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习“五技巧”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让学生在“听”中学
  (一)听老师讲,在“听”中掌握方法
  “问”和“听”是孪生兄弟。当你问到点子上时,学生就会听得认真。如:“你同意刚才发言同学的看法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他的意思你们明白了吗”等问题,鼓励学生认真讨论交流中的思维碰撞,思考他人“说”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异同之处,要在听中学会取舍,学生会 “听”得有目的,有质量。
  (二)听同伴说,在“听”中得到启示
  在课堂上,由于生活背景和学习经验比较接近,听同学“说”的话,学生会容易理解。
  二、让学生在“说”中学
  (一)利用激励策略,让学生敢“说”
  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其次是多鼓励学生,对学生的一丝一点亮点都给予表扬。为了激发起学生“说”的热情,有时需要采取不断追问的策略,让学生跃跃欲试。
  (二)利用数学问题,让学生会“说”
  1. 会说算理、会算法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分析和讲解,特别是学生的讲解,更能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掌握准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也有益于学生在“听中学,说中学”。
  2. 会提问题、会质疑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脑,敢于刨根问底而向自己、同伴、老师提问题,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在“读”中学
  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内阅读主要是从书本开始,首先是读书本中的“课题、插图、算式、结语、公式、口诀、定义”等数学概念和数学术语,要求学生读出内容,还要“咬文嚼字”,让学生在“读”中正确理解、掌握其含义、意义。其次是加强正确读题的训练。学生解题的基础是读题,“读”题目的就是对题目的审视、理解、分析,是选择、确定解题方法的过程。
  四、让学生在“写”中学
  数学学习中的“写”或者“做”“练”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说”的深化。除通常要完成的书面写(做)作业外,还应包括写读后感、课后感、数学日记等。
  写书面作业是“温故而知新”,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梳理和深化,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要写得工整、写得规范、写得正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行为习惯。
  写数学日记,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重要手段之一。学生读完数学方面的课外书和相关报刊、杂志后坚持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日积月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拓宽数学的视野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等。
  五、让学生在“思”中学
  (一)做前“思”,为输出做好准备
  数学学习中,特别是说、写、练、算之前要对相关的公式、定律、方法等进行思考、排序。学生在学习新知或做题前都能先“思”后做,对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排序、条理化的话,保证了做题的正确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做中“思”,形成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已有的背景知识或学习经验,并结合老师对新知识的讲解,运用分析、归纳和解法的筛选、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后解决新知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做后“思”,形成反思能力
  反思是学生进步的有效途径。学生对解题的过程、方法、思路和结果进行反思,会促进其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和迁移,这样,学生才能够持续发展,才可以说会学数学。
  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数学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数学学习的主要的方法,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让小学生运用这“五”把金钥匙,打开数学王国之门,我们的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更丰满,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将呈现出勃勃生机!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学的根本。在真实、扎实、简约的风格中追寻思想品德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思想品德教学回归本位。  一、真实的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最令人难以释怀的是笔者观摩过的《交往的礼仪》
学生的创造天赋需要不断地开发。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无奈地接受教师的“输液”,本能地、机械地记忆所学的知识。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最根本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师要用心创造精彩的数学课堂,要充分利用学生兴趣、新奇的特点,使学生逐步达到因趣生疑、因疑发问、因问求解,促使学生不断地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开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实行薄葬较为普遍的一个时期。有若干特点:其一,上及魏晋统治阶级下至民间庶人普遍接受薄葬思想并力行丧葬从俭。其二,薄葬从曹魏政权始呈现出制度化、法令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由于这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其设计和实施主要由学校进行。初期曾掀起“新资源开发热”,校内校外资源、文本性及非文本性资源、物力人力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关注,大量以往被忽视的资源被成功地开发出来,应用到课程当中,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利用过的资源不再像第一次利用那样吃香,甚至因其被用过而闲置。如何使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
"振兴东北"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经济的主要战略步骤,在此前提下,锦州经济振兴中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锦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制约因素,在对其进行充分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