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中听见海洋的声音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bg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连日的雕刻加彩绘,外观再涂上厚实的耐热透明漆,总算将创作多时的柚木舢舨壶承完成。正思考着要搭配何种茶壶才更臻完美时,台湾岩矿名家游正民适时来访,还带来了他的岩矿壶新作,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因为带来的两把茶壶,正是他近年致力创作的“台湾系列”野柳岩矿壶组。作品除了壶身有敲碎研磨后的野柳砂岩拍打妆点,更以近年北海岸最夯的地标“野柳女王头”作为壶扭,砂岩与陶土完美的契合,不仅饱含丰富的生命力,更呈现强烈的质感与个人风格。
  迫不及待将女王头新作放在刚刚完成的舢舨壶承上,加上相同系列的两只岩矿杯与茶盅,以沸水冲泡今年谷雨前孕育的红水乌龙,船壁漆绘的大眼投影在杯面,荡漾着的茶汤色彩顿时丰富了起来,让人彷佛站在野柳覃状石群与女王头多样地貌之间,空气中海风轻拂,伴随幽幽茶香一起入喉。
  话说游正民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台湾矿土呈现台湾的质朴之美,希望在“壶”与“茶”的互动中,追求壶艺的内涵与创新。他说自己经常深入台湾各地溯溪捡拾野溪岩矿,近年的台湾系列包括北势溪、兰阳溪等,将各地的天然赤铁矿、石英高岭土、钠长石、黑云母等不同矿物,敲碎研磨后融入陶土创作,再以本土肉桂叶等晾干后烧灰拌以矿石成就天然釉色。
  从台湾名川大山的野溪岩矿到野柳海边,游正民透过壶艺创作诠释了台湾北海岸之美,令人感动。不过他却正色地告诉我,采集的岩矿并非来自野柳地质公园,而是野柳渔港旁捡拾所得,正与我的大眼舢舨壶承的意象不谋而合。
  早期以“白夜”为笔名创作岩矿壶,期间曾一度淡出,转战广告传播事业。身为中和游姓大家族的一份子,游正民没有任何世家子弟的浮夸与骄纵,反而在事业达到颠峰时急流勇退,再度投入创作壶的行列并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游正民的创作风格较为多元,作品造型丰富而多变化,例如有四支壶嘴、提梁可以360度旋转的“多嘴壶”,设计上就颇具巧思,壶盖无须再开气孔,任何一个方向都能顺畅出水,外型也甚为讨喜。
  我一直喜欢在北海岸或淡水河口看船,也经常将它们绘入油画中。无论野柳渔港碧蓝的水面上满载渔获归来的驳船,还是成群在关渡八里一带晃呀荡的小舢舨,亦或仰躺在浅滩上招来大批螃蟹的扁舟,都算是舢舨的一种吧!尽管依照《词汇》的解释,舢舨是以竹片编成的小舟,也称划子或竹筏,但我认为所有平底的小船都可称为舢舨,无论其材质是竹制或木制、铁壳,或现代的塑钢材料等。舢舨,不仅全球各地的造型明显不同,就连台湾北部与中南部都有显著的差异。尤其从淡水河下游的淡水、八里、关渡一带延伸至万里、野柳渔港,舢舨的造型与色彩更是独树一格,也最具地方特色——彩绘着朱红、蔚蓝与宝蓝的船身,平口上扬的船头,以优美弧线连结肚大尾小的船壁,约占主体三分之二的蓝色也不再忧郁,成群或坐或卧集结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每当走进河岸水域,饱满缤纷的色彩总是热情似火地扑面而来,像血液里储存了火热的阳光,让人瞬间爆发高昂的激情。
  穿红戴绿涂抹得花枝招展的舢舨,强烈的对比色彩不仅反映了台湾特有的民间艺术,精准的色彩配置更超越了上世纪70年代风靡美国的“硬边画派”:红蓝并列、红绿相映,以极简风格的色块发挥彩度;没有阴影,也无空间距离的暗示,原色中间再画龙点睛地放进一抹白色,缓和色与色之间的冲突,看来耀眼又和谐。而两侧船壁深蓝或深绿色块烘托的大眼,以及船头朱红底色突出的白色太阳与浪花图腾,更为玲珑有致的格局划下完美的句点。
  因此除了绘画,我也希望将舢舨融入壶承或茶盘创作。目前市面茶盘多为孟宗竹高压成型制成,也有少数石材或陶瓷茶盘。至于木制茶盘,我曾以友人馈赠的桧木雕凿,再以压克力颜料彩绘闽南老厝华丽的马背,并在置壶处写上短短茶诗。完成后才发现有两大弱点:除了桧木质地较软,往往小小的擦撞就会凹出明显伤痕。表面的彩绘也禁不起茶壶或杯具的高温,经常留下无可弥补的烙印。
  因此泡茶师好友美妆特别送了一块南非柚木给我,让我大喜过望。从雕刀顺着木理凿下的力道感觉,硬度应该足够了,彩绘后再刷上耐热透明漆,也无需再担心彩绘毁于瀹茶的高热,自然能安心置壶泡茶。
  野柳地层主要由倾斜的层状沉积岩所组成,海蚀平台上因长年风化作用,形成的蕈状岩群起争雄,其中当以女王头最为著名。其它各自伫立的蕈状岩也不遑多让,外观大多形似磨菇,由上方粗大的球状岩石,连结下方较细的石柱所组成,游客多昵称为香菇头。游正民带来的另一组岩矿壶,壶身造型或外观并无不同,只是壶扭从女王头变成了香菇头,一样让我听见海洋的声音。
  细看两把壶的外观,皲裂的壶身彷佛野柳岩石风化的裂痕,又像是侵蚀差异造成的蜂窝岩,忠实呈现了野柳地质地貌的意象。长年研究台湾岩矿的游正民说,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岩石内的铁质会氧化生成氧化铁,颜色也会转为褐色或咖啡色,因此他的野柳系列作品,也尽可能以天然植物釉呈现相同的颜色,那样贴切又令人深深感动。
其他文献
这不是台茶的味道!茶友品饮台湾茶叶时,经常发出这样的话语。对于他们的这些感受,我们也只能无奈地喟叹而已。消费者购买茶叶已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茶叶的真伪,总是心存怀疑,茶商虽然也心里有数,但有几人能说清楚呢?  茶叶是饮料,不是饮品,是介于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中间产品,是农业产品的一种又是工业产品的一部分。既在乎它的特殊、风味和生产地的区域多变性,又要求产品的规格、标准和稳定性,这是很难全盘把
期刊
茶界流行一句话:茶是怕比的,好茶是比出来的,茶王是不怕比的。  一泡茶的形成,受到了自然、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每泡茶都是唯一的。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斗茶应运而生。2014年9月11日,由著名导演孟卫国指导的影片《斗茶》正式上映。讲述了几位年轻人从不懂茶到爱茶再到战胜自我的成长过程。影评人说它是“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恒久魅力印证给观众,同时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独树一帜的现代电影。”
期刊
古风是广义说“过去、古代的民俗习惯与文化”,不特指哪个年代与作为。茶界处处可目睹古风流行,例如:自己取山水,烧炭火煮水;民间收购旧用具当茶器用,无论饭碗、酱油碟、汤匙、筷子都拿来泡茶;穿古人服饰,在山林盖间草屋当泡茶之处,走路姿势也要走得像古人;用补钉器皿当泡茶用具,一边泡茶一边吟诗作对,写毛笔字,下棋及抚弄古代乐器;用古代道具,追求古器的重现,仿效某个朝代的茶法如煮茶、点茶或功夫茶法。  兴思古
期刊
俗语说“逢熟吃熟”,也就是吃菜要讲究时令。此理之于茶,也是极为适用的。九月,新一季的岩茶上市,爱茶之人自然是要尝尝鲜了。恰好,武夷茶友老徐寄来一批新茶,来得及时。  “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老丛水仙是水仙的新贵,其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树龄上。所谓老丛,树龄一般要达50年以上。另外,体现在它耶独一无二的“丛味”上。何谓“丛味”?有人说是青苔味,有人说是木质味……见仁见智,不一而足。然,丛味不是轻
期刊
在闽北,茶俗、茶礼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人在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要素的三位一体、和谐统一,对于茶事活动也有着一整套的讲究,逐渐形成了祭天、祭地等有关于茶的习俗和礼仪。比如,闽北著名的“喊山”仪式就是其中之一。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
期刊
在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中,泥、火与茶,三者之间总是稳固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泥,孕育了茶的生命。火,赋予了茶的形、色、香与味。而泥与火的交融,则为茶之实用与审美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具象的形式。  柴烧,这种古老的工艺,在长达数千年的流转中,如同上釉一般,时间在不断地为它罩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色彩。然而,它身上的潜藏的远古技术密码,正是它最大魅力的所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破译者”。“85后”陶艺师程伟便是其中的
期刊
不增不减,净相尤生,  侍神明向,且行仄平,  简言淡色,元汇其中,  裹一无味,策一无听,  落落当得,阡陌适逢,  四方四合,和韵共鸣。  2014年8月31日,泊园茶人服第三期雅生活达人秀(夏简季)颁奖茶会以“四方四合”为主题,倾情呈现,极简的创意风格,不执不妄,韵之美,和之修也。  甲午初秋,繁花淡漠,简韵相依;雅步行之,三西元聚,减而未央。合乎其形,发乎其礼,行走的背包在这里醉心停留,生
期刊
一日,艳阳高照,我从梦中醒来,看到阳光下的一块画布,安静地躺在那。缘于渺小,一再被我们忽略,于是“米立”诞生了。正如我说,这个世界太多的大,小被忽略、被遗忘,但小是存在的。我坚信,小的集合就是一种无比的伟大。  壹  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空间节奏如何把握呢?聆听光与物在每个时段的对话,把感受用曲线来表现。持有这种细微的观注习惯,在思想上才会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设计系统,来自哲学或生活的一切经验便会为
期刊
在本刊创刊伊始,我们就提出在“吃”茶中传承茶文化、在“吃”茶中解读茶经济的办刊宗旨,而所有外在的延伸都离不开“茶”本身。茶分六大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每一种茶类都有独特的工艺、每一大茶类又品种繁多,当每一个品种与特有的工艺结合时,都会化学反应出不一样的味道,茶的滋味仿佛舌尖上百转千回的演义,你方唱罢我登台,每一款茶都是一场好戏。既是一场“好戏”,如何欣赏便是重点,作为本刊的“明星”栏目,鉴茶的文章
期刊
20140904  0,45-0,05-0,10-0,40/1,00-2,30/5,30-15,30  上面这两行字就是茶谱。第一行是泡茶日期,表示2014年9月4日。第二行是这壶茶泡了多少道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以一组带逗号的数字表示,逗号之前是分钟数,逗号之后是秒数,如0,45表示O分45秒。每个浸泡时间用连接号(-)或斜线(/)分开,用斜线分开者表示隔了一夜再泡。  今天以三帖茶谱述说某一种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