是零零星星收得一些小东西,如诗稿、文稿,内容已越过尺牍的范围,但和尺牍一样,为我喜欢。如沈禹钟题陈小翠“翠楼吟草”墨稿,写在朵云轩信笺上,寄给朱大可。沈禹钟是南社的捷才诗人,浙江嘉善人。沈先生的友交不乏著名书家,他本人的字写得实在不高明,看不出一点诗人气质,显得木讷板刻。我收沈先生诗稿的原因,是母亲与他同乡,而这又是题给著名女诗人陈小翠的。还有朱大可亲笔撰写的“仲弟其石事略”,这份小传用蝇头小楷写在春明出版社的稿子上,字写得很精,米粟大小的模样,一笔不懈,闲时展观,体味到这位报人兼诗人的老辈文化人深湛的书法功底,手迹是可以视作艺术品的。老一辈文化人不少有这样的功夫。我收藏的施蛰存先生双钩“寿”字也是如此,墨迹是这位已故的文坛老将70年代末写的。这些名人墨迹里的异品,当时收藏者可不那么看好,也多亏原他们不看重,我才得以用自己的作品和他们交换。
  后来这样的机会不是没有,但我都没赶上。像嘉兴的张振维、许明农先生去世,从他们家都流出过一些好东西。我曾在友人家里看到过一副蒲华的对联,原是张先生的旧藏。对联没有署款,从笔墨上看,却是标准的蒲家风范。像这样的东西,作为历史名城的嘉兴,以前是很多很多的,不值什么钱。张先生是黄宾虹的学生,虽然上的是新式艺术学院,但他酷爱中国传统里的精华。蒲华是嘉兴籍的海派书画家,张先生长期执掌嘉兴图书馆,对乡邦文物素抱关心,人家看不上的,他都收,结果物聚于所好,家里成了变相的嘉兴籍历史文化名人文物的避护所。张先生在对联的二边写满了跋语,考证对联的写作年代,兼及蒲华的佚事。藏家说,出很低的钱就买到了,这是很好的乡邦文献,可惜我没缘。我手头只保留着张先生写给我的二通尺牍,儒者风范,不言自见,今世已很难再遇到这样的敦厚长者了。
  许明农先生是中医,我曾到“烟雨簃”去拜访过他。在他那间弥漫着药香的书斋里,把玩陈列在案头的黑陶印,欣赏张挂在壁间的名人书画,美不胜收。七八十年代许先生经常坐车到嘉兴周边县城走动,遇到可心的东西,就与主人商量,出少量的钱收过来,手头攒积了不少名人墨迹、印谱。他是真喜欢这些东西,视它们为生命。他自己除了做黑陶,刻印,也工书法,写得一手嘉道时期流行的碑体书,厚实中带着点拙涩,很得嘉兴前辈张廷济的音容笑貌。他写信从来就用毛笔,从从容容不迫促,写完还要加盖印章,我手上存的许先生书札通通都如此。许先生谢世后,他的珍藏先后散出。物聚物散,正像前人说的“有定数”的。我在北京,听着从江南传来的某人又收得许先生藏的某某东西之类的消息,只有翘首南望,独自黯然伤神了。
  这类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发生。以我熟识的江蔚云先生为例,2000年初去世,他平生精力所聚的现当代名人墨迹又会流向何处呢?据我所知,江先生的藏品生前就散出过一些,我在上海看到过朵云轩藏的一通黄宾虹手札,就是写给他的。年轻时江先生仗着殷实的家底,广事现当代名人书画的收罗,居然十分可观。他是大户人家出身,解放后产业没有了,少爷脾气还那样,出手依然阔绰。到了晚年,积蓄渐渐盘空,微薄的退休金终于不敷家用,于是只得拿心爱的藏品去换柴米,尽管卖出去的都是小东西。但他守了大半辈子,有感情,到底还是有点难舍难分的。现在江先生走了,那些字画的“人缘”随之也散去了,真是“物是人非”,等待珍物的命运是不是就此“星散”,没法猜测也不敢去想。
  还记得一位旅美学者去年在北京对我说过一句话:电脑时代,我们的尺牍文化真的走到了没落的边缘?我不是悲情主义者,想想,也真是一个问题。面对前人的书札墨迹,我们能为还在延续的尺牍文化做些什么呢。
其他文献
继2007年1月里奥和多丽丝·霍德洛夫(Leo and Doris·Hodroff)藏中国外销瓷拍卖会获得巨大赞赏之后,拍行乘胜追击,于2008年1月23日,再次举办霍德洛夫藏中国外销瓷专拍,成交总额近170万美元。这次拍卖地点仍旧选在纽约的洛克菲勒广场,所拍瓷器大至花瓶小至茶碗,无所不包。瓷器藏品包括青花、粉彩等,形象和图绘涵盖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和人物。拍品设计中西合璧,集中体现了中国外销瓷
期刊
苏富比    “印象派以及现代艺术”专拍大藏家藏品再度出现  在伦敦苏富比于2月5日(星期二)举行的“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中,拍品汇集多幅珍贵代表作,包括毕加索、朱利叶斯基、西斯莱、莫奈、塞尚、雷诺阿及法朗兹·马尔克等人杰作。拍卖总估价将超越1亿港元,为历年来欧洲苏富比拍卖中最高拍卖总估价的系列。此次拍卖引人注目的重点拍品包括Berggruen藏品中的一幅毕加索的《朵拉肖像》(Portrai
期刊
岳敏君的《音乐》在2007年里,以1125.6万元的成交价成为中国内地拍卖其作品的最高价。岳敏君在1994年至1996年之间所创作的“改造名画”系列,包括《音乐》在内约共11幅,除去三幅较小尺寸的作品,正式的大幅创作仅八幅,而令进入拍卖场屡创新高的大多属于这个系列,如在2007年10月21日伦敦苏宣比秋拍以293万英镑成交的《处决》即曾创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价的世界纪录。此次《音乐》亦高价成交,反映
期刊
写文章讲究由头,画画讲究契机。由头契机来了,为文则顺心,作画得灵气,是为情趣。  谢稚柳自幼喜欢画画,从钱名山入门,由陈老莲上溯宋元,其间精审考订,擅长鉴赏,一路皆以学问探路,最终学问绘画两面受益,在现代美术史上以学者型画家名世。而学养既富,契机则多,契机来时,往往放下身段,得意忘形。  这天友人持泥金扇面来到位于上海巨鹿路785号的谢宅请他作画。扇面甫一展开,谢稚柳已心生喜悦。这是一帧超规格大扇
期刊
2008年伊始,作为目前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及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此次展览汇集了近60件来自海内外著名私人藏家的明清家具珍品,并首度公开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  长久以来,世人对家具似乎有一个固化的观念,认为可以使用的器物只能算得上陈设器,而绘画、雕塑等不用的纯艺术才称得上是艺术品。其实,优秀的古典家具承载着设计制作者的思想,可以表达出深刻的内涵,能够融入生活,在与
期刊
陈劭雄:来了?说说对艺术市场的看法。  杨振中:来了,你先说说?  陈劭雄:你觉得艺术市场对你创作有影响吗?  杨振中:没有。你信吗?  陈劭雄:不信。  杨振中:那就有了。看来你也有,哈哈。你指的影响是什么?  陈劭雄:如果没有现在的市场,我们租得起工作室吗?  杨振中:还是应该感谢市场。  陈劭雄:所以我们来谈谈市场。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个市场在很多个层面。我想,我们的影响应该是最小的。 
期刊
把清代玉器工艺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已见上期所述,第二期为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即1760年至1812年,共52年。制玉业空前繁荣。这半个世纪当中玉器生产为什么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昌盛局面呢?从历史上看,清军入关一百余年,经历了康、乾盛世,人口滋长,生产发展,城市繁华,社会安定,玉器蓬勃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完全具备了。其次,造办处玉作、如意馆以及北京城、苏州专诸巷名工汇萃、造诣高超,琢玉的技术条件也完全具备
期刊
20世纪是中国考古学萌芽、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代,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中国考古学在诞生之初,就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引证了《史记》有关商王朝的记载。1929年北京周口店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龙山文化”的确定等,都是当时考古学界的大事。1949年后,随着考古学人才培训体系的完善、文物保护法令的颁布、考古及文物保护机构的成立和努力,中国考古学取得了各种重大成就,先后发掘了马王堆汉墓、秦代兵马俑
期刊
明式家具主要采用东南亚一带出产的硬质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铁力木、酸枝木等。清式家具在造型艺术上的风格与明式截然不同,家具在用材上也略有不同,以紫檀木、红木为主。  中国传统木制家具用材总的又可以分为硬木和软木两大类。    (一)硬木    紫檀木  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紫檀器物比黄花梨的要少,若是大型紫檀家具,更被视为珍品。虽然紫檀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其静穆沉古为
期刊
佳士得的63亿美元的成交额超过了苏富比的53.3亿美元,这一次佳士得又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而对新兴市场发展的关注度上佳士得领先苏富比一步,其率先在迪拜、印度、俄罗斯发展业务,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而其推出的网上在线拍卖更成为其业务拓展的又一亮点。此外,其“战后和当代艺术”部门的增长幅度依然居高不下,买气较高,这部分拍品的市场行情在今年如何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整个艺术市场2008年的整体走势。  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