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目前普遍采用的为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的工作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主题性艺术表达”这个新概念,并探索出了将其运用在高中生心理档案建立中的方式方法。文章列举了三种可以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使用的主题性艺术表达活动。通过完成这些活动,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背后隐藏的信息。活动产生的文本图形信息能够成为真正有用的、可用的学生心理档案。
关键词:主题性艺术表达;心理档案;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61-04
一、研究背景
(一)学校心理档案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如何操作却值得深究。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选取某个或多个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然后保存测量数据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在操作伦理上,对未成年人进行专业心理测量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但学校却难以做到事前告知家长并获得监护人的同意。其次,在测试的有效性上,目前学校常用的心理量表有不少早就超过了该量表的使用有效期,测量结果不见得准确。再次,在对心理问题的呈现度上,心理测试所产生的仅為数据性结果,难以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具体问题及其信息背景。最后,心理档案应该是反映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发展的动态轨迹,而绝不是在高一入学时做一次心理测试,然后把测试结果束之高阁。
所以,学校该如何才能较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所有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纵向、动态、有效的心理档案,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概述
表达性艺术治疗起源于艺术治疗却有别于艺术治疗。虽然两者都是用艺术创作作为治疗的一种形式,但艺术治疗是基于单一的艺术形式,而表达性艺术治疗则是整合了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师依据他们的创造力和治疗目标,决定哪一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叙事疗法、舞动治疗、心理剧,等等)用在哪些特定的时间或场景中;决定可以借鉴和使用何种艺术媒介(如:绘画、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帮助人们表达和抒发内心的感受与思绪。由于表达性疗法突破了口语表达的限制,比一般传统心理治疗的对象要更广泛。而自由表达创作所产生的无危险、无威胁性的环境氛围,可以减低当事人的防御机制,抵达当事人内心深处,使之达成与自我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通过寻找自我,与真实自我联结,可以提升对自我内在的觉察,探索自身的内在能量,有助于个体自我的形成。实践研究显示,表达性心理疗法适用于团体辅导模式:在团体中,成员借着分享讨论作品的过程和易接纳的已开放经验,形成情感的共融。总体而言,表达性艺术疗法具有安全性、简易性、独特性、回馈性等特点,它非常适用于自我认知能力低、自省能力弱、深度思考能力还不够的高中学生。
(三)主题性艺术表达
主题性艺术表达是本研究创建的新概念。在本研究中将其定义为:为了整体促进高中生心理成长而开设的、具有多层递进限定主题设置的、由多种艺术治疗模式整合而成的、可应用于高中心理团体辅导的艺术表达模式。该模式除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之外,还可有效运用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中,成为高中生心理档案建立的新模式。
二、主题性艺术表达在心理档案建立中的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中,我在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尝试了多种适合高中生的主题性艺术表达形式,均各有功效。其中有三种方式简单易行又能直观有效地呈现出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适合纳入学生的心理档案中。
(一)用图形表达自我
这是一份让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当堂完成的作业,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学生需要在老师下发的空白A4纸上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在绘图的过程中需要全程保持安静,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和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绘画过程不做任何指导或干涉。唯一需要提醒学生的就是:当你画完,你要确实觉得这幅画表达出了你自己。由于要求当堂完成,限时较短,反倒促进了学生们快速进入状态。如果有学生向老师抱怨自己不会画画,老师需要告知学生:这是心理课而不是美术课,并不需要绘画技巧,只需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尝试用图形表达出自我。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作业并不等同于心理课上常用的“自画像”技术。让学生画自画像,学生一般都会画出人物的形状,会较多地考虑外部形象特征。心理教师一般也只能根据画像的大小和色彩推断出学生的心理能量大小、积极还是消极,常常只能有一个模糊笼统的感觉,却难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而“用图形表达自我”这个非常明确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是要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学生完全不会受到“自画像”三个字的影响,不会考虑自己画得像不像。整个绘画的过程就是通过图形的表达将内心投射出来的过程,因此往往能够直击内心,较为直观地反映出问题。例如下页几幅画作(图1—图3)就是高中学生们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10分钟之内完成的自我表达,呈现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由于很多高中阶段的学生不愿当众分享私密性较强的作品,对于普查性的心理作业,教师也不可能找全校每一个学生面谈以了解画作背后的信息因而,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一下自己的这幅画作,或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感觉这幅画画了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通过画作和学生的文字自述,心理教师就能掌握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图一:取向。通过画作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该学生因为自己的性取向不明而伤心害怕,他怕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图二:格格不入。图片已经非常明显地阐述了问题。在描述中,学生感叹自己为什么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图三:没有那么美。这是一位女生的作品,她首先画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但是她又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美,给自己打了个大叉,再画了一个普通的女生,觉得“唉,这才是我吧!”。最后还给自己画了一个“沙雕”的形象,觉得自己太傻了。 如此丰富的内在心理内容,仅仅通过十分钟的绘图加上大约三五分钟的自我描述,就跃然纸上,而且直击要害,可见其实效性及易操作性。
(二)WMI 二十句练习
WMI是WHO AM I的简称,又称为“二十句测验”。它要求学生写下二十个以“我是”为开头的句子,即写下关于“我是谁”的二十种不同的回答。我一般会在“认识自己”的这堂课的最后来进行这个练习。这时,学生已大致知道自我包含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价值观等诸多要素,有了这个背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量写得深入、全面一些,而不要都写些人尽皆知的句子,例如:我是人、我是男生、我是某某学校的学生之类的。这个练习同样需要学生在十分钟之内当堂完成。由于没有太多时间左思右想,反而会有很多本真的东西自然地流淌出来。下面的两份作业来自同一个班级里的两位学生。看了他们的WMI二十句,哪位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被高度重视,哪位学生需要被关注一目了然。
学生小J:
1.我是痘痘;
2.我是傻子;
3.我是无知;
4.我是自大;
5.我是愚昧;
6.我是无能;
7.我是自卑;
8.我是黑暗;
9.我是孤独无能立于众人之地;
10.我是无法融入的;
11.我是悲伤;
12.我是小丑;
13.我是不值得被尊重的;
14.我是无法控制食量的机器;
15.我是不自然的;
16.我是双面人;
17.我是面具人;
18.我是什么?
19.我是跟风者;
20.我是愚蠢。
学生小Z:
1.我是个冷漠的人;
2.我是谁?
3.我是个人吗?
4.我是中国人;
5.我是个情商不高的人;
6.我是女的;
7.我是15岁了;
8.我是不说脏话的人;
9.我是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10.我是个比较重要的存在;
11.我是个虚伪的人;
12.我是一个厉害的人;
13.我是不注重自我的人;
14.我是思维不敏捷的人;
15.我是地球人;
16.我是宇宙中的生命;
17.我是不快乐的;
……
在WMI二十句练习中,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多写,但写不完二十句也没有关系。同样年龄的学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是存在差异的。从学生们的写作状态和呈现出来的作品中也能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三)画出生命线——过去的我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他过往的经历和遭遇有很大关系。要过好今天,更好地走向明天,就需要正视昨天、超越昨天。本活动就是在“梳理昨天”课程中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的。完成整个作品的绘制与自我分析大约需要30分钟。首先,心理老师在投影仪上打出图形模板。横坐标代表年龄(从出生到现在),纵坐标代表自我评分(最高5分、最低-5分)。教师向学生讲解,所有的橫坐标上方代表你认为自己生命中积极的、幸福的、美好的、正能量的事件或时光,最圆满是5分;横坐标下方代表你认为自己生命中曾经发生过的消极的、痛苦的、悲伤的、负能量的时光或事件,最低是-5分。老师请学生对自己的过往时光与重要事件进行评分,最后将这些评分点连起来,成为昨天的自己的生命线。
在学生完成生命线的绘制后,老师可请学生选择生命线中的几个关键点或转折点,描述当时的事件与心情;最后请学生对生命线最低点时的自己写一段话。
总体而言,我一般能在新生入学后的五周内,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带领全体学生完成上述三份主题性艺术表达,之后,将所有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处理,归档保存。也就是说,在五周之内心理教师依据这三份表达呈现能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一个直观且较为具体的了解。
三、总结与思考
诸多研究显示,表达性心理治疗以多元媒介作为表达媒介,透过结构性创作与游戏的方式,在创作之后进行口语表达或文字书写,创作者来叙述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使得潜在情感得以用图像、口语或文字的形式被觉察和整理。另外,它还可以使一些不被大众文化所接受的情绪与情感,通过一种安全的形式进行宣泄,并且使当事人对自我的内在世界从局外人角度进行反思。
我独创的主题性艺术表达课程模式,是专业心理教师在对高中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发展需求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设计的可普遍运用于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课程形式。它通过多层递进、限定主题的设置来帮助学生聚焦问题、深入思考;又通过开放性的艺术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自由表达、投射、觉察、整合,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我们知道,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据此帮助学生,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我们面对的都是尚未成年的高中学生,更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轻易地通过一纸测量给他们下定论、贴标签。所以,如何科学地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当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带领学生完成“用图形表达自我”“WMI二十句练习”“画出生命线——过去的我”这三项主题性艺术表达活动,不但能在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能够通过作品分析,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排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受学生欢迎、易于实施、显性有效、可建档归档的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新模式。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关键词:主题性艺术表达;心理档案;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61-04
一、研究背景
(一)学校心理档案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如何操作却值得深究。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选取某个或多个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然后保存测量数据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在操作伦理上,对未成年人进行专业心理测量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但学校却难以做到事前告知家长并获得监护人的同意。其次,在测试的有效性上,目前学校常用的心理量表有不少早就超过了该量表的使用有效期,测量结果不见得准确。再次,在对心理问题的呈现度上,心理测试所产生的仅為数据性结果,难以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具体问题及其信息背景。最后,心理档案应该是反映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发展的动态轨迹,而绝不是在高一入学时做一次心理测试,然后把测试结果束之高阁。
所以,学校该如何才能较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所有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纵向、动态、有效的心理档案,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概述
表达性艺术治疗起源于艺术治疗却有别于艺术治疗。虽然两者都是用艺术创作作为治疗的一种形式,但艺术治疗是基于单一的艺术形式,而表达性艺术治疗则是整合了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师依据他们的创造力和治疗目标,决定哪一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叙事疗法、舞动治疗、心理剧,等等)用在哪些特定的时间或场景中;决定可以借鉴和使用何种艺术媒介(如:绘画、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帮助人们表达和抒发内心的感受与思绪。由于表达性疗法突破了口语表达的限制,比一般传统心理治疗的对象要更广泛。而自由表达创作所产生的无危险、无威胁性的环境氛围,可以减低当事人的防御机制,抵达当事人内心深处,使之达成与自我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通过寻找自我,与真实自我联结,可以提升对自我内在的觉察,探索自身的内在能量,有助于个体自我的形成。实践研究显示,表达性心理疗法适用于团体辅导模式:在团体中,成员借着分享讨论作品的过程和易接纳的已开放经验,形成情感的共融。总体而言,表达性艺术疗法具有安全性、简易性、独特性、回馈性等特点,它非常适用于自我认知能力低、自省能力弱、深度思考能力还不够的高中学生。
(三)主题性艺术表达
主题性艺术表达是本研究创建的新概念。在本研究中将其定义为:为了整体促进高中生心理成长而开设的、具有多层递进限定主题设置的、由多种艺术治疗模式整合而成的、可应用于高中心理团体辅导的艺术表达模式。该模式除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之外,还可有效运用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中,成为高中生心理档案建立的新模式。
二、主题性艺术表达在心理档案建立中的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中,我在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尝试了多种适合高中生的主题性艺术表达形式,均各有功效。其中有三种方式简单易行又能直观有效地呈现出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适合纳入学生的心理档案中。
(一)用图形表达自我
这是一份让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当堂完成的作业,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学生需要在老师下发的空白A4纸上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在绘图的过程中需要全程保持安静,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和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绘画过程不做任何指导或干涉。唯一需要提醒学生的就是:当你画完,你要确实觉得这幅画表达出了你自己。由于要求当堂完成,限时较短,反倒促进了学生们快速进入状态。如果有学生向老师抱怨自己不会画画,老师需要告知学生:这是心理课而不是美术课,并不需要绘画技巧,只需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尝试用图形表达出自我。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作业并不等同于心理课上常用的“自画像”技术。让学生画自画像,学生一般都会画出人物的形状,会较多地考虑外部形象特征。心理教师一般也只能根据画像的大小和色彩推断出学生的心理能量大小、积极还是消极,常常只能有一个模糊笼统的感觉,却难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而“用图形表达自我”这个非常明确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是要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学生完全不会受到“自画像”三个字的影响,不会考虑自己画得像不像。整个绘画的过程就是通过图形的表达将内心投射出来的过程,因此往往能够直击内心,较为直观地反映出问题。例如下页几幅画作(图1—图3)就是高中学生们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10分钟之内完成的自我表达,呈现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由于很多高中阶段的学生不愿当众分享私密性较强的作品,对于普查性的心理作业,教师也不可能找全校每一个学生面谈以了解画作背后的信息因而,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一下自己的这幅画作,或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感觉这幅画画了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通过画作和学生的文字自述,心理教师就能掌握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图一:取向。通过画作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该学生因为自己的性取向不明而伤心害怕,他怕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图二:格格不入。图片已经非常明显地阐述了问题。在描述中,学生感叹自己为什么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图三:没有那么美。这是一位女生的作品,她首先画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但是她又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美,给自己打了个大叉,再画了一个普通的女生,觉得“唉,这才是我吧!”。最后还给自己画了一个“沙雕”的形象,觉得自己太傻了。 如此丰富的内在心理内容,仅仅通过十分钟的绘图加上大约三五分钟的自我描述,就跃然纸上,而且直击要害,可见其实效性及易操作性。
(二)WMI 二十句练习
WMI是WHO AM I的简称,又称为“二十句测验”。它要求学生写下二十个以“我是”为开头的句子,即写下关于“我是谁”的二十种不同的回答。我一般会在“认识自己”的这堂课的最后来进行这个练习。这时,学生已大致知道自我包含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价值观等诸多要素,有了这个背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量写得深入、全面一些,而不要都写些人尽皆知的句子,例如:我是人、我是男生、我是某某学校的学生之类的。这个练习同样需要学生在十分钟之内当堂完成。由于没有太多时间左思右想,反而会有很多本真的东西自然地流淌出来。下面的两份作业来自同一个班级里的两位学生。看了他们的WMI二十句,哪位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被高度重视,哪位学生需要被关注一目了然。
学生小J:
1.我是痘痘;
2.我是傻子;
3.我是无知;
4.我是自大;
5.我是愚昧;
6.我是无能;
7.我是自卑;
8.我是黑暗;
9.我是孤独无能立于众人之地;
10.我是无法融入的;
11.我是悲伤;
12.我是小丑;
13.我是不值得被尊重的;
14.我是无法控制食量的机器;
15.我是不自然的;
16.我是双面人;
17.我是面具人;
18.我是什么?
19.我是跟风者;
20.我是愚蠢。
学生小Z:
1.我是个冷漠的人;
2.我是谁?
3.我是个人吗?
4.我是中国人;
5.我是个情商不高的人;
6.我是女的;
7.我是15岁了;
8.我是不说脏话的人;
9.我是地球上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10.我是个比较重要的存在;
11.我是个虚伪的人;
12.我是一个厉害的人;
13.我是不注重自我的人;
14.我是思维不敏捷的人;
15.我是地球人;
16.我是宇宙中的生命;
17.我是不快乐的;
……
在WMI二十句练习中,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多写,但写不完二十句也没有关系。同样年龄的学生,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是存在差异的。从学生们的写作状态和呈现出来的作品中也能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
(三)画出生命线——过去的我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他过往的经历和遭遇有很大关系。要过好今天,更好地走向明天,就需要正视昨天、超越昨天。本活动就是在“梳理昨天”课程中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的。完成整个作品的绘制与自我分析大约需要30分钟。首先,心理老师在投影仪上打出图形模板。横坐标代表年龄(从出生到现在),纵坐标代表自我评分(最高5分、最低-5分)。教师向学生讲解,所有的橫坐标上方代表你认为自己生命中积极的、幸福的、美好的、正能量的事件或时光,最圆满是5分;横坐标下方代表你认为自己生命中曾经发生过的消极的、痛苦的、悲伤的、负能量的时光或事件,最低是-5分。老师请学生对自己的过往时光与重要事件进行评分,最后将这些评分点连起来,成为昨天的自己的生命线。
在学生完成生命线的绘制后,老师可请学生选择生命线中的几个关键点或转折点,描述当时的事件与心情;最后请学生对生命线最低点时的自己写一段话。
总体而言,我一般能在新生入学后的五周内,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带领全体学生完成上述三份主题性艺术表达,之后,将所有学生作品进行分析处理,归档保存。也就是说,在五周之内心理教师依据这三份表达呈现能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一个直观且较为具体的了解。
三、总结与思考
诸多研究显示,表达性心理治疗以多元媒介作为表达媒介,透过结构性创作与游戏的方式,在创作之后进行口语表达或文字书写,创作者来叙述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使得潜在情感得以用图像、口语或文字的形式被觉察和整理。另外,它还可以使一些不被大众文化所接受的情绪与情感,通过一种安全的形式进行宣泄,并且使当事人对自我的内在世界从局外人角度进行反思。
我独创的主题性艺术表达课程模式,是专业心理教师在对高中学生心理状况、心理发展需求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设计的可普遍运用于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课程形式。它通过多层递进、限定主题的设置来帮助学生聚焦问题、深入思考;又通过开放性的艺术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自由表达、投射、觉察、整合,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我们知道,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据此帮助学生,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我们面对的都是尚未成年的高中学生,更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轻易地通过一纸测量给他们下定论、贴标签。所以,如何科学地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当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带领学生完成“用图形表达自我”“WMI二十句练习”“画出生命线——过去的我”这三项主题性艺术表达活动,不但能在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还能够通过作品分析,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排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受学生欢迎、易于实施、显性有效、可建档归档的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新模式。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