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是我国近現代文坛上的领军人物,他一生都在践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人生誓言,他在其文学作品中对处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易被伤害、被侮辱的劳动人民,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对蛮横专制的压迫者形象进行了无情的鞭挞,鲁迅先生对这些鲜活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地描写,并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认真地剖析。当我们在虔诚地拜读鲁迅的作品,我们分明能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制度地痛恨,我们更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这些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的关注与同情。
关键词:鲁迅;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他对社会的观察是异常敏锐的,他的文笔犀利辛辣而著称,他在文学作品中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是备受人们称道的。鲁迅,作为当时中国文学运动的主将,在对封建主义进行顽强而坚韧的战斗的同时,始终关注着被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写了许多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作品。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封建社会的劳动人民形象,通过描写他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生活的同时,也认真分析了造成他们苦难命运的成因。
一、愚昧苦难的女性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里有很多鲜活的愚昧苦难的女性形象,《祝福》里的祥林嫂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只要用心读了鲁迅的《祝福》这部文学作品,我们都不会忘记作品里头的坎坷一生的主人公祥林嫂,作为那个时代的妇女,她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更没有自由,当然也没有资格去安排自已的人生,根本没办法去主宰自己的命运。
祥林嫂的命运是极度坎坷的,当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死了的时候,为了生计,她逃了出来,并在鲁四老爷家里找了一份令她满意的工作,一开始鲁四老爷看到其十分地勤劳与能干,还是对她比较满意的,她还算过着比较平静的生活,是的,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的第一段打工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是短暂的。后来她的小叔子为了能娶上妻子,她的婆婆像卖货物一样把她卖给了山里的人,于是她又有了第二次婚姻,不久之后,她有了自已的孩子,她想;这样的日子也许会好罢?也许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孩子她会幸福。可是老天又剥夺了她享受幸福的权利,她的丈夫夫得病死了,而她唯一剩下的亲人—— 儿子,却被狼吃掉了,这次她真的绝望了,她什么都有没有了,只好再次回到鲁家。
当祥林嫂再次回到鲁家时,她就没有第一次那样幸运了,她在鲁家受尽了冷眼,遭尽了冷嘲热讽,在封建时代,好女不侍二夫的观念根深蒂固,就因为她曾嫁给两个人,她死了两个丈夫,她的儿子也死了。人们都把她当作是扫帚星,当祭祀的时候,人们不让她碰这碰那,这更给了她精神上巨大的伤害,人们嫌弃她,排斥她,也因为她做事不如从前麻利而将她赶出鲁家。于是原本落迫的祥林嫂便在人们的冷漠和麻木中与这个世界告别了。的确,在那个年代,妇女是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更没有自由,当然也没有资格去安排自已的人生,也没办法去主宰自己的命运。
对于祥林嫂,鲁迅先生在愤怒地控诉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同时对其悲惨命运给予了更为深切地同情,他也试着让祥林嫂到寺院捐门槛为自己的灵魂赎罪,可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他最终还在别人的冷漠中死亡了。只要她生活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她将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二、蛮横专制的压迫者形象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除了有苦难可怜的女性形象,还有蛮横专制的压迫者形象,例如《阿Q正传》中的赵贵翁,就是典型的压迫者形象,我们都知道,赵贵翁跟《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是一党的,他们代表了封建时代的权威和压迫力,说话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这些人都有这么一个共性,他们识字,有财产,地位高,说话牛逼,一般老百姓见到了都觉得气短。你瞧,《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说话有多凶猛: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而可怜的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祝福》里的鲁四爷更算是压迫者形象: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是啊,这些人都非常了不得,他们既占有话语权力,又拥有相当大的财力,所以,在村里、镇里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对于旧时代的各种礼仪、陋习都非常习惯,对任何不符合这种恶习的行为,都特别憎恨。如果有什么以下犯上的事情出现,他们不是暴跳如雷、痛心疾首就是唉声叹气。对于这些丑恶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非常鄙视和憎恨的,他们一直都是鲁迅不遗余力批判的对象。
三、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
在鲁迅的作品里,还有许多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如:《一件小事》里的车夫,《阿长和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故乡》里的闰土。《社戏》里的“六一公公”和“双喜”、“阿发”。在这些小人物里,“车夫”的人物形象最高大,也正是因为其高大,才显得格外的淳朴与善良。闰土则是一个可爱少年的形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个片段描写大家都不会陌生,他的描写的能力十分高超。还有《社戏》里的“六一公公”、“阿发”和“双喜”更是值得非常注意的人物形象。这个六一公公看起来比阿长长妈妈还要善良可亲。知道小孩子们拔他的豆子吃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我”的赞扬,而感到高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这些描写都非常地平实和质朴,写出了这些善良之人的质朴与纯真。的确,在这些小人物身上,鲁迅寄托了很多的理想,尤其是“善良”与“质朴”的理想。
总而言之,鲁迅之所以成为现代文学之祖,鲁迅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的推崇和热爱,我想,这跟他的文学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将深深地扎根于读者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鲁 迅 《呐喊》 新华出版社[M]2002(01)
[2]鲁 迅 《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M] 2006(12)
[3]葛松超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J]作家研究 2007(08)
[4]白志坚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C]集宁师专学报2006(0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禾丰中学342306)
关键词:鲁迅;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他对社会的观察是异常敏锐的,他的文笔犀利辛辣而著称,他在文学作品中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是备受人们称道的。鲁迅,作为当时中国文学运动的主将,在对封建主义进行顽强而坚韧的战斗的同时,始终关注着被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写了许多封建社会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作品。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封建社会的劳动人民形象,通过描写他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作者在同情他们的命运,关注他们生活的同时,也认真分析了造成他们苦难命运的成因。
一、愚昧苦难的女性人物形象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里有很多鲜活的愚昧苦难的女性形象,《祝福》里的祥林嫂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位,只要用心读了鲁迅的《祝福》这部文学作品,我们都不会忘记作品里头的坎坷一生的主人公祥林嫂,作为那个时代的妇女,她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更没有自由,当然也没有资格去安排自已的人生,根本没办法去主宰自己的命运。
祥林嫂的命运是极度坎坷的,当祥林嫂的第一任丈夫死了的时候,为了生计,她逃了出来,并在鲁四老爷家里找了一份令她满意的工作,一开始鲁四老爷看到其十分地勤劳与能干,还是对她比较满意的,她还算过着比较平静的生活,是的,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的第一段打工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是短暂的。后来她的小叔子为了能娶上妻子,她的婆婆像卖货物一样把她卖给了山里的人,于是她又有了第二次婚姻,不久之后,她有了自已的孩子,她想;这样的日子也许会好罢?也许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孩子她会幸福。可是老天又剥夺了她享受幸福的权利,她的丈夫夫得病死了,而她唯一剩下的亲人—— 儿子,却被狼吃掉了,这次她真的绝望了,她什么都有没有了,只好再次回到鲁家。
当祥林嫂再次回到鲁家时,她就没有第一次那样幸运了,她在鲁家受尽了冷眼,遭尽了冷嘲热讽,在封建时代,好女不侍二夫的观念根深蒂固,就因为她曾嫁给两个人,她死了两个丈夫,她的儿子也死了。人们都把她当作是扫帚星,当祭祀的时候,人们不让她碰这碰那,这更给了她精神上巨大的伤害,人们嫌弃她,排斥她,也因为她做事不如从前麻利而将她赶出鲁家。于是原本落迫的祥林嫂便在人们的冷漠和麻木中与这个世界告别了。的确,在那个年代,妇女是没有尊严,没有人格,更没有自由,当然也没有资格去安排自已的人生,也没办法去主宰自己的命运。
对于祥林嫂,鲁迅先生在愤怒地控诉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同时对其悲惨命运给予了更为深切地同情,他也试着让祥林嫂到寺院捐门槛为自己的灵魂赎罪,可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他最终还在别人的冷漠中死亡了。只要她生活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她将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二、蛮横专制的压迫者形象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除了有苦难可怜的女性形象,还有蛮横专制的压迫者形象,例如《阿Q正传》中的赵贵翁,就是典型的压迫者形象,我们都知道,赵贵翁跟《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是一党的,他们代表了封建时代的权威和压迫力,说话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这些人都有这么一个共性,他们识字,有财产,地位高,说话牛逼,一般老百姓见到了都觉得气短。你瞧,《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说话有多凶猛: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而可怜的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祝福》里的鲁四爷更算是压迫者形象: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是啊,这些人都非常了不得,他们既占有话语权力,又拥有相当大的财力,所以,在村里、镇里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对于旧时代的各种礼仪、陋习都非常习惯,对任何不符合这种恶习的行为,都特别憎恨。如果有什么以下犯上的事情出现,他们不是暴跳如雷、痛心疾首就是唉声叹气。对于这些丑恶的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非常鄙视和憎恨的,他们一直都是鲁迅不遗余力批判的对象。
三、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
在鲁迅的作品里,还有许多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如:《一件小事》里的车夫,《阿长和山海经》里的“长妈妈”,《故乡》里的闰土。《社戏》里的“六一公公”和“双喜”、“阿发”。在这些小人物里,“车夫”的人物形象最高大,也正是因为其高大,才显得格外的淳朴与善良。闰土则是一个可爱少年的形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个片段描写大家都不会陌生,他的描写的能力十分高超。还有《社戏》里的“六一公公”、“阿发”和“双喜”更是值得非常注意的人物形象。这个六一公公看起来比阿长长妈妈还要善良可亲。知道小孩子们拔他的豆子吃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因为“我”的赞扬,而感到高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这些描写都非常地平实和质朴,写出了这些善良之人的质朴与纯真。的确,在这些小人物身上,鲁迅寄托了很多的理想,尤其是“善良”与“质朴”的理想。
总而言之,鲁迅之所以成为现代文学之祖,鲁迅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的推崇和热爱,我想,这跟他的文学作品里成功地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将深深地扎根于读者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鲁 迅 《呐喊》 新华出版社[M]2002(01)
[2]鲁 迅 《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M] 2006(12)
[3]葛松超 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J]作家研究 2007(08)
[4]白志坚 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C]集宁师专学报2006(03)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禾丰中学34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