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炭产业是富源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而煤炭经济又是安全经济,煤炭生产安全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县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自2006年11.25事故以来, 尽管县委、政府对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给予更高程度的重视,耗尽了大量精力,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但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困扰各级领导的致命问题。各级齐抓共管,只求得一时平安。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点多面广、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质情况复杂、高(突)瓦斯矿井多,管理困难。但这是客观存在的,是必须面对的。而通过主观上的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全县地方煤矿的安全生产是可以从根本上抓好的。
关键词:富源;地方煤矿;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影響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上讲,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从主观上讲,包括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和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
(一)客观因素。
1、物的因素。主要包括:(1)矿井生产系统的完善,即提升、运输、通风、供电、排水五大主要生产系统布置要合理、优化,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信联络、紧急避险六大安全避险系统的建设要符合使用标准;(2)工程质量的改善,即巷道断面、支护方式等要符合安全使用要求;(3)矿井装备水平的提高,即采、掘、运输、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治等方面应尽量推广使用先进装备;(4)先进采煤工艺的推广应用,即能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适宜的采煤工艺,尽可能采用机械化采煤。
2、人的因素。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基层监管部门,都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 ,能实现科学化组织管理,能解决煤矿开拓开采、通风及瓦斯治理、水患防治、地质、机电等到一系列重大难题。煤矿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普遍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培训,熟悉井下作业环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二)主观因素。
1、企业主体责任。主要包括:(1)投入到位,即严格按要求投入建设,确保经济运行良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注重长远利益;(2)管理到位,即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有完善的制度,自觉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2、监管主体责任。即各级监管、监察部门利用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煤矿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制止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企业正常、有序发展
二、富源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
自11.25事故以来,富源县委、政府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可谓是尽智竭力,从推进正规化采煤工艺,到注重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进一步分解为目前的“四个创评”活动,督促和引导煤矿强化技术改造,制定了“一套制度两个规定”,掀起一个又一个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力求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推动煤矿进步,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可以说,要分析、探讨富源县的煤矿安全管理,没有更多的新鲜东西,只能是总结现行管理体制的得失,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一)正规化采煤工艺的推广应用。
从引导、鼓励到强制推行,已取得良好的成果,全县地方煤矿全部实现了壁式采煤,工作面取消了落后的摩擦金属支柱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液压组合掩护支架支护、柔性掩护支架支护。少数基础条件较好的矿井已实现综采、普采或高档普采。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
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是一个较为综合的项目,从采、掘、机、运、通、灾害防治六个方面验收标准看,函盖了系统化标准建设、正规化采煤工艺的应用、装备水平的提高等(物的因素)和科学化管理(人的因素)。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同样经历了从引导、鼓励到强制推行的过程,到2011年结束,富源县所有地方煤矿全部达到省三级及其以上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但从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标准是比较低的,主要作用是推行了主要巷道的永久性支护,巩固了正规化采煤工艺的成果,适当提高了矿井装备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煤矿业主认识有限,投资建设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原有建设不规范的矿井,改造工程量大,过多考虑对生产及眼前利益影响影;二是部分矿井资源条件有限、生产规模小,效益差,难以进行大量的投入;三是部分矿井技术管理水平低,难以进行合理的系统布置。行业管理部门作为外因,也只能尊重现实,逐步实施。
(三)专用回风井建设。
专用回风井建设是按照国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有关规定,对高(突)瓦斯矿井强制推行的项目,也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的一个子项。实际建设标准是放宽的,大部分矿井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需与机械乘人项目配套实施才能实现,但对矿井通风系统乃至所有生产系统改造起了一定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基本相同。
(四)“四个创评”活动。
“四个创评”活动包括系统标准化创评活动、安全班组标准化创评活动、机械化采煤创评活动、队伍素质达标创评活动,是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分解,实际解决的就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作为活动,是有时限的,但各项工作的落实应是长期的。
(五)瓦斯综合治理。
富源县地方煤矿一半以上属于高(突)瓦斯矿井,煤矿的重特大事故绝大部分是瓦斯事故。瓦斯治理工作是安全管理的头等大事,也是难度最大的事。抓好瓦斯治理工作,基本上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从瓦斯治理现状来看,工作已全面铺开,有待深入下去。要做好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瓦斯治理方案一矿一策的编制工作。编制内容应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和相关瓦斯参数测定为依据,具体从通风排放、高(突)矿井瓦斯抽采和防突、监测监控、爆破管理、机电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应付性的形式主义。方案应经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查、批准后实施,监管部门应纳入重点检查。
第二、做好瓦斯等级鉴定、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各项工作开展要扎实,责任要明确,结论要可靠,避免弄虚作假。
第三、做好瓦斯抽采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相关要求,富源县地方煤矿高(突)瓦斯矿井,除少数井巷工程施工少的新建矿井外,全部安装了地面永久性瓦斯抽采系统。但更重要是制定和落实抽采计划,做到应抽尽抽、抽采达标,实现抽、掘、采平衡,从根本上降低矿井瓦斯涌出量、降低突出的可能性。
第四、做好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对于确定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按突出管理矿井,督促其认真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不采突出层、不掘突出面,应抽尽抽,应保则保。对于高瓦斯矿井,督促其按有关规定全面、准确测定开采煤层瓦斯参数并认真开展突出危险性鉴定或评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预防性防突措施,最低限度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六)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
1、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问题就是投入到位和管理到位的问题。(1)煤矿的绝大部分投入就是为了确保安全。建设、改造乃至人才投入就是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就是效益投入,煤矿业主务必认清这一点,行业管理部门必须督促到位,对投入不到位的矿井,行业管理部门要采取强硬的措施,因资源枯竭而投入不到位的应报请关闭。(2)管理是煤矿企业的灵魂,是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重要环节,管理机构的健全、人才的配备是落实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从目前我县地方煤矿的管理现状看,管理机构还是基本健全的,但人才的配备的是不到位的,职责的履行是比较差的。所以,县委、政府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平安班组标准化创评和队伍达标创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科学化管理的问题。
2、监管主体责任。按照“一套制度两个规定”,富源县地方煤矿监管模式是:驻矿督查员1-2人负责一对矿井,基本一年调整一次;煤炭分局班子成员及一般检查人员负责一个镇辖区所有矿井,同时内部实行分片分点挂钩负责,一年调整一次;县煤炭工业局领导、检查组(安全、技术)分镇、分片挂钩,一年调整一次,实行安全责任风险制。制度的优点是: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片区,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缺点是:长期监管一矿或一个片区,不免有人情难下、惧怕自己的责任片区暴露弱点而丧失面子甚至利益,从而弱化监管职能、强化服务职能。所以,现行管理模式值得探讨。在不改变安全责任风险制的前提下,可以更集中一点、时限短一点、更随机一点,如:驻矿督查员由分局集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执法队伍,毎日随机分配检查任务,检查结果当日由分局统一分析,一日之内谁检查谁负责;县煤炭工业局领导和检查组可以毎月调整一次,由领导班子随机分配任务,一月之内谁检查谁负责;煤炭分局内部可参照县煤炭工业局执行。至于岗位调整,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上所分析的富源县煤炭行业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是单从监管角度而言,至于指导、服务方面,主要是缺乏研究机制,与全省第一采煤大县不相适应。应当参照国营大矿的管理模式,建立一支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队伍,专门配合地方煤矿解决生产建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我县煤炭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三、富源县地方煤矿发展趋势
按照国家“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的战略,富源县地方煤矿应当是基本走完第一、二步,正在走关键的第三步。但若认真分析,差距还是很大的,主要是整合的层次比较低,法人结构松散,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困难,技改步伐缓慢。设想:若全县地方煤矿由少数几个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整合,尽量减少矿井数目。公司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落实资本投入,有利于配备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有利于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到位,则监管主体责任更容易落实到位。
总之,富源县地方煤矿的安全管理要上一个新的台阶,重在寻求一个有效途径,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好监管主体责任,解决好人和物的问题,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关键词:富源;地方煤矿;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影響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从客观上讲,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从主观上讲,包括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和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
(一)客观因素。
1、物的因素。主要包括:(1)矿井生产系统的完善,即提升、运输、通风、供电、排水五大主要生产系统布置要合理、优化,监测监控、人员定位、供水施救、压风自救、通信联络、紧急避险六大安全避险系统的建设要符合使用标准;(2)工程质量的改善,即巷道断面、支护方式等要符合安全使用要求;(3)矿井装备水平的提高,即采、掘、运输、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治等方面应尽量推广使用先进装备;(4)先进采煤工艺的推广应用,即能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适宜的采煤工艺,尽可能采用机械化采煤。
2、人的因素。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基层监管部门,都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专业技术队伍 ,能实现科学化组织管理,能解决煤矿开拓开采、通风及瓦斯治理、水患防治、地质、机电等到一系列重大难题。煤矿从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普遍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培训,熟悉井下作业环境,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二)主观因素。
1、企业主体责任。主要包括:(1)投入到位,即严格按要求投入建设,确保经济运行良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注重长远利益;(2)管理到位,即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有完善的制度,自觉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2、监管主体责任。即各级监管、监察部门利用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煤矿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制止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企业正常、有序发展
二、富源县地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与思考
自11.25事故以来,富源县委、政府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在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可谓是尽智竭力,从推进正规化采煤工艺,到注重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进一步分解为目前的“四个创评”活动,督促和引导煤矿强化技术改造,制定了“一套制度两个规定”,掀起一个又一个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力求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推动煤矿进步,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可以说,要分析、探讨富源县的煤矿安全管理,没有更多的新鲜东西,只能是总结现行管理体制的得失,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一)正规化采煤工艺的推广应用。
从引导、鼓励到强制推行,已取得良好的成果,全县地方煤矿全部实现了壁式采煤,工作面取消了落后的摩擦金属支柱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液压组合掩护支架支护、柔性掩护支架支护。少数基础条件较好的矿井已实现综采、普采或高档普采。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
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是一个较为综合的项目,从采、掘、机、运、通、灾害防治六个方面验收标准看,函盖了系统化标准建设、正规化采煤工艺的应用、装备水平的提高等(物的因素)和科学化管理(人的因素)。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同样经历了从引导、鼓励到强制推行的过程,到2011年结束,富源县所有地方煤矿全部达到省三级及其以上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但从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标准是比较低的,主要作用是推行了主要巷道的永久性支护,巩固了正规化采煤工艺的成果,适当提高了矿井装备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煤矿业主认识有限,投资建设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原有建设不规范的矿井,改造工程量大,过多考虑对生产及眼前利益影响影;二是部分矿井资源条件有限、生产规模小,效益差,难以进行大量的投入;三是部分矿井技术管理水平低,难以进行合理的系统布置。行业管理部门作为外因,也只能尊重现实,逐步实施。
(三)专用回风井建设。
专用回风井建设是按照国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有关规定,对高(突)瓦斯矿井强制推行的项目,也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的一个子项。实际建设标准是放宽的,大部分矿井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需与机械乘人项目配套实施才能实现,但对矿井通风系统乃至所有生产系统改造起了一定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基本相同。
(四)“四个创评”活动。
“四个创评”活动包括系统标准化创评活动、安全班组标准化创评活动、机械化采煤创评活动、队伍素质达标创评活动,是对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项目的进一步分解,实际解决的就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作为活动,是有时限的,但各项工作的落实应是长期的。
(五)瓦斯综合治理。
富源县地方煤矿一半以上属于高(突)瓦斯矿井,煤矿的重特大事故绝大部分是瓦斯事故。瓦斯治理工作是安全管理的头等大事,也是难度最大的事。抓好瓦斯治理工作,基本上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从瓦斯治理现状来看,工作已全面铺开,有待深入下去。要做好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瓦斯治理方案一矿一策的编制工作。编制内容应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和相关瓦斯参数测定为依据,具体从通风排放、高(突)矿井瓦斯抽采和防突、监测监控、爆破管理、机电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应付性的形式主义。方案应经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查、批准后实施,监管部门应纳入重点检查。
第二、做好瓦斯等级鉴定、参数测定及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各项工作开展要扎实,责任要明确,结论要可靠,避免弄虚作假。
第三、做好瓦斯抽采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相关要求,富源县地方煤矿高(突)瓦斯矿井,除少数井巷工程施工少的新建矿井外,全部安装了地面永久性瓦斯抽采系统。但更重要是制定和落实抽采计划,做到应抽尽抽、抽采达标,实现抽、掘、采平衡,从根本上降低矿井瓦斯涌出量、降低突出的可能性。
第四、做好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对于确定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按突出管理矿井,督促其认真落实两个“四位一体”的综合防突措施,不采突出层、不掘突出面,应抽尽抽,应保则保。对于高瓦斯矿井,督促其按有关规定全面、准确测定开采煤层瓦斯参数并认真开展突出危险性鉴定或评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预防性防突措施,最低限度要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六)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
1、企业主体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问题就是投入到位和管理到位的问题。(1)煤矿的绝大部分投入就是为了确保安全。建设、改造乃至人才投入就是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就是效益投入,煤矿业主务必认清这一点,行业管理部门必须督促到位,对投入不到位的矿井,行业管理部门要采取强硬的措施,因资源枯竭而投入不到位的应报请关闭。(2)管理是煤矿企业的灵魂,是确保煤矿安全、高效的重要环节,管理机构的健全、人才的配备是落实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从目前我县地方煤矿的管理现状看,管理机构还是基本健全的,但人才的配备的是不到位的,职责的履行是比较差的。所以,县委、政府及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平安班组标准化创评和队伍达标创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科学化管理的问题。
2、监管主体责任。按照“一套制度两个规定”,富源县地方煤矿监管模式是:驻矿督查员1-2人负责一对矿井,基本一年调整一次;煤炭分局班子成员及一般检查人员负责一个镇辖区所有矿井,同时内部实行分片分点挂钩负责,一年调整一次;县煤炭工业局领导、检查组(安全、技术)分镇、分片挂钩,一年调整一次,实行安全责任风险制。制度的优点是: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片区,责任自负,风险自担。缺点是:长期监管一矿或一个片区,不免有人情难下、惧怕自己的责任片区暴露弱点而丧失面子甚至利益,从而弱化监管职能、强化服务职能。所以,现行管理模式值得探讨。在不改变安全责任风险制的前提下,可以更集中一点、时限短一点、更随机一点,如:驻矿督查员由分局集中形成一个统一的执法队伍,毎日随机分配检查任务,检查结果当日由分局统一分析,一日之内谁检查谁负责;县煤炭工业局领导和检查组可以毎月调整一次,由领导班子随机分配任务,一月之内谁检查谁负责;煤炭分局内部可参照县煤炭工业局执行。至于岗位调整,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上所分析的富源县煤炭行业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是单从监管角度而言,至于指导、服务方面,主要是缺乏研究机制,与全省第一采煤大县不相适应。应当参照国营大矿的管理模式,建立一支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队伍,专门配合地方煤矿解决生产建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我县煤炭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三、富源县地方煤矿发展趋势
按照国家“整顿关闭、整合技改、管理强矿”三步走的战略,富源县地方煤矿应当是基本走完第一、二步,正在走关键的第三步。但若认真分析,差距还是很大的,主要是整合的层次比较低,法人结构松散,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困难,技改步伐缓慢。设想:若全县地方煤矿由少数几个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整合,尽量减少矿井数目。公司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落实资本投入,有利于配备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有利于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到位,则监管主体责任更容易落实到位。
总之,富源县地方煤矿的安全管理要上一个新的台阶,重在寻求一个有效途径,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好监管主体责任,解决好人和物的问题,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