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中国美术史“大宅门”称谓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最近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因为就在距离大雅宝胡同不远的北京王府井大街1号嘉德艺术中心,一场名为“大雅宝胡同甲2号——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历史·现场”的展览落下帷幕,它为人们重现了那个“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真年代。
一部浓缩美术史
提及大雅宝胡同甲2号,最近这两三年时不时地会上热搜。究其缘由,那还要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发起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展览,让不少人对“大雅宝胡同甲2号”有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一展览也非同小可,既是以大雅宝胡同甲2号为对象,也是以之为背景的,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浓缩中国美术史的“大宅门”。
据悉,自2016年起,展览从香港巡展到深圳再到上海,此番又回到了历史现场发生地一一北京。而此次在北京的首展,主办方尝试着以历史的观点进入历史现场,以当下的空间呈现历史现场,观照人物的进场与出场、艺术与事件,以此勾勒出20世纪中国艺术生态的一个侧影。
置身于展览现场中,观者随着场景、展品的变换,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历史场景,与不少历史人物、历史画面有了互动与呼应。观展中,观众甚至能真切感受到自己似乎在这三进的四合院中从前院走到了后院,越走越觉得步伐有些匆匆。
当年这里住过谁
据介绍,1946年被委任为北平艺专校长的徐悲鸿,委派宋步云购置、租赁多处四合院作为教师宿舍,而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大院一一大雅宝胡同甲2号便是其中之一。最早入住这里的教员均由徐悲鸿亲聘,多为其友人或弟子。
在这个三进四合院的20多间房屋中,前院住过叶浅予、董希文、李苦禅、王朝闻、蔡仪、张仃、丁井文、陈沛、周令钊和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等。中院住过李瑞年、黄永玉、柳维和、詹易元、韦江凡、程尚仁、王曼硕、陈伟生等。此外,还有两对学生夫妇一—万曼与宋怀桂、贝亚杰和李起顺,从名字中不难看出是“涉外婚姻”,也使中院多了几分“国际化”意味。再看后院,居住过的有李可染和邹佩珠夫妇、范志超、李得春、孙美兰、滑田友、吴冠中、袁迈、常溶、彦涵、祝大年等。“甲2号最大的房间充其量不到20平方米,像董希文先生画《开国大典》,画要挪到院子里才能完全展开。”李苦禅之子李燕回忆说。
就是这样的居住条件,前后有30多位美院教职员及学生居住于此,大多都是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建构者。他们站在各个领域的前沿,在中国画改造、油画民族化、工艺美术奠基等工作中纷纷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他们还参与到新中国形象塑造的历史性工作中,从国徽到人民币,从开国大典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都凝聚着大雅宝人的心血。
“朋友圈”大家云集
再看看大雅宝人的“朋友圈”,也是大家云集。除校长徐悲鸿外,齐白石、郭沫若、沈从文、华君武、郁风、吴作人等都曾去过。而论起大雅宝人的精神纽带,则非白石老人莫属。他既是画坛前辈,也是大雅宝人的共同老友。李小可回忆起齐白石来大雅宝参加学生们准备的生日宴,全院的小孩子都围着他亲切地叫“齐爷爷”,在李小可看来,这个小院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文化家园,是20世纪美术事業和历史的重要文化记忆,对今天的艺术创作来说,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时大雅宝胡同甲2号里的艺术家之间是没有门户之见的。黄永玉先生是‘孩子头’,把我们组织起来搞板报、搞文艺活动,还带着我们出去交流,这个过程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播下了很了不起的艺术种子。”提起当年的往事,李燕总有道不尽的故事。儿时播种的艺术种子以及家庭的耳濡目染,让“大雅宝”的不少孩子们走上了艺术之路。
“在我的印象中,叔叔、伯伯……甲2号里大家互相之间的称呼都像是亲戚,这是文化的缘分。”李小可回忆道。而这种亲情,在不久前嘉德艺术中心举办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大团圆”活动中就可窥到。当年“大雅宝的孩子们”一见面处处都洋溢着亲情,一举一动感染着旁观者。
一部浓缩美术史
提及大雅宝胡同甲2号,最近这两三年时不时地会上热搜。究其缘由,那还要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发起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展览,让不少人对“大雅宝胡同甲2号”有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一展览也非同小可,既是以大雅宝胡同甲2号为对象,也是以之为背景的,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浓缩中国美术史的“大宅门”。
据悉,自2016年起,展览从香港巡展到深圳再到上海,此番又回到了历史现场发生地一一北京。而此次在北京的首展,主办方尝试着以历史的观点进入历史现场,以当下的空间呈现历史现场,观照人物的进场与出场、艺术与事件,以此勾勒出20世纪中国艺术生态的一个侧影。
置身于展览现场中,观者随着场景、展品的变换,在不知不觉中就走进了历史场景,与不少历史人物、历史画面有了互动与呼应。观展中,观众甚至能真切感受到自己似乎在这三进的四合院中从前院走到了后院,越走越觉得步伐有些匆匆。
当年这里住过谁
据介绍,1946年被委任为北平艺专校长的徐悲鸿,委派宋步云购置、租赁多处四合院作为教师宿舍,而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大院一一大雅宝胡同甲2号便是其中之一。最早入住这里的教员均由徐悲鸿亲聘,多为其友人或弟子。
在这个三进四合院的20多间房屋中,前院住过叶浅予、董希文、李苦禅、王朝闻、蔡仪、张仃、丁井文、陈沛、周令钊和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等。中院住过李瑞年、黄永玉、柳维和、詹易元、韦江凡、程尚仁、王曼硕、陈伟生等。此外,还有两对学生夫妇一—万曼与宋怀桂、贝亚杰和李起顺,从名字中不难看出是“涉外婚姻”,也使中院多了几分“国际化”意味。再看后院,居住过的有李可染和邹佩珠夫妇、范志超、李得春、孙美兰、滑田友、吴冠中、袁迈、常溶、彦涵、祝大年等。“甲2号最大的房间充其量不到20平方米,像董希文先生画《开国大典》,画要挪到院子里才能完全展开。”李苦禅之子李燕回忆说。
就是这样的居住条件,前后有30多位美院教职员及学生居住于此,大多都是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建构者。他们站在各个领域的前沿,在中国画改造、油画民族化、工艺美术奠基等工作中纷纷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他们还参与到新中国形象塑造的历史性工作中,从国徽到人民币,从开国大典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都凝聚着大雅宝人的心血。
“朋友圈”大家云集
再看看大雅宝人的“朋友圈”,也是大家云集。除校长徐悲鸿外,齐白石、郭沫若、沈从文、华君武、郁风、吴作人等都曾去过。而论起大雅宝人的精神纽带,则非白石老人莫属。他既是画坛前辈,也是大雅宝人的共同老友。李小可回忆起齐白石来大雅宝参加学生们准备的生日宴,全院的小孩子都围着他亲切地叫“齐爷爷”,在李小可看来,这个小院可以说是中国美术的一个文化家园,是20世纪美术事業和历史的重要文化记忆,对今天的艺术创作来说,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时大雅宝胡同甲2号里的艺术家之间是没有门户之见的。黄永玉先生是‘孩子头’,把我们组织起来搞板报、搞文艺活动,还带着我们出去交流,这个过程在我们的儿童时代播下了很了不起的艺术种子。”提起当年的往事,李燕总有道不尽的故事。儿时播种的艺术种子以及家庭的耳濡目染,让“大雅宝”的不少孩子们走上了艺术之路。
“在我的印象中,叔叔、伯伯……甲2号里大家互相之间的称呼都像是亲戚,这是文化的缘分。”李小可回忆道。而这种亲情,在不久前嘉德艺术中心举办的“大雅宝胡同甲2号大团圆”活动中就可窥到。当年“大雅宝的孩子们”一见面处处都洋溢着亲情,一举一动感染着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