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当时词人与赵明诚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重阳》。
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情感和相思愁绪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它与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选择“薄雾”、“浓云”这样两个意象开头,以天气暗寓心情,所写是个阴天,天阴沉,雾蒙蒙。据心理学家研究,天气颇能影响人的心情,许多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都善于用天气作陪衬。李清照在此首词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法,因为“薄雾浓云”导致“愁永昼”。此句关键词是个“愁”字,这个“愁”也是全词的词眼,但为什么愁全词却并未挑明。原因有二:其一,文学贵在含蓄,诗词更讲究内蕴,诗词的主旨不宜直言,要靠读者慢慢品尝,才有味道。其二,古代社会妇人思夫不便直说,只能婉转地表白。
次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词人选定了一个特定的日期来写自己铭心刻骨的相思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往的重阳佳节,一定是夫妻共同登高赋诗,或者是把酒赏菊。所以,离别以后,再逢重阳,千万种思绪涌上心头,词人就难以自我把持了。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高雅的玉瓷枕,避蚊的碧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却是“半夜凉初透”。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深秋的夜晚颇有凉意,这是大自然的症候,人人都可以理解。然而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而是借此表现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对丈夫思念的悲伤和痛苦,更为深刻的涵义是表达内心的苦楚和凄凉。此句与前面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样,表面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愁”与“凉”,骨子里则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孤独和寂寞,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孤眠独寝,触景生情,柔肠寸断心欲碎,多少的悠悠思夫情,都传神地从“凉初透”中表现出来了。李清照主张“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她这不假修饰、明白如话的淡淡的叙述,却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第三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然而,词人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一次渲染了李清照孤独而茫然的心境。
末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作者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元代伊世珍在《琅环记》中谈到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说明李清照的确不愧是位才华过人的女词人,也说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属古今绝句,是李清照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结果,也是李清照词作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集中表现。李清照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书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当时词人与赵明诚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重阳》。
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情感和相思愁绪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它与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选择“薄雾”、“浓云”这样两个意象开头,以天气暗寓心情,所写是个阴天,天阴沉,雾蒙蒙。据心理学家研究,天气颇能影响人的心情,许多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都善于用天气作陪衬。李清照在此首词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手法,因为“薄雾浓云”导致“愁永昼”。此句关键词是个“愁”字,这个“愁”也是全词的词眼,但为什么愁全词却并未挑明。原因有二:其一,文学贵在含蓄,诗词更讲究内蕴,诗词的主旨不宜直言,要靠读者慢慢品尝,才有味道。其二,古代社会妇人思夫不便直说,只能婉转地表白。
次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词人选定了一个特定的日期来写自己铭心刻骨的相思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往的重阳佳节,一定是夫妻共同登高赋诗,或者是把酒赏菊。所以,离别以后,再逢重阳,千万种思绪涌上心头,词人就难以自我把持了。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高雅的玉瓷枕,避蚊的碧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却是“半夜凉初透”。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深秋的夜晚颇有凉意,这是大自然的症候,人人都可以理解。然而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而是借此表现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对丈夫思念的悲伤和痛苦,更为深刻的涵义是表达内心的苦楚和凄凉。此句与前面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样,表面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愁”与“凉”,骨子里则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孤独和寂寞,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孤眠独寝,触景生情,柔肠寸断心欲碎,多少的悠悠思夫情,都传神地从“凉初透”中表现出来了。李清照主张“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她这不假修饰、明白如话的淡淡的叙述,却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第三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然而,词人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一次渲染了李清照孤独而茫然的心境。
末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作者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元代伊世珍在《琅环记》中谈到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说明李清照的确不愧是位才华过人的女词人,也说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属古今绝句,是李清照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结果,也是李清照词作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集中表现。李清照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书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摒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