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何止于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已尽黑,三道茶尽。当我离开兰汤小村深处的那座二层砖木老屋时,破水送我至门前小路下坡处,我回头,问道:你看金庸小说吗?破水笑答:看啊。我问:你喜欢小说中哪个人物?破水答:杨过。我有一些意外,但对其大声说:我喜欢风清扬。随后道别。
  那天,是我初到武夷山的第三日,远在景德镇修制陶的一位年轻陶作家对我说,武夷山脚下兰汤村有名破水者做手工岩茶,我可去拜访,定当受益良多。如此,只是告知破水其名,全然不知破水其人姓甚名谁,来自何方,年岁多少,性情如何?但闻其名,便心生好奇。侥幸网上查询,才知破水实为巴蜀之人,本来作画,常年行走,四年前到武夷山,似乎就没再离开,后来开始做茶。已过四年,他已做茶做到何种程度,不知。然初有了解,心中有底,便寻找而去。想来,我入茶一行亦是四年方过。
  寻找破水那一路,至今回想起来仍恍惚如梦,路遇之景每每令人驻足观望,留恋难前,于是更加期待那一路风景的观止处是怎样的一处屋瓦,住着怎样的一个做茶人。走过三姑峰下九曲溪上兰汤桥,穿过大片绿色草地,过清溪小桥与小小村落,行至石壁青山,已见茶园临道。循石阶而上,有一方平台,两座二层砖木结构老旧屋并排,便是破水住处。那一路,似江湖小说中的场景,而我仿佛是要去寻找某一位世外高人。世人莫笑我痴梦,这武夷毕竟古往今来因许多的文人骚客、方袍羽士而蒙上太多的神奇色彩。
  跨过一道老木门,正当门处,桌上置一把古琴,旁边放着一张竹编小桌,摆放着老青花杯瓯。一位年轻男子从里间的一扇门探身而出,著布衣,戴眼镜,黝黑结实的身体里有着文人的斯文,此人便是破水。走进第二道第三道木门,靠墙有一书台,上置笔墨纸砚,其侧小屋是岩茶的焙房,此时正当焙茶时节,焙房内热气灼人。破水和另一个年轻人正在翻茶,把焙笼从炭火上取下,将茶叶倾倒而出,双手翻动茶叶上下搅拌均匀,再重新入焙笼,整个过程手法稳健有力熟稔老到,像老茶厂中的老炒茶师们。我发现焙笼中的焙筛不似别处,之前看到的都是尖筛,而破水所用均是平筛。问其原因,破水说,尖筛是用于初加工时的走水焙,而精焙须用平筛,今人多不用。破水一边说一边测量焙笼中的温度,70余度,而茶的温度要近100度,焙房内的两人已是汗水淋漓。一个小时左右便需翻动一次茶叶,而打焙一次炭火可焙茶10天,24小时火上皆有茶,只两人轮流操作,两个年轻书生,竟能乐此不疲。外人觉来诗意浪漫的生活,其实充满着不为外人所知的艰辛,我却感到欣喜,欣喜于不只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以身事茶之人,大抵如此,是苦修,却浑然不知其苦,只乐在其中。
  第二日,又至破水家,来看破水手工岩茶的制茶坊。与我随行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这个夏季一过,她就是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的研究生了,家有一规模较大的岩茶茶厂,其父亲是一位似岩茶一般内敛稳重而性情温和的茶商。我来武夷山第一日便在她家度过半日,喝数种不同品种、不同制作之岩茶,更是领受一泡“牛毛”(牛栏坑老树肉桂之黄片)的魅力,虽是“牛毛”,已是让人惊喜,只一口便已觉身轻似羽。只可惜,女孩高考以前父母只许其用心于学业,大学后又离开武夷至福州学习,校园生活大多远离市场缺少实践,她如今对武夷茶工艺依然是一知半解,难知个中精微之处。
  这就是微妙的茶缘吧!若无缘,一生与茶相交却难相知;若有缘,一朝得见便将身心付与。女孩是心有灵慧之人,与岩茶缘分未足,与缘得见或许只是朝夕之事。我邀她与我同往破水处,或许就是隐隐觉得她将来与岩茶的缘分就此始。因为与茶结缘,是从内心靠近茶的那一刻开始,而破水,是用心在做茶的人。
  手工制茶坊在离破水家一坡之隔的另一所房屋里。打开一道木门,仿佛回到过去年代,手工作坊中全无生铁机械的冰冷,而是温暖的土、木、竹、柴、炭。破水将一道一道木门打开,并细细讲说制茶之事,如此萎凋、如此做青、如此杀青、如此揉捻、如此烘焙……制茶季节已过,我却在空荡荡的制茶坊中仿佛看到了他们做茶的场景,而打开窗户,在那排搭于树木上的竹竿上我仿佛看到了太阳下晒青的青翠茶叶正在慢慢柔软下去。那些仍凝结着茶汁的古老器具让人心生感动,而那一刻破水脸上的安定与宁静更令人动容。
  从制茶坊出来,我提出去看看破水泡茶时所用泉水的泉源,泉源就在屋后和合岩下。往屋后走去,穿越一片茶园,我问破水,如果有一天,你做茶已经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你是否会离开这里,像以前一样各处而去,只是画画。破水回答,也许吧。越过密集的茶丛,我突然想起武夷山中多蛇,心生恐惧,破水便口中发出响指的声音,提醒茶丛中可能存在的蛇早早避让。想来,他与这山这茶园相处已是十分融洽了。爬到和合岩下,看到一汩清透的泉水从中流泄而出,破水自然而然地跃到泉流对面的岩石上蹲下,掬一把清泉洗了脸。下山时,我回望那两座巨大的岩石,慨叹破水当年决定在武夷山停足各处寻找住处,最后来到这寒山与拾得和合二仙山脚下,是有多么的幸运。如今,在武夷,破水与妻儿相伴,良友与之共制茶。布衣蔬食,琴箫书画,这生活的意义,又何止于茶?
  想起第一次见面道别时,破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杨过,想来,破水亦是有过年少轻狂,也有过江湖行走,最后选择与相爱的人,厮守一份远离尘世的生活,清苦但怡然自乐。世间忙碌之人可会懂得,喝茶之人并非为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
  我终究只是路过武夷,仍然要回到苏州,但山中方七日,心已不同往时。有人问起武夷,我只答古老山寺的老僧、山水深处的道人、劈石山谷的茶园、残垣破瓦的建窑,和合岩下的故事却不知如何道来……令人欣喜的是,那位女孩发来信息说,她的研究生论文是关于武夷岩茶炭焙工艺。想来,她与岩茶的缘分,终于到了。
其他文献
茶界流行一句话:茶是怕比的,好茶是比出来的,茶王是不怕比的。  一泡茶的形成,受到了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每泡茶都是唯一的。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斗茶应运而生。2014年9月11日,由著名导演孟卫国指导的影片《斗茶》正式上映。讲述了几位年轻人从不懂茶到爱茶再到战胜自我的成长过程。影评人说它是“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恒久魅力印证给观众,同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独树一帜的现代电影。”
期刊
古风是广义说“过去、古代的民俗习惯与文化”,不特指哪个年代与作为。茶界处处可目睹古风流行,例如:自己取山水,烧炭火煮水;民间收购旧用具当茶器用,无论饭碗、酱油碟、汤匙、筷子都拿来泡茶;穿古人服饰,在山林盖间草屋当泡茶之处,走路姿势也要走得像古人;用补钉器皿当泡茶用具,一边泡茶一边吟诗作对,写毛笔字,下棋及抚弄古代乐器;用古代道具,追求古器的重现,仿效某个朝代的茶法如煮茶、点茶或功夫茶法。  兴思古
期刊
俗语说“逢熟吃熟”,也就是吃菜要讲究时令。此理之于茶,也是极为适用的。九月,新一季的岩茶上市,爱茶之人自然是要尝尝鲜了。恰好,武夷茶友老徐寄来一批新茶,来得及时。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老丛水仙是水仙的新贵,其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树龄上。所谓老丛,树龄一般要达50年以上。另外,体现在它耶独一无二的“丛味”上。何谓“丛味”?有人说是青苔味,有人说是木质味……见仁见智,不一而足。然,丛味不是轻
期刊
在闽北,茶俗、茶礼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人在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要素的三位一体、和谐统一,对于茶事活动也有着一整套的讲究,逐渐形成了祭天、祭地等有关于茶的习俗和礼仪。比如,闽北著名的“喊山”仪式就是其中之一。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
期刊
在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中,泥、火与茶,三者之间总是稳固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泥,孕育了茶的生命。火,赋予了茶的形、色、香与味。而泥与火的交融,则为茶之实用与审美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具象的形式。  柴烧,这种古老的工艺,在长达数千年的流转中,如同上釉一般,时间在不断地为它罩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色彩。然而,它身上的潜藏的远古技术密码,正是它最大魅力的所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破译者”。“85后”陶艺师程伟便是其中的
期刊
不增不减,净相尤生,  侍神明向,且行仄平,  简言淡色,元汇其中,  裹一无味,策一无听,  落落当得,阡陌适逢,  四方四合,和韵共鸣。  2014年8月31日,泊园茶人服第三期雅生活达人秀(夏简季)颁奖茶会以“四方四合”为主题,倾情呈现,极简的创意风格,不执不妄,韵之美,和之修也。  甲午初秋,繁花淡漠,简韵相依;雅步行之,三西元聚,减而未央。合乎其形,发乎其礼,行走的背包在这里醉心停留,生
期刊
一日,艳阳高照,我从梦中醒来,看到阳光下的一块画布,安静地躺在那。缘于渺小,一再被我们忽略,于是“米立”诞生了。正如我说,这个世界太多的大,小被忽略、被遗忘,但小是存在的。我坚信,小的集合就是一种无比的伟大。  壹  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空间节奏如何把握呢?聆听光与物在每个时段的对话,把感受用曲线来表现。持有这种细微的观注习惯,在思想上才会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系统,来自哲学或生活的一切经验便会为
期刊
在本刊创刊伊始,我们就提出在“吃”茶中传承茶文化、在“吃”茶中解读茶经济的办刊宗旨,而所有外在的延伸都离不开“茶”本身。茶分六大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每一种茶类都有独特的工艺、每一大茶类又品种繁多,当每一个品种与特有的工艺结合时,都会化学反应出不一样的味道,茶的滋味仿佛舌尖上百转千回的演义,你方唱罢我登台,每一款茶都是一场好戏。既是一场“好戏”,如何欣赏便是重点,作为本刊的“明星”栏目,鉴茶的文章
期刊
20140904  0,45-0,05-0,10-0,40/1,00-2,30/5,30-15,30  上面这两行字就是茶谱。第一行是泡茶日期,表示2014年9月4日。第二行是这壶茶泡了多少道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以一组带逗号的数字表示,逗号之前是分钟数,逗号之后是秒数,如0,45表示O分45秒。每个浸泡时间用连接号(-)或斜线(/)分开,用斜线分开者表示隔了一夜再泡。  今天以三帖茶谱述说某一种茶
期刊
经过连日的雕刻加彩绘,外观再涂上厚实的耐热透明漆,总算将创作多时的柚木舢舨壶承完成。正思考着要搭配何种茶壶才更臻完美时,台湾岩矿名家游正民适时来访,还带来了他的岩矿壶新作,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因为带来的两把茶壶,正是他近年致力创作的“台湾系列”野柳岩矿壶组。作品除了壶身有敲碎研磨后的野柳砂岩拍打妆点,更以近年北海岸最夯的地标“野柳女王头”作为壶扭,砂岩与陶土完美的契合,不仅饱含丰富的生命力,更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