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确,如果能做到标准中的要求,那无疑已经达成了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目标.但精彩的教学要有万全的准备和客观的指导,因此备课显得尤为重要.思于备课,精于备课,将为你的教学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结合自己平时备课的经验和收获,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对“备”的见解.
我认为备课时应做到这样的三部曲:
首步曲:看,想,思
备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首先要明确课的内容是什么,那就告诉我们,自己先要看教学内容.看时,应该手脑并用,把自己换位成学生,在接触这方面知识时,有哪些简单的问题,再结合问题,想想作为老师该如何帮学生解决,在心中形成初步感受.
二部曲:结合参考独立设计
当自己对内容已经成竹在胸时,就可以结合适当的参考与分析材料深度理解,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在这个教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行独立设计.“每个人都是挖掘不完的宝藏”,结合内容及重难点先粗写个人见解的教案,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知道自己现阶段的备课水平,同时也是每位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终部曲:吸收整合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合多人的精华,才能锻造出最理想的教案.当我们自己设计的教案已有雏形时,就应当去收集别人的教案,并仔细分析与比较,但不能一味地照搬,而应根据实际取长补短,形成有效的成品.
这三部曲看似复杂,特别是前两曲,但缺一不可.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天下教案一般抄.
一、备内容,言简意赅
1. 数学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翟裕康老师认为:如果教师还是一例一题,学生还是以模仿代替思考,那就谈不上高效率的问题.的确,数学的题目千变万化,而我们如何从局限的课堂中得到突破,就在于自己对内容的选择.很多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很呆笨,相同的题目,只是换一种形式,就不会做.其实我们不该抱怨,细想,我们教给学生区别的方法了吗?在这样一课中,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书中原题:
题A:小红和小明的家、博物馆都在一条路上,分别在博物馆的两边,小红的家距博物馆40米,小明家距博物馆5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
题B:小芳和小明的家、博物馆都在博爱路上,且在博物馆相同的一边,小芳的家距博物馆40米,小明家距博物馆5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
教师整合:
小红和小明的家、博物馆都在博爱路上,小红的家距博物馆40米,小明家距博物馆5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
老师在讲解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一些策略进行解决,学生通过画图发现有两种答案,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作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并给课堂以轻松感.这样才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数学的内容不在于繁而在于简
每次布置数学作业时,学生总会抱怨,数学太难了.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刺激求知兴趣的刺激物.现在学生已经失去兴趣,你又如何谈教好数学,学生学好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下一些工夫,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知识的难度.数学本身就是存在挑战的,降低难度不等于停滞不前吗?其实不难,并不是从知识点出发,而是从知识的外围进行解空.我们教学虽然要紧扣书本,但也可以整合课本,这里,我们重点是教给学生解决这道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计算,为实际的需要,就可以简化数据,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学不只是为了学生,老师也应该给自己减少麻烦,这样才能教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光彩才能显现.
二、备学生,成竹在胸
很多老师在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地关心自己教的思路,很少考虑学生学的需要,把上课看做执行教案的过程. 他们在备课时注意力大都在筛选材料的基础上,注重对每个环节设计出非常具体的方案,甚至把问题设计得十分细碎,而比较忽视对环节目标的研究,最后形成一个非常详细的教学方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显然把自己圈死于课堂的牢笼之中.课堂上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如果我们脱离学生,是没法演绎出数学的精彩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备自己,查漏补缺
1. 语言:准确严谨
在常态课上,我们可以说很少注重自己的语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而往往这些语言习惯有着很大的隐患.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练,准确,能及时地给学生以启发与帮助.通过他人对我课堂的评价,发现我存在很多的语言毛病:啰嗦、含糊、喜欢问“为什么”、口头禅“是不是”等.这些毛病,直接影响着我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说多了,那学生说的就少了;我说得不清楚,学生又怎能理解?总问“为什么”,问题不到位,学生不知怎样回答,久了就不愿回答;“是不是”太多,学生也不知道是不是了.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一位名师在谈到自己的矫正方法时说到:语言的问题是长期锻炼的,一旦自己在课堂上说过什么不得体的话,我都要记下来,反复反省,时间长了,语言上绝不会有毛病.我也学习他的方法,课上注意自己的语言,课后也及时地反思,现在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需努力.
2. 智慧:灵活运用
老师的智慧在于平时的课堂,在于对生成的把握,在于对学生的了解,在于你所有的工作的领域.教学的智慧并不是先天的生成,而是后天的养成.在备课时融入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实践去证实,就能形成备课的智慧;课后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就能形成上课的智慧.所以老师在备课时,应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智者千虑”——“疏而不漏”.
我认为备课时应做到这样的三部曲:
首步曲:看,想,思
备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首先要明确课的内容是什么,那就告诉我们,自己先要看教学内容.看时,应该手脑并用,把自己换位成学生,在接触这方面知识时,有哪些简单的问题,再结合问题,想想作为老师该如何帮学生解决,在心中形成初步感受.
二部曲:结合参考独立设计
当自己对内容已经成竹在胸时,就可以结合适当的参考与分析材料深度理解,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在这个教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行独立设计.“每个人都是挖掘不完的宝藏”,结合内容及重难点先粗写个人见解的教案,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知道自己现阶段的备课水平,同时也是每位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终部曲:吸收整合
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合多人的精华,才能锻造出最理想的教案.当我们自己设计的教案已有雏形时,就应当去收集别人的教案,并仔细分析与比较,但不能一味地照搬,而应根据实际取长补短,形成有效的成品.
这三部曲看似复杂,特别是前两曲,但缺一不可.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天下教案一般抄.
一、备内容,言简意赅
1. 数学的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翟裕康老师认为:如果教师还是一例一题,学生还是以模仿代替思考,那就谈不上高效率的问题.的确,数学的题目千变万化,而我们如何从局限的课堂中得到突破,就在于自己对内容的选择.很多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很呆笨,相同的题目,只是换一种形式,就不会做.其实我们不该抱怨,细想,我们教给学生区别的方法了吗?在这样一课中,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书中原题:
题A:小红和小明的家、博物馆都在一条路上,分别在博物馆的两边,小红的家距博物馆40米,小明家距博物馆5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
题B:小芳和小明的家、博物馆都在博爱路上,且在博物馆相同的一边,小芳的家距博物馆40米,小明家距博物馆5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
教师整合:
小红和小明的家、博物馆都在博爱路上,小红的家距博物馆40米,小明家距博物馆50米,两家相距多少米?
老师在讲解时,让学生运用已学的一些策略进行解决,学生通过画图发现有两种答案,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作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并给课堂以轻松感.这样才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 数学的内容不在于繁而在于简
每次布置数学作业时,学生总会抱怨,数学太难了.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刺激求知兴趣的刺激物.现在学生已经失去兴趣,你又如何谈教好数学,学生学好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下一些工夫,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降低知识的难度.数学本身就是存在挑战的,降低难度不等于停滞不前吗?其实不难,并不是从知识点出发,而是从知识的外围进行解空.我们教学虽然要紧扣书本,但也可以整合课本,这里,我们重点是教给学生解决这道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计算,为实际的需要,就可以简化数据,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教学不只是为了学生,老师也应该给自己减少麻烦,这样才能教有价值的数学,数学的光彩才能显现.
二、备学生,成竹在胸
很多老师在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地关心自己教的思路,很少考虑学生学的需要,把上课看做执行教案的过程. 他们在备课时注意力大都在筛选材料的基础上,注重对每个环节设计出非常具体的方案,甚至把问题设计得十分细碎,而比较忽视对环节目标的研究,最后形成一个非常详细的教学方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显然把自己圈死于课堂的牢笼之中.课堂上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如果我们脱离学生,是没法演绎出数学的精彩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备自己,查漏补缺
1. 语言:准确严谨
在常态课上,我们可以说很少注重自己的语言,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己的语言习惯,而往往这些语言习惯有着很大的隐患.数学教师的语言必须精练,准确,能及时地给学生以启发与帮助.通过他人对我课堂的评价,发现我存在很多的语言毛病:啰嗦、含糊、喜欢问“为什么”、口头禅“是不是”等.这些毛病,直接影响着我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说多了,那学生说的就少了;我说得不清楚,学生又怎能理解?总问“为什么”,问题不到位,学生不知怎样回答,久了就不愿回答;“是不是”太多,学生也不知道是不是了.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一位名师在谈到自己的矫正方法时说到:语言的问题是长期锻炼的,一旦自己在课堂上说过什么不得体的话,我都要记下来,反复反省,时间长了,语言上绝不会有毛病.我也学习他的方法,课上注意自己的语言,课后也及时地反思,现在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需努力.
2. 智慧:灵活运用
老师的智慧在于平时的课堂,在于对生成的把握,在于对学生的了解,在于你所有的工作的领域.教学的智慧并不是先天的生成,而是后天的养成.在备课时融入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实践去证实,就能形成备课的智慧;课后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就能形成上课的智慧.所以老师在备课时,应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智慧,“智者千虑”——“疏而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