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大量实践证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把“教”与“学”当做师生之间“理解”与“交往”的过程,应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上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亲切交流,这样才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
2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老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们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的回答:“喜欢!”接着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3 创设活动情境,提供主动参与机会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喜爱做游戏的特点,可以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参与情境中的游戏。
例如:我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节课时,一开始,便以“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中,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对话中,了解并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又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这样,使整节课都融入到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既要动脑编题、动手计算,又要动口表达意图,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使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
4 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关键。
4.1 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皮亚杰曾经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可见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在动手操作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先把三角形转化为熟知的图形,再推出面积计算公式,之后便让学生操作学具。结果,大多数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大家从操作中都得出了相同的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自己推出公式,不但理解得深,记得牢,而且训练了动手操作的技能,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2 通过小组讨论来参与。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更多了,他们可以围绕一个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进行合作研究,然后提出小组意见在全班讨论、交流,同时对其他组的意见进行评价。毋容置疑,小组讨论学习的确是一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很好的教学方式。
例如,“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操作,拿出准备好的三张同样长短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在分别取其中的1份、2份、4份涂阴影,并把涂阴影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之后,教师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①观察操作结果,看看三张纸条涂色部分大小怎样?这说明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②比较式子1/2=2/4=4/8,想想由1/2到2/4、1/2到4/8,你发现了什么?③想想由2/4到1/2、4/8到1/2,你又发现了什么?④你能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明这一规律吗?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能动的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来。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参与中培养兴趣,学会方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1 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大量实践证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把“教”与“学”当做师生之间“理解”与“交往”的过程,应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上老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亲切交流,这样才会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主动参与意识。
2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自觉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老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们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的回答:“喜欢!”接着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这时,我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3 创设活动情境,提供主动参与机会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喜爱做游戏的特点,可以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参与情境中的游戏。
例如:我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这节课时,一开始,便以“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中,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对话中,了解并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又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这样,使整节课都融入到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既要动脑编题、动手计算,又要动口表达意图,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让学生仿佛就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之中,使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
4 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关键。
4.1 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皮亚杰曾经说过:“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可见让学生亲自操作,参与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时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在动手操作中主动的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先把三角形转化为熟知的图形,再推出面积计算公式,之后便让学生操作学具。结果,大多数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大家从操作中都得出了相同的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自己推出公式,不但理解得深,记得牢,而且训练了动手操作的技能,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2 通过小组讨论来参与。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更多了,他们可以围绕一个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进行合作研究,然后提出小组意见在全班讨论、交流,同时对其他组的意见进行评价。毋容置疑,小组讨论学习的确是一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很好的教学方式。
例如,“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操作,拿出准备好的三张同样长短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在分别取其中的1份、2份、4份涂阴影,并把涂阴影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之后,教师出示下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①观察操作结果,看看三张纸条涂色部分大小怎样?这说明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②比较式子1/2=2/4=4/8,想想由1/2到2/4、1/2到4/8,你发现了什么?③想想由2/4到1/2、4/8到1/2,你又发现了什么?④你能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明这一规律吗?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能动的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来。
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知识内化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参与中培养兴趣,学会方法,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