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说不会写是阻碍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这直接影响到能否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小 学年龄段,学生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口头语言”“肢体动作”“身体语言”“图像语言”等方面。而作文则 需要用文字来精确表达,是将与“语文”同步的字、词、句、段、章等按照语法规律来排列运用的,这就 导致作文对学生而言不是长项,而是弱点,他们面对丰富的材料往往无从下手,左右为难。
现阶段,小学生已具备的“口头”“肢体”“直观图像”等优势丝毫未能体现,反而是“文字”运用上的劣势被无限放大,从而制约着学生的写作。那么是否真的无计可施呢?事实并非如此,写作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综合运用过程,若能立足于学生丰富的口头语言表达,激发其写作的热情与自信,鼓励其动脑动笔,必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有效的作文教学办法。
一、由感而发写作文,大胆动笔录文字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初写 作文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对“文之难”还没有多大 的触动,只有在屡次遭受失败后才会对作文产生害 怕、恐惧的情绪。因此,在学生尝受痛苦之前,必须 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过渡方法和转换方法,让学生 觉得“文之易”是非常亘要的。
“作文”在于“表达”。古人云“心生而言立,情动而辞发”。教师可借助游戏让学生边体验,边表述,边分享,边记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实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过渡、转换和生成。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游戏表现着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主动展现着智慧,畅意表达着心情,随情随境迸发着情感。教师若能充分顺应、调动、利用和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作扮演表达能力、图像表达能力以及种种与玩有关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记录此时的感受与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从感官到文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表达起来也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略微加工,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出炉了。这要比直接运用书面表达能力来写作文容易得多。
笔者在作文课堂上,总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分步骤记录下玩的过程与感受。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既享受了一把,也顺畅写完了作文。例如,在写《吃口香糖》一文时,笔者带着学生经历挑选口香糖、从视觉嗅觉上观察口香糖、再细细品尝口香糖、最后突发奇想玩上口香糖这样几个过程,边玩,边口头表达。考虑到过程太漫长反而得不到效果,笔者遂将过程按照观察、尝试、DIY分为几个板块,每体验完一个板块就用文字记录下一段相应的内容,随后当场一一分享,精确点评,再作修改。学生一开始对这样的形式感觉特别新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口香糖,从味觉上体验吃的过程,渐渐开始尝试各种体验,并时不时地回应老师的提示。一次体验活动结束,一篇作文也就基本成形,稍作修改润色便大功告成。学生从头到尾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地体验、表达、写作。又因为是分阶段循序渐进,所以也不存在多少难度,学生自然轻松过关。几次下来,笔者逐步放手,最后在无人帮扶的情况下,学生们回忆写作文的步骤,独立制订写作计划,按照步骤,一步步独立体验、记录、完成文章,最后与伙伴、老师分享,并听取他人意见,反复修改定稿。在多次训练的基础上,即使不制订详细的写作计划,学生也能有条理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如此一来,那些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被彻底解决了。
二、心情欢畅感魅力,激发兴趣爱作文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渴望获得肯定。如果用专业视角来评价学生的作文,确实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毕竟文章的遣词造句、框架构思等方面都不是学生能轻易驾驭的。一味直面批评、残酷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会被挫伤,对写作产生畏难、排斥、逃避等情绪,渐渐失去写作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鼓励学生,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多角度搜寻其细微的闪光点,不抛弃、不放弃,适当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要适时点拨,诚恳的态度指出文章的欠缺,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和资料并着手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作文中体验写作的乐趣,激发起写作热情。
教师应毫不吝啬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每一次动笔都让学生有收获。教师也许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次作文批改下来,无须改动的好作文也就寥寥几篇,其余总是差强人意,写好作文,哪能一步登天。怎么办?教师要拿着放大镜找亮点。笔者在批改作文时,若发现一个老是写不长作文的学生,竟然写了足够的字数,哪怕还存在病句、辞藻不华丽等问题,也总会先夸上一句“瞧,只要你努力写,这点字数要求时你而言可简单了”。若有学生一改之前语言平淡无趣的特点,用上个成语或者比喻句,即使是别人用过的,笔者也会在评语里夸上一句“这句话(这个词)用得可真是恰到好处啊,继续加油!”此外,一发现闪光点还可以立刻让学生来读给大家听,或者直接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应该怎么写。表扬不在于进步大小,而在于有开始。首先给学生站起来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久之,学生从单纯地喜欢表扬,慢慢地变为渴望表扬、得到肯定。写好作文,成了一件学生们喜欢干的事。
同时,当一个学生的受表扬会形成一个个的“光环效应”,对周围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如影随行常练笔,转化兴趣为技能
果戈理曾说过:“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写作的人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让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首先是写出来,光说不练是空话。所以,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我们应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把那些看到的、想到的,乘着情感碰撞余波未逝,赶快记录下来,不求通篇完整,也不需华丽的开头结尾,想什么写什么。笔者曾经鼓励自己的学生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以便迅速地记录下脑海中的感想。
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频繁,笔者又带领学生上网开博客、写空间,从一小段到一整篇,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彼此之间互相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作者,于是潜移默化地模仿着这些作者文风,博客就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有了读者,他们就更爱创作了。例如,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常常带着学生用笔在书上做记号(*_*代表开心、|- -|代表伤心……),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当时不一样的心情感受。或者在空白处写上随感,只字片语之间尽显师生真实想法,然后相互交换书本,做一次心灵的交流。
一来二去,有滋有味,时间久了,水到渠成,这就慢慢变成了习惯。
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童言珍贵——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作文,因为只有这样,儿童的习作才会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想让写作文不再是件难事,那么就帮助学生跨越“书面语言”障碍,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作,成为写作上的强者吧!
如何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并不是一个用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多的新问题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不断地在突践中探索,用自己的力量配合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文海的桥梁。
(浙江省杭州市天杭教育集团 310004)
现阶段,小学生已具备的“口头”“肢体”“直观图像”等优势丝毫未能体现,反而是“文字”运用上的劣势被无限放大,从而制约着学生的写作。那么是否真的无计可施呢?事实并非如此,写作是一个知、情、意、行的综合运用过程,若能立足于学生丰富的口头语言表达,激发其写作的热情与自信,鼓励其动脑动笔,必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恐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有效的作文教学办法。
一、由感而发写作文,大胆动笔录文字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初写 作文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对“文之难”还没有多大 的触动,只有在屡次遭受失败后才会对作文产生害 怕、恐惧的情绪。因此,在学生尝受痛苦之前,必须 寻找适合学生特点的过渡方法和转换方法,让学生 觉得“文之易”是非常亘要的。
“作文”在于“表达”。古人云“心生而言立,情动而辞发”。教师可借助游戏让学生边体验,边表述,边分享,边记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实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表达方式之间的过渡、转换和生成。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游戏表现着学生的愿望与兴趣。在游戏中,学生主动展现着智慧,畅意表达着心情,随情随境迸发着情感。教师若能充分顺应、调动、利用和开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动作扮演表达能力、图像表达能力以及种种与玩有关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记录此时的感受与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从感官到文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表达起来也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只要略微加工,一篇不错的作文就出炉了。这要比直接运用书面表达能力来写作文容易得多。
笔者在作文课堂上,总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分步骤记录下玩的过程与感受。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既享受了一把,也顺畅写完了作文。例如,在写《吃口香糖》一文时,笔者带着学生经历挑选口香糖、从视觉嗅觉上观察口香糖、再细细品尝口香糖、最后突发奇想玩上口香糖这样几个过程,边玩,边口头表达。考虑到过程太漫长反而得不到效果,笔者遂将过程按照观察、尝试、DIY分为几个板块,每体验完一个板块就用文字记录下一段相应的内容,随后当场一一分享,精确点评,再作修改。学生一开始对这样的形式感觉特别新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老师的语言引导下,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口香糖,从味觉上体验吃的过程,渐渐开始尝试各种体验,并时不时地回应老师的提示。一次体验活动结束,一篇作文也就基本成形,稍作修改润色便大功告成。学生从头到尾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地体验、表达、写作。又因为是分阶段循序渐进,所以也不存在多少难度,学生自然轻松过关。几次下来,笔者逐步放手,最后在无人帮扶的情况下,学生们回忆写作文的步骤,独立制订写作计划,按照步骤,一步步独立体验、记录、完成文章,最后与伙伴、老师分享,并听取他人意见,反复修改定稿。在多次训练的基础上,即使不制订详细的写作计划,学生也能有条理地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如此一来,那些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写的难题,被彻底解决了。
二、心情欢畅感魅力,激发兴趣爱作文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渴望获得肯定。如果用专业视角来评价学生的作文,确实可能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毕竟文章的遣词造句、框架构思等方面都不是学生能轻易驾驭的。一味直面批评、残酷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会被挫伤,对写作产生畏难、排斥、逃避等情绪,渐渐失去写作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鼓励学生,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多角度搜寻其细微的闪光点,不抛弃、不放弃,适当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要适时点拨,诚恳的态度指出文章的欠缺,帮助学生分析现状和资料并着手修改,让学生在反复作文中体验写作的乐趣,激发起写作热情。
教师应毫不吝啬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每一次动笔都让学生有收获。教师也许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次作文批改下来,无须改动的好作文也就寥寥几篇,其余总是差强人意,写好作文,哪能一步登天。怎么办?教师要拿着放大镜找亮点。笔者在批改作文时,若发现一个老是写不长作文的学生,竟然写了足够的字数,哪怕还存在病句、辞藻不华丽等问题,也总会先夸上一句“瞧,只要你努力写,这点字数要求时你而言可简单了”。若有学生一改之前语言平淡无趣的特点,用上个成语或者比喻句,即使是别人用过的,笔者也会在评语里夸上一句“这句话(这个词)用得可真是恰到好处啊,继续加油!”此外,一发现闪光点还可以立刻让学生来读给大家听,或者直接贴到班级学习园地或黑板报上,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好的,应该怎么写。表扬不在于进步大小,而在于有开始。首先给学生站起来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久之,学生从单纯地喜欢表扬,慢慢地变为渴望表扬、得到肯定。写好作文,成了一件学生们喜欢干的事。
同时,当一个学生的受表扬会形成一个个的“光环效应”,对周围的学生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
三、如影随行常练笔,转化兴趣为技能
果戈理曾说过:“像画家不应该停止画笔一样,写作的人也是不应该停止笔头的。随便他写什么,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让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首先是写出来,光说不练是空话。所以,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我们应要求学生随时随地把那些看到的、想到的,乘着情感碰撞余波未逝,赶快记录下来,不求通篇完整,也不需华丽的开头结尾,想什么写什么。笔者曾经鼓励自己的学生随身携带一本小册子,以便迅速地记录下脑海中的感想。
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较频繁,笔者又带领学生上网开博客、写空间,从一小段到一整篇,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下来,彼此之间互相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有了自己喜欢的作者,于是潜移默化地模仿着这些作者文风,博客就成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有了读者,他们就更爱创作了。例如,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常常带着学生用笔在书上做记号(*_*代表开心、|- -|代表伤心……),不同的符号有不同的含义,代表当时不一样的心情感受。或者在空白处写上随感,只字片语之间尽显师生真实想法,然后相互交换书本,做一次心灵的交流。
一来二去,有滋有味,时间久了,水到渠成,这就慢慢变成了习惯。
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童言珍贵——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作文,因为只有这样,儿童的习作才会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想让写作文不再是件难事,那么就帮助学生跨越“书面语言”障碍,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写作,成为写作上的强者吧!
如何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并不是一个用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多的新问题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做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不断地在突践中探索,用自己的力量配合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文海的桥梁。
(浙江省杭州市天杭教育集团 3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