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是借助画笔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他们表现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形式。小班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手的动作还不协调,还停留在涂鸦期,总有些幼儿乱涂乱画,有些幼儿说:“我画不来”,还有些幼儿因为画不好、画不像而不敢下笔,渐渐地他们就失去了对绘画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只注意技能的灌输和儿童模仿,那美术活动就成了一种枯燥的机械运动。要知道,幼儿每做一件事都是凭兴趣,而不是意志力。作为新观念理论指导下的教师,要冲破重技巧训练的教学模式,将技能练习和审美创造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提高他们的表现技能。
小班孩子不爱画画的原因:多数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爱画画儿,一画就收不住笔,而小班的孩子们不爱画画儿,有的孩子一参与绘画不是呆坐在那儿,就是眼泪汪汪说,老师我不会。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小班孩子年龄较小,小肌肉发展不完善,拿着笔不能挥洒自如地深画。
2. 孩子对幼儿园环境不熟悉胆子较小,往往拿到了纸和笔不知如何画起。
3. 幼儿的认识世界、了解周围环境有限,生活经验不够。
4. 部分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幼儿涂鸭的特点,往往不断制止幼儿的乱涂乱画。
5. 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画画变成一种压力。
选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熟悉的物体感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线团”“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
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小班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他们轻松获得成功感。比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节日的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服就这样完成了。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以游戏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幼儿画画经常需要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画出一定的线条,把基本线条和简单的形体练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例如老师可先在纸上画小兔子,让幼儿画一些短竖线,表示“青草”;用长竖线画“高高的电线杆”、“好玩的梯子”等等;用三角形画彩旗、屋顶等;用圆画球、苹果、太阳等。引导幼儿一边画一边说:“圆、圆、圆……圆起来了”。慢慢将圆的起点与终点合拢。这样可增强画圆时的感情色彩,使作画活动游戏化,还要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所观察的物体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和培养创造力。
注重评价的方法。绘画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每个孩子的作品,对孩子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让幼儿画不同形状的饼干画完再给饼干穿一件漂亮的衣裳。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幼儿都表现出很兴奋的心情,都想让老师拿他自己的画来给别人欣赏,来表扬他。于是我都力求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拿起来欣赏评价,每个画得好不好的幼儿都会给予鼓励以及肯定。最后我又以“把饼干送给客人吃”的形式来结束活动,有很多幼儿都说要再画几个好看的给客人“吃”,这就给下次的绘画活动埋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家长的支持、参与与配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小班的幼儿在心理上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大,家长的参与无疑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重要途径。比如绘画活动“大手和小手”,我们把它变成了亲子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互相把手按在纸上,然后沿外轮廓线画下来,再请家长辅导孩子涂上颜色。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非常高兴,总喜欢把作品拿给老师看。通过绘画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也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以及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交往。
总之,小班幼儿的情感易受教师的影响,要提升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必须以自身的激情去激发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绘画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绘画兴趣。
小班孩子不爱画画的原因:多数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爱画画儿,一画就收不住笔,而小班的孩子们不爱画画儿,有的孩子一参与绘画不是呆坐在那儿,就是眼泪汪汪说,老师我不会。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小班孩子年龄较小,小肌肉发展不完善,拿着笔不能挥洒自如地深画。
2. 孩子对幼儿园环境不熟悉胆子较小,往往拿到了纸和笔不知如何画起。
3. 幼儿的认识世界、了解周围环境有限,生活经验不够。
4. 部分家长不能真正理解幼儿涂鸭的特点,往往不断制止幼儿的乱涂乱画。
5. 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画画变成一种压力。
选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熟悉的物体感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给小兔喂青草”“熊猫吹泡泡”“小鸭游泳”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我帮妈妈绕线团”“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等。
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小班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他们轻松获得成功感。比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节日的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服就这样完成了。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以游戏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幼儿画画经常需要用游戏的方式,引导他们有意识有目的地画出一定的线条,把基本线条和简单的形体练习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例如老师可先在纸上画小兔子,让幼儿画一些短竖线,表示“青草”;用长竖线画“高高的电线杆”、“好玩的梯子”等等;用三角形画彩旗、屋顶等;用圆画球、苹果、太阳等。引导幼儿一边画一边说:“圆、圆、圆……圆起来了”。慢慢将圆的起点与终点合拢。这样可增强画圆时的感情色彩,使作画活动游戏化,还要鼓励幼儿自由表达所观察的物体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发挥和培养创造力。
注重评价的方法。绘画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每个孩子的作品,对孩子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例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我让幼儿画不同形状的饼干画完再给饼干穿一件漂亮的衣裳。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幼儿都表现出很兴奋的心情,都想让老师拿他自己的画来给别人欣赏,来表扬他。于是我都力求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拿起来欣赏评价,每个画得好不好的幼儿都会给予鼓励以及肯定。最后我又以“把饼干送给客人吃”的形式来结束活动,有很多幼儿都说要再画几个好看的给客人“吃”,这就给下次的绘画活动埋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
家长的支持、参与与配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小班的幼儿在心理上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大,家长的参与无疑是提高幼儿绘画兴趣的重要途径。比如绘画活动“大手和小手”,我们把它变成了亲子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在家里互相把手按在纸上,然后沿外轮廓线画下来,再请家长辅导孩子涂上颜色。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非常高兴,总喜欢把作品拿给老师看。通过绘画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也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以及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合作交往。
总之,小班幼儿的情感易受教师的影响,要提升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教师必须以自身的激情去激发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绘画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绘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