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了做笔记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本身词汇量有限,知识面狭窄,要想做好笔记,其难度甚至超出了他们学习知识本身。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基本是立足于基础知识,比如字词的教学,很少由某一知识点出发去拓展延伸、归纳比较,到小学高年级才可能有点延伸,有点综合训练。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生就没有做笔记的可能和必要。小学生易忘,知识量少,难以形成知识链,很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笔记活动来提取、汇集知识点,同时做笔记也是培养他们动手习惯的需要。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笔记主要是记在课本上,很少另外单独准备笔记本。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引导学生记笔记、用笔记来发挥效用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记笔记,记中备用
1.在课本上画、批
因为小学生的笔记主要是做在课本上,而且主要是识字、理解词语,所以主要的笔记方法就是画与批。画,就是画出课文的重点字、词;批,主要是批注出字词的读音、意义,甚至作浅层的同类归纳引申,或者是反类对比理解。笔记是明示自己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为后续的复习、消化、运用做准备的,去粗取精,便于下阶段学习的有的放矢。因此,画、批应该围绕着自己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去进行。比如,三年级上册课文《“东方之珠”》,我先提示学生自己在读的时候画出生、难字词,并借助字典批注其读音和意义,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检查并补充哪些还要画、批。之后,再画出“沙滩、繁华、和煦、浅水湾、结伴……闪耀、焰火、溅落、奔流不息、无比璀璨”等词语,集中朗读,结合语境理解消化。下课后布置课外识字,适度拓展,让学生批注根据教材生字引申出的词语:深浅、浅显,洗浴、浴室,舒心、舒畅,精神、精致。
2.在笔记本上整理
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笔记内容的重要来源。我建议,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的硬面本子,整理纠正的错题或题中的知识点。每次练习后,都给予一定的时间订正、整理。要求是,用流水号的形式,每次整理用一个流水号,并标注日期,以给复习回忆提供一定的情境依据;整理的内容再用小顺序号标注,如果后来发现某个点与前面或后面某个点相似或相关,复习时可用另外颜色的笔在序号附近批注“见前…号”“见后…号”,以强化理解;知识纠正完后,可以随意写些练习中得与失的感想,可总体的,可局部的,可一点,也可多点,以求一练至少一得。本子可以一直用到高年级,成为自己学习的轨迹,进步的见证。有爱好的学生也可以在本子里画画,或贴画,或在本子底下抄录名言与课内佳句,把笔记本做成自编的杂志,以增加复习的兴趣和情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印象,便于理解记忆,反过来又能激励学生认真做笔记。
二、引导学生用笔记,用中促记
1.反复检查,督促课堂笔记
笔记做了,不能束之高阁,而要把记下的内容转移到头脑中。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多看、多用笔记,消化笔记。我常在课前抽查笔记知识点。每节课开始,先检查昨天或近几天的笔记内容,偶尔涉及些一周前或一月前,甚至更远时间的内容。形式可以是抽查三两人,也可以是全班听写。做得好的,当场表扬;做得不好的,给予鼓励或建议,甚至课后个别谈话。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有了针对性,都在“点子”上了,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目标感和进取心。自然,也给学生施加了认真做笔记的外在动力。
2.猜想复习,巩固课堂笔记
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让学生用猜想法复习,不要全部只是“看”,能猜想复述的,就应该是已经掌握的知识。这时就可以用铅笔轻轻标记,在序号上打叉。这既是为以后复习减轻任务,又是保留内容,防止时间久遗忘了而没办法复习。有时也可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他人的笔记。这样,既能检查发现当时记笔记时产生的笔误,避免“以讹传讹”,流毒泛滥,又能增加新鲜感,彼此取长补短,激励奋进。相比看自己的笔记,看别人的笔记会有陌生感,大家都比较愿意看,而且小学生都好胜心强,同龄人间的优点容易被吸收,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群体的激励可能比教师单个的灌输、强调更能发挥教育的作用。
3.阶段推选,表彰优秀笔记
每个月,由班干牵头,吸纳一些平时做得好的优秀笔记代表,共同对班级的笔记进行匿名评选,以打分的形式选出5-10个优秀笔记,悬挂于教室后面展览,供学生参考。然后再对10名以后的做得好的笔记,按得分高低予以通报表扬。有些整体不好,但某些方面突出的,也可以点名表扬。尽量营造一种人人认真做笔记的氛围,让个别“懒人”在集体的激励下有所改进,让学习不得法者,找到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方法。
总之,做笔记,实际上是用动手的方式加深知识在头脑里的印象。手联通着大脑,手在动,就会促使思维活动,并标记思维的进程。小学生好动,思维活跃,思考问题往往想到就说,却欲言又止,或者说不深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发挥好笔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能在学生活跃的思维中融入理性的冷静思考习惯,让语文学习更有效果,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上更具潜力。
(责编 刘宇帆)
一、指导学生记笔记,记中备用
1.在课本上画、批
因为小学生的笔记主要是做在课本上,而且主要是识字、理解词语,所以主要的笔记方法就是画与批。画,就是画出课文的重点字、词;批,主要是批注出字词的读音、意义,甚至作浅层的同类归纳引申,或者是反类对比理解。笔记是明示自己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为后续的复习、消化、运用做准备的,去粗取精,便于下阶段学习的有的放矢。因此,画、批应该围绕着自己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去进行。比如,三年级上册课文《“东方之珠”》,我先提示学生自己在读的时候画出生、难字词,并借助字典批注其读音和意义,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检查并补充哪些还要画、批。之后,再画出“沙滩、繁华、和煦、浅水湾、结伴……闪耀、焰火、溅落、奔流不息、无比璀璨”等词语,集中朗读,结合语境理解消化。下课后布置课外识字,适度拓展,让学生批注根据教材生字引申出的词语:深浅、浅显,洗浴、浴室,舒心、舒畅,精神、精致。
2.在笔记本上整理
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也是笔记内容的重要来源。我建议,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小的硬面本子,整理纠正的错题或题中的知识点。每次练习后,都给予一定的时间订正、整理。要求是,用流水号的形式,每次整理用一个流水号,并标注日期,以给复习回忆提供一定的情境依据;整理的内容再用小顺序号标注,如果后来发现某个点与前面或后面某个点相似或相关,复习时可用另外颜色的笔在序号附近批注“见前…号”“见后…号”,以强化理解;知识纠正完后,可以随意写些练习中得与失的感想,可总体的,可局部的,可一点,也可多点,以求一练至少一得。本子可以一直用到高年级,成为自己学习的轨迹,进步的见证。有爱好的学生也可以在本子里画画,或贴画,或在本子底下抄录名言与课内佳句,把笔记本做成自编的杂志,以增加复习的兴趣和情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印象,便于理解记忆,反过来又能激励学生认真做笔记。
二、引导学生用笔记,用中促记
1.反复检查,督促课堂笔记
笔记做了,不能束之高阁,而要把记下的内容转移到头脑中。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多看、多用笔记,消化笔记。我常在课前抽查笔记知识点。每节课开始,先检查昨天或近几天的笔记内容,偶尔涉及些一周前或一月前,甚至更远时间的内容。形式可以是抽查三两人,也可以是全班听写。做得好的,当场表扬;做得不好的,给予鼓励或建议,甚至课后个别谈话。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有了针对性,都在“点子”上了,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目标感和进取心。自然,也给学生施加了认真做笔记的外在动力。
2.猜想复习,巩固课堂笔记
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让学生用猜想法复习,不要全部只是“看”,能猜想复述的,就应该是已经掌握的知识。这时就可以用铅笔轻轻标记,在序号上打叉。这既是为以后复习减轻任务,又是保留内容,防止时间久遗忘了而没办法复习。有时也可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他人的笔记。这样,既能检查发现当时记笔记时产生的笔误,避免“以讹传讹”,流毒泛滥,又能增加新鲜感,彼此取长补短,激励奋进。相比看自己的笔记,看别人的笔记会有陌生感,大家都比较愿意看,而且小学生都好胜心强,同龄人间的优点容易被吸收,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群体的激励可能比教师单个的灌输、强调更能发挥教育的作用。
3.阶段推选,表彰优秀笔记
每个月,由班干牵头,吸纳一些平时做得好的优秀笔记代表,共同对班级的笔记进行匿名评选,以打分的形式选出5-10个优秀笔记,悬挂于教室后面展览,供学生参考。然后再对10名以后的做得好的笔记,按得分高低予以通报表扬。有些整体不好,但某些方面突出的,也可以点名表扬。尽量营造一种人人认真做笔记的氛围,让个别“懒人”在集体的激励下有所改进,让学习不得法者,找到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方法。
总之,做笔记,实际上是用动手的方式加深知识在头脑里的印象。手联通着大脑,手在动,就会促使思维活动,并标记思维的进程。小学生好动,思维活跃,思考问题往往想到就说,却欲言又止,或者说不深入。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发挥好笔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能在学生活跃的思维中融入理性的冷静思考习惯,让语文学习更有效果,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上更具潜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