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有着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 高中学生本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历史文化知识积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不仅可以为单调的高中数学课堂增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 数学史;文化;融入;等差数列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到现代高科技计算机的使用,数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数学史的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讲数学史,其真正目的是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数学的文化氛围,将数学中的人文关怀和数学文化价值共同体现在数学课堂中,让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中焕发光彩. 然而高中数学课因为大容量需求和迫于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还是以高强度的“填鸭式”教育来完成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的感觉始终是枯燥、乏味. 试想,如果我们对于某些教学目标相对简单的课加以润色,是否也可以使高中数学课充满魅力呢?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是笔者的一次尝试,以下是一次数学课的教学案例.
知识回顾、开拓创新
回顾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行为达成学生对等差数列相关知识的回顾与复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采用问题导学、知识回顾、归纳总结、训练变通等形式来达成相关的巩固效果,而这个巩固更为本节课的导学和学习打下铺垫,埋下伏笔,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征程.
情景引入、以趣启思
数学王子高斯与数学泰斗阿基米德、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牛顿齐名,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大数学家. 近代数学史学家贝尔对高斯的成就评价是:“在数学的世界里,高斯处处流芳.” 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十岁时,他的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计算1 2 3 … 100=?这下可难倒了刚接触数学不久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数字一个个地相加,这时高斯却站起来说:“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和同学们很是惊讶,高斯解释道:因为1 100=101, 2 99=101,3 98=101,…,49 52=101, 50 51=101,而像这样的和为101的组合共50组,所以答案就是101×50=5050.
师:你看出高斯的计算方法了吗?你能将这种方法引用到等差数列的求和中吗?能得到了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从古至今,由历史到现实,仿佛是一次穿越,让学生在数学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遨游. 在掌握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以后进一步加深,推导等差数列中其他的关系.
教后反思、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掌控深度和广度,更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的积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真正提升,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此,就本节课,笔者做以下四点总结与反思.
(1)本节课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即是对两个公式的掌握,难度不大,对课堂容量要求也不高,所以在教学中讲述一点数学史的内容,不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反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2)数学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很多公式、定理都是在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如果我们不去追溯古今思想方法的演变,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真谛. 学生也是一样,了解一部分数学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3)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的身心均趋于成熟,边玩边学的游戏式教学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机械的讲练模式使得数学教学过于单调,在紧张的高中数学课程中融入一定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底蕴,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行知有效的尝试.
(4)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虽是笔者的一次尝试,要提高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还要求我们积累一定量的與数学史相关的知识和深厚的数学专业功底,因此,增加阅读量,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数学史;文化;融入;等差数列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到现代高科技计算机的使用,数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数学史的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讲数学史,其真正目的是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数学的文化氛围,将数学中的人文关怀和数学文化价值共同体现在数学课堂中,让数学史在数学课堂中焕发光彩. 然而高中数学课因为大容量需求和迫于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还是以高强度的“填鸭式”教育来完成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对高中数学课的感觉始终是枯燥、乏味. 试想,如果我们对于某些教学目标相对简单的课加以润色,是否也可以使高中数学课充满魅力呢?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是笔者的一次尝试,以下是一次数学课的教学案例.
知识回顾、开拓创新
回顾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行为达成学生对等差数列相关知识的回顾与复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采用问题导学、知识回顾、归纳总结、训练变通等形式来达成相关的巩固效果,而这个巩固更为本节课的导学和学习打下铺垫,埋下伏笔,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征程.
情景引入、以趣启思
数学王子高斯与数学泰斗阿基米德、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牛顿齐名,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大数学家. 近代数学史学家贝尔对高斯的成就评价是:“在数学的世界里,高斯处处流芳.” 他最出名的故事就是在他十岁时,他的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计算1 2 3 … 100=?这下可难倒了刚接触数学不久的小朋友们,他们按照题目的要求,把数字一个个地相加,这时高斯却站起来说:“老师,我已经算好了!”老师和同学们很是惊讶,高斯解释道:因为1 100=101, 2 99=101,3 98=101,…,49 52=101, 50 51=101,而像这样的和为101的组合共50组,所以答案就是101×50=5050.
师:你看出高斯的计算方法了吗?你能将这种方法引用到等差数列的求和中吗?能得到了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从古至今,由历史到现实,仿佛是一次穿越,让学生在数学历史文化的长河中遨游. 在掌握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以后进一步加深,推导等差数列中其他的关系.
教后反思、教学相长
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掌控深度和广度,更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的积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真正提升,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此,就本节课,笔者做以下四点总结与反思.
(1)本节课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即是对两个公式的掌握,难度不大,对课堂容量要求也不高,所以在教学中讲述一点数学史的内容,不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反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2)数学是一门积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很多公式、定理都是在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如果我们不去追溯古今思想方法的演变,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真谛. 学生也是一样,了解一部分数学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3)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的身心均趋于成熟,边玩边学的游戏式教学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机械的讲练模式使得数学教学过于单调,在紧张的高中数学课程中融入一定的数学史,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底蕴,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的行知有效的尝试.
(4)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虽是笔者的一次尝试,要提高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还要求我们积累一定量的與数学史相关的知识和深厚的数学专业功底,因此,增加阅读量,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