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评价的“尴尬”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课堂,曾有许多精彩的回忆让人怦然心动,也有许多尴尬的瞬间令人深思回味:课堂中,教师的评价是否正确无误、恰如其分?是否发挥出了它的最大作用?为什么在一些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麻木不仁,甚至烦不胜烦?笔者收集了几种“误评”的现象,进行透析与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一、评价,要求客观
  【现象举隅】廉价的表扬
  请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四季》教学片段。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一名学生结结巴巴地读完第一自然段,教师随即表扬:“你读得真好!”于是全班同学边鼓掌边称赞:“棒!棒!棒!你真棒!”
  四个自然段都学完之后,教师问:“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一个女孩说:“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花儿开了。”教师满意地说:“你真了不起!表扬她。”又是一阵整齐响亮的掌声。
  【案例剖析】结结巴巴地读能算读得好吗?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这样的评价会使其误认为“结巴读书”是好样的,能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起的。
  在课堂中,教师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说什么都是“好”,答什么都是“对”,动不动就鼓掌喝彩。其实,这种盲目的鼓励、廉价的表扬正是对学生的极不尊重。它不仅不能给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持续下去,反而会使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成效启示】评价,要求客观。既要注重实事求是,不能简单否决,也不能一味迁就。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影子》教学片段。
  一名学生在读课文时把“狗”和“跟”这两个字读错了,教师马上提醒:“你在读这段的时候,‘狗’和‘跟’这两个字宝宝可不高兴了,因为你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赶快纠正过来吧。”这位学生立即更正了自己的读音。之后教师又让这位学生带领大家齐读两遍。
  教师客观的评价、真诚的提醒,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认真改正,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评价,渴望真实
  【现象举隅】虚假的民主
  请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片段。
  在教学“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时,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这段话,想一想: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呢?”一生迫不及待地说:“儿啊,我真后悔啊!如果我不揪出你,你就不会被洪水吞没了。”教师不高兴地问道:“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另一生说:“儿子,你还年轻,你不能走呀!”教师有些生气,生硬地问:“会这样想吗?认真思考一下,他到底会怎么想?”大家都沉默了。良久,一生胸有成竹地说:“儿子,你是为了人民群众而牺牲的,你的死是值得的,是伟大的!”教师终于露出了微笑,说:“对啊!此时此刻,老汉就是这样想的。在他的心中,人民群众永远摆在第一位。”
  【案例剖析】老汉到底会想什么呢?不错,老汉是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爱自己的儿子,他为儿子的死而后悔。这是人之常情!课堂中,学生没有迎合教师的期待,那富有人性的回答没有在教师的标准答案中,只能被教师一棒子打死。就这样,学生的真知灼见在教师的虚假民主中夭折了。
  在课堂中,教师本应依托文本,借助评价,让学生的心更真,意更切,情更浓。而此教师自己不能进入角色,不能体味人生,他的学生也别想得到。人性就此抹杀,真是残忍!
  【成效启示】评价,渴望真实。语文课堂中需要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这段话,此时此刻,邱少云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生:烫死了,快来救我!
  师:是呀,这种痛苦谁都难以承受啊!
  生:怎么这么痛?这下完了,我要死了。现在下场雨该多好啊!
  师:真希望奇迹能够出现啊!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烈火烧身算得了什么?
  师:为了部队,为了胜利,再痛也得忍着。邱少云没有得到奇迹的垂青,自己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样的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三、评价,呼唤安全
  【现象举隅】危险的多元
  请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片段。
  师: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什么?
  生:他“算”到了第三天早上有大雾,“算”到了那天顺风顺水。
  生:他“算”到了曹操的生性多疑,他也“算”到了鲁肃的忠厚老实。
  生:我有意见。我认为鲁肃是一个吃里爬外的人。他是周瑜的手下,可他不帮自己的主子,倒去帮助诸葛亮,还为他隐瞒实情。
  师:其他同学认为呢?
  (有许多学生在微微点头)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也很有启发。是啊,我们从来都说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其实他的确不忠不孝啊!
  【案例剖析】学生表现出来的多元解读、个性解读的意识和能力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无论如何,“鲁肃是一个吃里爬外的人”这个评价不够客观。学生由于视野的狭隘,得出了具有偏差的结论,还情有可原,但教师在鼓励学生的独特感悟时,能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吗?
  教师为了表现自己对新课程中“个性化阅读”的透彻理解,在教学中标新立异,追求多元感悟,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颠覆经典文本,否定其原有的价值取向。乍看之下,似乎体现了“与时俱进”,却不知无形中却毒害了一群人。
  【成效启示】评价,呼唤安全。新课程倡导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进行个性化阅读。这种理念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当学生对文本解读有偏差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及时引导。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唐僧、孙悟空、白骨精这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找出有关的描写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其他文献
老师说:“你爸爸看到你考試不及格,一定很生气吧?”  豆豆说:“是的。”  老师说:“豆豆,那你想想,怎么做才能让你爸爸不生气呢?”  豆豆说:“这很简单,只要您不再考试,爸爸就不会生气了。”
学生写作文有时会写成流水账,好比水龙头没关严,水滴一滴滴落下,每个水滴大小、重量、流速都一样,没有哪滴更大些或更小些。在写作文时,如果写好多事,平铺直叙,每件事长短都差不多,没有一件写得长些或短些,这就叫“流水账”。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作文要围绕题目来写,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要“砍”掉。跟拍电影一样,拍了很多镜头,把有用的留下,把无关的剪掉,电影主题就清晰了。重要的事,镜头多给一点;不重要的事,
看着日历上的春分,我仿佛感到了一股春的气息。啊!春姑娘踏着优美的步伐来了。  春姑娘先“光顾”了我们的学校,来到了学校的花园。她把草地变得绿莹莹的,给迎春花、桃花、月季、玫瑰……都换上了红衣服。小鸟和蜜蜂也来了,它们与春姑娘一同嬉戏。  春姑娘带着春的气息,来到了学校的竹林。她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草,给她们换上了绿色的新衣;她和密密麻麻、三三两两的小花讲话,玩游戏。瞧,那些知名和不知名的小花都在
猪笼草,虽然我只见过一次,但它的神奇之处却让我很难忘却。  猪笼草的身体圆滚滚的,挺着个“大肚子”,它的头上有一个“大嘴巴”,“嘴”边环绕着一圈厚厚的“嘴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它“嘴唇”上的淡黄色液体,散发出一种浓郁的芬芳,那便是它最具杀伤性的武器了。它的“大嘴巴”上还有一个绿油油的小盖子,风一吹便发出“沙沙”的声音,那音韵好听极了,可能也是用来诱惑虫子的吧!  我那次见到猪笼草是在山上。一看
【摘 要】单篇阅读教学是阅读课上的主流教学方式。综观教学现场,预学单的设计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要。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设计预学单时要关注预学起点,符合学生学情;要关注文体特点,发掘文本秘妙;要关注学段目标,夯实语文基础;要关注言语表达,提升语用能力。  【关键词】预学单 阅读 单篇教学 学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的,每个单元都由四到五篇课文组成,单篇形式的文本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流
【摘 要】为了避免阅读教学停留于碎片化的讲和读、平面化的问与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深度阅读基于全体学生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在情感体认、知识习得、问题解决、言语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关键词】深度阅读;思维生长;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教师根据文本,引导学生运用已有认知与经验去“解码”“释义”的过程,其中必然伴随着分析、比较、提炼、解释、勾连、整合等高阶思
有这样一个男孩,他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圆圆的鼻子,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巴。这就是我的弟弟—张诚杰。(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兴趣,刻画了弟弟突出的特点。)  弟弟可喜欢我啦!每次我到他家去玩儿,他总是像箭一样地冲过来,然后双手往我脖子上一抱,脚往我身上一缠,说道:“姐姐,我想死你了!”(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弟弟喜欢“我”,姐弟情深。读来,活泼的弟弟跃然纸上。)  弟弟还很爱臭美哦!每次见面时他
能说不会写是阻碍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这直接影响到能否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小 学年龄段,学生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口头语言”“肢体动作”“身体语言”“图像语言”等方面。而作文则 需要用文字来精确表达,是将与“语文”同步的字、词、句、段、章等按照语法规律来排列运用的,这就 导致作文对学生而言不是长项,而是弱点,他们面对丰富的材料往往无从下手,左右为难。  现阶段,小学生已具备的
记者对豆豆进行采访:“豆豆,你获得百米短跑的冠军有什么秘诀呢?”  豆豆说:“其实……这要感谢我爸爸,是他每天拿着鸡毛掸子追着我打,我才有如今的成绩。”  保护我  在社会课上,老师对同学们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要保护好它。”  豆豆举起手来。  老师问:“你想说什么?”  豆豆说:“地球上只有一个我,所以老师要保护好我。”  吃鱼的  水牛  一天,豆豆和爸爸坐在客厅休息。  豆豆说:“爸
【摘 要】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的教学却常被忽视,容易出现“教师过于强势、语文味缺失”这两大问题。基于此,对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提出三点思考:要基于语言,培养能力,突出“语文味”;要基于科学,联系生活,体现“趣味性”;要基于生本,力主创新,实现“人文美”。  【关键词】科普说明文教学 语文味 趣味性 人文性  《现代汉语词典》将“科普”定义为“科学普及”。顾名思义,科普文就是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