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最基本、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启蒙教育,不断探索创造型人才培养规律,努力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笔者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谈点拙见。
  1 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简单点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1 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
  1.2 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
  1.3 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
  1.4 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
  1.5 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较系统的经验,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
  2 创造者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创造,是人类社会赖以前进的动力,是人类智慧之最。创造,是对以往的否定,是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独特成果的最有价值的劳动!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创造力。根据“创造成就=知识技能×智力×非智力因素”这个公式,一个人要想进行成功的创造,应具备以下条件:①宽广深厚的背景知识;②一定的智力发展;③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1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首先必须转变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创造教育,就要端正对教育对象的认识。把学生从“视为物”到“视为人”,即认识到学生是具有思维能动性强的人,把教育任务的完成,教育目标的实现看成师生双方努力的结果。
  3.2 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平日工作中,笔者个人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些尝试。①语言激趣;②以美激趣;③以用激趣。
  3.3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在我们课堂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一代的学生不再满足于吃别人嚼过的东西,他们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他们需要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针对这种形势,我们教师所能做的已经不是照本宣科,把知识教会就行了,我们更大的任务是去引导学生,让他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研究。
  3.4 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管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3.5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想象,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
  3.6 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应提倡学生问问题,诱导他们问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和分析,表现出不依常规、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
  3.7 鼓励学生求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胆鼓励学生存同求异。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就曾写过:“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名句。存同求异就是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和逆向思维,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想别人不曾想,做前人未曾做,独辟蹊径,从而诱发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8 诱发灵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9 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思维的统摄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广延性作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经常性的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做到“兼权熟计”。这里,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的依靠定义、定理,而是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
   总之,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创造思维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自觉地、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意向,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的动机、情感、意志等几要素的积极作用,使思维活动有趣、深入、持久;同时还要指点学生学习创造思维过程中的规律,用发展联想、一题多解、比较异同、互相转化等方法增强创造思维,达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都能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话,那收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小学生的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反馈,作业批改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这一要求同样也体现在小学语文作业批改中,因此在小学语文作业批改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批改方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批改 人文教育  1
期刊
【摘 要】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的出发点,只有使学生理解了概念,能自觉地掌握数学规律,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加强概念的教学,即可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系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文本的阅读能力和自觉钻研的精神。  【关键词】 概念 生活经验 创设情景 清楚 准确   概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
期刊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课改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不再是单纯依据化学学科的知识系统来描述内容目标,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实际来选取化学知识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案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尤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行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1 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允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而和谐发展和素质全而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尚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可见,学生
期刊
【摘 要】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两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经历了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活动反思等阶段之后,对农村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也有一点肤浅的思考。本文主要谈对语文综合实活动课的认识和在进行实践活动中一些探索性的做法。希望通过实践,积极摸索新的教学经验,使农村初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新局面。  【关键词】 语文 综合实践 探究  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大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  1 多说几句话,联系生活谈论数学   淡论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清晰,逻辑性强,表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算理明确。在一定情境下准确、完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但常常发现课堂上的一些讨论、合作等方式还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上去似乎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收获很少。有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号令下被动地、机械地讨论、交流。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
期刊
1 整合三维目标,实施数学多维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凋“三维”目标,是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早在前几年我们昆山市教研室就针对全市小学创造性地推出了“数学多维评价”的方式,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对
期刊
【摘要】 现阶段的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观点启发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明确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经历完整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因此,经历一个有意义的有效的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怎样才是有效的学习数学学习过程呢,值得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数学教学 有
期刊