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越来越流行于农村小学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益,促进了农村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当然,我们的合作学习实践还存在缺陷与不足:定位不准确、认识不全面、理解不透彻、研究不深入、调控不得力、实施不到位、缺乏有效性,这些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笔者尝试对此进行一些理性思考,得出如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需要,渲染气氛
1.激发需要
合作学习作为补充个别化学习不足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学习的最优化效果。然而,学生不是天生就需要或喜欢合作的,只有每个学生感到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切实需要,这时的合作学习才可能有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伙伴情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提供多样的合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和合作热情。组内重合作可以较好地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的有效合作,组际谈竞争可以较好地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的高效合作。学习中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合作可以使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胜过个人的聪明,意识到合作学习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心甘情愿地“我要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高效的。
2.渲染气氛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物质和心理背景以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恰当的班级规模、合适的座位安排、精心的教室布置等,有助于确定学生相互合作交往的特定场合,进而确定学生行为的分寸。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积极的教师期望,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心理空间,是促进合作学习的有利因素。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况且我们向学生渗透更多的是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等观念。因此,我们应创设适宜合作学习的情境,积极营造合作的气氛,比如动态呈现信息、控制学习时间和提供复杂任务等,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要合作”的动机。不宜过于刻板地规定合作程序,应设计相应问题,创设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愉快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发展。
二、全员参与,自主思考
1.全员参与
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建立在小组成功的基础上的,全员参与是全员达标、小组成功的必要前提。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成功机会,小组所有成员的努力结果价值都有所体现。组内重合作轻竞争,人人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或向学习伙伴寻找帮助指导,或给予他人帮助指点。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是一个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师生全员参与、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少数优秀生主宰一切,其他学生跑跑龙套,个别学生甚至置身事外、隔岸观火,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各自为政,这种学生之间参与的严重不均衡性,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成功的数学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且是个性化体验与思维火花分享的过程,还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全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成为学生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自主活动、智慧飞扬的天地。
2.自主思考
学生自主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应伴随数学思考,只停留在外在的活动层面,没有及时内化就会流于形式,有效性差活动本身就会失去意义。学会思考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思维活动,有思考的交流,其交流才更有实效。合作学习时必须恢复学生火热的思考,要帮助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结,凸现思维网络的结点。
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在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思、有所悟、有表达的欲望。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易于激活思维,才会言之有物。
三、给足时间,正确运用
1.给足时间
充裕、合适的时间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蜻蜓点水式”合作学习往往是匆匆开始,学生还没来得及进入角色,随着教师一声令下,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点缀,合作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效果可想而知。“马拉松式”合作学习往往是学生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地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一切行动全凭兴致所至,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诸如分组明确目标责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馈评价等都应从容不迫,实施到位。这就需要妥善处理好合作时间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矛盾,努力做到有效合作时间一分不少给,无效合作时间一分不多给。合作前加强预设,活动方案缜密,目标任务具体;合作时加强调控,活动有条不紊,合作才能低耗高效。
2.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必须以先进的人才观为出发点,必须着眼于人的培养。况且教学永远处于动态之中,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包罗万象的,合作学习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形式。必须重视方法与效果的研究,不重效果只求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合作学习必须服从服务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发展,必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与其他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和合理配置,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责编 陈剑平)
一、激发需要,渲染气氛
1.激发需要
合作学习作为补充个别化学习不足的一种方式,可以实现学习的最优化效果。然而,学生不是天生就需要或喜欢合作的,只有每个学生感到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切实需要,这时的合作学习才可能有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伙伴情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提供多样的合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和合作热情。组内重合作可以较好地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的有效合作,组际谈竞争可以较好地促进组内同学之间的高效合作。学习中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合作可以使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胜过个人的聪明,意识到合作学习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心甘情愿地“我要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高效的。
2.渲染气氛
有效的合作学习需要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物质和心理背景以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恰当的班级规模、合适的座位安排、精心的教室布置等,有助于确定学生相互合作交往的特定场合,进而确定学生行为的分寸。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气氛和积极的教师期望,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温馨的心理空间,是促进合作学习的有利因素。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与生俱来,况且我们向学生渗透更多的是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等观念。因此,我们应创设适宜合作学习的情境,积极营造合作的气氛,比如动态呈现信息、控制学习时间和提供复杂任务等,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产生“要合作”的动机。不宜过于刻板地规定合作程序,应设计相应问题,创设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愉快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得到发展。
二、全员参与,自主思考
1.全员参与
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建立在小组成功的基础上的,全员参与是全员达标、小组成功的必要前提。每个学生享有均等的成功机会,小组所有成员的努力结果价值都有所体现。组内重合作轻竞争,人人心中有小组心中有他人,或向学习伙伴寻找帮助指导,或给予他人帮助指点。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是一个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师生全员参与、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少数优秀生主宰一切,其他学生跑跑龙套,个别学生甚至置身事外、隔岸观火,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各自为政,这种学生之间参与的严重不均衡性,使得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成功的数学合作学习不仅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且是个性化体验与思维火花分享的过程,还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全员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成为学生个性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自主活动、智慧飞扬的天地。
2.自主思考
学生自主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应伴随数学思考,只停留在外在的活动层面,没有及时内化就会流于形式,有效性差活动本身就会失去意义。学会思考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等思维活动,有思考的交流,其交流才更有实效。合作学习时必须恢复学生火热的思考,要帮助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结,凸现思维网络的结点。
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在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所思、有所悟、有表达的欲望。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易于激活思维,才会言之有物。
三、给足时间,正确运用
1.给足时间
充裕、合适的时间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蜻蜓点水式”合作学习往往是匆匆开始,学生还没来得及进入角色,随着教师一声令下,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点缀,合作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效果可想而知。“马拉松式”合作学习往往是学生漫无目的不着边际地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一切行动全凭兴致所至,白白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诸如分组明确目标责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馈评价等都应从容不迫,实施到位。这就需要妥善处理好合作时间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矛盾,努力做到有效合作时间一分不少给,无效合作时间一分不多给。合作前加强预设,活动方案缜密,目标任务具体;合作时加强调控,活动有条不紊,合作才能低耗高效。
2.正确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必须以先进的人才观为出发点,必须着眼于人的培养。况且教学永远处于动态之中,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包罗万象的,合作学习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形式。必须重视方法与效果的研究,不重效果只求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合作学习必须服从服务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发展,必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与其他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和合理配置,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责编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