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猪在飞扬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9月20日。北京第一场。
  今天是话剧《卡拉OK猪》的首演。下午三点剧组成员在东单先锋剧场集合。进剧场前,我在门口超市买了几听啤酒,顺带买了一听咖啡饮品和一瓶类似红牛的饮料。太累了。
  昨晚排练完,我和大辛、韩硕又到附近的小店喝了一气儿,喝到三点。自从排练以来的这一个多月,我们仨几乎天天如此。导演陈明昊说我们是铁三角,太敬业了,每天都自个给自个加练。这个戏就是把酒局搬进剧场。
  剧场里,女演员到得多。舞台上的角落里,有一位哥们忘了是海东还是老储,在躺着睡觉。总的感觉,排练以来,似乎男的特别容易累。
  导演陈明昊迟迟不露面。工作人员还在装台和调灯光什么的。之前的两三天,陈明昊说演出时他不来现场:你们随便演,我在外面跟朋友吃饭,你们和观众通过视频可以看到我,我也可以看到你们。
  微信群里传来韩硕拉肚子来不了的信息。他不来我觉得有点遗憾,韩硕台上台下都一个样,就是不紧张,有点定海神针的感觉,至少对我而言。韩硕胖大魁梧,一头乱发,胡子眉毛也龇着,好似李逵走进现实。
  我和大辛、花道去剧场外抽烟。北京秋天的阳光很是和熙。
  大辛做连锁便利店,曾在英国学过几年商科,他说在英国每天一瓶威士忌。“花道”的原名我忘了,他在北京有一个工作室,经常举办各种花道活动,办班搞讲座什么的,同时他还为机场等公众场所做大型花道装置,看他手机里的照片,美轮美奂很是壮观,也有一两枝小景观的那种,应该用“意趣深远”来形容吧,我是不懂。花道告诉我,“花道”与“花艺”有本质不同,简单说前者属于东方,后者属于西方,我觉得他没好意思说前者更牛逼。有一次我问花道,我说给你半块砖头一根胡萝卜一块烤白薯,你能给我弄个玩意儿吗?花道眼都没眨说,可以呀。这个我小有领教,某次排练,花道用羊肉片、菜叶子、竹签子插在一个啤酒瓶子里,倒也煞有介事的,说是一个作品我觉得不为过。
  十几年前,花道陪媳妇去日本读书,媳妇报了个花道班,没学两天不爱学了,花道接了过来,一学就是十几年,没想到真成了花道大师了。他说他完全没想到有今天,他年轻时曾经想当作家来着。我说幸亏你没有啊。花道说花道班里男女比例是一比九,日本也是这个比例。我想,不用说,都是有钱有闲人,尤其那九成女的,至于那一成男的,我猜就是酒吧侍者宾馆服务生什么的,一成就一成吧。
  《卡拉OK猪》有近二十位演员,大部分都是像我、花道、大辛这样的非职业演员,我们来自各种行当,都是陈明昊这几年四处摡搂来的各路“神人”。韩硕是摄影师,平时喜欢看动漫嚼槟榔;祥子哥是饭馆老板;吸管儿是电影导演,素食者,新拍的电影正在广电总局送审,内容涉及西藏叙利亚;老储是DJ兼自己做电台,还自己酿啤酒;海东是画家,喜欢打篮球;川儿哥是画家,他是德州人,给大家买过扒鸡;还有一位中医付大夫,信道教;斯坦姐是网络写手,喜欢谈恋爱而且要求明确苛刻——必须是“90后”披肩发及臀的男孩;比较职业的是郝蕊,她演过电影电视剧;再有就是在剧中扮演黑衣人的四位舞蹈演员,跳现代舞的刘正,学民族舞的俊一,还有大约是现代舞民族舞都跳的小黑、陈琳,小黑好像还是练武出身。
  上面“哥、姐”的称呼显然是社会风气使然,不代表年龄。在剧组里,我年龄最大,有时想到这一点,有一丝孤单。这些年社会上干体力活的爱以“哥姐”相称,卖菜的开出租的送快递的好像也包括演员,这是说演员没文化属于体力劳动者吗?据混过演艺圈的张弛唐大年说,真就是那么回事。大年还说,陈明昊不同(陈明昊本职工作是国家话剧院演员),他毕业于著名的中戏表演96班,同班的有刘烨章子怡秦海璐等等,那时他极被看好,按大年的说法,这哥们后来误入“艺术”的歧途,彻底耽误了在演艺圈的名利双收。
  我没觉着我们这个剧组没文化。还是说我就没什么文化?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总有人找我演这个演那个,就是没人找我写剧本的原因?
  一小时后,陈明昊还是来了。韩硕大概是在陈明昊的再三催促下披着件棉袄晃晃悠悠也来了,他说冷。中医给韩硕扎了针灸,有半个小时,韩硕平躺在角落里一张当道具用的破沙发上一动不动,他满脑门子汗珠,肚子、脚腕子上扎着几根银针,大家轮流去围观,像是遗体告别又像是在博物馆俯看展柜里的木乃伊。针灸确实也算我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在后台大家把戏口头上顺了一遍,又有不少改动。在戏里我挨着郝蕊坐,她流程记得准。然后自由活动,6∶50准时在后台集合。
  昨天半夜陈明昊在群里发了条微信,大意是:大家放弃吧!不要再做无谓的努力了!任何努力都是徒劳!我印象群里没人回应。我猜是排练以来大家对陈明昊的各种颠三倒四已经有点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一个多月的排练和准备,一群“乌合之众”,如何成立一部戏(包括破坏式的成立)确实是个问题,现在看来,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不是为这个戏的“失败”找借口,到现在我也不认为这个戏失败,正如“卡拉OK猪在飞扬”绝对不是一个病句。
  今天一帮朋友会来看戏,我让张弛唐大年带点鸡蛋西红柿什么的,张弛说买两斤肉包子带去,大年说我带弹弓去。
  6∶50后台集合,火锅已经点上了,可以吃了。刚才我和大辛吸管儿花道川儿哥祥子哥已经开喝了。韩硕在喝饮料,他说不冷了。陈明昊时不时掫一口威士忌。七点了,还有演员不见踪影。舞台监督来问了几遍你们准备好没有?陈明昊皱着眉头来回溜达着嘟囔:我操,我头回见这么牛逼的剧组,首演观众都进场了,人还不齐。
  舞台监督叫“弟弟”,据说当年他和他哥都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因为这哥俩长得太像了,跟双胞胎一样,同学们为了便于区分兼强调长幼有序就直呼他“弟弟”,至于他哥,我想上戏的同学们应该不至于弱智到就叫“哥哥”吧?
  我们的演出是从观众席上开始的,演员混坐在观众之中。我穿着一件超大的绛红色西服,拖鞋,裤子我忘了,因为每次演出都是从一堆剧组成员从家带来的旧衣服里随便挑一件乱穿,我西服兜里有一听啤酒。我前排坐着两位浓妆艳抹穿超短裙的美女,她俩入座时我便注意到了(没法不注意到),美腿确实很诱人。我噗地一声打开啤酒,然后身体下滑膝盖轻轻顶在前排椅背上慢慢喝起來,我确实不是有意的,将身体团成一团膝盖顶着前排椅背是我常年养成的懒散习惯。我见前面俩美女交头接耳了一下,然后她们起身,绕到我的斜后方坐下了。操,太他妈不先锋了。我对她俩深感失望。   整场演出我都是晕的,不仅这场,未来的几场也是如此。在台上,我瞟过几眼台下的老弛,每次丫都在低头看手机。没挨包子,更没挨弹弓。
  演完随剧组去美术馆后街接茬喝,据说我在酒桌上脱光了一把,还原地摔过几个跟头,川儿哥说“扶都扶不住”。当晚以及日后,我问来看戏的朋友,十分制,你打多少?我得到的反馈最多4分,最少1分,好像一姐们还给了负分。网上评价似乎也如此。这反而愈发让我确信:卡拉OK猪飞起来了。
  是我脑子喝坏了吗?抑或是,这一个多月来的排练终于没白费,我已成功变成一头猪了?
  2017年9月25日。杭州第一场。
  因为没力气张罗了,杭州的当地朋友我只通知了小郑。小郑是国美国画系毕业,据说(据他说)他临摹的古画经常让他们老师误以为是真迹。小郑曾在北京混过几年,我们经常连续作战彻夜大酒。我对小郑说带点啤酒来。
  演出在武林路的小剧场。剧场一看就有年头了,原先属于浙江省群艺馆,我估计当年演过不少样板戏地方戏之类的。剧场门口有各色精美的小吃店,不远还有个卖服装百货的夜市。后来听小郑说,那叫武林夜市,他上大学时相当火爆。
  傍晚时分,我坐在剧场附近的街边长椅上缓神,或者说捯气儿。演或者说喝到这个份上,我确实有种强弩之末的感觉。我捏着听啤酒,穿着那件超大的绛红色西服,短裤,拖鞋,腿上是剧组里不知哪位姑娘的健美裤。眼前经过的少男少女青春洋溢。天已擦黑,没人注意我。
  我是昨晚十点多到的杭州。杭州湿漉漉的,还有点闷,典型的南方。我们住的华侨饭店距西湖也就一百米。办完入住手续即奔大辛韩硕的街边摊。
  喝大了。断片了。
  今天中午醒来我冲进大辛韩硕的房间翻箱倒柜了一番,一无所获。我的包喝丢了。包里有身份证和一千块钱现金,还有家门钥匙。
  只记得从街边摊回到大辛韩硕房间接茬喝,后来深更半夜和大辛在西湖边长椅上喝,再后来和大辛打车去吃早点。韩硕说离开街边摊时是他亲手把包挎在我肩上的。今天大辛和我去西湖边的长椅附近巡查,没有。至于早点铺,我和大辛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是哪家了。出租没开发票。
  我有一种断了后路的感觉。一种虚假的亢奋感。你也可以说,就是喝傻了。
  小郑拎着一塑料袋啤酒从我眼前经过,我叫住他,他扫了眼我那身打扮,没多说什么坐下来抽烟。我说这剧你要看不下去就出来喝酒等我,当然更欢迎你上台喝,而且你可以随时打断表演,我知道小郑喝了酒偶尔会发飙。小郑说我操我这辈子这是第二次看话剧,第一次在北京,也是你演的。我说这规矩好,别破了。我想这一点都不难,什么话剧音乐会诗会画展,倘不是哪个朋友中了邪无事生非,何必去那种场所遭那份罪呢,除非你是个附庸风雅的家伙。艺术已经完蛋啦,只有卡拉OK猪在飞扬。
  看来我真的变成一头猪了。
  我拎着小郑的那袋啤酒进剧场,小郑在门口等另一个杭州朋友小姚。
  开演前,大家聚在舞台上,陈明昊说,来吧,中医。中医付大夫双目微闭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一番,然后睁开眼来,陈明昊说,哪边?中医朝一个方向点了点下颏,大家集体朝那个方向双手合十拜了三拜。然后围成一圈,手攥在一起,大吼一声,卡拉OK猪,牛逼!
  或许这一拜还真管用了(以前没拜过),我觉得杭州首演算是我们这几场演出最成功的,至少最热闹,一度得有二十来位观众上台吃喝,后来得知有一半是陈明昊的朋友黑猫剧社的,他们也来杭州演出。中间和观众问答也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信道教的中医每次演出前都会在后台找个角落正襟危坐捧着本小书念经,他说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一天好几次。中医付大夫绝非你想象的那种中式马褂戴金丝边眼镜留着长指甲招摇撞骗的“老中医”形象,他就是一小伙子,瘦高,背微驼,眼神清澈略微有点发直,平时一身运动装,有点像总也毕不了业的体校高年级学生。他是广西人,据说他原本是警察学校毕业的,后来又考上了中医学院,他在北京有自己的诊所,经常国内国外飞来飞去给人看病。
  演出结束后,我问小郑怎么样?小郑说,比我想象的好,我以为我坐不住,没想到两个小时很快就过来了,可以接着演啊,反正有吃有喝的。这是我听到的关于这个戏的最高评价了。小郑绝对是真话。
  这话没多久竟然应验了。
  在华侨饭店旁边一家餐馆的二楼露台上,因为有黑猫剧社的加入,酒桌拼了得有十米长,我和小郑小姚坐在酒桌的一头,一开始我们仨只是互相敬,喝着喝着敬酒范围开始蔓延,从身边开始,然后是隔空对眼神,喝多的人眼神好对,都是一副胸怀全球放眼未来迷离善意或说愚蠢的目光,喝到一定份上,也不用对了,只要一抬头,你就会沐浴在这愚蠢的光芒里,端杯就是了。这之间,我和小郑小姚起身至少挨个敬了一圈,我把小郑小姚介绍给央美的海东和川儿哥,我说这是我杭州朋友,国美的,川儿哥以其一贯的谦逊一边跟小郑碰杯一边说国美好国美好。敬到郝蕊时,小郑说这戏里你演得最好,郝蕊被小郑这一说搞得手足无措,慌里慌张干了一杯。
  再后来,我间断性地失忆了,能想起来的是我在大辛韩硕房间里喝酒,一个姑娘慌慌张张跑进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花道大师把刘正给开了血流了一地……
  第二天,大家散坐在剧场观众席上,刘正头上裹着纱布戴着网罩面色冷峻(刚才在门口他说缝了七针,不敢笑,一笑就疼),大辛双目紧闭直挺着身体斜在椅子上,脑门上是黄豆大的汗珠,裸露的手腕脚腕上几根银针在微微颤抖,他发烧了,中医在给他针灸退烧。韩硕和灯光李想也仰在椅子上,每人将一瓶冰冻矿泉水单手按在脑门上,这俩不是发烧,这俩是怕热,剧场里平时没空调,这是他们临时想出来的降温手段。
  陈明昊背靠舞台抱着双臂看看大家,又仰头看了会儿剧场穹顶,然后叹了一口气说,唉,能演就不错了。
  进剧场前,大体已搞清了昨夜的真相,此事与花道无关,来报信的姑娘也喝多看走眼了,实际是,小郑依旧不停向郝蕊敬酒并絮絮叨叨,郝蕊平时不喝酒,被小郑搞得东躲西藏的,川儿哥也没少喝说了什么,双方言语多有冲撞,气氛激烈起来,眼看央美和国美要掐起来,关键时刻,在一边的刘正拎着啤酒瓶子照自己的光头上拍去,顿时血流如注……
  跳现代舞的刘正平时不显山露水,只在舞起来的时候魔力四射,在我看来的各种高难度动作在他就是小菜一碟,但在酒桌上要想平息事端现代舞似乎无用武之地,还得来天桥把式的那一套。
  昨夜还能想起来的是,天亮的时候,找包的冲动又强烈起来,我拉着大辛冲出酒店,说按前夜的剧情我们再走一遍,这天西湖大雾,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我和大辛冲到湖边险些把练太极拳的老头撞进湖里……
  还有印象的是,在二楼露台上气氛最热烈的时候,我光着脚跑到楼下用宇宙语向楼上敬酒,这宇宙语是我瞎编的一套叽哩哇啦的噪音,在戏里我仗着酒勁儿动不动就喷那么一段,彼时我抬头仰望灯火通明二楼露台上探出的身影和伸出的酒杯,他们身后正是那高远漆黑深邃莫测的宇宙,恍惚中,我体内发出的噪音在那一刻终于变成了语言……
  (责任编辑:李璐)
其他文献
晒够了太阳,天开始下雨。  第一场雨把天上的水下进西湖。  第一个破晓把春天搂在怀里。  词的花簇锦团在枝头晃动。  词的内心露出婴儿的物象,  人面桃花,被塞到苏东坡梦里。  仅仅为了梦见苏东坡,  你就按下这斗换星移的按钮吧。  但从星空回望,西湖只是  风景易容术的一部分。  西湖,这块水的屏幕  就像电视停播一样静止和空有。  有人在切换今生和来世,  有人把西湖水装进塑料瓶。  切换和去
期刊
玛丽莎·凯尼斯基(Marisa Carnesky):  視觉艺术家,戏剧人,行为艺术家,卡巴莱演员舞者,魔术师,女性主义者,创作现场演出近三十年。她的多部作品在全球艺术节巡演,并且长期得到学术界、评论界的高度关注。她擅长结合音乐舞蹈、文化奇观、宗教仪式、流行元素和魔术幻觉等看似不相关的表达方式,用轻松愉悦和跨界的方式探讨社会问题。2004年她创立了“凯尼斯基作品”戏剧公司,在制作高难度大型原创作品
期刊
1  黄昏的时候,闻佳看出来李默有点不大对劲儿。他的眼神空空荡荡,像两只空瓶子。他俩站在走廊,全班同学都在那儿。班主任捏着长长的成绩单,挨个喊着班里人的名字。他喊到谁,谁就可以进教室选一个座位。他念了十几个名字了,还没有到李默。他要是多考几分,就能往前坐一两排。  “别泄气。”闻佳是李默的同桌,她试图去安慰李默,她不知道李默在为别的事情发愁。  “我不是为了这个。”李默踹了一下墙壁。墙壁上布满鞋印
期刊
世界在破碎之前,留下了这面镜子  它有越国的青铜画框,吴的纯银  镶边,还有东晋的嫔妃遗下的粉妆  西子的一抹云裳,汴州的尘埃  (亡国之日的冲天火光)  唉,时间的这层包浆……仍使她透着  一层风月的明朗,与云霓的淡淡怅惘  白乐天擦了一下,苏东坡擦了一下  眼泪盖不住西湖,阴风穿不透淡然的  云雾。这镜子中,有一重抹不掉的  妖气,与流光,以及青铜质的  无可救药的忧伤。一只蜻蜓悬停在青萍之末
期刊
铸你为镜的人  用你堤岸般的袅娜  修剪了四面八方的美学偏见  投注此间的历史  被你的春天一一翻译成梅朵  甚至,每片烟尘的转喻  都是暗香里不朽的目击  依着柳浪的隐约划定  一回头就能见你青琴的眉黛  像匍匐又耸起的耽溺  耗尽云垂海立的盖世传奇  当一粒苏醒的露珠滑過叶脉  一个柔软的城郭振衣而起  揽过钱塘的霓裳  揽过镜里镜外的对视  揽过剑胆琴心的千古爱情
期刊
我和媛媛第一次见面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是个晚上。那时我还是一名文学青年,当然,现在也是。只是那时我更加狂热,对未来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那天晚上我在人民大学附近的一个网吧上网,无意间就碰到了媛媛。我问她在哪里,她说就在学校——人大。我说想不想出来见见?她犹豫了片刻,然后说,好。  其实我们在网上聊天已经很久了,话题主要以文学为主。她是中文系的,所以跟我也有得聊。只是我们一直没见面。  我从网吧出来,
期刊
时间:2017年11月5日  地点: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七层会议室  杨庆祥:今天是一次比较特殊的联合文学课堂讨论。讨论的对象是一套批评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微光”丛书。这套丛书一共六本,分别是张莉的《众声独语》、岳雯的《抒情的张力》、木叶的《水底的火焰》、李德南的《“我”与“世界”的现象学》、黄平的《反讽者说》以及我本人的《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下面进入研讨环节,由陈华积老师主持。  陈华积
期刊
夏天  最早关于夏天的记忆似乎是我四五岁时幼儿园举办的一次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汇演在上午举行,地点在幼儿园空场语录牌下临时搭的舞台上,那应该是1971年左右。那次汇演似乎很隆重,老师们都很紧张,似乎是有什么领导来观看。对了,我上的那个幼儿园就叫六一幼儿园,前身是延安保育院,我记得我们的园长,一个老太太,就是延安时期过来的。那么,那次汇演之所以隆重,可能也是庆祝建院多少周年?  撇清一下,我
期刊
尤洋用力睁大眼睛,四周依旧是一片漆黑。或者说,不是漆黑,是混沌,就像宇宙没有剝离之前。  我一定是掉进了一只巨大的罐子。尤洋这么想。  尤洋听到妻子小欣的声音,透过这只巨大的罐子,远远地唤着:尤洋,尤洋……尤洋这才想起自己是有名字的,就想答应了。他想说:嗨,我在这儿呢!但他的喉咙发不出声音,好像有一股痰堵在那儿,任凭他怎么用力也说不出话。  他有些不甘心,试图去触摸罐子的四壁,比如敲打罐子,这样罐
期刊
胡少卿是湖北省黄梅县一名乡下教师的儿子,生于1978年。在2016年12月11日所写的诗《另一个我》中,他虚构了一个粗手大脚、穿着破衣烂衫的自己来寻找写诗的自己,“巨大的拥抱使彼此消失、升腾/好比水留下水渍。”在真实生活中,有非常多的湖北年轻人去广东打工,只有很少的像胡少卿这样考进北大,最终成为首都市民。“打工都是很惨的,像孙志刚这样的,尚且有大学文凭,也遭受如此对待,那些没大学文凭的呢?很多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